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269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宝鸡市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2日渭滨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是我区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西部强区的关键时期。

依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省、市“十二五”规划精神,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区上下围绕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区为第一要务,以“渭滨精神”凝聚民心,攻坚克难,突出三大重点,实施六大战略,打造“三大经济增长带”,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完成,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201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1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2.75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85.9亿元,年均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7.3%。

“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名列十二区县之首。

2007、2008连续两年跻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格局基本成形。

2010年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两番,总量居全市第一。

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年产量过百万吨、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双百”目标实现,石油机械、精密机床、铁路设施、军工电子等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步伐加快,装备制造基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逐年提高,2010年预计达到67.5亿元,经二路、环火车站广场商业集聚发展,桥南、清姜等商业区陆续崛起,城市商业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历史文化旅游、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炎帝陵祭典、华人省亲祭祖活动享誉全球,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蓬勃兴起;金融、文化、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化服务业快速跟进,新型工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专栏1“十一五”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05年

规划目标

“十一五”实际完成

绝对值

年均增长(%)

2010年

预计

年均增长(%)

1

生产总值(亿元)

102.74

177.1

14

251

16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05

46.4

15

62

17.3

3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0.98

1.8

13

2.75

23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70

【80.3】

26.8

【185】

44

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元)

6.41

【57】

20

【85】

34.3

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4

-

4

-

7

万元GDP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

0.91

0.75

【-17.5】

0.613

【-32.6】

8

城镇化水平(%)

-

72

-

82.9

-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592

12300

7.4

19104

15.1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818

3810

6.2

6531

16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带动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引领现代产业发展成为突出特色,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称号。

工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1项,研发新产品60多项,申报专利327项,授权专利204项。

农业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8%,实用技术推广面达到96%。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投资26.4亿元,开发改造213万平方米,完成开元商城建设等项目84个。

结合宝钛大道、渭滨大道、陇海宝成铁路建设,拓宽改造背街小巷道路72条。

拆除违章建筑,改善环卫、电网等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2.9%。

生态建设成效显现,宜居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工程,完成造林20.32万亩。

清姜河水源地保护与渭河南岸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建成怡馨园、九龙山等坡地公园和一批大型公共绿地、精品绿化道路、社区和农村生态家园。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全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7%,绿地率达到43%,被国家授予“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

社会事业走在省市前列,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抓创建、强体系、保民生,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6项、省级平安区等10项省级先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走在了省市前列。

建成区文化信息资料共享支中心和68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87%行政村拥有标准化文化活动室,228个自然村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开发公益性岗位1400个,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万人。

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及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一控四降”目标顺利实现。

561户城镇居民住上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蛋奶工程”惠及城乡贫困生、寄宿生,65岁以上老人接受了免费体检。

“十一五”末,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31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完成人民商场、粮食系统等改制,企业现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启动,镇(乡)卫生院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镇(乡)财镇(乡)用区监管”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顺利通过验收。

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公务员工资套改、津补贴发放全部到位。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落实合同项目285个(其中上亿元项目25个),合同引资2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4亿元,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第二节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区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是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新机遇。

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内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为我区加强城乡建设、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带来新契机。

二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我区大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及东部产业转移,为我区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强国家产业基地建设、统筹各种发展关系、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支持。

三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带来新机遇。

《规划》把关中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我区发展地位和价值显著提升。

四是较好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底子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渭滨是宝鸡市的主城区,地处关天经济区承东启西的节点位置,是关中地区装备制造、国防科技工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产业集群区和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这为全区今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节面临挑战

渭滨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和应对。

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空间狭小、土地供应紧张矛盾加剧带来压力。

全区可用耕地绝大多数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利用空间不多、土地供给紧张问题突出,对未来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二是老工业基地、老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压力巨大。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老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土地空间节约集约利用任重道远,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内在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增强,这将对渭滨区未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带来更大挑战。

三是城市发展建设重点东移对渭滨区保持发展优势带来挑战。

随着宝鸡市区东扩、高新区建设布局重点东移和行政中心东迁,渭滨边缘化迫在眉睫。

四是城乡差距明显。

农村特别是后山区农村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城乡差距明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难度较大。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富民强区”这个前提,着眼实现“两个率先”,大力实施“五大战略”,突出“三大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六区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执行力,努力建设经济实力强、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文化品位高、社会更和谐的西部强区。

第二节基本原则

项目带动,加快发展。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产业壮大、做强国家产业基地、改善生活条件、富裕百姓的任务艰巨,必须加大项目储备和开发力度,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三个转变”:

从主要靠资金物质投入、空间扩张发展向节约集约发展转变;从粗放发展、低层次发展为主向以现代经营模式和高品质发展为主转变;从“安居”城区向“宜居宜业”城区转变。

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化、现代商贸核心功能强化、南山乡村城镇化和土地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

