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120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docx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

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CJ03-90

 

1990武汉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88)建材投字310号文通知,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组成编制组,对原建规7—62《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程》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原规程执行近30年来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并考虑了近年来新型机械装备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试验及验算,并征求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由国家建材局综合计划司主持审查定稿,修订后定名为《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规范共分十二章和五个附录。

主要修订的内容有:

增加了预热器、增湿塔、立式辊磨机、高效斗式提长机、油隔离泵、BS780型电除尘器、堆取料机及计量设备等;修改了机械立窑、勺式给料机和量料桶、淘泥机、搅拌机等;修改了部分工程质量标准,并删除了原规程中过时的规定。

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望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将需要修改或补充的意见寄给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以便今后补充修订时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

第1.1.1条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一、本规范规定了水泥厂的机械设备及计量设备的安装要求及试运转规定。

二、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型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第1.1.2条一般规定

一、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应按本规范执行。

二、本规范未包括的、或有特殊要求的机械设备,其安装施工及验收按国家现行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或按随机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如发现设计有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之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经研究决定后,才能按修改后的设计施工,安装单位不得自行修改设计。

四、设备安装工程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大型零部件及重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产品标准,并具有出厂合格证。

如无出厂合格证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进行检验或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五、在施工中,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并应遵守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防火等有关规定。

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对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施工场地、安全措施、主要机具、材料和劳动力等到应有充分准备,并作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七、设备安装工序中,如有恒温、防震、防尘、防潮、防冻等要求时,在安装地点应具备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进行该工序的施工。

八、利用建筑物作吊装搬运设备的承力点时,必须符合结构允许的负荷量。

九、设备安装施工中,一般设备安装和主要设备安装中的一般工序,应认真进行自检,并做好自检记录。

对主要设备的主要工序,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有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参加的会检,并作好双方确认后的会检记录。

各工序的检查记录应完整、准确,并作为竣工、验收的资料。

一十、隐蔽工程必须在工程隐蔽前检查合格,作出记录后方能隐蔽,主要隐蔽工程须经会检合格后方能隐蔽。

一十一、机械设备的空载试运转,应由安装单位负责进行,建设单位参加;荷载试运转,应由建设单位负责,安装单位参加。

试运转所需的动力、油料和设备、电气的零部件等应由建设单位提供。

一十二、应严格按技术文件和图纸上的安装要求安装,如有问题应会同各方协商解决,并作好记录和签字手续。

一十三、安装前会检的设备,由建设单位与安装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一十四、如有特别要求,用户和安装施工单位可通过协商作补充规定。

第二节设备验收与设备搬运

第1.2.1条设备验收

一、为了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设备验收制度,以便能事先发现问题,予以处理。

二、设备出库验收,分外观检查与开箱检查:

1.裸装设备的外观检查,安装单位按照所需出库的设备明细表或设备装箱单,会同建设单位认真查对设备编号、规格、数量及设备外观有无缺陷等,并与建设单位办理出库手续和填写设备检查记录。

2.设备的开箱检查在安装工地进行。

箱装设备出库后,安装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根据设备的安装图和生产厂家提供的装箱清单等,仔细清点和检查设备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并认真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双方确认。

安装单位不得自行开箱。

三、随机所带的技术文件(如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查试验记录、装箱单等)及产品合格证,建设单位应及时提供给安装单位(原件或复制件),以作为安装单位安装的技术参考和交工资料,建设单位应保留原件。

四、随机带来的专用工具及多供应的易损、易丢件,在验收时应作记录,并先交安装单位使用。

安装完毕后,专用工具及多余的零部件,安装单位应退还建设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

五、设备验收时,如发现设备数量和质量有问题,除作好设备检查记录外,建设单位应负责解决。

六、验收时,难以检查的设备内部零部件,在安装清洗、装配过程式中,如发现有缺件或质量等问题,应由建设单位负责解决,也可委托安装单位处理。

七、设备经验收出库后,应由安装单位负责保管。

凡因工地保管不善或因安装过程中操作不良,所造成的设备锈蚀、变形、损坏、缺件等,应由安装单位负责,其处理办法,须经建设单位同意。

八、易丢、易损件(如压力表、温度计、油杯、紫铜管等),宜在设备试运转前安装,出库后应妥善保管,且安装部位的孔洞应及时暂予密封,不得进入灰尘和杂物。

九、开箱出库后对机加工零件,精密附件等备件上有防护物的,不宜过早拆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防护,以免备件受损。

