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决定在全校全面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科学发展观、育人观,以“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为目标,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形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1、近期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做到每一节新课都要对所授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做到条理化记忆等。
使学生养成基本学习习惯,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2、远期目标:
(1)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习惯”培养体系,使学校教育、教学得以整体优化,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潜能。
(二)、行为习惯养成目标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突出从“做”中养成好习惯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学生一生成长。
抓德行、重内涵。
重点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使之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主要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内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内度过。
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惯直接关系到知识是否得以传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以下课堂学习习惯。
1、热爱学习的习惯。
热爱学习就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关于学习动机,我们认为还是以为人类,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做一个有过硬本领,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提法为好。
学生有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就能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心神专注的听课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这种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时,我们要求学生非常投入,始终跟着老师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可以说像演员那样进入了角色,要使学生做到精到、心到、眼到、口手、手到。
3、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善于思考,就是说在学习时善于动脑筋,多想,要深钻细究。
比如,布置学生上课认真看书,看完提问,有的同学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一问三不知,一个重要的原因前者边看书边思考,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不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同学往往还能从无疑处生疑。
宋朝思想家张载曾说:
“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
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
因此,要让学生做到多思善问,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大胆的与同学交流经验,力求在课堂上解决学习和操作上的疑问。
4、学会做好听课笔记的习惯。
做到灵活应用“圈、点、批、划、抄”等记录方法,有选择地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当听课和记笔记发生冲突时,首先保证听。
5、自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对作业或测验中做错的题,弄懂后,保留原错题,在原错旁认真改过来。
6、良好的观察习惯,大胆的动手操作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动手操作习惯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又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态。
要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
课堂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实验中观察,在学习新知识中,在动手操作中观察。
观察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在观察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培养了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7、书写习惯,整理学习用品习惯,爱护和保持书本清洁的习惯。
做到按要求带齐教材、学习用具;作业工整、书本整洁、办事有条理。
整洁、有条理性,不仅是一个人的纪律性和内心修养的表现,而且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那他多半就会记不住定理、法则、操作规程。
由于动不动就要寻找没有及时放回原处的书本、钢笔等学习用品和操作工具,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情绪急躁,妨碍集中思想搞好学习。
这些看起来是些锁碎小事,但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因为它也是搞好学习的基本保证。
8、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产生感性的印象。
预习通常可分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但它们是有机的整体。
将预习放在课堂内,一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预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二是每个学生真正参与预习,使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得到全面贯彻。
通过预习,让学生摸清所学知识的疑难问题和大概内容后,能带着疑问听课和看演示操作,从而达到上课时专心致志、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师生配合和谐,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良好的预习习惯还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9、养成优良的作业习惯。
作业前要认真复习,理解教材,按照审题、定向、解题、检查、改错、总结等步骤完成作业。
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做到清楚、整齐、准确、规范、快速。
10、认真做好复习,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要尽可能围绕课时要求,选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要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复习已学的知识。
11、读书、收集信息和积累资料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读书,收集信息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要使学生学会勤查工具书和参考书;要强化视听结合,朗读背诵;要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划、评,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能结合材料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做知识卡片;要交流和运用信息,多开展如“两分钟新闻评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然,课内主要是培养学生读书、收集信息的习惯,学生如果有了这些习惯,就会自然地将其迁移到阅读中去,就能选择有益的课外书籍进行学习,这不仅让学生得到有益知识和高尚情操的熏陶,还培养了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
“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高级的思虑追求。
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琐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
”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包括一此常规方面的培养,而且还应该注意学习品质的培养,如思维品质、创新品质等,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主要标志,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在抓课堂教学中,我们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自主参与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思维、会学习。
我们认为,求异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
鼓励学生大胆各抒已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开拓前进;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其探索性的思索力,要从不同侧面去联系、去开拓、去发掘新意。
(二)行为习惯养成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包括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包括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包括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4、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包括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感恩的习惯
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6、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7、秩序的习惯
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
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8、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9、身体的习惯
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
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10、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
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四、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五、实施步骤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2014年9月12日—9月17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逐级细化工作内容。
学校在征求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方案要具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易操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4年9月—12月)
学校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能做到“好习惯伴我行”,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的积极性。
本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务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教育(2014年9月)。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宣传栏、升旗仪式、班团队会、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能熟知并理解《守则》、《规范》的具体内容。
2、践行活动(2014年10月----11月)。
(1)自查自纠,矫正培养。
各班对照《守则》、《规范》,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评价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分阶段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2)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发展。
学校要坚持每天检查,每周评比,并将检查结果在行为规范评比栏上公布。
坚持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
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宣传栏、升旗仪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
(4)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
班主任要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5)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平台,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效果。
3、表彰总结(12月)
学班认真分析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将此项工作作为德育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对“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事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1月以后)
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发扬成绩,继续深化养成教育,提升层次,形成办学特色。
同时要正视现实、寻找差距,增添措施,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养成教育。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成立魏周俊校长任组长的学生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建立网络,确保养成教育工作组织有力;要充分发挥政教处、教导处、共青团的作用,成立文明“稽查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不能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
(二)细化行为规范,循序渐进推进
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本着“小、细、实、严”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
在教育内容安排上要体现学段和年级的层次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做到教育内容规范化。
(三)加强检查考核,注重阶段总结
学校将对各班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日常表现等,督查方式为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学生和家长,各班学生的日常表现等。
学校校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在工作中要加大力度,注重实效,不搞应付,将教育工作和督促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全方位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要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推广典型经验打好基础,促进工作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