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942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石家庄学院

2014年11月

石家庄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石家庄学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积极围绕“地方性、应用型”这条发展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和评价标准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石家庄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托石家庄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文化创意等产业基地的规划定位,重点发展对口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构建以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充分利用省会区位优势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协作区发展的便利条件,形成“立足石家庄、面向京津冀”的服务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现有15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三群一链”专业格局。

全日制在校生16379人,其中本科生10345人,占总人数的63.2%。

随着学校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学校的录取分数在逐年提高,从升本以来的录取线与控制线基本持平,到2012年文、理科录取线分别超过控制线14分、18分。

尤其是在2013年高考生源数量达到历年最低,许多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甚至有的高校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学校录取分数依然创下历史新高,本科文、理科录取线超过控制线分别为19分、21分,并且一次性录满。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

学校制定了《石家庄学院人才引进暂行规定》、《石家庄学院教师进修管理办法》、《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石家庄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投入360多万元用于教师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一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按照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型,主动通过挂职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具体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对急需的具有行业背景的人才开辟自主选聘渠道。

2010年以来,学校加快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截止2013年底,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21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37人,“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明显增加。

为解决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学校大力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010年以来,学校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252人次参与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2年学校特聘了具有行业背景的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院士为客座教授、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使学校“应用型”师资实力有了标志性的提升,对学校专业建设和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针对部分教师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缺乏的情况,学校有计划的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外相关高校学习交流,选派相关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交流、访问、合作研究、参与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共选派71人次教师前往美、澳、德、加等国家的应用型高校就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等情况进行培训学习;共选派104人次教师到省知识产权局、以岭药业、河北师大附中、市文明办和卓达服装产业园等相关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795人,生师比为20.6,专任教师中教授或其他正高级职称的96人,副教授或其他副高级职称的2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23人。

外聘教师70人,大部分来自企业或行业部门。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545门,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教师团体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教师曾荣获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青年拔尖人才、“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

2.2教学条件

2013年度教育总经费为22943.6万元,教学经费总支出为6320.64万元,由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和学生活动经费支出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比最高,为44.3%。

目前学校共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64152.88平方米,其中教室50812.09平方米,图书馆16395.9平方米,实验室及实训场所47912平方米,体育馆13880.95平方米。

纸质图书1127790册,纸质期刊996种,1944份,电子图书1325000种,电子期刊12000种。

教学科研仪器总值9083.5万元,其中当年新增811.7万元。

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成立信息化中心全面服务教学工作。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每年确保1000多万元,2013年更是达到近4000万元,用于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校内实训场所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13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126个专业实验室;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07个校内实训场所、208个校外实习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在2012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个批次的校级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共评选出11个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教学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贴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与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谋划专业格局调整,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工程和应用性专业。

学校通过重点建设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4月,学校对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通信工程、英语、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4个专业特色比较明显、优势比较突出、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契合,为学校其他专业树立了标杆,被评定为学校首批重点专业。

课程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和建设的原则,实现基本建设、重点建设、精品建设三级联动,带动整体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全校课程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积极推进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完成了在建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初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探索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积极推动教考分离,规范教学大纲,制订考试大纲,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

学校共有本科课程1785门,其中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线路》等7门市级精品课程以及50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网络课程70余门。

2013年6月,教育学院张振平老师主持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建设,规定了实践课程比例,其中文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15%,理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不低于25%。

现行培养方案中文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8.3%,理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27.1%,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9.4%,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9.4%。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样性、个性化、有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自201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并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目前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平均为12%。

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以培养学生应用型专业素养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应用型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加强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培养规格和用人单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形成专业人才需求报告,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邀请行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高校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虚心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共同研讨论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积极探索校地互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新机制,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抓住河北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重点扶持软件工程、日语等应用性强,与服务外包关系密切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201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等8部门批准为首批“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地”、“河北省服务外包示范性学院”。

2013年学校与中讯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科研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与中讯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全面展开,“中讯软件企业定制班”、“北航科技园企业定制班”,“日语专业JAVA软件工程师班”、“PHP网络开发工程师班”相继招生并开展培训工作,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与石家庄亮影文化传媒、以岭药业等知名企业合作,探索“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

4.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质量标准建设,修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认真落实。

坚持期初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和期末考试检查制度,及时总结、分析、反馈,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加强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掌控了教学状态。

积极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鼓励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学业考核方式探索。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中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本科毕业生总数2193人,毕业人数2159人,学位授予人数2110人,授予比例高达96.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级率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68%;在校生考研上线率逐年提升,2013年达到21%,一大批毕业生考取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

同时,学生在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及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比如,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生司法考试通过率达37.8%,远超出全国平均18%的通过率,在河北省高校中位列第一;经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80%以上,远远超过全省的平均通过率30%,在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

2013年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成绩超过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高校。

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学生多项作品分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英语演讲大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

由于人才培养的规格越来越贴近社会行业的需求,学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不少企业主动约聘学校毕业生。

2013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1.3%,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6.特色发展

6.1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深入推进转型发展

2010年11月,作为全国十所新建本科院校试点之一,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专家组认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在实现夯实办学基础、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目标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结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学校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此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整改工作。

随着一系列整改举措的落实,推动学校在应用型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

6.2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为着眼点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工作

2013年底,学校研究编制了《石家庄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着力对学校50个本科专业的招生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主动适应,适度超前;科学谋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分类建设;循序渐进,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优化调整了学校专业结构,并依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调研情况,对未来五年学校专业的增设和撤销情况进行了系统规划,2013年申报新增了商务英语、特殊教育、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同时对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出了建设方案,学校应用型专业结构格局得到不断完善。

6.3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经验确立转型发展新目标

为学习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经验,有力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学校于2014年暑期组织学校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代表团一行22人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活动。

代表团通过课堂学习、参观考察、会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经验,获得了对方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使学校相关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直观感受到了学校在应用技术型办学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为学校下一步转型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需要解决的问题

7.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

尽管“十一五”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相对于学校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看,我们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都还不够深入。

一些专业依然存在理念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一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专业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性特色还未充分彰显。

7.2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

“十一五”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特色发展之路,但是成效不是很显著,到目前为止,审视我们的专业建设现状,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专业发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契合度不够高,专业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应用性特色还不够明显,还没有真正形成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

专业设置与新兴产业的匹配较弱,专业的地域特色还不够突出,专业发展尚不能充分适应石家庄经济转型、跨越赶超的发展需求。

7.3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不断适应转型发展

2012年以来,学校下大力气打通了多种人才引进渠道,使学校升本以来的进人难问题得以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窘迫大为缓解,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也大为增加。

但是,限于人才引进政策及师资队伍梯次建设的规律要求,我们不可能短期内将各方面人员进满,还得遵循一个教师队伍建设的自然规律。

因此,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不能很好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尤其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教学团队还比较薄弱。

有些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比较弱,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用型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行业背景,实践应用能力不足,尚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