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440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docx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

献血前健康征询的内容及其解释

1四周内接种动物血清注射

注解:

与最后一次接种相隔四周。

原因:

动物血清注入人体后,很快会被排泄掉,预防时间短(1~3周)。

动物血清,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输注含有动物血清的血液易至受血者出现过敏性反应,同时献血可能会减低疫苗的效价。

相关知识:

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是抗毒、抗菌、抗病毒血清的总称。

凡用细菌类毒素或毒素免疫马或其它大动物所取得的免疫血清叫抗毒素(抗毒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气性坏疽抗毒

素、肉毒抗毒素等。

凡用细菌或病毒本身免疫马或其它大动物所取得的免疫血清叫抗菌或抗病毒血清,如炭疽血清、狂犬病血清、腺病毒血清等。

 这类血清中含有

大量抗体,注入人体后,人体不用自身制造抗体,就可以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法”,这类制品叫“被动免疫制剂”。

用产妇胎盘血液或健康

人血液所提取的丙种球蛋白,也属于这类制剂。

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抗毒素制品。

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虽然也能用于预防,但一般只限于受伤而又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

人,或和白喉患者密切接触又未经白喉类毒素免疫的人,只能作为一种临时应急措施,因为这类制品注入人体后,很快会被排泄掉,预防时间短(1~3周)。

值得

注意的是,这类制品多是动物血清,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2四周内接受过风疹、狂犬疫苗注射

注解:

与最后一次接种相隔四周。

原因:

目前使用的风疹疫苗为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

狂犬疫苗多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

接受风疹活疫苗、狂犬疫苗一般要十几天之后其血清保护性抗体近100%阳转,同时减毒活疫苗在体内灭活需要一段时间。

(已知风疹疫苗接种后7-28天出现咽分泌的风疹疫苗病毒,高峰期为11天前后)

相关知识:

风疹、狂犬疫苗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常见幼儿发病,成人亦可感染。

临床特征为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性斑丘疹,耳后、颈部和枕部淋巴结肿大。

目前使用的风疹疫苗为冻干风疹活疫苗。

狂犬疫苗:

我国现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全程5针,在30天内注完。

按程序分别在0、3、7、14、30日。

注后14日血清保护性抗体阳转率可达100%。

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是接种狂犬病疫苗,有两种方法:

(1)暴露前预防接种,即健康人被狂犬咬伤、抓伤之前,进行狂犬疫苗接种。

对于常在野外工作人员、走村串

户的乡村邮差、到疫区旅游者以及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群众,犬类繁养场的工作人员,都是合适的接种对象。

按0天、7天、21天接种3针狂犬疫苗,每针

1.0ml,可获1年以上的免疫力。

接种一次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后产生的效力能维持多久?

接种疫苗后10日左右,部分被接种者血清可测出抗体,5-6周抗体阳转率可达100%,抗体量高峰时间可维持3-4个月,其后逐年下降,一年后降至可检测水平以下3一年内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注射

注释:

最后一次免疫接种间隔满一年。

解释:

相关知识:

狂犬病

狂犬病:

在我国95%以上是由于被狂犬咬伤引起的,其余为猫或别的家养和野生动物咬伤、抓伤所致。

狂犬病毒大量存在于狂犬的唾液中,研究发现当人被狂犬咬

伤以后,狂犬病毒首先在伤口周围繁殖,并侵入周围神经组织,然后每天以8~22mm的速度沿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进犯。

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以后,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便逐渐表现出来。

狂犬病的潜伏期,相差悬殊,短的10天半月,长的可达数年。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强弱、进入人体内病毒的数量

多少和病毒的毒力大小,以及咬伤部位、伤口深浅等因素。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抗狂犬病毒抗体阻断细胞间直接传播,减少病毒的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发作的目的。

4一年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注释:

最后一次接种间隔满一年。

解释:

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100%起到预防作用,该项主要是为了预防乙肝病毒血液传播。

相关知识: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筛选出来的,其血浆含有滴度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经过浓缩工艺,最后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适应症: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HBsAg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及其所生的婴儿;预防意外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

受血者、血友病患者、肾透析病人、医

护人员或皮肤破损接触了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及分泌物污染的人员等;与乙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

服务性行业工作人员、去流行区域出差及旅游人

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等;免疫功能低下者:

因年龄增长和免疫缺陷而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者。

五、其他类疫苗接种或血液制品注射

1、丙球:

用产妇胎盘血液或健康人血液提取所得丙种球蛋白。

注射后间隔期参照乙肝免疫球蛋白以一年为期。

2、流感疫苗:

分两种

流感灭活疫苗:

主要是老年、婴幼儿、孕妇和患有较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流感减毒活疫苗:

对象为接种成人与少年儿童。

间隔期:

4周。

二暂不能献血

1妇女月经期及前后三天或妊期。

注释:

