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 )
A. 印度
B. 巴西
C. 澳大利亚
D. 美国
【答案】A
【解析】【分析】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是位于南亚的印度,人口总数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美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三。
故答案为:
A。
【点评】根据世界银行人口数量预测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人口排名2018中,中国人口数量14.09亿(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3.75亿人),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以13.39亿为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很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国家。
2. 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 )
A. 武夷山
B. 太行山
C. 雪峰山
D. 戴云山
(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防震 B. 防风 C. 防洪 D. 防沙
(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
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
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
【答案】
(1)D
(2)B
(3)D
【解析】【分析】
(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
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
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
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故答案为:
D。
【点评】
(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
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玳瑁山脉、博平岭山脉。
(2)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
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3.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
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下图)。
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多雨,易于储水
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
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
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图中的省区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地坑院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调节气温,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故答案为:
B。
(2)读图可得,A是贵州省,B是辽宁省,C是陕西省,D是青海省,其中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故C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
(2)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分。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4.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 平遥古城
B. 安徽皖南古村落
C. 傣族竹楼
D. 丽江古城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
C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5.塔吉克斯坦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以上,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
读“塔吉克斯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塔吉克斯坦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深居内陆
②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③境内有大量冰川分布
④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塔吉克斯坦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该国西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纬度较低,阳光充足 B. 地势较低、水源充足 C. 气候温和多雨 D. 平原面积广大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其中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冰川广布,综上所述,本题A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塔吉克斯坦的西南部,地势较低,河流多,水源丰富,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
(1)塔吉克斯坦,全称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阿富汗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之间,是中亚五国中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
(2)一搬在地势地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
6.(德宏州)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 阿拉伯语
B. 英语
C. 汉语
D. 俄语
【答案】B
【解析】【分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故选:
B
【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本题考查世界的语言,比较记忆即可。
7.(昭通)2007年5月17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为突出语言多样性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及国际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意义,通过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
决议强调,联合国的6种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在联合国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得到恰当的使用,以便消除英语和其他5种官方语言在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是( )
A. 汉语
B. 俄语
C. 葡萄牙语
D. 英语
【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8.(德州)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 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
D.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答案】D
【解析】【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故A错误;
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
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
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9.如图为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图,图中的点代表超过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
读图,完成小题。
(1)加拿大人口集中分布在国土的( )
A. 东部 B. 西部 C. 南部 D. 北部
(2)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应是( )
A. 美国、中国、加拿大
B. 中国、美国、加拿大
C. 中国、加拿大、美国
D. 加拿大、美国、中国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因为加拿大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而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故选项C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美国人口密度为35人/平方千米,加拿大人口密度为4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为146人/平方千米。
即三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应是中国、美国、加拿大。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
(1)本题考查加拿大的人口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中国、美国、加拿大人口密度大小,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回答即可。
10.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的是( )
A. 亚洲南部 B. 南美洲东部 C. 欧洲 D. 亚洲东部
【答案】B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地区中,亚洲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都属于人口稠密区,南美洲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
B。
【点评】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而在高纬度高寒地区,高山高原地区,干旱沙漠地带和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比较稀疏。
11.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地形平坦
B. 水源充足
C. 交通便利
D. 资源贫乏
【答案】D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是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如地形崎岖、资源贫乏,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的地方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答案为:
D。
【点评】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2.下列不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A. 非洲的北部
B. 亚洲的东部
C. 亚洲的南部
D. 欧洲
【答案】A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多数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都是人口稠密区,非洲的北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
A。
【点评】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美洲东部等。
这些人口稠密地区都处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13.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B. 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
C.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
D.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答案】B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世界上的人口、人种、宗教、语言问题,错综复杂,学生完全掌握难度较大,可以分类记忆,如世界上主要人种有哪几大类,主要分布在哪;世界上三大宗教是哪些主要分布在哪等。
14.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D.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案】D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
D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5.下表是2018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甲
13.5
64.3
22.2
0.76
0.95
乙
36.7
58.1
5.20
2.81
0.44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甲国可能是( )
A. 德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菲律宾
(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国老龄化严重
B. 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 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国的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极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是德国,故选A。
(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严重;甲国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小;乙国人口增长过快;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故选B。
【点评】
(1)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例如,2011年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希腊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2)人口老龄化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
16.下图为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
A.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交通线数量、分布不同
C.建筑物高度、密度不同
D.人口数量、服饰不同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①优越的位置 ②平坦的地形 ③高山、峡谷 ④气候湿热 ⑤靠近河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
(1)C
(2)A
(3)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甲和丙都是农村景观,甲是牧区景观,丙是农村景观,以种植业为主,本题选C。
(2)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且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故本题选A。
(3)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
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结合选项选D。
故答案为:
(1)C;
(2)A;(3)D;
【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17.下图,为1750年—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 )
A.1850-1900年间
B.195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50-2100年间
(2)图示反映出( )
A.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低于0.5%
B.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持续增加
C.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开始放缓
D.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3)预计2100年( )
A.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缩小
C.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D.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答案】
(1)B
(2)D
(3)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1950-2000年间。
(2)读图分析可知,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低于0.5%,后来高于0.5%;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降低,后来增加;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持续增加;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3)读图可知,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加大;受自然条件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故答案为:
(1)B;
(2)D;(3)A;
【点评】
(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的总人口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