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215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docx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14号——收入》

应用指南

2018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

一、总体要求1

二、关于适用范围2

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3

(一)“主营业务收入”3

(二)“其他业务收入”4

(三)“主营业务成本”4

(四)“其他业务成本”4

(五)“合同履约成本”5

(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5

(七)“合同取得成本”5

(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6

(九)“应收退货成本”6

(十)“合同资产”6

(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7

(十二)“合同负债”7

四、关于收入的确认8

(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8

(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18

(三)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24

五、关于收入的计量41

(一)确定交易价格41

(二)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51

六、关于合同成本59

(一)合同履约成本59

(二)合同取得成本60

(三)摊销和减值62

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64

(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64

(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67

(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69

(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74

(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79

(六)售后回购84

(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86

八、关于列报和披露89

(一)列报89

(二)披露94

附录二100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说明100

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100

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100

(一)前期准备阶段101

(二)起草阶段101

(三)公开征求意见阶段101

(四)修改完善阶段102

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102

(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102

(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103

(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103

(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103

四、本准则实施影响的分析104

五、本准则修订需要说明的问题104

(一)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104

(二)余值法的采用105

(三)重大融资成分的折现率105

(四)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105

(五)准则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106

(六)准则实施的衔接规定106

、总体要求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

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

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公司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

服务、建筑企业提供建造服务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

益的流入应当确认为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本准

则”)主要规范了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根据本准则,企业确

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其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以下简称“转让商品”)的模

式,收入的金额应当反映企业因转让这些商品或提供这些服务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

价金额,以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企业实现的损益。

企业应用本准则,

应当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及现金流量的性质、金额、

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等相关的有用信息。

除非特别说明,本应用指南中所称商品,既

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

本准则规范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单个合同的会计处理。

但是,为便于实务

操作,当企业能够合理预计,将本准则规定应用于具有类似特征的合同(或履约

义务)组合或应用于该组合中的每一个合同(或履约义务),将不会对企业的财

务报表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时,企业可以在合同组合层面应用本准则,此时,企

业应当采用能够反映该合同组合规模和构成的估计和假设。

根据本准则,收入确认

和计量大致分为五步: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单

项履约义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

务;第五步,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其中,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五步主

要与收入的确认有关,第三步和第四步主要与收入的计量有关。

二、关于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是由《企业会计

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

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

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

——合营安排》规范的金融工具及其他合同权利和义务,分别适用上述相应准则;二

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租赁合同,适用《企业会计准

则第21号——租赁》;三是由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保险合同,适用保险合

同相关会计准则。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

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不适用本准则。

企业以存货换取客户的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其他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进行会计处

理。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确定处置时点以及计量处置损益时,按照

本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准则所称客户,是指与企业订立合同以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

并支付对价的一方。

如果合同对方与企业订立合同的目的是共同参与一项活动

(如合作开发一项资产),合同对方和企业一起分担(或分享)该活动产生的风

险(或收益),而不是获取企业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则该合同对方不是企业的

客户,企业与其签订的该份合同也不属于本准则规范范围。

此外,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部分属于本准则规范范围,而其他部分属于

上述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时,如果上述其他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如何对

合同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进行区分或初始计量,企业应当首先按照这些规定进行

处理,并将按照上述其他准则进行初始计量的合同组成部分的金额排除在本准则规

定的交易价格之外;否则,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对合同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进行

区分和初始计量。

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正确记录和反映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及相关成本费用。

部分仅涉及适用于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相关会计科

目的主要核算内容以及通常情况下的账务处理,企业在核算适用于其他企业会计准

则的交易和事项时也需要使用本部分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应遵循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

则的规定。

收入的会计处理,一般需要设置下列会计科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2.本科目可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

41)企业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时,应按照已收或应收的合同价

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

资产”等科目,按应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

目。

52)合同中存在企业为客户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企业应按照应收合同价

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等科目,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

而需支付的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的交易价格,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

“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合同中存在客户为企业提供重大融资利益的,企业应按

照已收合同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

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的交易价格,贷记“合同负债”等科目,

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63)企业收到的对价为非现金资产时,应按该非现金资产在合同开始日的

公允价值,借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7.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其他业务收入”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

