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
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糜良辰怆(chuàng)然召(zhāo)唤B.风糜良晨怆(chuāng)然召(zhāo)唤
C.风靡良晨怆(chuāng)然召(zhào)唤D.风靡良辰怆(chuàng)然召(zhào)唤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兴味索然B.乐此不疲C.游目骋怀D.声名大噪
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天开美景风云静
C.爽气西来两袖清B.过江多少六朝山D.座揽清辉万川月
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B.既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
1/12
C.既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
D.既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B.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
B.现在少了百姓庆丰、朋友相聚的欢乐
C.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
D.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
7.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
①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
老百姓可以不读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
有学者说:
“没有一种文学体裁能像对联这样家喻户晓,②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
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
”
A.①②都无语病。
B.①②都有语病:
①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把“让”字改成“为”字。
C.①无语病;②有语病,把“所”字去掉。
D.①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无语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
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
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
答云:
“是袁临汝郎诵诗。
”即其咏史之作也。
尚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
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
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
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
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
宏笑而不答。
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
后游青山饮归,
2/12
命宏同载,众为之惧。
行数里,问宏云:
“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
”宏答曰:
“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曰:
“君欲为何辞?
”宏即答云:
“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
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
”温泫然而止。
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
“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
”宏窘急,答曰:
“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
”因曰:
“....。
。
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胡奴乃止。
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
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
宏心耻之,每叹曰:
“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
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与冶亭。
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
“聊以赠行。
”宏应声答曰:
“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尝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
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
(取材于《晋书·袁宏传》)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尓与左右微服泛江..
B.引宏参其军事.
C.君赋云何相忽.率尔:
率性、洒脱地引:
指引相:
代指“家君”
要:
抓住要领D.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声既清会,辞又藻拔解释:
声音既清越有节奏,词句又极富文采
解释:
既然没来得及向您禀告,也就不敢把他的名字写B.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出来了
C.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解释:
当时贤士们都会集在此,谢安想用士卒胁迫的办法考验他
D.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解释:
就应当宣扬仁德之风,抚慰那里的黎民百姓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袁宏吟诵表现他个人志趣抱负的咏史诗时,被微服出游的谢尚听到而得到赏识,从此声明日渐显扬。
B.袁宏因不听伏滔的劝谏而与他产生矛盾,辩论时又从不曲意奉承桓温,因此始终得不到荣升。
C.袁宏不愧为一时文宗,他才华出众,著述颇丰,所著的《东征赋》《北征赋》在当时很有影响。
D.这篇史传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即使是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也塑造得生动可感、
3/12
各具特色。
11、文中桓温和胡奴提到的“家君”与“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中的“家君”意思相同,它是古代的一种称谓,是说话人在外人面前提及______时的尊称。
(1分)
12、为什么袁宏能让桓温由“甚忿”转变为“泫然而止”?
请概括回答。
(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
(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取材于苏轼《论书》)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共8分)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②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③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
⑤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出了“东风恶,欢情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哀叹。
(《钗头凤》)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古风(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
①当涂:
当权。
②扬执戟:
指扬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4/12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
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③“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台湾诗人洛夫也说:
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
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
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的理解。
(200字左右,1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草莓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但长期以来价格较高,尤其是春节期间提前上市的就更贵了。
草莓的价格不菲有很多原因,除去人力、大棚、育苗等常规成本,还有经过土壤熏蒸等特殊环节带来的成本。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同一块土地种植草莓三年后,再种时植株便不易成活,这就需要换一块土地,重新搭大棚、做土壤熏蒸等前期准备,成本自然就会增加。
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生物学上称为“连作”。
像草莓这样在同一块土地连作时出现植株成活率、品质、产量降低的现象,叫“连作障碍”。
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多数植物对营养物质具有选择性,连作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但这可以通过选择性施肥来弥补。
除此以外,作物不能连作的原因还有:
化学危害,微生物危害与虫害。
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与虫害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于它们对某种农作物具有专一性,连作导致它们极剧繁殖,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然而,化学危害的问题,则是作物“自作孽”了。
某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代谢出一些自毒性物质,从而抑制了下一年该种作物过度生长,生物学上称为自毒作用。
因自毒作用产生连作障碍而造成产量过低的作物有草莓、人参和三七。
关于自毒作用,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它是化感作用的特殊类型。
所谓化感作用,实际上是植物间以及微生物间关乎生存的一种手段。
因为想要在生存中占据主动,就必须让别人退出竞争舞台,利用自身代谢出的化学物质作武器是一种常见手段。
这种抑制性的化感作用普遍
5/12
存在,例如燕麦和小麦之间就存在竞争,燕麦可以释放莨菪亭等化学物质抑制小麦的生长。
