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894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docx

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

目录

一、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

(2)

(一)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2)

(二)越秀教育的基本概况………………………………………………………

(2)

(三)“十五”期间的主要成绩……………………………………………………(3)

(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发展总目标…………………………………………………………………(7)

(三)具体目标……………………………………………………………………(7)

三、教育发展的实施策略……………………………………………………………(8)

(一)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健康发展…………………………………………(9)

(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9)

(三)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10)

(四)加强学校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0)

(五)推进人才工程,培养名校长名教师…………………………………………(10)

四、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11)

(一)教育均衡化工程………………………………………………………………(11)

(二)教育优质化工程………………………………………………………………(12)

(三)教育特色化工程………………………………………………………………(14)

五、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15)

(一)健全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15)

(二)加强党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16)

(三)构建规范有序的办学机制……………………………………………………(16)

(四)强化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17)

一、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取决于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求,为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教育必须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提供数量足够的人才支持,为此各区域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二)越秀教育的基本概况。

2005年8月,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组建新的越秀区。

合并后的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总面积为32.8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万,下辖22条行政街道。

越秀区是广州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也是教育、医疗、服务业发展领先的地区。

越秀区内拥有一批百年老校,名校名园众多,教育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优势显著。

合并前,原两区均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原东山区被认定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区”、“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及“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

两个教育强区的合并,使教育资源获得了更好的配置和整合,为越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越秀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共有116所,在校学生为167001人。

中学32所,其中完全中学19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中学2所;在校中学生为73700人。

我区普通小学有67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小学生为66333人。

公办幼儿园14所,公办托儿所1所。

在辖区内还有非区属的中学(含职业中学)9所,有企事业、机关等单位和民办的非区属中学3所、小学1所、幼儿园111所。

(三)“十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1、率先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2002年初,我区开始全面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工作,此举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资金、管理、质量及效率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社会各方大力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营造出浓郁的科教兴区的社会氛围,教育优先发展策略得到进一步落实。

2002年6月和2003年1月,越秀区东西两片相继通过教育强区的评估验收,我区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实施“教育综合改造工程”,中小学布局结构趋向合理。

“十五”期间,我区启动了以改造用地特困学校、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以及调整中小学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造工程”。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区教育综改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原有的51所用地特困学校得到全面改造,新增加用地面积约66299平方米,小学由原来的92所合并为69所;中学由原来的33所合并为32所。

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缩小了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整合优化成效显著。

3、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我区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创建优质学校有机结合起来,学校通过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带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区属学校共有省一级中小学32所、幼儿园7所;市一级中小学26所、幼儿园(托儿所)4所,辖区内非区属省一级中学7所、市一级中学2所。

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务逐步实现了从“适应性教育”向“满足性教育”的转变;教育发展内涵基本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4、加强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我区积极实施“名校长工程”,通过举办“校长办学理念与教育实践研讨会”、“校长论坛”以及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区县级高级研修班等多种措施培养名校长。

我区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开展“教坛新秀”、“优秀学科带头人”等活动的评选,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骨干。

从2004年开始,我区每年选派30名英语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行3个月的短期培训。

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5、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区域教育发展特色初步形成。

我区积极实施“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建设投入大,应用范围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东片地区100%的学校开通了校园网,一线教师100%配备了笔记本电脑,100%的学校教室与专用室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平均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学校所有信息点均已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区教育城域网相互连通。

此外我区还订制开发了“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管理系统”、“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高中课改学校管理软件”以及“网络阅卷系统”等软件,这些应用系统已构成我区重要的教学业务管理系统。

(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区划调整后,我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我区原有部分学校、新接收的天河区、白云区边缘地带学校,以及铁路移交到地方的一些学校,其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程改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东片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小学及初中课程改革比西片实施时间早,使得东西两片课改进度不同、学生使用教材也不同。

这些因素影响了当前区域内的培训教研、学业评价、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实施,急需在课改理念、教材教法、教学进度、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一致性整合,加快西片学校的课改进度和发展水平。

教育信息化程度存有差异。

东片在“十五”期间,区财政共投入了1.8亿元进行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其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东片教育发展的特色品牌。

西片以及新接收学校与东片相比较,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及应用水平还存在着差距。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我区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影响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优质教育资源还未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十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仍有差距。

此外,我区属市一级以上中学初中学位虽然经过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后略有增加,但区属示范性高中的初中学位却随着示范性高中的推进而减少,初中学位的增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随着小学和高中优质学位的增加,初中发展已成为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急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3、学校布局结构有待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由于区划调整,区域间的边界被重新划定,为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共享,有必要对我区中小学布局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解决区划调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合并或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使办学条件相对均衡和辖区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体制创新、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推动我区教育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总目标。

到2010年,越秀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

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在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以及“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发展平台上,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人本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基础教育体制;高标准、高质量地整体推进我区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建立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具有越秀教育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把我区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特色鲜明、教育综合实力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现代化城区!

