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051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docx

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

2013年高考应试心理调适指南(家长版)

前言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

身为父母的我们,学生时代的考试也许还历历在目,今天当子女面临考试时,作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

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不知您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考试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根据目的的不同,考试可分为诊断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

诸如单元测试、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中和期末考试、普通高中阶段的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等,都属于诊断性考试,其目的在于诊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反馈和激励作用。

诸如中考和高考等,属于选拔性考试,也是竞争性考试、淘汰性考试。

因此,面临中考或高考,考生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中,考场心态、考前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排在前四位。

考试心态,考试情绪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

作为父母该如何与考生一起面对考试?

这是目前家长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临近,为了家长朋友们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与家中考生一起经历考试,我校组织编写了这本家长读物,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家长提供一定帮助。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心理面面观....5

  1、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5

  2、科学认识考试心理现象...5

  3、家长对待高考的心态...5

  4、家长需要避免的言行与观念...6

  5、寻求心理老师或专家的帮助...7

  第二部分考前家长指南...7

  1、模考成绩下来了...7

  2、孩子出现了“高原现象”...7

  3、家有高考生...8

  4、孩子担心会落榜...9

  5、孩子压力太大了...10

  6、孩子脾气见长了...11

  第三部分考试期间家长指南...13

  1.考前三天巧安排...13

  2.看考场有学问...14

  3.饮食起居有讲究...14

  4.考试用品准备好...15

  5.我应该陪考吗?

...15

  6.失眠不可怕...16

  7.开考前半小时巧利用...16

  8.意外问题巧应对...17

  9.上一门科目考砸了...18

  第四部分考后家长指南.19

  1.考后狂欢不可取...19

  2.孩子考后“比较烦”...20

  3.孩子成了“宅一族”...20

  4.孩子空虚怎么办?

...21

  5.与孩子一起填志愿...22

  6.家有“落榜生”...23

  7.专家支招...24

  第一部分考试心理面面观

  1、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教授曾对高考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发现、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

由此他提出一个公式:

  高考成功=实力+心态

  实力是硬件,是指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应对考试的技巧:

心态是软件,就是考生的心理状态调节状况。

但是在硬件水平已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心态对高考结果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心理调节得好能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提高60分到100分。

  2、科学认识考试心理现象

  随着高考的到来,平时学习成绩好与否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地紧张和焦虑情绪。

因为与日常考试相比,中(高)(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更大,尤其是高考,可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或职业选择,因此面临高考,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属于正常现象。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的是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二者呈倒U型关系。

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有利于考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考试。

而过度紧张焦虑或者丝毫体验不到紧张焦虑感都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3、家长对待高考的心态

  家有考生的日子,家长可能比孩子更受煎熬。

孩子考个什么样的学校?

怎样有帮助孩子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如果考不上怎么办?

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家长的心。

紧张、担心、忧愁,又不敢过多地表现出来,事实上,比起孩子来,家长们更需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平和自己的心态,因为家长的紧张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紧张,家长的心态平和稳定也会感染并引导孩子情绪平和。

因此,家有考生,家长更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爱好特长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要合理要求,合理期望,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不可达到的目标。

  鼓励孩子积极备考,把高考看成是对孩子一次重要人生挑战,只要孩子对高考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不要把高考特别是高考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做好种种思想准备,即使孩子高考结果不理想,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寻找其他出路。

家长如能这想,就能使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

  4、家长需要避免的言行与观念

  唠叨。

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母亲更为常见。

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家长再这样天天提醒,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心理的放松,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教育效力。

所以家长切忌唠叨,尽量少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过分关心。

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高考看的过重而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

比如家有考生之后,家长都不再看电视,说话轻声轻语,行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

其实在这样过分安静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反面不利于其学习。

  过分干涉。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被其他事情干扰,精力分散,所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限制,比如不让孩子接电话、发短信、上网等,这使得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

  盲目攀比。

有的家长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邻居的孩子对比,“你看看谁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学校了,你也要争取考上。

”如果差距过大的话,这种攀比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补偿心理,有的家长倾向于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特别严,对其成绩看得特别重。

怀有这种“补偿心理”的家长,会因此变得主观、偏执,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把握孩子的特点与需要,而将个人意志过多地强加于孩子。

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也是不现实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需要和选择,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5、寻求心理老师或专家的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孩子正处于严重的考试焦虑状态,需要立即寻求心理老师或者专家的帮助:

  肌肉紧张,心中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发凉等;

  经常产生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心理;