这样看来,作物们似乎应当选择对其它物种有抑制作用而对本体有促进作用的化学物质才是最智慧的做法,但作物们有时也会把化感作用的枪头指向自身。
有的作物在成长过程中会分泌有毒的化学物质,通过影响下一代的发育来抑制过度生长,从而避免了因环境和资源无法承载而造成的物种灭绝。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作物的自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自然界中,生长过草莓的土壤,会富含草莓的自毒性物质羟基苯甲酸,由于它的作用,草莓生长分布会相对分散,使其在某一地区内不会因密度过大而影响繁殖和生存。
这样看来,通过大棚人工种植草莓就需要避免这种现象,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现在已经有一些新的技术可以支持草莓连作八年以上。
例如提高土壤的碳含量,从而增加土壤中的菌落数目,以便更有效地分解自毒物质。
当然目前这些做法的成本也不低。
另外,草莓果实柔软,不易储存,运输、销售中折耗很大,所以草莓的价格也就依然保持在高位上。
(取材于《草莓为何如此金贵》)
16.根据文意,以下不属于“草莓价格贵”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种植草莓要经过土壤熏蒸等特殊环节。
B.草莓分解自毒物质的能力不强。
C.支持草莓连作的技术成本高。
D.草莓不易储存,带来运输、销售成本增加。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生物学上的连作障碍,削弱了某一区域中单一植物的生长优势。
B.选择性施肥可以消除由于营养物质缺乏、微生物造成的连作障碍。
C.燕麦和小麦之间存在竞争的例子,证明化感作用的抑制性作用普遍存在。
D.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通过自毒抑制了生存竞争中其它作物的生长。
E.通过大棚密集种植来增产,会加剧草莓自毒性物质带来的不利影响。
18.根据
同一只青蛙生出的年龄相等、共同生活的蝌蚪,在数量过多、密集过高时,发育较早、体型较大的蝌蚪会释放出有毒的化学物质,毒死同群中较小的、发育较晚的蝌蚪,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存,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自疏现象。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
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
那是我第一次看
6/12
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
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
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
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
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
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
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
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
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④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
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
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
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
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
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
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
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⑤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
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
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⑥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
?
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
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
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
“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
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
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来。
⑦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7/12
D.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20.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①第三段中,作者感受到柿子树和银杏树有哪些不同?
②作者为什么能刹那间明白自己总要到柿子树旁边来了?
21.文章写文学大[微博]师的雕像,有哪些用意?
(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
自助餐因具有一次交费无限量取用的特点,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尽管餐厅在明显的位置上摆放了“节约卡”,墙壁上贴有“少取多次”等提示语,但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
许多学生用餐后,餐桌上一片狼藉,多数餐盘都有剩余食物。
据统计,一家不算大的自助餐厅,一天被浪费的食物高达600斤。
请你写一段文字,倡导青年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正确、健康的消费习惯。
要求:
语言简练得体,理由充分合理,150字左右。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
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这引起了家长[微博]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
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
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
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
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
要求:
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8/12
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D2.A3.B4.C5.A6.D7.B
(第3、6、7小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8.B9.C10.B(每小题3分)
11.自己的父亲(1分)
12.答案要点:
①平息愤怒:
没有请示,不敢擅自提及桓彝,示谦敬之意;
②消除怀疑:
回答非常迅速,让人感到不是临时应变之辞;
③触发情感:
高度赞扬桓彝的功德,评价中肯,触发桓温怀念追思之情。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3.
(王)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幼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共5分,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参考译文: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父亲王羲之从他后面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显于世。
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
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
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14.
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
9/12
④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
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共8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15.
①C(3分)
②答案要点:
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途命运的隐忧。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得4分)
③评分参考:
共12分。
能结合诗句内容分析,2分;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6分;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6.B(3分)
17.BD(4分)
18.答案要点:
①相同点:
都是生物自身主动的做法,都是通过对同类释放有毒的化学物质来保证自身的生存。
②不同点:
自毒作用发生在不同代之间;自疏现象发生在同代之间。
(每点2分,共4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9.AC(4分)
20.答案要点:
①银杏树以叶子展现美,绚丽、张扬,短暂;柿子树以果实呈现美,沉静、安详,持久。
(3分)
②柿子树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吸引了我;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
(4分)
21.答案要点:
①揭示文章主旨:
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
10/12
传递生命的气息。
(3分)
②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2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
[评分参考]
内容7分:
能围绕所给话题提出合理建议,4分;能明确对象、有说服力和鼓动性,3分。
表达3分:
要求文通字顺,层次清楚,语言得体。
23.(50分)
评分标准
11/12
文言文参考译文:
袁宏字彦伯,父亲袁勖,为临汝县令。
袁宏有超人才华,文章造诣绝佳,曾作咏史诗,意在寄托个人志趣抱负。
当时谢尚驻镇牛渚,乘秋夜月色,穿上民服与随从率性自在地泛游江上。
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