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

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企业(保险)经营受托管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收入,也通过

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参

见“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主营业务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2.本科目可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期末,企业应根据本期销售各种商品、提供各种服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

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合同履约成本”等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

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四)“其他业务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

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

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发生的相关税费,

在“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其投资性房地产

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其他业务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3.其他业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

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五)“合同履约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

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本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

企业因履行合同而

产生的毛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合同,分别“服务成本”“工程施工”等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履约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上述合同履约成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

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对合同履约成本进行摊销时,借记“主营业务成

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

理。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履约成本。

(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1.本科目核算与合同履约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与合同履约成本有关的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

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

备。

(七)“合同取得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取得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上述合同取得成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

款”等科目;对合同取得成本进行摊销时,按照其相关性借记“销售费用”等科

目,贷记本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取得成本。

(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1.本科目核算与合同取得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与合同取得成本有关的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

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合同取得成本减值

准备。

(九)“应收退货成本”

1.本科目核算销售商品时预期将退回商品的账面价值,扣除收回该商品预

计发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后的余额。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应收退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的,应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按

照已收或应收合同价款,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

产”等科目,按照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即,不包含预期

因销售退回将退还的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

照预期因销售退回将退还的金额,贷记“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等科目;结转

相关成本时,按照预期将退回商品转让时的账面价值,扣除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

本(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后的余额,借记本科目,按照已转让商品转让时的

账面价值,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

成本”等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期将退回商品转让时的账面价值,扣

除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后的余额,在资产负

债表中按其流动性计入“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

(十)“合同资产”

1.本科目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

仅取决于时

间流逝因素的权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应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在客户实际支付合同对价或在该对价到期应付之前,已经向客户转让了

商品的,应当按因已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借记本科目或“应收账款”

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企业取得无条件收款权

时,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1.本科目核算合同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应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合同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

本科目;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十二)“合同负债”

1.本科目核算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2.本科目应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

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

点,按照该已收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向客户转让相关商品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

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企业因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适用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再使用“预收

账款”科目及“递延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已经收到的合同对价或已经取得的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金额。

四、关于收入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

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

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企业在

判断商品的控制权是否发生转移时,应当从客户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客户是否取得了

相关商品的控制权以及何时取得该控制权。

取得商品控制权同时包括下列三项要素:

一是,能力。

企业只有在客户拥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

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时,才能确认收入。

如果客户只能在未来的某一期间主导该商品

的使用并从中获益,则表明其尚未取得该商品的控制权。

例如,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

为其生产产品,虽然合同约定该客户最终将能够主导该产品的使用,并获得几乎全部

的经济利益,但是,只有在客户真正获得这些权利时(根据合同约定,可能是在生

产过程中或更晚的时点),企业才能确认收入,在此之前,企业不应当确认收

入。

二是,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是指客户在其活动

中有权使用该商品,或者能够允许或阻止其他方使用该商品。

三是,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客户必须拥有获得商品几乎全部经济利

益的能力,才能被视为获得了对该商品的控制。

商品的经济利益,是指该商品的潜

在现金流量,既包括现金流人的增加,也包括现金流出的减少。

客户可以通过使

用、消耗、出售、处置、交换、抵押或持有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商品的经

济利益。

(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1.合同的识别。

(1)合同的含义。

本准则所称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有法律约束

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

合同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如隐含于商

业惯例或企业以往的习惯做法中等)。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五项

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

确认收入:

一是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二是该合同明确

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三是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

相关的支付条款;四是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

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五是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

收回。

企业在进行上述判断时,需要注意下列三点:

①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法律环

境和实务操作进行判断。

不同的企业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流程与客户订立合同,同

一企业在与客户订立合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客户以及不同性质的商品也可能采取不

同的方式和流程。

企业在判断其与客户之间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这些具

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和义务在何时设立时,应当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合同各方均有权