改革创新,推进发展。

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力推进体制、管理、科技、文化、思路创新,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发展内在活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率先在全省建成创新型城区。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以促进社会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强完善公共服务,加大改善民本民生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建“惠民渭滨”、“和谐渭滨”。

第三节战略定位

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强区。

依托资源要素,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培育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国内前列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建成世界级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基地、传感器生产基地、数控机床生产基地、航空安全产业基地。

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现代商贸核心区。

积极实施商贸升级战略,着力打造经二路、经一路西北一流中心商业街品牌,努力开拓渭河以南中心商业功能区,引进和培育一流商业贸易企业,加强商业模式重塑,提高经营运营水平,不断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和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商贸核心辐射能力。

文化旅游名区。

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资源兼备优势,以“自然观光、寻根祭祖”为主题,以“姜炎文化”为灵魂,以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体,加大旅游宣传和策划开发力度,促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大旅游格局,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打响“炎帝故里、华人老家、秦岭风光”招牌,建设关天经济区乃至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以都市农业为主攻方向,实施沿沟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实现基础设施突破、城郊型特色农业引领;统筹城乡,融农业、旅游于一体,推进秦岭北麓保护性开发,实现“六位一体”(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最佳宜居城区。

充分利用渭河穿城、南依秦岭、东连关中平原等特点,以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卫生模范城市成果为契机,通过加强南山绿屏建设、城区建设改造、渭河美化和社会和谐建设,着力提升宜居水平,打造自然生态美、居住环境优、人文气息浓、社会秩序佳的最佳宜居城区品牌。

改革创新先行区。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非公经济、行政体制、农村、国企等方面改革,增强渭滨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四节空间构架

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区发展空间构架按“一核、三带、六片区”布局。

“一核”:

即渭河两岸地区,构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商务金融、城市文化和居民集聚核心功能区。

“三带”:

经二路沿线带,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文化娱乐、房地产和其他综合性都市服务业。

清姜路沿线带,依托烽火、宝成、长岭等大型国有企业,重点建成航空安全、电子电器产业集聚区。

姜谭路沿线带,以石油钢管、秦川集团等大型企业和姜谭工业园为主,重点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六片区”:

经二路商贸金融中心区,以经二路、经一路、火车站商圈为主体,重点发展商贸金融、旅游娱乐、行政配套、家政服务等服务业,构建服务于跨陕甘川宁周边地区的商贸服务中心区。

桥南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区,依托周礼文化主题公园,重点发展休闲娱乐、餐饮商住等现代生活服务区。

石鼓文化体育旅游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以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天台山森林公园为重点,深入挖掘周秦文化,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观光旅游。

清姜航空电子制造创新集群区,依托国防科技工业,构建装备制造、军工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军工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配套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

姜谭装备制造业提升集群区,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配套基地,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同时发展房地产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业。

秦岭北麓都市农业区,是我区生态保障功能区、特色农业发展区、生态旅游区。

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郊农村城市化,把该区域建成宝鸡市的近郊花园和有机食品供给基地。

第五节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取得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500亿元,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5.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国家装备制造、国防科技工业、新型材料基地作用进一步显现,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1:

72:

27调整为0.5:

69.4:

30.1,建成西部经济强区。

——社会和谐发展达到新水平。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差别明显缩小。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2015年总人口45万人左右;城镇化转移4万人,城镇化率较“十一五”提高五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

——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高。

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研究与试验性发展(R&D)经费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25%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专利授权数累计达到300项,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电器等产业拥有一定的国内外市场话语权,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南部山区不适宜生产生活农村住户全部实现移民搬迁。

居民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累积和消费购买力居全省城区前列。

——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3.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稳步提高,南部山区绿化、水土保持和整体生态保障功能显著增强,生态文明水平居于全省各城市辖区前列,秀美秦岭、碧水渭河、绿色城区成为创建生态渭滨、绿色渭滨的重要品牌。

 

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预计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增长

1

生产总值(GDP)(亿元)

251

470.6

13

预期性

2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2.75

5.65

15

预期性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1

【700】

25

预期性

4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500

1000

15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2

129.1

15

预期性

经济结构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7

30.1

-

预期性

7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47.8

53

-

预期性

8

城镇化水平(%)

82.9

提高五个百分点

-

预期性

科技教育

9

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55

60

-

预期性

10

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件/万人)

1.6

2.5

- 

预期性

11

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97

98

 -

约束性

12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3

-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3

耕地保有量(万亩)

11.58

10.51

-

约束性

14

五年生产总值单位能耗降低(%)

[32.6]

[17]

- 

约束性

15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0]

 -

约束性

16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10]

- 

约束性

17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5]

