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502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砀山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Na-23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生活小常识或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去除水垢

B.用铁钉等材料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用竹炭包可清除衣柜内的异味

D.用柠檬汁涂抹在切开的苹果表面可防止苹果变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水垢中的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钉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竹炭包中的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切开的苹果之所以变色,是因为被氧化,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2.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以下做法不安全的是()

A.点燃氢气前先验纯

B.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

C.手上沾了稀硫酸,及时洗手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应先验纯。

故正确;

B.酒精是易燃物,为防止发生火灾,使用酒精炉时,不能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故错误;

C.手上沾了稀硫酸,及时洗手以防对手造成腐蚀,故正确;

D.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故正确。

故选:

B。

3.近年来,每到春天砀山县上空常常杨棉漫天飞舞。

研究发现,将赤霉素(C19H22O6)注入杨树,可以减少杨棉。

下列有关赤霉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1

B.每个赤霉素分子中含有3个氧分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赤霉素中含有47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1个赤霉素分子中含有19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则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9:

22,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赤霉素分子中含5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赤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1×:

22):

(16×5)=114:

11:

40,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赤霉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4.201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只有水可以做溶剂

C.水中钙、镁离子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D.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选项A错误;

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苯等都可以作溶剂。

选项B错误;

C、钙、镁离子不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素,水中增多会导致水的硬度增大,并不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选项C错误;

D、硬水中加肥皂水生成沉淀有浮渣生成,软水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鉴别。

选项D正确。

故选:

D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量取9.5mL液体

C.测定未知溶液

pH

D.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操作正确;B、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图中操作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操作错误;D、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操作错误,错误。

故选A。

6.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

B.铁原子中有30个中子

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

D.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全是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多种单质,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铁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56-26=30,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符号是“1”,不是“g”,错误;D、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

7.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在反应的过程中原子总数没有减少。

故A错误;

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二氧化碳一种氧化物。

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但是由图可知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

故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醛的反应。

在反应的过程中消耗了二氧化碳,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故A误;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C错误;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故D错误;故选B。

9.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A.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则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H之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金属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A错误;

B、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

,B错误;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如KMnO4含有氧元素,但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D、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2CO3溶液也呈碱性,但Na2CO3溶液属于盐溶液,D正确;

故选D。

10.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

B、35℃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所以35℃时1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故B错;

C、降低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

D、10℃时甲、乙两种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没说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轮滑鞋集运动、娱乐为一体,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下图是一款轮滑鞋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做支架的原因___________(答一条理由即可)

(3)轮滑鞋在雨天使用后不注意保养,橡胶轮里面的钢制轴承容易生锈,影响使用。

钢制轴承生锈是因为同时接触氧气和___________;请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金属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来判断二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铝合金(或钢)

(2).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增强;铝合金比纯铝硬度大(3).水(4).

(5).可行(6).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

【解析】

【详解】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或钢);

(2)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做支架的原因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增强;铝合金比纯铝硬度大;

(3)轮滑鞋在雨天使用后不注意保养,橡胶轮里面的钢制轴承容易生锈,影响使用。

钢制轴承生锈是因为同时接触氧气和水;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4)某将金属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来判断二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方案可行,因为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

12.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

⑥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

1.氦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2.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Ⅰ.制取氨气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装药品前要______________。

Ⅱ.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端(选填“m”或“n”)。

【答案】

(1).铁架台

(2).

