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72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7《月光启蒙》苏教版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万山镇十八桥小学张翠松

【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讲故事和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通篇读来,语言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一篇难得的写景、写情的散文。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建构,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这篇课文明写母亲,用民歌、童谣等民间文学方式给作者启蒙教育,表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对母爱的体验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因此教学是抓住重点词句的引导和讲解,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感悟母亲对儿子启蒙教育的情感体验,即作者对其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了解歌谣童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品读感知母亲给孩子的启蒙方式,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引导感悟母亲与月光的联系,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感知母亲给孩子的启蒙方式,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月光是那样的柔和,我们在轻柔一点朗读课题,读出月夜的美好、宁静),当你再读课题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

歌谣、故事、童谣、谜语)

二、感受歌谣童谣的魅力

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读母亲的歌谣、童谣,去感受母亲的启蒙吧!

(出示歌谣、童谣)

2、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

教师抓住要点相机点拨:

(1)“月亮出来亮堂堂”,读了歌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母亲愉快的劳动场面,为了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快乐温馨的农村生活)

(2)“月牙弯弯像小船”指名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有没有引起你的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体会到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勤劳致富,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

(3)母亲还唱了三首童谣,你最喜欢哪一首?

读一读。

(同学们不仅用嘴巴来读,还用眉毛来读,真是个小演员)

生回答喜欢的理由:

小红孩的可爱,小老鼠的调皮,毛娃的天真、可爱。

师读一首童谣,生说童谣的押韵的特点

生读:

让不同的学生读出不同的风格和韵味

师:

童谣里有许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

童谣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能使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都喜欢。

(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出示:

明快、流畅、含蓄)

三、感知母亲,感悟启蒙

1、刚才是我们同学自己读歌谣、谈感受,那么,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读第一句时相机板书:

美妙。

出示: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2、(课件播放歌谣)你们听!

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出来……(两首歌谣)

3、听了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

a、母亲的歌声像三月的和风

b、母亲的歌声是柔美的、听着很舒服

c、母亲的歌声是甜甜的,仿佛听到了天籁之声

师:

真美啊,那歌声还像什么呢?

生:

优美的小提琴声;黄鹂的歌声,催人入眠;母亲的歌声像催眠曲

师:

你们是一个个小诗人,回答得真好!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指名读,师:

我们感受到了芳香的音韵,但怎样读,让芳香传满整个小院

(2)师生共读,师:

啊,我们的教室也传满了芳香的音韵,老师也感受到了芳香。

师:

为什么有芳香的音韵呢?

让学生联系歌谣去想:

生:

母亲的歌声那样美,像花儿那样香。

师:

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它超越了视觉和听觉的界限,这就是通感手法。

(3)指导朗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那时的孙友田快乐着、幸福着、陶醉着……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4)“芳香”一词用得太妙了!

让我们品出了母亲声音的甜美、轻柔;品出了母亲的歌声使孩子如痴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谣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受……这就是孙友田体会到的“芳香的音韵”。

(5)这样,咱们先把眼睛闭上。

我们偎依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篱笆小院,明月星光,轻柔的晚风吹过稻田,越过盛开的野花,来到我们的篱笆小院,抚摸着母亲,亲吻着我的小脸,然后和母亲的歌声融汇在一起,飘荡在小院的上空……深深地吸一口气,你感受到了“芳香”吧!

(通感的方法)

师:

边读书,边点点画画,是个很好的习惯(夸学生)

小结:

无数个童年的夏夜有这芳香的音韵相伴,怎不美妙呢?

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4、设问过渡:

读到这儿,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问:

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唱那么多的歌谣呢?

请大家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1)学生默读

(2)学生交流,师随机引导。

a、歌谣就是这样由外婆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孩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看来啊,母亲就是在这耳濡目染中学会的。

b、出示: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联系上下文理解二个“长”的不同意思,第一个长是“生长”的意思,第二个长是“产生”、“孕育”、“创造”的意思)

生:

是“孕育歌谣”;是“创造歌谣”。

师:

“长”字用得很妙,再读一下吧!

(你们读得真认真啊!

师提升: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那儿虽然土地贫瘠,但人们勤劳、智慧、创作、流传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像滔滔不息的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母亲用这些歌谣---引读(出示: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指导学生读,读出一个智慧的母亲,一个懂得感情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

通过你们的朗读,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高大起来,“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

5、教师深情叙述:

也许,母亲并不知道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其实呀,她已经在潜移默化地给我爱的启蒙,诗的启蒙,这一切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看来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

除了用歌谣,天资聪颖的母亲还用什么方式启迪“我”的童心呢?

默读文章后面的部分,想象“我”从中又受到了怎样的启蒙。

(想象“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母亲就用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迪着我混沌的童心)

6、出示:

师引读: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1)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引导启发学生:

a、母亲在月光下的美丽圣洁;b、母亲在我心中的伟大;c、母亲传递着对我的爱,我也爱着自己的母亲)

师:

在孩子眼里,母亲是那样的纯洁,母亲是最美的,我们爱自己的母亲。

(2)指导朗读

小结:

童年的夏夜,有这样的母亲相伴,怎不美妙呢?

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7、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们还听到了这一母子的一段有趣的猜谜语对话呢?

8、读到这儿,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了吗?

生:

母亲在月光下,启蒙了我

师小结:

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童谣、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月光启蒙,这成为孙友田一辈子最温馨、最幸福的回忆。

9、读到这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明明是母亲的启蒙,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

你觉得,母亲与月光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生共同探讨:

a、月光是柔和的,母亲也是很温柔的。

b、母亲熟知的歌谣有许多许多,但课文中只选取了两首与月光有关的歌谣,突出中心。

c、月光无声,母亲也无声。

还有母亲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就如唐诗中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因:

(1)忙碌的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在夏夜月光下进行。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与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正如月光的诗意与美好。

(3)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10、看来啊,母亲与月光有太多相似之处了,这真是-------母爱如月。

11、看来,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将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了,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

----板书:

情景交融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12、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离不开月光启蒙,他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中结尾这样写道(出示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自由读.

出示: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帮助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再度开发了文本的内容,从而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读写结合,表达感激,怀念之情

1、总结升华,是啊!

母亲在月光下用童谣启迪我走向诗歌的王国,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给了你哪些启迪呢?

(下节课交流)

2、播放音乐:

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让歌声成为回荡在孩子心中最美妙、最永恒的声音!

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感谢您!

我永远爱您!

也让我们对母亲道一句——母亲,感谢您!

我永远爱您!

(PPT展示)

课将结束,但爱与感恩将延绵不断!

回去写一篇关于母爱的读后感,老师相信你们会有不同感受。

下课,谢谢同学们!

附板书设计:

18月光启蒙

歌谣

故事母爱如月

童谣

谜语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由题入手,是我备课的首要环节。

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启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月光”是教学的逻辑起点:

“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这一特定环境中给予“我”最初的启蒙,给“我”美好的陶醉,无穷的幻想,引领我走上诗歌之路。

“母亲”则是教学的中心,正是母亲把她对孩子的爱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全部给了“我”,让“我”受到最初的启蒙,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与美妙,感受到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感受到母亲给予“我”的朴素、纯洁的爱。

鉴于此,考虑到课堂容量的有限,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感受歌谣的深远意境,体会母亲用歌谣的形式激发“我”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作为教学重难点。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体验”展开,即:

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夜之美,二读感悟歌谣之美,三读感悟情感之美。

最后我注意到,课文插图也很精美,可谓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

在教学结束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这首歌,让歌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奠定情感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