5

约束性

18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5以上

-

预期性

19

城镇污水处理率(%)

55

90

-

约束性

20

城镇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

80

100

-

约束性

21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442.4

460

-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56.9

59

- 

约束性

人民生活

23

总人口(万人)

41

45

<5.5‰

约束性

24

城镇登记失业率(%)

3.8

<4

<4

预期性

25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5

4.7

-

预期性

26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

约束性

27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6

-

约束性

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104

38425

15

预期性

2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531

13251

15

预期性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

主要指标将以省市下达的考核数据为准。

第三章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实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先进制造和商贸旅游为重点,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全力支持骨干企业持续做大规模、做长产业链、做强产业集群、做优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全球化竞争实力,着力打造工业强区、文化旅游名区、宝鸡大城市商贸核心区。

一、突出做强做大五大优势特色产业

(一)精密机床产业

以秦川机床为龙头,依托姜谭工业园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协作,配套发展,专用机床集成化,通用机床规模化,建设世界一流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行业总体科研实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开拓竞争力,构建自主发展能力强、协作水平高的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一流、年产值过300亿元的现代机床产业集群,建成我国西部最大、世界上有影响的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

到2015年,争取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

(二)专用运输设备

依托石油钢管、中铁宝桥集团、烽火集团、合力集团、凌云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石油钢管、铁道设备、特种和专用车等产品,积极建设中国西部石油钢管加工制造中心、铁路道岔桥梁设备制造中心和特种、专用车辆产业园。

到2015年,石油钢管企业资产规模达到180亿元,年钢管产能30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10亿元以上。

倾力打造百亿宝桥,2015年中铁宝桥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基本建成全国铁路装备制造基地。

(三)电子信息产业

围绕宝光集团、凌云电器、长岭电气等企业,发展军工电子、飞行安全、传感器、信息装备、电子电力、纺织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中国安全航行高新产业园,建成我国西部最大的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产业基地。

加快开发高铁地面自动过分相开关、智能开关等产品,建设宝光中低压开关生产基地。

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四)商贸业

结合商贸设施建设、老商业区改造,整合资源,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企业,推进电子网络技术运用和新型商贸业态发展,扩大商业贸易规模,提升对陕甘川跨省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强化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现代商贸核心区地位。

以经二路商业区为核心,桥南、清姜、姜谭为副中心,全区各个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村)商贸网点为补充,构建“一主三副”的商贸布局。

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1亿元,商贸业年增加值达到30亿元。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集储存、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分拣和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依托西宝高速客运专线、宝鸡绕城高速等工程建设,以服务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为重点,支持宝运集团等大型企业扩展服务范围,整合重组康龙快运等传统货运企业,鼓励信鸽、快捷等民营公司专业化,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虚拟物流等大型企业,建设姜谭物流园区,建成服务天水、陇东、甘南的物流服务功能区。

到2015年,物流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

(五)旅游业

深度挖掘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石鼓文化、青铜器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以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炎帝史迹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为中心,推进炎帝陵、大散关、鸡峰山、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青铜时代文化广场等景区改造提升,策划举办全球华人炎帝陵祭祀大典、大散关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扩大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石鼓之乡知名品牌效应,完善旅游功能设施,稳步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渭滨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将中华始祖圣地炎帝陵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

依托秦岭北麓生态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有序开发”的原则,绿化美化清姜河沿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自然观光旅游带;加快森林公园、温泉资源、地质景观和相关旅游产品开发,举办生态旅游登山节等活动,注重引导、分步实施,将以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南部山区建设成集休闲观光和自然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宝鸡城市近郊花园。

建设环秦岭北麓旅游公路,推行星级标准,提升冯家塬、解甲滩等西府民俗村“农家乐”经营档次和水平,开发西府特色美食、农产品、工艺品和娱乐活动,发展西府民俗展示、自然生态观光、采摘耕作体验等项目,延伸服务,打造品牌,构建环宝鸡市区乡村旅游带。

将中华石鼓园、中华礼乐城等城市文化休闲广场、公园与近郊农家乐民俗村和旅游景点有效整合,发展带有乡村休闲色彩的都市游。

 

专栏3“十二五”特色产业重点项目

精密机床产业建设秦川铸造工业园,实施秦川大规格数控钻子铣床建设、秦川液压零部件产业化及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改造、秦川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全功能高速精密车铣机床产业化、龙腾机械数控机床扩建、众邦机械钻机绞车生产线建设等项目。

专用运输设备产业建设石油钢管工业园,重点推进宝管公司石油专用管生产线、专用管涂层生产线、钻杆生产线、抗腐蚀复合管项目、钢管(筋)防腐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宝桥工业园,重点推进宝桥超大型起重设备生产线项目;建设特种车产业园,重点推进煤矿防爆专用内燃牵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