(3).①②⑦⑧(4).酒精灯(5).查装置的气密性(6).n

【解析】

【详解】

(1)编号⑥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应选择锥形瓶最为反应容器,故选择锥形瓶、双孔橡胶塞和导管、长颈漏斗(方便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作为发生装置,CO2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收集装置选择集气瓶,故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为①②⑦⑧;

(3)Ⅰ.由材料可知,利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故发生装置需要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单孔橡胶塞和导管,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需要集气瓶,故制取氨气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应由短管进,即n端。

【点睛】用多功能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长管进,短管出;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短管进,长管出。

13.以黄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写出流程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2)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稀释浓硫酸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炉渣(Fe2O3)在工业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或三氧化二铁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2SO2+O2

2SO3(4).将浓硫酸没器壁慢慢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且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5).做冶铁原料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中的氧化物有:

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三氧化二铁(Fe2O3)三种,可任选其一。

(2)在反应中,可通过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物的浓度以加快反应速度,所以本题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

从图中可知,反应物为SO2和O2,反应条件为加热、有催化剂;生成物为SO3。

故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

2SO3。

(4)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切忌不可将水向浓硫酸中倒。

因为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水沸腾,而水的密度又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所以必须酸入水,否则水在上面极容易造成水沸腾而溅出伤人。

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散热。

浓硫酸注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分散,防止液体飞溅。

(5)工业上可利用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来冶炼钢铁。

14.小明同学在科技晚会上表演了两个魔术,魔术的操作过程与现象如下图所示。

魔术一:

自己会长“胖”的塑料袋【揭密:

白色塑料袋内先放入一小块干冰】

(1)干冰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塑料袋长“胖”过程中,干冰发生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长“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魔术二:

使“水”变色的杯子【揭秘:

“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溶液,无色的“水”是两种不同的无色溶液】

(4)“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5)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6)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CO2

(2).物理(3).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4).NaOH(5).

(6).不能(7).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无色

【解析】

【详解】

(1)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2)塑料袋长“胖”是因为干冰气化体积变大引起,干冰发生物理变化。

(3)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长“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

(4)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物质不变色;

“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溶液,无色的“水”也是无色溶液;那么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的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再加入盐酸,两者反应溶液又变为无色;

(5)在此过程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NaOH+HCl=NaCl+H2O。

(6)最终溶液

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中和酸性溶液中均显无色。

15.有位化学老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瓶已膨胀爆裂(如图1)。

化学兴趣小组对这瓶生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钙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1)探究一:

该生石灰是否变质?

(2)探究二:

生石灰变质后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和解释

取生石灰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插入温度计(如图2)

形成浊液,温度___(升高、降低或不变)

结论:

生石灰已变质,解释:

___。

猜想与假设:

①氢氧化钙;②碳酸钙;③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和解释

取生石灰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向滤渣滴加足量的___(填试剂名称)。

滤液变___色;滤渣上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猜想③正确。

解释:

生石灰变质过程中产生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探究三:

变质的生石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方案一:

取10.0g样品加100克水搅拌溶解过滤将固体干燥后称量为9.8g,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8.0%.方案一是否合理?

___理由是___。

方案二:

取10.0g样品,请设计完成方案二,同时说明要测定的量(用a表示),并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___(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不变

(2).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3).稀盐酸(4).红色(5).Ca(OH)2+CO2═CaCO3↓+H2O(6).不合理(7).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渣中可能含有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8).取1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a,

【解析】

【分析】

【详解】

(2)取生石灰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插入温度计,形成浊液,温度不变,说明生石灰已经完全变质,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和解释

取生石灰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插入温度计

形成浊液,温度不变

结论:

生石灰已变质

解释: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取生石灰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向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滤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钙,滤渣上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和解释

取生石灰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向滤渣滴加足量

的稀盐酸。

滤液变红色;

滤渣上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猜想③正确。

解释:

生石灰变质过

程中产生碳酸钙的化

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3)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渣中可能含有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取1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a;

由题意可知减轻的质量a即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钙质量为x,

x=

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100%=

故填取1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a,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三、本大题共6分

16.某硫酸厂欲测定排放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废水中只含硫酸一一种溶质),取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要配制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5

(2)2.45%

【解析】

【分析】

【详解】

(1)要配制10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100g

5%=5g

(2)设200g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2H2O+Na2SO4

8098

80g

x

=

,解得x=4.9g

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