  眼花耳鸣、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

  心慌、出汗、头昏、失眠、厌食,尿频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第二部分考前家长指南

  1、模考成绩下来了

  高三阶段都会安排几次模拟考试,家长对待模考成绩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1)“模考”成功不等于高考成功,如果孩子在模考中考好了,家长要提醒孩子“模考”成功不等于高考成功。

在“模考”中能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但如果就此放松复习,甚至“躺”在“模考”成绩上睡大觉,是很危险的。

因为“模考”毕竟不等于高考,孩子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知识点掌握较好或临场发挥较好而取得好成绩,并不意味着次次都能考好,更不能说明所学知识、所考知识点全都掌握了,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除了要解决好“模考”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复习好“模考”以外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2)没有提高不等于有所退步。

在模考中,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可以提醒孩子“模考”成绩没有提高不等于有所退步,仅从成绩上进行简单比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从内容、题量、题型上来说,“模考”与平时考试会有所差别,平时考试侧重一段时期所学的内容,而“模考”考的却是高中三年所学的全部内容,综合性较强。

所以,“模考”成绩不能简单地与平时成绩画等号,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模考”失败不等于高考失败。

在模考中,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可以提醒孩子“模考”失败不等于高考失败。

模考分数低,正暴露了复习中的漏洞之所在,是一桩好事,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容面对现实,认真总结,仔细分析模考中反应出来的问题。

如果是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就要注意查缺补漏,建立自己的“错题集”,防止以后类似的题目再出错。

如果是因为太紧张了,就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重建自信,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努力,完全来得及。

  2、孩子出现了“高原现象”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四五月份,有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复习很努力,也做了大量的习题,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面有所下降。

这种现象就是复习“高原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上不去,甚至出现滑坡现象,脑袋也昏昏沉沉的。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两个:

一是生理、心理疲劳。

高三下学期,尤其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孩子学习高度紧张,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容易疲劳。

这种生理疲劳、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即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感觉力不从心,踏步不前,甚至倒退。

二是孩子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当前的学习内容。

在考前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复习后期要求孩子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网络和体系,这就需要加强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

如果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复习,往往导致学习停滞不前。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调整。

  

(1)帮助孩子调整认识,树立信心。

“高原期”是一种遍通现象,并非是停滞不前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下一个上升阶段的前奏。

只要突破这一阶段,就能进入超越新的下一阶段,开拓备考复习的新天地。

  

(2)提醒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改善思维方式。

不能简单地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后一阶段的复习,要勤于思考、认真总结,打破思维定势,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孩子调整身心,不打疲劳战。

当孩子感到大脑疲劳、思维呆滞、效率不高时,家长要提醒孩子及时把大脑从“学习频道”转到“休息娱乐频道”,以各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调整身心,保持心智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如听一听世界名曲、翻一翻影视画报、看一看窗外风景,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4)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当孩子出现的高原现象时,有些家长过分担忧,不停地干预,这样做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尽早走出高原期。

此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平衡地走出高原期。

  3、家有高考生

  随着高考的临近,选学校、报志愿成为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前,是让孩子读大学圆人生梦,还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大专或职校?

这是目前许多高中毕业生家长面临的两难选择。

在一项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中发现,孩子愿上大专职校的人数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的两倍,父母与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更有前途。

于是就逼着孩子学习,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

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报考的时候,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帮助孩子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首先要问问孩子的意见,听听孩子的理由。

高三的孩子的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在择校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考虑孩子的兴趣点,这样才不至于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事与愿违的效果。

  其次引导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这个目标不要太高,太高了孩子会感到高不可攀,摔几次就会把孩子的自信摔掉;也不能太低,太低会让孩子失去拼搏的斗志。

最明智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目前的情况,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

  第三,家长要明确好学校的标准。

什么是好学校?

诚然,名气大的学校从各方面来讲都要比一般学校好很多,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跟得上,最重要的是就业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适合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关键要根据孩子的特质来考虑。

如果孩子对文科兴趣大,不妨选择一所文科见长的学校,如果孩子有体育特长,可以为他选择体育方面成绩突出的学校。

如果孩子从小独立性强,凡事不需要家长操心,就可以选择一所离家较远的寄宿制学校如果孩子的抗压能力特强,越有困难斗劲儿越足,即使他的分数线刚够重点线,不妨为他选择一所名校……总之,适合孩子发展的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学校对孩子而言,才是好学校。

  4、孩子担心会落榜

  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孩子或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这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呢?