第1.2.2条设备的起重和搬运

一、在施工前,所有起重搬运机具、钢丝绳和滑轮等,必须经过检验和验算,证明确实可靠后才能使用。

二、在利用各种起重搬运机具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操作起重机械,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施工安全规定。

2.所有起重机具,不得超负荷使用。

三、设备搬运、吊装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必须确定专人指挥,重大设备起重搬运时,应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起重人员指挥。

2.搬运设备时,应预先摸清装卸的场地情况、搬运的道路情况、设备的安装位置、方向及设备搬运的先后次序,以免造成返工。

3.起吊设备时,必须按设备出厂标志的吊装位置起吊,无时显标志时,应事先找好重心,确定受力部位。

4.吊装绳索不能与设备的加工面或棱角处直接接触,必须垫以木板、胶皮等物,以防损坏加工面和切断吊装绳索。

5.起吊的设备重量接近吊装机械许用吊装能力时,起吊前必须试吊,认真检查吊物和机械有无异常变化,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起吊。

6.用两根以上的钢丝绳起重时,每根钢丝绳受力应均匀,并与垂线所成的夹角不得大于30º。

7.起重机在输电线路附近吊装时,机械及设备等与输电线路最近的距离应符合表1.2.2的规定。

机械及设备与输电线路的距离表1.2.2

输电线路电压(kv)

<0.4

3~10

35~110

≥220

最近距离(m)

1.5

2

4

6

8.采用二台起重机抬吊设备时,起重机的允许荷载一般应按额定荷载降低20%使用。

第三节基础验收与划线

第1.3.1条基础验收

一、在设备安装前,必须对照土建图、安装图和设备实际尺寸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以便确认设备基础有无问题,使基础问题提前得以处理,保证安装的质量和进度。

二、设备基础验收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检查土建单位提供的中心线、标高点是否正确。

2.对照设备和工艺图检查基础的外形尺寸,基础标高尺寸、基础孔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尺寸等。

三、提交安装设备的基础,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为了两次灌浆结合紧密,基础表面必须凿毛。

2.所有遗留的模板和露出混凝土外的钢筋等,必须清除,并将设备安装场地及地脚孔内碎料、脏物及积水等全部清除干净。

3.基础周围必须填平、夯实。

四、设备基础各部分的偏差应符合表1.3.1的要求。

 

设备基础各部分的偏差(mm)表1.3.1

项目名称

偏差

基础外形尺寸

±30

基础坐标位置

(纵、横中心线)

±20

基础上平面标高

0

-20

中心线间的距离

1

基准点标高对

车间零点标高

±3

地脚孔

相互中心位置

±10

深度

+20

0

垂直度

5/1000

预埋地

脚螺栓

顶端标高

+10

0

中心距

±2

预埋钢板

标高

+10

0

中心位置

±5

水平度

1/1000

平行度

10/1000

五、基础验收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验收应由建设单位召集土建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

2.土建单位应提供包括表1.3.1内容的技术资料及混凝土标号。

六、重大设备基础,土建单位应向安装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供沉降观察点。

第1.3.2条基础划线

一、除窑、磨等设备基础划线另有规定外,一般设备基础划线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测定基础纵横中心线:

(1)单机设备应根据建筑结构的主要柱基中心线,按设计图纸坐标位置,用钢盘尺或经纬仪测量出设备基础中心线,并将纵横中心线固定在中心标板上或用墨线划在基础上。

(2)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应根据已安装好的其它设备纵横中心线来确定该设备的中心线位置,并参考设计图纸的坐标位置尺寸。

(3)如设备的基础为多组基础组成,首先应确定两端基础中心位置,再根据两端中心位置来确定中间各基础的中心线,使纵向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横向中心线测量的钢盘尺应用弹簧秤张紧,张紧拉力应为5~8N/m。

(4)同一基础,同一组设备,其附属设备的中心线应根据主机的中心线来确定。

2.测量标高:

(1)根据车间内基准线,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用水准仪测量出基础标高。

(2)附属设备的标高应根据主机的标高来确定,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的标高,应根据已安装好的其它设备的标高来确定。

二、基础划线的质量要求:

1.基础上同一中心线各中心标板上的中心点偏差不应大于±0.5mm。

2.基础中心线与设计规定的位置,与其它设备无关联的设备偏差不应大于±10mm;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偏差不应大于±2mm。

3.基础划线时,墨线宽度不得大于1.5mm。

4.多组基础时,各基础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应大于±2mm,横向中心线应相互平行,偏差不应大于±0.5mm。

5.数组同样设备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应大于±5mm。

6.基础上基准线的标高与永久性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

第四节设备定位与地脚螺栓孔灌浆

第1.4.1条垫铁的放置

一、设备底座就位前,应根据底座的形状、尺寸、地脚螺栓直径及设备的重量等来确定垫铁的尺寸、组数和堆放位置。

二、垫铁的面积可按公式(1.4.1)计算:

A=C

100(Q1+Q2)

R

(1.4.1)

式中A——垫铁面积(mm2);

C——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5~3;

Q1——由于设备等的重量加在该垫铁组上的负荷(N);

Q2——由于地脚螺栓拧紧(可采用地脚螺栓的许可抗拉强度)后,所分布在该垫铁组上的压力(N);

R——基础或地坪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采用混凝土设计标号,N/cm2)。

三、在设备元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垫铁规格按附录一选择。

四、承受重载荷的设备,垫铁应放置在每个地脚螺栓的两侧各一组,承受重载荷的设备,如风机、输送机、喂料机等,可在每个地脚螺栓旁放置一组垫铁,且垫铁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相邻两组垫铁间的距离,一般为500~1000mm。

五、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应尽量采用砂墩垫铁。

砂墩垫铁的制作必须按附录二进行。

六、若未能采用砂墩垫铁,垫铁放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放置垫铁处应铲平研磨,垫铁与混凝土接触应均匀、密实。

2.垫铁上表面水平度为0.2mm/m。

3.垫铁总高度不应小于30mm。

4.每组垫铁不应超过四块,最厚的应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找正完毕应点焊牢固。

5.机座底下斜垫铁露出机座外的长度应在10~30mm。

七、垫铁与垫铁之间,垫铁与底座之间应紧密帖合,接触面积不得少于接触面的70%,不得有松动现象。

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孔。

八、设备在二次灌浆前,全部垫铁应点焊牢固(铸铁垫铁不用点焊)。

第1.4.2条设备就位与地脚螺栓安装

一、设备就位前先把地脚螺栓放入地脚孔内。

二、地脚螺栓放入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应清除地脚孔内杂物、油污和积水。

2.地脚螺栓应除漆和除油。

三、设备就位前必须将设备底座底面的油污、泥土等杂物清洗干净,被设备覆盖的基础面应凿成毛面。

四、整体设备可以一次就位,解体设备先进行底座及主机的就位,然后进行传动和附件的就位,设备就位时,要认真对照图纸,注意设备方向,并应做到设备起落稳妥,防止震动和磕碰。

五、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地脚螺栓的垂直度为10mm/m。

2.地脚螺栓离孔壁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4.螺母与垫圈间和垫圈与设备间的接触均应紧密良好。

5.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3扣螺纹。

第1.4.3设备的初步定位

一、测量设备中心线、标高和水平的工具,必须经计量部门确认合格后方能使用。

二、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的纵横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0.5mm。

三、设备基础若为多组基础时,测量横向跨距的钢盘尺应用弹簧秤张紧,张紧的拉力为5~8N/m,设备的两横向中心线应平行,偏差不应大于±0.5mm。

四、设备标高的测量应在设备的轴或加工面上或其它能够准确确定设备标高的基准面、线或点上进行。

五、

+20

-10

设备的实际安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

1.与其它设备无关联的设备偏差为mm

2.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偏差为±1mm。

3.多台同类规格设备安装时,相互标高偏差为±5mm。

六、设备的水平测点应选择如下部位:

1.设备加工精度较高的面;

2.机体的接触面、滑动面和主要工作面;

3.加工轴的表面、轴承外套和轴承瓦口等;

4.非标设备应为水平或垂直的主要轮廓面。

七、测定中心线、标高和水平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测量部位和测量工具应清洗和擦拭干净,使其接触良好。