A、月经期间及经后三天内者,该期间不宜献血。

B、经期规则者:

可确定在经前三天内者,该期间不宜献血。

C、经期不规则者:

不能确定是否在经前三天者,若当天状态良好,可献血。

D、若已有一些经前不适等状,则建议经后三天后献血。

妊期不宜献血。

解释:

经前综合症或月经过多、痛经等会改变机体对血管、神经的正常调节,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发射而

造成献血反应。

妊娠期特别是头三月献血易致流产。

2流产后未满六个月,产后或断奶未满一年

注解:

流产后满六个月,产后或断奶满一年,并现机体恢复良好者方可献血。

原因:

流产、分娩后体质较弱,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产后或断奶后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包括激素水平要恢复到产前状态需要一段时间。

相关知识:

正常妇女月经量平均约为:

10-55ml,35-58ml,个别>100ml。

多数学者认为每月失血量>80ml即为病理状态。

3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注解:

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自接触日起到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过后若无任何相关症状出现方可献血。

(详见附录)

原因:

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属于患上同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且大部分传染病都有一个潜伏期,在潜伏期內无症状,不易使人警觉,而此期却有产毒或排菌。

若此期献血:

可能出现几种危险:

A:

菌血症或毒血症,易致输血反应。

B:

使受血者感染上传染病。

相关知识:

A:

乙肝:

潜伏期:

平均70天(30—180天)

B:

丙肝:

潜伏期:

平均50天(15—150天)

C:

痢疾:

潜伏期:

1—2天(数小时到7日)

D:

伤寒:

潜伏期:

平均10—14日(7—23日)

E:

疟疾:

潜伏期:

间日疟:

短者13—15日,长者6个月以上

三日疟:

24—30日

恶性疟:

7—12日

卵形疟:

13—15日

D:

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等传染病有很大一部分感染后成为无症状的携带者,故且可以通过输血直接传播,故与这类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者不宜献血。

4一周内感冒、急性胃肠炎

注释:

从病愈起算满一周者,方可献血。

原因:

A:

感冒、急性胃肠炎期间都会经历一个菌血症、毒血症阶段。

输入该期的血液易出现过敏反应。

B:

经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痊愈后机体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相关知识:

感冒:

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

5一周内患皮肤局限性炎症

注解:

单处或小范围的皮肤炎症。

病愈后间隔一周。

解释:

菌血症或毒血症,易致输血反应。

6二周内患广泛性皮肤炎症

注解:

多处或大范围的皮肤炎症。

病愈后间隔二周。

解释:

菌血症或毒血症易致输血反应。

7二周内拔牙或做其它小手术

注解:

拔牙或小纤维瘤、脂肪瘤等割除小手术,若有用药预防感染或抗感染,待停药后间隔两周方可献血。

但若为洁牙或带牙套等只要过程中没有创口不影响献血。

解释:

为有创手术,菌血症易致输血反应。

8一月内患急性泌尿道感染:

注解:

病愈满一个月。

解释:

菌血症或毒血症易致输血反应。

相关知识:

急性泌尿道感染治疗:

选用一种合适的抗菌药治疗,持续到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后2周。

一般3天疗法或14天疗法。

治愈:

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细菌尿阴转,在停药后1周或1月再追踪复查1次,如没有细菌尿,即可认为治愈。

急性泌尿道感染易复发,常在停药1个月内发生。

9三个月内患肺炎

注释:

病愈满三个月

解释:

菌血症或毒血症易致输血反应。

病后机体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相关知识:

肺炎自然病程大致1—2周,肺部渗出逐渐吸收,多数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吸收。

机体恢复也需一段时间。

10三个月内做过阑尾、疝修补、扁桃体手术

注释:

术后恢复、愈合良好,间隔满三个月。

解释:

术后机体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11半年内做过胃、肾、脾等器官手术

注释:

胃、肾、脾等重要器官的局部性手术,术后愈合、恢复良好,间隔满半年。

若为胃、肾、脾等重要脏器的切除手术,则不能献血。

解释:

术后机体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12半年内患痢疾

注解:

病愈满半年

解释:

痢疾发病率高,是夏秋季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等。

故病愈机体体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反复发作。

故也需一段时间观察期。

相关知识:

菌痢:

指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传染源: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13一年内患伤寒、甲型肝炎

注解:

病愈满一年

解释:

伤寒为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程较长,易并发肠穿孔、肠出血,常需一个月左右开始康复,机体恢复时间较长。

伤寒有复发和再燃现象,需一段较长的观察期。

相关知识: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记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住址改变主要是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的并发症。

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4期:

一:

初期:

病程第1周:

起病多数缓慢,发热是最早症状。

二:

极期:

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症状如高热、伤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等。

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较多出现在此期。

三:

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食欲渐好,并发症在本期仍有可能出现。

四:

恢复期:

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体弱、原有慢性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病程往往较长。

复发:

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复发病情一般叫初发轻,病程短,并发症较少。

再燃:

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又未恢复正常是,体温有再上升,持续5—7天后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期间可为阳性。

再燃是症状加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甲肝:

发病机制:

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约过1周才到达肝。

随即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于粪便之中。

HAV在肝内复制的同时,亦进入血循环引起低浓度的病毒血症。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为主,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大主要传播方式。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均30日(15—45日)

1、黄疸前期:

持续1—21日,平均5—7日

2、黄疸期:

持续2—6周

3、恢复期:

持续2周—4月,平均1个月。

14一年内施行纹身手术:

注解:

大面积的纹身手术,需间隔满一年后才能献血。

如果献血者能确定是用一次性的针具,并有作好消毒工作,则可不推迟献血。

解释:

为了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15三年内患疟疾

注解:

病愈满三年

解释:

疟疾为疟原虫经蚊子叮咬后经血流近入体内,在红细胞内繁殖,初发病后半年以后仍有复发即远期复发,故需有足够的观察期。

该病特征: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

16五年内输注全血或成分血

注解:

有输血史者需满五年后方可献血。

解释:

预防传播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三永久延期献血:

1药物过敏史

注解:

药物使用时出现过敏反应或皮试阳性(青霉素类过敏者均不能献血),其它类非常用类药物过敏可考虑。

解释:

药物过敏反应属于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多数属于半抗原如青霉素。

药物过敏史者体内有该类抗体,如此类血液输入病人体内,若病人此时体内正好有药物—抗原或之后接触该类药物—抗原,就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相关知识:

(1)过敏反应一般只在用药者中的少数人身上出现,往往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

(2)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但是可能病人过去用过而无记载,病人自己不知道或者用过类似的、有交叉过敏性的药物;

(3)机体从接受抗原到形成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过敏反应或长或短有一个潜伏期;

(4)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可以用皮肤试验的方法来测知,但有时皮肤试验也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可能是剂量太小不足以诱发抗原抗体反应,也可能是皮试前服用了抗过敏药物。

(5)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容易发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

(6)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例如患全身性红斑狼疮者服用布洛芬的过敏反应增加。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解释:

经血液传播是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关知识:

乙肝两对半: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HBsAg阳性存在现症HBV感染HBsAg阴性无HBV感染或感染乙肝S基因突变株存在

HBsAb阳性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感染产生对HBV的免疫力HbsAb阴性对HBV易感

HBeAg阳性持续阳性表明存在HBV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大较大,容易转为慢性。

HBeAg阴性

HBeAb阳性持续阳性提示复制处于低水平,HBVDNA可能已和宿主DNA整合,并长期潜伏下来。

HBeAb阴性

HBcAg阳性意义同HBeAgHBcAg阴性

HbcAb阳性低滴度提示过去感染,高滴度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可能是低水平。

HbcAb阴性3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

解释:

感染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经血液传播。

相关知识:

抗HCV是有传染性的标记而不是保护性抗体。

抗HCV于丙型肝炎恢复或治愈后仍持续存在。

抗HCV—IgM则仅存在于急性期,治愈后可消失。

4较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胃炎

注解:

较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指:

伴有并发症的溃疡如伴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

慢性肠胃炎指:

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解释:

机体营养状况很差,多为消瘦、贫血,且长期为病痛所困扰,精神状态不佳。

不宜献血。

消化道溃疡多数有Hp感染,慢性胃肠炎或由于微生物感染或由于免疫反应异常,体内存在特殊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该类血液输入病人体内,易因菌血症或异体蛋白而发生输血反应。

5慢性胰腺炎

解释:

慢性胰腺炎:

胰实质的反复性或持续性炎症,胰腺体有部分或广泛纤维化或钙化,腺泡萎缩,胰导管内结石形成,假囊肿形成,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内分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腹痛、腹部包块、腹泻、消瘦、黄疸、糖尿病等。

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不易根治。

晚期多死于并发症。

机体营养不良、消瘦,可能伴有糖尿病,故不宜献血。

6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各种心脏病

注解:

高血压:

≥140/90mmHg,

低血压:

<90/60mmHg,若女性平时无特殊症状,血压<85/50mmHg亦可献血。

(脉压差<30mmHg)

部分心律异常:

窦速(>100bpm),窦缓(<60bpm,部分运动心率可<60,>50),窦停,病窦,频发性早搏,房扑,房颤,室扑,室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无症状型冠心病(无症状,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心绞痛型的冠心病,心梗型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猝死型冠心病

各种心脏瓣膜病:

瓣膜狭窄、关闭不全,

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心,亚急心,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特异性心肌病:

酒精性、围生期、药物性、克山病

心肌炎,心包炎,血栓性静脉炎。

各种心脏介入手术后或心脏术后

解释: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调节能力比正常人低,一时性的失血易导致一过性全身各脏器供血不足,诱发献血反应。

包括心脏一过性缺血若原有基础病变易导致心绞痛甚至心梗。

7哮喘和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注解:

哮喘、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呼吸功能衰竭不宜献血。

解释:

A哮喘患者体内多数含有对某种变应原的特殊抗体,若受血者正好体内含有这种变应原或输血后接触该变应原易致过敏反应。

B哮喘患者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会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即气道高反应性。

献血时若紧张、激动,易诱发哮喘发作。

C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常也伴有心功能不同程度障碍,调节能力差,献血时的失血影响肺部血供影响氧交换,加重缺氧现象,甚至诱发急性呼衰。

9严重神经衰弱

解释:

一般状态极差,可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

相关知识:

神经衰弱:

人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等,及睡眠障碍、头痛、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

10角膜炎、视神经炎、高度近视

注解:

角膜炎、视神经炎、伴有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

低度近视:

小于300度

中度近视:

300度—600度

高度近视:

大于600度

解释:

 在视神经炎的基础上的失血易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而引起视神经萎缩甚至失眠。

相关知识:

角膜炎:

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

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视神经炎:

可分为视乳头炎、后球视神经炎。

视乳头炎:

常为单眼也可侵及双眼,临床以发病急剧、视力急剧下降、甚或短期内完全失明为特点;

后球视神经炎:

经常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以后者较为多见,临床以眼球转动时的牵引性疼痛,暗适应能力降低及视力显著下降为主要表现。

在视神经炎的基础上的失血易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而引起视神经萎缩甚至失眠。

高度近视会引起眼内一些影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三种:

  ⒈飞蚊症:

有这种病的人,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飞舞,这是由于玻璃体正常的胶体状结构发生液化的缘故。

  ⒉黄斑出血:

高度近视的人,由于眼球变大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就会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脉络组织正常的关系出现代谢失调,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

因牵拉等因素而出现破裂时,就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

此时病人自觉眼前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

尽管出血经治疗可以吸收,但总会或多

或少留下血痕,影响视力。

  ⒊视网膜脱离: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

从内因来说,主要是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而变得脆弱,极易使视网

膜脱离而失明。

外因主要是外力的突然冲击,通过玻璃体的传导,促使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再者,当患有高度近视的人突然出现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飘动,特别是发生像雷电样的闪光感觉,或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时,应尽早到医院找专科眼科医生检查,这可能是视网膜脱离或黄斑出血等病变的先兆症状。

11贫血、凝血性疾病

解释:

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数值,是一种症状,可使全身组织器官出现一系列的缺氧症状,如:

皮肤苍白、疲倦、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

献血会对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血液功能较差,故不宜献血。

凝血性疾病:

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功能、数量异常,易引起出血、凝血障碍,故不宜献血。

12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解释:

白血病:

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数量、功能异常,多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免疫功能不良,易感染)。

不论从血液质量来讲还是从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着想都不能献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増生性疾病,有皮肤粘膜红紫、脾肿大和血管神经系统症状,而且红细胞和全血容量绝对增多,血粘滞度

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增多,可引起血管栓塞,以静脉血栓较多见。

由于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功能异常易引起出血。

故不宜献血。

13经常性荨麻疹、慢性皮肤病

注解:

经常性荨麻疹(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解释:

经常性荨麻疹:

多数为过敏反应,体内存在对某种变应原的特殊抗体,受血者一旦接触到这种变应原,也会引起同样的过敏反应。

慢性皮肤病者:

皮肤上菌类易随采血针进入血袋血中,可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

相关知识: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俗称“风疹块”。

分为:

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特殊类型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

14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胶原性疾病

注解:

SLE,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

解释:

此类为慢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性疾病,多危害到肾、心血管、肺、消化和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引起多系统损害及功能障碍。

故不宜献血。

15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解释:

甲亢:

是指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全身多系统症状或病变、功能障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生殖、内分泌、造血系统等。

故发病期不宜献血。

虽然药物或手术有一定的治愈率,但多年后复发的比例仍很高。

肢端肥大症:

生长激素过多在骨骺闭合之后导致。

该病进展缓慢,累及心血管、代谢、和骨骼关节肌肉的疾病,常伴有其它垂体激素异常,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病残和死亡率高。

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本身就处于一种脱水状态,不宜献血。

DM:

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16各种结核病

注解:

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等。

解释:

结核病是有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

人感染结核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时,结核菌可被细胞吞噬,经淋巴管带至肺门淋巴结,少量结核菌可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但可能并无显著临床症状(隐性菌血症)。

若坏死病灶侵蚀血管,结核菌可通过血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