单方面终止完全未执行的合同,且无需对合同其他方作出补偿的,在应用本准则时,该

合同应当被视为不存在。

其中,完全未执行的合同,是指企业尚未向客户转让任何合同

中承诺的商品,也尚未收取且尚未有权收取已承诺商品的任何对价的合同。

②合同具有商业实质,是指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

间分布或金额。

关于商业实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的有关规定进行判断。

③企业在评估其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是否很可能收回时,仅

应考虑客户到期时支付对价的能力和意图(即客户的信用风险)。

当对价是可变对

价时,由于企业可能会向客户提供价格折让,企业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可能会低于

合同标价。

企业向客户提供价格折让的,应当在估计交易价格时进行考虑。

【例1】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其销售一栋建筑物,合同

价款为100万元。

该建筑物的成本为60万元,乙公司在合同开始日即取得了该

建筑物的控制权。

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在合同开始日支付了5%的保证金5万

元,并就剩余95%的价款与甲公司签订了不附追索权的长期融资协议,如果乙公

司违约,甲公司可重新拥有该建筑物,即使收回的建筑物不能涵盖所欠款项的总

额,甲公司也不能向乙公司索取进一步的赔偿。

乙公司计划在该建筑物内开设一家餐馆,并以该餐馆的收益偿还甲公司的欠

款。

但是,在该建筑物所在的地区,餐饮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且乙公司缺乏餐饮

行业的经营经验。

本例中,乙公司计划以该餐馆产生的收益偿还甲公司的欠款,除此之外并无其

他的经济来源,乙公司也未对该笔欠款设定任何担保。

如果乙公司违约,则甲公司可重新拥有该建筑物,但是,根据合同约定,即使收回的建筑物不能涵盖所欠款项的总额,甲公司也不能向乙公司索取进一步的赔偿。

因此,甲公司对乙公司还款的能力和意图存在疑虑,认为该合同不满足合同价款很可能收回的条件。

甲公司应当将收到的

5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

【例2】A公司向国外B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合同标价为100万元。

在此之

前,A公司从未向B公司所在国家的其他客户进行过销售,B公司所在国家正在

经历严重的经济困难。

A公司预计不能从B公司收回全部的对价金额,而是仅

能收回60万元。

尽管如此,A公司预计B公司所在国家的经济情况将在未来

2~3年内好转,且A公司与B公司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将有助于其在该国家拓

展其他潜在客户。

本例中,根据B公司所在国家的经济情况以及A公司的销售战略,A公司

认为其将向B公司提供价格折让,A公司能够接受B公司支付低于合同对价的

金额,即60万元,且估计很可能收回该对价。

A公司认为,该合同满足“有权取

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的条件;该公司按照本准则的规定确定交易价格时,应当

考虑其向B公司提供的价格折让的影响。

因此,A公司确定的交易价格不是合

同标价100万元,而是60万元。

实务中,企业在对合同组合中的每一份合同进行评估时,均认为其合同对价

很可能收回,但是,根据历史经验,企业预计可能无法收回该合同组合中的全部对

价。

此时,企业应当认为这些合同满足“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

能收回”这一条件,并以此为基础估计交易价格。

同时,企业应当考虑这些合同下

确认的合同资产或应收款项是否存在减值。

对于不符合本准则第五条规定的五项条件的合同,企业只有在不再负有向客

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例如,合同已完成或取消),且已向客户收取的对价(包

括全部或部分对价)无需退回时,才能将已收取的对价确认为收入;否则,应当

将已收取的对价作为负债进行会计处理,该负债代表了企业在未来向客户转让商品或者支付退款的义务。

其中,企业向客户收取无需退回的对价的,应当在已经将该部

分对价所对应的商品的控制权转移给客户,并且已经停止向客户转让额外

的商品,也不再负有此类义务时;或者,相关合同已经终止时,将该部分对价确

认为收入。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何时,均不应确认

收入。

从事相同业务经营的企业之间,为便于向客户或潜在客户销售而进行的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例如,两家石油公司之

间相互交换石油,以便及时满足各自不同地点客户的需求),不应当确认收

入。

(2)合同的持续评估。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在合同开始日即满足本准

则第五条规定的五项条件的,企业在后续期间无需对其进行重新评估,除非有迹

象表明相关事实和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合同开始日,是指合同开始赋予合同各方具

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和义务的日期,通常是指合同生效日。

例如,企业与客户签订

一份合同,在合同开始日,企业认为该合同满足本准则第五条规定的五项条件,但

是,在后续期间,客户的信用风险显著升高,企业需要评估其在未来向客户转让剩

余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是否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