2.应选择适宜气温,最好在15~25℃气温下测量,以避免温差过大所造成的测量偏差。

3.在滚动轴承外套上测量时,轴承外套与瓦座之间应接触良好;在传动轴轴颈上测量时,应将轴转动几个位置,各测几次水平。

4.测定面如为倾斜面时,应加同样斜度的斜度规进行测量。

八、分部安装的大型设备,应分部测量设备部件的标高和水平。

九、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不同设备、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要求,应按照各类设备的具体要求进行,但一般宜偏向下列方面:

1.能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后所引起的偏差;

2.能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

3.不增加功率消耗;

4.使运转平稳;

5.使机件在负荷作用下受力较小;

6.使有关的机件更好地连接配合;

7.有利于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第1.4.4条地脚螺栓孔灌浆及其养护

一、灌浆前,应将地脚孔壁用水淋湿,对设备进行初找正,并对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进行确认,然后方能进行地脚孔灌浆。

二、灌浆一般宜用细碎石混凝土(碎石直径宜为10mm左右),其标号应比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

灌浆时,应捣固密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以免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三、每个地脚孔的灌浆量应按图纸要求,图纸无要求时灌浆量应低于基础面30~50mm,以便加水养护。

四、灌浆后须每天加水养护,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75%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五、冬天灌浆和养护需采取保暖措施。

第1.4.5条设备的定位

一、设备定位必须在地脚螺栓灌浆后,且浇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的75%以后,方可进行。

二、拧紧地脚螺栓时,应使每个地脚螺栓均匀受力。

三、调整设备水平时,必须使用垫铁来调整,不得用拧紧或放松地脚螺栓的办法来调整。

四、设备定位的技术要求,同第1.4.3条。

五、认真做好设备安装最后确认的安装找正记录,主要设备的主要工序找正需经甲乙双方会检,并认真做好会检记录。

第五节设备机件的拆卸、清洗与联接件装配

第1.5.1条设备机件的拆卸与清洗

一、进行拆卸、清洗的工作地点必须清洁,禁止在灰尘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的地点进行,如在露天进行,必须采取防尘、防潮、防雨措施。

二、拆卸前必须熟悉图纸,拆卸时应对照图纸按步骤进行,并在相互配合的机件上作好明显标记。

三、形状相同而数量较多的零部件拆卸时,应绘制示意图,并按图上的编号作好明显标记,以免发生混乱。

四、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必须妥善保管,不得受潮、损伤和丢失。

五、清洗零部件一般采用煤油,清洗后不易擦拭的零部件(如滚动轴承等),可用汽油清洗,使清洗剂迅速挥发,清洗时必须注意防火。

六、设备加工面和结合面上的防锈漆,应先采用除漆剂进行除漆,然后再用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不应采用砂布或刮削工具处理。

七、减速器、齿轮箱等密封机械清洗后,应擦拭干净,其机壳内壁若有油漆剥落时,须查明原因处理后,再补刷油漆。

八、润滑油管路清洗,一般在装好后进行,清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用压缩空气清除管内的尘土及杂物。

2.在回油口安装过滤网,把轴承断开并用临时管路把全部安装管道连成回路。

3.利用本体油泵或临时油泵(如滤油机等),对管路反复进行冲洗。

4.反复检查,清洗各法兰口过滤网,直至油内无杂质为止。

5.拆除临时管道将油管装入正式安装位置,在入轴承法兰处加过滤网。

严格清洗清洁后拆除过滤网。

九、液压系统的管路清洗,一般在安装过程中进行,清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把管路用活接头分成若干段,并用压缩空气清除管内的尘土及杂物。

2.用浓度6%的硫酸或10%的盐酸对管路进行清洗,直至管内壁露出金属光泽后,倒出硫酸(或盐酸)。

3.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再用含有苛性钠4g/1或亚硝酸钠2g/1的水溶液进行中和,防止腐蚀。

中和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擦干后,涂上液压油。

4.各段均用此方法清洗干净后,应尽快连接安装在设备上,以免灰尘及杂物进入。

第1.5.2条螺栓联接、键、定位销装配

一、螺栓联接件装配时,螺栓、螺母与联接件接触应紧密,螺栓露出螺母2~3扣螺纹,不锈钢螺栓联接的螺纹部分,应涂润滑剂。

二、固定部件用螺栓联接时,各螺栓应均匀地按对称顺序拧紧,以免部件产生扭曲或变形。

三、露天设备部件用螺栓联接时,螺栓应先涂油,并尽量使螺栓由上往下穿,以免雨水进入后螺栓锈蚀。

四、设备部件之间需加石棉绳时,石棉绳应放在螺栓的内侧,以防物料泄漏。

五、拧紧不同螺栓,应使用不同的扳手,用力应适当,重要部位的螺栓联接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力矩扳手。

