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117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8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

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

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

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

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

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

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不美?

对,很美,因为我们的校园里有十几种不同的树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校园的树木》,来认识树木这一生命体。

二、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三、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

这棵树真大!

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四、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总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3.《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探究能力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学情分析】

科学课对于三年级来说是一门才开设的新课程,通过前2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孩子对学习这门新课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非常的积极、好奇,本课在校园的树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校园里常见的榕树与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小草作对比学习,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重点】

比较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

1.播放歌曲《小草》。

2.师:

在大地上不仅有低矮的小草,也有高大的树木。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问: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

(学生说一说)

活动2【活动】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师:

下面我们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

(教师指导)

4.课堂交流。

(每组1学生起来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5.小组之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小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

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

6.师:

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活动3【活动】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

梧桐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汇报中穿插讲授活动四)

活动4【讲授】木质茎与草质茎

像榕树茎一样很硬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很软的茎叫草质茎。

所以植物可以根据茎的性质,划分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我们说树是(),草是()。

活动5【活动】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1.说出你认识了几种小草。

2.谈谈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作业布置】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

A.蒲公英B.黄花酢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

2.下列()是木本植物。

A.水稻B.樟树C.狗尾草

3.像樟树一样比较硬的茎叫()。

A.草本植物B.草质茎C.木质茎

 

4.《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着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B.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2.过程与方法

A.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B.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学情分析】

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导入

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观察的大树和小草是长在陆地上还是水里的呢?

(陆地上)

我们把这种植物叫陆生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观察学习长在水里的植物——水生植物。

(板书)

活动2【讲授】

(二)常见的水生植物

(出示书本中的水生植物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有认识、有不认识的)

2.你们说说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3.这位小朋友说都有根、茎、叶,难道金鱼藻也有根吗?

(有或没有)好,小朋友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株完整的金鱼藻,请你们仔细观察到底有没有。

(三)水葫芦和金鱼藻

1.(出示一株完整的金鱼藻)大家看,它有根吗?

(没有)

小朋友们要记清楚了哦,金鱼藻是没有根的。

2.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金鱼藻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的呢?

3.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师表演,请你们仔细观察它在水里的现象。

4.你们看到了什么?

(沉在水里了)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金鱼藻有什么特点呢?

(无根、只有茎、叶、沉在水里、叶很细等)

6.恩。

下面请小朋友们用简图把它画下来。

(教师巡视,将画得好的,拿上来展示)

7.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高手,刚才表现得都很好,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继续保持,接下来,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非常漂亮的植物,水葫芦。

8.(出示水葫芦)大家仔细观察水葫芦有什么特点?

(根像胡须……)

9.你们猜猜看水葫芦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里的呢?

10.(做水葫芦放在水里的实验)小朋友们真太聪明了,大家一起看着老师,看看是怎样的?

(浮在水面上)

11.为什么咱们的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呢?

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给你们的水葫芦柄,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

也可以把它切开来观察,小组合作、讨论。

12.你们看到了什么?

(里面有孔,像棉花……)

13.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们科学上把它叫做气囊,也就是叶柄里有气囊,里面充满着空气,所以它才会浮在水面上。

14.现在,哪位小朋友帮老师小结一下水葫芦的特点?

(这位小朋友上课很认真,概括得真好;或者这位小朋友要认真点了哦,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15.小朋友们观察得这么仔细,下面请你们把水葫芦的样子画下来。

(巡视)

16.老师也把水葫芦的样子画在黑板上了,看看你们跟老师画得像吗?

17.好,请同桌的小朋友讨论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异同点,在记录本上完成维恩图。

边汇报边板书

活动3【作业】

回家观察水花生,或查阅相关资料,水花生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里的?

通过问、查阅等方法,了解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寿命谁长。

 

5.《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五课,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观察。

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节课是学生将宏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

【教学重难点】

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上课认真听讲,身体坐端正,手放平;

2.积极发言,声音洪亮;

3.小组合作活动时手脑并用,要保持安静。

一、辅助环节:

课件出示:

各种植物的叶

师:

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

5.植物的叶

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认识植物的叶以及叶的组成;

2.能够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区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3.了解叶的一生,知道叶也是有生命的,懂得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齐读)

师:

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先学后教:

(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

师: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叶。

师: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

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

(二)观察植物的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先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

(一):

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那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

为什么?

再把你认为是同一种的叶摆在一起,粘在白纸上。

(5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摆的最准确,粘的最整洁。

温馨提示:

1.小组同学合作要保持安静;

2.轻轻的摆好叶子并用胶水粘在白纸上;

3.有问题时小声的讨论或者请老师帮忙。

师:

现在动起你们的小手,把桌子上的叶摆一摆吧。

(1)学生自学

(2)检测:

学生展示分类贴图

师:

你怎样判断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呢?

引导学生说出同一种叶的形状相同,如有回答颜色相同的,要及时纠正。

总结:

判断几片叶是不是同一种叶,要看他们的形状是否相同。

2.比一比,看一看

自学指导

(二):

先仔细观察不同的叶子,看一看这些叶子有没有相同之处?

再阅读教材,认识叶的结构。

(4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看的最认真。

(1)学生自学

(2)检测:

师:

不同的叶子有那些相同之处?

科学家们又给这些相同的结构起了什么名字?

引导学生说出叶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叶片结构图,叶脉图。

总结: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讲解:

叶片是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叶柄一边连接着叶片,一边连接着茎。

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它支撑着整个叶片,就像我们人的骨架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

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记住叶的结构。

(手臂好像是叶柄,手掌好像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好像是叶脉。

课件出示两片叶子

师:

这是一片长在树上的新鲜叶和一片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两片叶的结构相同,颜色不同。

一片是新鲜的活叶,另一片是枯黄的死叶。

由活到死的过程,说明有生命存在。

总结:

无论是新鲜的绿叶还是枯黄的落叶,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叶脉。

活的新鲜的叶变成了枯死的落叶,说明叶是有生命的。

板书:

叶---有生命

师: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是有生命的,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植物以及它的叶也要经历这样的生命过程。

板书: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师: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叶的生长变化。

(课件)

3.找一找,粘一粘

师:

通过这些图片,你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吗?

叶的生长都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说出叶芽、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轻轻地打开书第13页,找一找,这根茎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并写在叶的下面。

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按叶的生长顺序贴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

(三)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一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三、当堂检测

1.树叶是()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的基本特性。

2.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

叶片上有()。

3.树叶是有()的,叶从()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完成了一生。

四、拓展:

师:

学习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植物呢?

生:

爱护它,不破坏它。

师:

植物是我们有生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随意摘树叶,要捡树叶,那么我们不要把今天捡来的树叶浪费,一起来制作一幅树叶贴画。

欣赏树叶贴画、制作。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课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2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3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柳树一年四季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我们知道,春天许多植物都进入了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2【活动】观察树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柳树的四季变化

2.用直尺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3.量树叶的长和宽并记录。

4.感觉一下,这条树枝上大小不同树叶的软硬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5.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7.从树叶的大小变化、软硬不同、颜色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活动3【活动】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分小组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4【活动】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1.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我------------的变化记录表〉中,你能做到吗?

2.这样坚持下去,我们还可以知道大树或小草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活动5【作业】

继续观察一种植物。

 

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

请交流。

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

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

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请看资料库: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

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

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活动3【活动】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

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

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

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不想得到它?

不过,得到它的人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

1.教师口述谜语: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

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猜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