  最重要的,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心态,情绪会相互影响,所以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少指责,少唠叨,多称赞,多鼓励。

比如:

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

“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已经看到你最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弥补了很多不懂的知识点。

不要急,继续这样坚持下去,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暂时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

”不要跟孩子说类似“考不上没关系”的话,这样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传递一种“不信任”的信息。

家长要始终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切身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克服困难,尽快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家长在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同时,要教孩子学会一些方法,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1)学会微笑。

将微笑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常微笑可以给自己增添信心、从容和力量。

  

(2)挺胸抬头走路。

人的走路姿势与步伐和内心的信心体验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应该养成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的走路习惯。

  (3)积极自我暗示。

每天都说“我能行”,“我能成功”等,就会越来越有信心。

每天进行2—3次,最好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

  (4)不打疲劳战。

缺乏睡眠和休息会导致心情烦躁,信心下降。

而提高复习效率,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有助于增强信心。

  5、孩子压力太大了

  高三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转折点,孩子的压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些压力有来自自身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学校的……对于充满压力的孩子来说,家长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感到轻松一些呢?

  首先,家长要学会不问成绩。

进入毕业年级,可以说小考周周有,大考月月有。

如果家长过分关注成绩,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有的孩子曾感叹:

“我真怀疑,妈妈爱的是我还是我的考分?

”孩子不可能永远都考得好,总有失利的时候。

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支持和关爱,爱永远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比如说:

“孩子,不要太累”“孩子,无论如何,父母都爱你!

  其次,家长要学会焦点转移,即不要让孩子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备考这个“聚焦点”上。

学习本身很枯燥,通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或人际交往,体验愉快的情绪,孩子注意的中心就会转移,负面情绪就会得到释放,压力就会得到缓解。

具体而言,家长可以这样做:

如果孩子喜欢打篮球,那不妨抽出时间,陪孩子驰骋球场;如果孩子喜欢幽默故事,那不妨搜集一些小笑话,在饭后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喜欢散步,饭后陪孩子溜达一会儿……

  第三,越到最后,越要提醒孩子多睡少学。

有的孩子开始和时间赛跑,白天时间不够,就把目光瞄到晚上,不到12点决不罢休,甚至熬到晚上一两点钟,而早上照常不到六点起床。

这种疲劳战术,虽然表面上把睡眠时间转化成了学习时间,但实际上效果却很差。

由于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势必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而课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本末倒置了,而且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实在是得不偿失。

也许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对他而言,夜越深,精神越好,不可否认,确实有这样“猫头鹰“型的孩子,晚上学习效果非常好,可家长们不要忘了,高考时间在上午和下午进行,形成夜间学习习惯的孩子一般上午的精神不好,这样不利于应付上午的考试。

因此,越临近考试,越应当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孩子睡好,只有孩子的精神好了,承受压力的能力增强了,才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6、孩子脾气见长了

  临近高考,如果孩子变得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在考试之前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当的焦虑水平不但无害,还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现象,家长不要紧张,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缓解焦虑。

  

(1)放松训练:

当我们躯体放松时,心理松弛会随之而来,而心理放松时,躯体松弛也会相伴发生。

放松训练可以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

其具体过程是:

从上到下,屏住呼吸,让额头、眼睛、下颚、颈项、肩膀、背部、手臂、肘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脚部肌肉群先紧张5秒钟,然后慢慢吐长气,全身放松10——15秒钟,不断地重复。

考前可以每天做2——3次。

放松训练关键是要体会那种紧张后松弛的感觉。

  

(2)想象排忧:

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地去想象一些宁静、放松的自然景象。

这些景象可以是孩子真实经历、观赏到的,也可以是孩子想象出来的。

重要的是这些景象给孩子的感觉必须是:

宁静、放松、愉悦。

如:

可以想象躺在草地上,上边有蓝天、白云,身下有厚厚的绿草,还有轻风从你脸颊拂过。

如果孩子过分焦虑,如:

一想到考试就会胸闷出汗、尿频,手发抖,脸色苍白等,就需要向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咨询。

  第三部分考试期间家长指南

  繁重、紧张的复习结束,高考即将开始。

这时候大部分孩子离开学校回到家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帮助孩子稳定心态,力争做到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是考试期间家长工作的重心。

  孩子苦战3年,我们家长特别希望他/她能在高考中,把平时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顺利跨越到下个台阶做好铺垫。

这不仅要靠孩子平时积累的知识本身,也要靠良好的应试状态。

怎样才算最佳应试状态呢?

专家认为良好的应试状态包括这几个方面:

冷静、沉着、情绪饱满、非常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自信。

在这种应试状态下,人的神经系统调动起来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意志、恒心、心理调控系统都处在最佳状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被激发出来,再和大脑中贮存的知识相结合,就能做到超常发挥。

在高考期间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到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呢?

