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986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docx

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14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城市经济与财力分析

2.1.1城市概况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

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市域总面积为11784平方公里;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温州市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趋缓;201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总量为786.8万人,人口密度为668人/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4‰;市区户籍人口为145.77万人,市区暂住人口为187.54万人。

温州行政区划示意图

2.1.2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2009年,温州全市生产总值(GDP)2527.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幅与上年持平。

人均GDP为32446元,比上年增长3.3%。

全年各季GDP累计增幅均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季递增,呈现较为明显的“V”型曲线。

增速与全省的差距有所缩小,由上半年的1.8个百分点缩小到全年的0.4个百分点。

2010年,温州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25.6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1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7.4%和20.4%。

“十一五”规划实施五年来,温州三次产业比重由4.1:

54.4:

41.5调整到2.8:

53.1:

44.1。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整合重组力度加大,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83家,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2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3.2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旅游总收入、港口吞吐量、航空客运量年均分别增长21.5%、16.1%、13.8%。

节能减排方面,淘汰了一批“两高九小”领域的落后产能,完成两轮“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通过验收。

“十二五”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加快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双提升”、城市能级和城乡统筹“双突破”、公共服务和民生幸福“双提高”、文化发展和生态建设“双促进”、体制优势和开放优势“双增强”,实现:

——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扎实构建。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

投资结构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到50%。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建设成为长三角、海西区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和以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富有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枢纽基本建成。

大都市框架大幅拉开,多中心网络化、梯度辐射的城镇体系有效构建,城市化率达68%以上。

建成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全市高速公路基本联网,永强机场建成国际机场,温州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对外交通高速化和对内交通快速化基本实现。

腹地明显拓展,温州-丽水-衢州-上饶(景德镇)发展轴加快形成,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成为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联动中西部、服务周边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内外温州人互动的总部服务基地。

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突破。

——公共服务更加完备的和谐社会全面形成。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

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

以就业、社保、住房、福利等为重点的社会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

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构建。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农房集聚改造率达30%,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切实关怀,社会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

——生态文明发达的秀美家园深入创建。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有效下降。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

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塘河彻底整治,人居环境全面优化,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创成,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生态质量居全省领先水平。

——发展方式率先转变的改革创新高地基本确立。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对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以上。

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深化。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和缩减,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2.1.3城市财力分析

目前温州市经济正呈现一种稳定发展态势,,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527.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幅与上年持平。

人均GDP为32446元,比上一年增长3.3%。

全年各季GDP累计增幅均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季递增,呈现较为明显的“V”型曲线。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25.6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1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5.8%。

根据温州市经济发展和财经能力分析,温州市已经具备建设轨道交通的条件。

随着温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温州市实现整个轨道交通线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由此可见在经济上、投资能力上对S1线工程项目的支持是可行的。

随着温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从城市总体发展、交通出行、城乡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都迫切需要轨道交通,S1线工程的建设势必对温州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2.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要

2.2.1.1城市性质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温州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2.2.1.2城市形态与发展方向

背倚大罗山、吹台山等绵延青山,面向瓯江和东海,形成“负山面水的半环形”的城市形态,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

城市发展按照“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策略:

东部向永强、洞头拓展;西部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优化发展为主,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南连瑞安;北接乐柳、上塘。

由自然山体、水体和规划绿楔等生态廊道,中心城市按照主城区、永强副城区、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五个组团规划建设。

现主城区建设城市的主中心。

温州老城规划为市级商业零售中心,在建的行政文化中心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杨府山以东建设金融、商贸中心,瓯海中心区是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永强副城区建设龙湾中心区,承担城市副中心的职能。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大都市核心区(2003年版总规称为温州都市区)包括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永嘉县。

都市区形成“一主二辅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主”为中心城市(含主城区、永强副中心);“二辅”为瑞云、乐柳二个辅城区;“五组团”为上塘组团、洞头组团、半岛组团、藤泽组团、桐浦组团。

城市发展按照“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策略,东部向永强、洞头拓展;西部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优化发展为主,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南连瑞安;北接乐柳、上塘。

2.2.1.3人口、用地规模

2020年末,都市区人口为44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为416.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人口不超过260万人,建设用地259.7平方公里。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都市区用地规划图

2.2.2《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情况

目前,温州市正在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其主要调整情况如下。

2.2.2.12020年温州城市规划

2020年温州城市发展按照“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策略:

东部向永强、洞头拓展;西部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优化发展为主,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南连瑞安,北接乐清。

2020年人口预测规模在2003版总规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调整,最终确定2020年研究范围人口规模为510万。