(三)具体目标。

1、建立起社会化、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到2010年,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8%以上,幼儿园规范化建设达65%,形成公办幼儿园主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2、建立起规范化、高标准的九年义务教育。

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9%以上;在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高水平、高质量地提升普及义务教育水平。

3、建立起优质化、高水平的高中教育。

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相对向名校、大校集中,向优质资源集约化方向发展。

高中优质学位达到85%以上,优质学位分布逐渐趋向合理;继续完善示范性高中的软硬件建设,提高示范功能和增强辐射作用;高中教育出口质量进一步提高。

4、建立起服务社会、适应性强的其它各类教育。

组建越秀社区学院,完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城区的形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使我区技能人才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规范化建设;完善适合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民族学校的教育发展;改革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体制、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三、教育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健康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速教育均衡优质化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强化“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树立现代学校观,依法治校,自主办学,平等开放,形成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树立大教育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实现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并举、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使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通过综合改造工程,逐步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弱势学校,使学校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教学规模适度,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教育,重点扶持弱势学校发展,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促进东西片间、学校间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教育创新是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为此要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创新能力,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教育质量上寻求新突破;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健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实施科研兴校策略,切实加强课程改革实验与课题研究工作,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不断优化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创建学习型学校(幼儿园,下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坚持以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为方向,在建设规范化学校的同时,创建和提升一批特色校、品牌校及示范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多元化的教育服务选择;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办学质量和效益,在教育创新中实现教育的率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学校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德育创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国情教育和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加强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中小学德育评价机制。

(五)推进人才工程,培养名校长名教师。

实施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策略;努力构建与越秀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要的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将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为“多功能、大服务”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名校长、名教师,以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继续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用人机制。

四、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

(一)教育均衡化工程。

1、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办学条件规范化。

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是加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区将实施教育综合改造二期工程,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入约5亿元资金;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通过加快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逐步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实现规模化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促进东西片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协调发展;在2010年实现100%的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要求。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的配套建设,做到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制定小学、初中的区内统一办学标准,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装备的标准化水平,努力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将均衡化工程与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从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学校文化等方面系统思考和部署学校的均衡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学校朝着提高质量的均衡化、内涵化方向发展,减少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差距。

3、解决东西片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西片范围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对西片原有的硬件、软件及资源进行综合规划,硬件设施按东片标准配齐,逐步减少差距,实现优质资源在区内共享流通,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4、加强教师队伍交流工作,建立学校间的干部教师有序流动和轮换制度,盘活人力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5、加大对当前教育均衡化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力度,提出对策,制定政策,保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育优质化工程。

1、实施名校集群发展策略,整合教育优质资源。

我区的百年老校及名校较多,部分省一级学校,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校,这些学校的名校地位已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为更好地利用这些品牌优势,拟将新建的配套公办学校列入名校门内,实行一校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2、进一步完善示范性高中的软硬件建设,推进高中学段等级达标、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等工作,扩充优质学位,全面提升教育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从“量”的叠加型向“质”的提升型转变。

3、加大初中建设力度,增加优质办学群体。

随着普通高中规模的扩大和示范性高中建设的推进,我区初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位压力,我区将加大初中的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初中办学优秀群体,增加市一级以上初中学位。

启动培正初级中学和嘉富广场配套初中校区的建设,加快华侨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建设,提升我区初中的整体实力。

对示范性高中,努力增加其初中学位。

4、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办学效益优质化。

通过实施校与校之间的调整合并,促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根据目前学校的发展状况,需要进行合并的学校是:

第十三中学与第三十九中学合并,保留第十三中学校名;恒福中学与沙东中学合并,保留恒福中学校名,原恒福中学办初中,沙东中学办高中。

5、积极实施“人才强校”策略,促进教师素质优质化。

加大对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力度,建立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选送骨干校长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继续实施区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使他们分别成为教育教学的管理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有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项目资助和重点培养;加强班主任等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积极开展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及“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才。

6、积极实施“科研兴校”策略,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化。

切实做好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管理和指导,积极探索适应高中新课程结构的教学管理模式及评价模式,深入开展以新课标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加强校本科研和教研制度建设,加强校本课程管理,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每年安排科研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学校论文专集的出版。

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7、“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区将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在具备条件的学校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三)教育特色化工程。

1、特色发展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区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此要积极发挥原有的教育信息化优势,加大东西两片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化应用建设方向发展;将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外在形态向影响教育核心因素转变,推进教育创新;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项经费,加大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力度,使前期投入更好地发挥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整合水平及学生信息素养。

加快信息技术的均衡化建设,将“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牌子移植到新越秀区,使教育信息化的这两项国家级荣誉得以继续保持,使区域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完善和成熟。

2、创建一批特色校、品牌校及示范园;建立学习型学校,强化学校特色品牌铸造;继续开展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与教育实践研讨活动,组织校长进行研究、讨论,把教育实践经验上升提炼成为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特色、铸造学校品牌。

3、积极实施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为契机,加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力度,在信息化平台上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提高培训效益,努力将教师教育工作培育成为越秀教育的新亮点。

4、强化区域英语教育特色,加强国际交往。

继续选派英语骨干教师及校级干部到英语语系国家进行短期培训,继续实施英语口语等级考试并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发挥英语学科优势,继续聘请外籍教师加强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开展英语教师假期封闭式强化训练。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使越秀教育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

五、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

1、本着教育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两个比例”、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力争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区生产总值比例达4%以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检查与监督,提高“收支两条线”的经费管理效率,确保经费划拨环节的及时足额到位,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的监测评估制度。

2、调整相关机构职能,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成立越秀区教育评估中心(挂职称评审工作及资格认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牌子)。

对原两区的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优化组合,组建新的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把原两区的教育信息中心及电教站进行合并,组成新的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挂电教站牌子)。

成立越秀区教育后勤产业服务中心,由两区后勤产业管理服务中心合并组成。

进一步完善区教育结算中心等。

(二)加强党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度,深化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队伍建设,创建“五型”机关,提高机关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三)构建规范有序的办学机制。

建立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教育管理规范化。

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坚持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

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和规范,建全以校长负责制及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领导、管理、治学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益。

继续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

(四)强化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育评估新机制,强化专业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实行管评分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等级学校评估转向为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督导评估,组织“学校规范化建设”、“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等专项督导和评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积极开展学校发展性的督导调研,指导学校形成正确的办学思路,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广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为越秀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任重道远!

我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力巩固“十五”期间的各项成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谱写新篇章,为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