希望下面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1.考前三天巧安排

  高考前的几天时间,怎样做对孩子最为有利呢?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教授的研究,建议家长关注如下的问题:

  

(1)生活程序化。

严格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来度过每一天。

起居、饮食、学习、运动、娱乐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保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2)保持做题状态。

参考高考时间来安排学习的内容,同时,复习内容要着重每科最基础的知识。

考试前的最后三天,尤其请家长提醒孩子:

不要再做新试卷、学新内容。

因为,高考试题中容易题和中等题占80%以上,而且复习基础知识能增强孩子信心、稳定孩子情绪。

考前几天每天要适当做点试题,不做新试题,最好是做“一模”、“二模”试卷,练练手、找找感觉,这样真正考试时,就能马上进入“考试状态”。

  (3)适当运动。

可以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俯卧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也可以听听音乐、相声,看看小品等轻松节目。

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有利于调整孩子的身心状态。

  (4)学会放松。

一是深呼吸,要让孩子能够感觉到,气息在自己体内的进入、停顿和呼出;二是听音乐,实验证明,特定的音乐如每分钟50-70拍的音乐最能帮助人放松,或者是孩子自己喜欢的音乐也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感受,达到放松的目的;三是和孩子一起尝试创编一些让身体动起来的动作,如使劲儿甩手;到山前、海边或公园等方便的地方大声呼喊;扭动腰部;弹跳等……让孩子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

心情既稍有紧张又保持轻度兴奋,是比较好的迎考状态。

  2.看考场有学问

  许多家长或许有疑问,看考场还有讲究吗?

是的,看考场也有学问。

  从心理学角度讲,考试是对记忆系统存储知识的再认或回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再认或回忆的效果和再认或回忆时的场合因素有关。

当再认或回忆的场合和原来识记该事物的场合相似或完全相同时,再认或回忆的效果则明显好得多。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间、地点、景物以及情绪体验都可成为再认时的场合因素。

简单地说,平时学习是一个记忆过程,考试是一个回忆过程,当记忆与回忆场合因素一致时,记忆效果最好。

其中物理环境之一,学习时的教室肯定和考试的教室不相同,会有许多差异。

按照“场合一致性策略”,建议孩子看考场时,仔细看,再仔细看,把教室的场景印在脑海里,想象他/她平时都是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力求学习和考试的物理环境一致。

  此外还要看路、看环境,确定好赶考的交通方式,计算好路上所需要的时间,万一有意外,可以采取什么应变措施等;洗手间、医务室、考务室、自行车存放处(如果骑自行车)等方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万一有意外,能够及时应对。

  3.饮食起居有讲究

  虽然我们和孩子为高考做了很多的准备和安排,但仍然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高考不过是平时无数次考试之后的又一次考试,是他/她生活的某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所以,考试期间的饮食起居也尽量维持前段时间、孩子比较习惯的一种状态,无需做过多调整。

  孩子考试期间,作为家长最好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安静,不要接待亲朋好友。

如果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或者父母某方跟孩子有比较多的冲突,如有的男家长常有应酬,难免喝醉,或是醉酒吵架,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影响正常休息。

为了保持孩子良好的心态,请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内容和情绪状态。

  合理安排饮食,不要过分强调营养,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以免食谱改变后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

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不要过多喝咖啡、茶水等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保证孩子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参加高考。

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预防中暑、感冒和腹泻等疾病,保证孩子在考试期间身体健康。

  4.考试用品准备好

  考试物品由孩子自己来准备,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提醒。

一般来说,考试必备物品有准考证、2B铅笔、签字笔、橡皮、尺子、身份证(高考需带)。

铅笔和签字笔最好多准备几支备用,2B铅笔要防假冒伪劣,签字笔尽可能不用新的,以用着顺手为宜。

另外,还要准备好手表,对准时间,确认无故障。

对于理科生来说,还要携带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必备用具。

这些物品最好放在透明袋中,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将所有考试用品统一放入书包,每场考试结束后确认考试用具没有遗落在考场,并在每场考试之前再对所需物品进行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草稿纸、手机、修正液(带)、带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是考试禁用物品,携带手机可以方便联系,但一定要提醒孩子一定要在进入考场后确认关机,把手机上交给监考老师。

否则,考试过程中手机响起,将被视为作弊。

  考试期间可以鼓励孩子穿自己感觉比较舒服的衣服,水、手帕纸、风油精、巧克力、雨伞这些物品可以随孩子喜好有选择的携带。

  5.我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