六、键在装配前,应认真核对装配尺寸和键的实际尺寸,平键或半圆键与键槽的配合,应符合GB1095~GB1099的规定。

楔键与轮毂键槽的斜面、每对切向键的两斜面,均应相吻合,且打入深度应适当。

七、各种定位销与销孔间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5%,销装入孔的深度应符合规定,并能顺利取出,销装入孔后,需重新调整联接件时,不应使定位销受剪力。

第1.5.3条联轴器装配

一、凸缘联轴器的装配,两个半联轴器端面间(包括半圆配合圈)应紧密接触,两轴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3mm。

二、十字滑块联轴器和挠性爪型联轴器的装配,其同轴度应符合表1.5.3—1的规定,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3—2的规定。

联轴器的同轴度(mm)表1.5.3—1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两轴的同轴度

径向位移

倾斜

≤300

0.1

0.8/1000

300~600

0.2

1.2/1000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mm)表1.5.3—2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端面间隙

十字滑块联轴器

挠性爪型联轴器

≤190

0.5~0.8

2±0.2

>190

1~1.5

2±0.2

三、蛇形弹簧联轴器的装配,其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3—3的规定。

四、齿轮联轴器的装配,两轴的同轴度和外齿轴套端面处的间隙,应符合表1.5.3—4的规定。

联轴器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mm)表1.5.3—3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两轴的同轴度

端面间隙

径向位移

倾斜

D≤300

0.1

1.0/1000

1.0~1.5

200

0.2

1.5~2.0

400

0.3

1.5/1000

2.0~2.5

700

0.5

2.5~3.0

1350

0.7

2.0/1000

3.0~3.5

D>2500

1.0

3.5~4.0

联轴器的同轴度及外齿轴套端面间隙(mm)表1.5.3—4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两轴的同轴度

外齿轴套

端面间隙

径向位移

倾斜

170≤D<300

0.30

0.5/1000

2.5~5.0

220≤D<290

0.45

290≤D<490

0.65

1.0/1000

5.0~7.5

490≤D<680

0.90

1.5/1000

680≤D<900

1.20

7.5~10.0

900≤D<1250

1.50

2.0/1000

10.0~15.0

D≥1250

15.0~20.0

五、弹性圆柱销联轴器的装配,两轴的同轴度应符合表1.5.3—5的规定,两个半联轴器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3—6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实测的轴向窜动。

联轴器的同轴度(mm)表1.5.3—5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两轴的同轴度

径向位移

倾斜

105~260

0.05

0.2/1000

290~500

0.10

六、尼龙柱销联轴器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两个半联轴器连接后,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表1.5.3—7的规定,且不应不小于实测的轴向窜动。

2.两轴的同轴度应符合表1.5.3—5的规定。

七、圆片摩擦离合器装配后,摩擦片应能灵活地沿花键轴移动。

在接合的位置上,不应有打滑现象,在脱开位置时,不应有阻滞现象。

八、闸瓦制动器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闸瓦松开时,摩擦片应与制动轮平行,其平行度为制动轮宽度的1/1000。

2.制动时,两闸瓦应同时均匀地压紧在制动轮上。

其摩擦片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75%。

3.制动器的动作应平稳可靠。

九、联轴器同轴度的测量方法,可参照附录三进行。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mm)表1.5.3—6

轴孔直径

标准型

轻型

型号

外形最大直径

间隙

型号

外形最大直径

间隙

25~28

B1

120

1~5

Q1

105

1~4

30~38

B2

140

Q2

120

35~45

B3

170

2~6

Q3

145

40~55

B4

190

Q4

170

1~5

45~65

B5

220

Q5

200

50~75

B6

260

2~8

Q6

240

2~6

70~95

B7

330

2~10

Q7

290

80~120

B8

410

2~12

Q8

350

2~8

100~150

B9

500

2~15

Q9

440

2~10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mm)表1.5.3—7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端面间隙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端面间隙

90~150

2~3

670

6~9

170~22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