远期大都市核心区建设用地面积合计423.22平方公里。

测算得远期温州市研究范围就业岗位约为272万个。

2020年规划人口密度图

2020年规划岗位密度图

2.2.2.2远景温州城市发展研究

(1)大都市核心区城市结构

远景温州大都市核心区逐渐形成“四城联动、两主两辅”的空间形态,以“四城”支撑“一核”发展。

大都市核心圈层远景“四城”形态

(2)远景中心城结构

呈现“双心+放射”形态:

双心指人民路、大南门商圈为核心的旧城市功能中心,以及以杨府山CBD、行政中心为代表的新城市功能中心。

放射指以主城核心片为中心,向周边还有4主2辅6个放射方向:

瓯北-黄田-楠溪江口方向(主)、中国鞋都方向(辅)、瓯海中心-三溪方向(主)、丽岙-仙岩-高教园区方向(主)、龙湾方向(主)、七都岛-乌牛方向(辅)。

远景温州中心城“双心+放射”结构

(3)远景人口和用地规模

远景大都市核心区人口规模建议取值670万人,用地规模取值770km2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15m2/人。

测算得远景温州市研究范围就业岗位约为318.4万个。

远景年温州人口密度分布图

远景年温州岗位密度分布图

(4)远景城市发展趋势和步骤

大都市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首先是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及与周边主要城镇联系的加强;其次是弱中心型的多核心中心城镇密集区,沿主要交通走廊形成空间发展走廊;最后是由温州大都市的城市化区域共同组成的扩展中心城镇密集区,形成“一核一片”的大都市结构,并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紧密融合,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

现状至2020年大都市核心区发展趋势示意图2020年至远景前期大都市核心区发展趋势示意图

远景前期大都市布局结构示意图远景大都市布局结构示意图

2.3城市交通综合规划

2.3.1综合客运体系现状

2.3.1.1对外交通发展现状

温州市目前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对外交通体系,初步凸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但对外交通体系发展仍不平衡,公路交通依然是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城市宏观区位条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2010年,温州市公路客运量占全社会总客运量的97.30%,在温州市综合客运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铁路客运量迅猛增长,占全社会总客运量的1.73%;水运客运量仍呈逐年萎缩趋势,占综合运输客运量的0.15%;航空客运量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占全社会总客运量的0.82%。

2010年温州市综合客运体系结构

项目

客运量(万人)

同比增加

2010年所占比例

2009年所占比例

总计

34417

1.20%

100%

100%

公路

33487

0.70%

97.30%

97.77%

铁路

597

32.60%

1.73%

1.39%

水运

52

-2.40%

0.15%

0.15%

航空

281

10.10%

0.82%

0.69%

(1)公路

截止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965km,公路网密度达到118.5km/100km2,其中高速公路289km,一级公路221km,二、三级公路1803km;公路客、货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2)铁路

目前,温州地区开通运营铁路有:

2009年建成通车的国家I级铁路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和1998年建成通车的地方I级铁路金温铁路。

到2010底温州铁路总里程220km,其中甬台温铁路温州段95km,温福铁路温州段69km,金温铁路56km。

(3)航空

温州永强机场位于温州市区东南瓯江入海口处,距离市区21km,是浙江东南沿海重要的干线机场,幅射浙南闽北台州、丽水、宁德等地约2000万人口。

运行20年来已开辟国内和香港、澳门地区航线67条,目前实际保持运行航线35条,9家航空公司投入运行。

(4)港口

温州沿海港口以内贸散杂货运输为主的地区性港口,枢纽作用较弱。

截止到2010年底,重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已完成灵昆作业区2个5000吨级泊位主体码头、乐清湾港区一期南区围海(涂)主体及多用途泊位后方围垦;乐清湾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后方软基处理已开工建设。

整体初步形成“一港七区”的总体发展布局,形成港口综合吞吐能力约6000万吨。

2.3.1.2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现状

(1)道路网络现状

到2009年底,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705.9km,道路面积达到19.2km2,人均道路面积13.2平方米。

目前,旧城区主次干路网基本成型,龙湾中心区、滨海园区、铁路站前区等城市周边的道路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先导作用得到较为充分发挥。

(2)居民出行特征

根据调查结果,2009年温州市区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是2.21次,平均每次出行时间是28.73分钟,平均每天用于出行的时间是62.9分钟。

