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307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docx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分工前

分工后

呢绒

呢绒

英国的劳动投入

100

120

220

葡萄牙的劳动投入

90

80

170

总产量

2

2

(220/100)

(170/80)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

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

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倍(100/90),酒却是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单位(170/80)

的酒。

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单位的酒。

结论:

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多边贸易和多种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多是由多个国家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比较优势是否还起作用

第一种情况:

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贸易

在多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各自的价格优势

假设5个国家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表

甲国

乙国

丙国

丁国

戊国

X产品

5

4

3

2

1

Y产品

1

1

1

1

1

相对成本CX/CY

5

4

3

2

1

出口或出口

进口X,出口Y

进口X,出口Y

不参加贸易

进口Y,出口X

进口Y,出口X

如果市场上,X产品的相对价格是3Y.

结果:

,丙国由于国际市场相对价格等于国内市场相对价格,所以不会参加贸易,甲乙丁戊四国都获得了比自己生产更便宜的产品,因而获得了利益,可以看出,只要各国产品的国际的相对价格和国内相对价格有差异,各国就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第二种情况:

两国国家多种产品的贸易

在两个国家进行多种产品贸易的情况下,各国的贸易结构和流向仍然取决于比较优势,假设两国生产各种产品的成本如表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D产品

甲国

10

10

20

20

乙国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C乙/C甲

两国的工资率之比是

比较优势

两国的工资率之比是

比较优势

假设甲国的工资率是W甲,乙国的工资率是W乙,则甲国的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W甲XC甲,则乙国的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W乙XC乙。

如果W甲XC甲小于W乙XC乙,即

W甲/W乙小于C乙/C甲,则甲国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甲乙两国的工资率之比是,则甲国在ABC上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D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甲国出口ABC而乙国出口D

如果甲乙两国的工资率之比是,则甲国在A上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BCD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甲国出口A而乙国出口BCD

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

1、斯密和李嘉图理论中都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2、而且国内内部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因此生产的机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生产可能曲线是一条直线。

3、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如果一国比另一个国家大得多,在两国分别集中生产一种商品后,小国集中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两国的消费需要,因此完全的国际分工在大国和小国之间无法发生,大国只能进行不完全分工。

P=PX/PY=1P=PX/PY=1

E

 

甲国的生产可能性为AB,假定X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PX/PY=,PX的价格比PY的价格低,甲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是单位Y,,乙国的生产可能线是A’B’,假定X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PX/PY=2,乙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Y,甲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也就是拥有X生产和贸易的比较优势,乙国则相反,拥有Y商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进行分工和贸易,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甲国会专门生产X,而乙国则专门生产Y商品。

如果国际市场上X商品的相对价格P=PX/PY=1,即1单位的X可以交换到1单位的Y,X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于甲国国内价格,因此甲国愿意出口,该价格低于乙国的国内价格,乙国也愿意进口,甲国在A点进行生产,出口AE单位的X产品,按照国际比价换回ED的Y产品,在D点消费。

乙国在A’点进行生产,出口A’E’单位的Y产品,按照国际比价换回E’D’的X产品,在D’点消费。

可见,两国通过分工和贸易,都达到了比贸易前更高的福利水平,两国都因为贸易而获益。

机会成本递增下的贸易利益

机会成本递增的:

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不断递增。

到两国同意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时,这种分工就会停止,贸易也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

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会大于贸易前的消费水平。

 

P=PX/PY=1P=PX/PY=1

 

C’A’E’’

E

 

在不存在贸易的条件下,甲国在A点生产和消费,假设X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PX/PY=1/4,乙国在A’点生产和消费,假设X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PX/PY=4。

可见,甲国X商品的相对成本低,拥有生产X的比较优势;乙国则相反,拥有生产Y的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进行分工和贸易,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甲国会生产X产品,乙国则分工生产Y产品。

随着甲国X产品生产的增加,生产X的机会成本也在递增;同样,随着乙国Y产品生产的增加,生产Y的机会成本也在递增。

这种分工过程一直持续到商品相对价格在两国相等时才停止,在这一点上贸易达到均衡。

假设均衡的相对价格为P=PX/PY=1。

通过分工,甲国由在A点生产转移到了B,通过出口BC单位的X商品,按照国际交易比价换回CE单位的Y产品,在E点消费;乙国在A’点生产转移到B’点生产,通过出口B’C’单位的Y产品,按照国际交易比价换回C’E’的X产品,在E’点消费。

可见,两国通过分工和贸易,都达到了比贸易前更高的福利水平,两国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益。

比较利益的分解

比较利益可以分为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交换所得是一国在国内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按国际市场价格同另一国交换一部分产品获得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是交换所得,这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一国在对本国资源按照比较优势进行重新配置得到的福利水平提高是分工所得,这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

E

T

ⅢⅠⅡ

A

PWB

PW

在封闭的条件下,一国在A点生产和消费,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即使存在贸易的条件下该国也不能生产X产品,而只能在A点生产,即该国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但并不改变生产结构。

此时该国可以按世界价格PW同其他国家交换Y,最终在Ⅰ上的T点消费,该国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提高,该国从A到T点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就是交换所得。

如果情况发生变化,该国可以分工生产X产品,该国的生产点就是B点,该国可以按照世界价格PW用更多的X商品去和其他国家交换更多的Y,最终在E点消费,从T到E点的福利水平提高就是分工所得。

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T’T

YC’C

A

B’BD

X

比较优势理论假设国际贸易没有交易成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只取决于各国的比较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国际贸易会发生各种交易成本,而且这些交易成本通常比国内贸易的交易成本高。

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指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各国贸易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交易成本,这些交易成本将会削弱比较优势甚至导致比较优势消失。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在A点生产和消费,国内XY商品的相对价格为D的斜率,在参加国际贸易后,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国际市场上XY的相对价格为T的斜率,该国的生产点移到B点,消费点移到C点,该国福利水平显然比分工前大大提高。

但是在交易成本的作用下,国际市场上XY的实际的相对价格是T’的斜率,该国会在B’点生产,在C’点消费,此时的该国的福利水平比不上不考虑交易成本低,但高于分工前的水平,所以该国还是致力于进行贸易。

结论:

交易成本的存在与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相比,降低了国内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减少了贸易规模和贸易利益,只要交易成本不高于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各国仍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贸易参加各国仍可以获得高于封闭状态下的福利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