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摩托车和步行。

通勤性质的出行目的占居民出行总量的71.3%,是居民出行目的的主要组成部分。

居民出行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双峰型,早高峰持续时间较长。

现状出行分布呈现明显的主城中心特征,居民在区内出行所占的比重较高。

温州现状都市区仍是单中心发展的态势。

现状中心城市居民出行目的构成

上班

上学

公务

生活

购物

文体

娱乐

探亲

访友

旅游

回家

离温

回温

其他

合计

26.37%

5.49%

2.23%

12.46%

3.24%

3.08%

0.64%

40.13%

0.75%

5.62%

100%

现状中心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公交车

出租车

单位

班车

单位

小汽车

私家车

自行车

摩托车

三轮车

步行

轮渡

其他

合计

22.92%

3.29%

1.10%

1.15%

23.66%

6.09%

10.09%

1.80%

28.61%

0.58%

0.72%

100.0%

现状居民全目的出行空间分布

(3)现状交通发展阶段

◇城市框架尚未完全拉开,城市综合交通基本体现为内、外二元体系,都市区层面的交通还未形成。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进入大力发展的时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枢纽地位有待提升。

◇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需进一步解决道路资源分布不均、小汽车与道路供需矛盾、公共交通服务升级等问题。

2.3.2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2.3.2.1对外交通发展规划

(1)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建设面向温台丽,辐射浙南、闽东北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对外交通方式布局

①公路

市域高速公路主骨架在布局上呈现“两纵两横两连一绕”的网络形态。

两纵:

甬台温高速温州段(现有沿海城镇发展走廊)、沿海高速温州段(未来沿海产业拓展走廊,并沟通温州港主要港区、机场和南部旅游资源)。

两横:

金丽温高速温州段(温州至金华内陆城镇发展轴)、龙丽温高速温州段(服务中西部山区经济发展,开发文成、泰顺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县县通高速)。

两连:

诸永高速温州段(衔接杭金衢高速,服务永嘉山区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温州至杭州的便捷通道)、温州疏港高速(配合状元岙深水港建设,服务洞头经济发展)。

一绕: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便捷“两纵两横两连”相互间的交通转换,衔接都市区一般干线公路系统)。

②铁路

规划年度本地区将衔接既有沿海铁路(含甬台温和温福铁路)、既有金温及金温新双线、杭州至温州铁路、温州至武夷山铁路、沿海货运专线等七条铁路干线和宁波、福州、金华、杭州、武夷山五个方向,并逐步形成由温州南站为主要客运系统、瓯海站为解编系统,瓯海和乐清货场及乐清、七里港等专用线(含相应货区)为主要货运系统综合性铁路枢纽地区。

③航空

温州机场远期定位为国内民航大型机场和区域性的客、货运枢纽机场。

按终端旅客年吞吐量1500万人次控制机场发展用地需求。

 

温州市对外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布局图

2.3.2.2市域内部交通发展规划

(1)交通发展目标

①2020年交通发展目标

规划温州都市区2020年将形成“射线+环线+通道”快速路网布局结构,中心城市道路网将保持以主城中心区为中心的放射式整体路网布局结构。

公共交通系统将形成由骨干系统(轨道及BRT)、常规公交系统、辅助公交系统三个层次组成的温州“大公交”系统。

规划2020年温州市公路主枢纽客运中心和规划公路主枢纽货运中心将分别达到9个。

最终将温州构筑成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0年客运方式结构规划目标(%)

区域

常规

公交

轨道

+BRT

轮渡

公交

小计

私家车

出租车

自行车

步行

其它

合计

都市区

24.5

11.0

-

35.5

17.0

0.9

12.3

30.0

4.3

100.0

中心城市

25.0

13.5

-

38.5

15.0

1.0

11.0

30.0

4.5

100.0

主城中心区

22.5

22.5

-

45.0

11.0

1.0

10.0

30.0

3.0

100.0

②远景城市综合交通客运出行目标

远景城市人口公交方式出行比例达到40%左右,快速轨道系统客运量占公交客运总量35~40%,形成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远景大都市核心区内出行的时间目标为主城中心区与大都市核心区最远片区中心间的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远景大都市核心区客运出行结构规划目标(%)

年度

公共交通

私家车

出租车

摩托车自行车

步行

其它

合计

常规

公交

BRT

轨道

轮渡

小计

远景

20

5

15

-

40

22

4

9

22.5

2.5

100

③交通由现状、远期到远景的发展趋势和步骤

远期(2020年)到远景综合交通体系的变化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变化,三元结构的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同时每个层次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轨道交通从中心城骨干系统逐步成长为都市区交通的骨干。

现状到远景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和变化

现状(2010年)

2020年

2050年

对外

交通

公路为主,其他方式不足。

高速公路、国省道

民航、水运、铁路

各方式大力发展,初步形成区域枢纽。

民航、水运、铁路

高速公路、国省道

各方式合理发展,形成区域枢纽。

民航、水运、铁路

高速公路、国省道

由以公路为主,逐步走向多种方式合理发展,成为区域枢纽。

都市区交通

尚未形成

由高速公路、国省道兼顾

逐步形成

由BRT、快速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服务

基本完善

由轨道交通、BRT、快速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承担

由不存在到逐步形成,直至基本完善。

由以道路交通为骨干,到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内部

交通

常规公交

小汽车、自行车、步行

BRT、轨道交通、常规公交

小汽车、自行车、步行

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

小汽车、自行车、步行

由公交发展不足到逐步形成骨干公交,由以BRT为骨干到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2)城市道路布局

规划温州都市区形成“射线+环线+通道”快速路网布局结构。

六向放射:

凸现以温州主城中心区为中心的面向永强副城区、瑞云辅城、乐柳辅城、上塘组团、西部分区-藤泽组团、三溪片区等方向的放射线布局。

双层环线:

在主城中心区外围形成东瓯大桥-翠微大道-瓯海大道-中兴大道-七都大桥-104国道瓯江北岸段的内部环线,疏导穿越主城中心区交通,并有效组织进出主城中心区的交通;以城镇群快速路形成联络都市区外围片区的快速外环,并发挥有效疏导外围过境交通、合理组织进出都市区交通的作用。

“三纵四横”城区间快速联络通道:

三纵为东部滨海大道(沿海走廊)、中部新城大道-南塘大道-中兴大道-104国道乐柳段(城区联系走廊)、西部永嘉大道-东瓯大道-翠微大道-娄东大道-城镇群快速西环至桐浦;四横为104国道瓯北至乐柳段(瓯江北岸)、瓯海大道(瓯江南岸)、罗山大道(大罗山以南)、瑞枫路(飞云江北岸)。

2.4市域铁路线网规划

2.4.1市郊铁路网规划概况

温州市域铁路线网由4条线组成,线网总长291.7km,规划设站76座,其中换乘站12座。

同时规划预留3条支线/延伸线,分别为S1温州西至双屿支线、S1沿海温州大道至苍南龙港支线、S3黄华至大小门岛延伸线,预留线路长度95.8km。

S1线:

为东西走向,西起沿海铁路温州南站,东至灵昆半岛,远期至洞头县洞头岛;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范围内东西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串联瓯海中心、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半岛,并服务与温州南站。

线路全长74.4km,规划设站28座,平均站间距2.8km;其中,I期实施工程为温州南至半岛二段,线路全长51.9km,设站14座,预留7座;II期实施工程为半岛二至洞头段,线路全长22.5km,设站9座。

S2线:

为南北走向,北起沿海铁路雁荡山站,经乐清、温州、瑞安,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沿海产业发展带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范围内沿海地带南北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是串联乐清辅城、瓯江口新城、瑞安辅城的连接通道。

线路全长87.6km,共设站19座,平均站间距4.9km;其中,I期实施工程为南岳站至万松路段,线路全长68.5km,共设站16座;II期实施工程为南岳至雁荡山段,线路全长19.1km,共设站4座。

S3线:

为西南-东北走向,构建中心城区、乐清副中心间快速连接通道。

线路西起金温铁路藤桥区,东接入S2线黄华站。

线路全长47.2km,设站10座,平均站间距5.2km。

S4线:

为南北向,构建中心城区与永嘉、瑞安、平阳、苍南副中心间快速连接通道。

线路北起于永嘉高铁站,经鳌江、龙港、临港引入苍南高铁站。

线路全长89.6km,设站25座,平均站间距3.7km;其中,I期实施工程为温州站至鳌江站,线路全长45.5km,共设站12座,II期实施工程为:

①永嘉至温州站段,线路全长10.7km,共设站5座,平均站间距2.7km,②鳌江至苍南段,线路全长33.4km,共设站10座,平均站间距3.7km。

2.4.2分期建设意见

根据城市发展次序,市郊铁路网优先强化中心城区交通轴线,其次构建中心城区与外围主要组团间联系通道,最后完善和加密都市区路网,最终形成辐射都市区各组团核心的市郊网。

分期建设项目汇总表

年度

线路

建设里程(km)

期末里程(km)

“十二五”

S1线(温州南站~半岛二站)

51.9

158.9

S2线(南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