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916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docx

巴彦淖尔市第三次党代会

发挥优势奋力赶超

为开创巴彦淖尔富民强市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8月30日)

那顺孟和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巴彦淖尔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我们站在“十二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推进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总结市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开创巴彦淖尔富民强市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市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今天的巴彦淖尔,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处处充满生机活力,正在阔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3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68.9亿元,五年增长2.3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31:

38:

31演进为20:

56:

24,工业比重达到47.4%,五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实现了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引领型经济的重大转变。

  ——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51%。

确立了“一城三区一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新区建设初具规模,旧城区面貌大为改观,双河区启动建设,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城市整体形象显著提升。

特色县城建设卓有成效,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交通、水利、电网、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

向北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甘其毛都口岸实现双边常年开放,过货量由2005年的41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36万吨。

加快融入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参与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取得实质性进展。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五年累计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000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各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投入由6.6亿元增加到46.6亿元。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了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转移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79.5万人次。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分别由2005年的8022元和4265元增加到2010年的14421元和8240元。

加快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3.7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巴彦淖尔建设,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建设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

实施了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工程,全面推行“三一四全”工作法,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完善了实绩考核体系,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整风肃纪、优化环境活动,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五年的创业历程充满挑战,五年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向所有为巴彦淖尔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实现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上级精神与地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巴彦淖尔欠发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当前最主要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总量小,自主增长能力弱,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发展不充分,现代农牧业发展缓慢,工业经济产业层次低、链条短,服务业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大,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的形势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我市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现赶超、缩小差距,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科学发展。

这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巴彦淖尔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置身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潮流,置身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方位,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今后五年,我市仍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面对全区上下争先进位、奋勇赶超的竞争热潮,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困难一定会很多,实现赶超崛起的压力一定会很大,推进富民强市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今后五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将继续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特别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将为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正在北上西移,为我市扩大开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为我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自治区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构建沿黄沿线经济带,为我市在优势互补中加快崛起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对市情的再认识,我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一是水煤组合优势。

我市是中国西北水资源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紧邻乌海、鄂尔多斯和蒙古国南戈壁省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这种水煤组合条件,是我市打造新型煤化工基地的一张"王牌"。

二是农牧业资源优势。

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农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潜力巨大。

三是矿产资源优势。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基础,为我们打造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向北开放优势。

甘其毛都口岸是我国境内加工利用蒙古国煤、铜资源最经济便捷的通道,蒙古国提出"矿业兴国"发展战略,利用矿产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我们打造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五是绿色能源优势。

我市是全国风能资源各项指标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太阳能高值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优势明显,有利于我们打造自治区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同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实现富民强市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这将为我市赶超崛起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综合分析判断,今后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制约因素与发展潜力同在,发展潜力巨大;劣势和优势交织,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只要我们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以更加拼搏的精神干事创业,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发展,就完全可以后来居上、赶超崛起。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扩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

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科技进步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总体达到自治区中等以上发展水平。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努力实现"两个提高、两个同步",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坚持扩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

在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扩大总量,推动科学发展。

努力做到"四个提高、四个集中",即在农牧业经济中提高节水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业的比重;在工业经济中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比重;在服务业中提高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旅游业的比重;在总人口中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

在生产力布局上,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沿黄沿线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好的地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坚持"三化"互动。

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努力做到"三个转型"。

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转型;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社会结构由村民为主体向市民为主体转型;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

   --坚持全方位扩大开放。

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力推进向北开放,加强与蒙古国互利合作,利用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向"南"开放,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加快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主动融入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在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中有更大作为。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同志们,加快发展、赶超崛起,是全市170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牢记使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扎实工作而不心浮气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大项目,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上做文章,在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上做文章,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形成7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5-10户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

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好"五张牌",打造"五个基地"。

一是打好水煤组合牌,加快打造新型煤化工基地。

依托"四面来煤、中间有水"的水煤组合优势,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按照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进煤化工、氯碱化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2000万吨以上煤焦化、300万吨以上PVC生产能力,建设自治区重要的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

二是打好地上资源牌,加快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基地。

以扩规模、上层次、走高端、创品牌为重点,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力度,扶持壮大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做大做强粮油、乳肉、酿造、绒纺、番茄、玉米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将肉羊、绒纺、番茄产业规模做到全国最大。

三是打好地下资源牌,加快打造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做大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力争达到100万吨冶炼加工能力。

加强与包钢的协作,合力打造包钢西区,努力建设自治区西部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

四是打好风光资源牌,加快打造新能源生产基地。

依托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加快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产业,力争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突破100万千瓦。

五是打好向北开放牌,加快打造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

切实发挥口岸优势,用好中央对内蒙古的支持政策,依托甘其毛都口岸物流加工园区,打造千万吨级煤焦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大型铜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建设国家级重要的进出口资源综合加工利用试验示范区。

要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发展延伸加工制造,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力争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及风电设备、汽车组装、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努力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坚持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工业化的理念,把农业和工业连起来做,把城市和农村连起来做,把龙头企业和原料基地连起来做,统筹城乡、工农互动,走出一条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

一是从外部加强吸纳转移。

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减少农牧民来富裕农牧民。

把培训作为增强农牧民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来抓,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抓好农牧民转移培训工作,力争使3万农牧民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技能证书,实现农牧民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由候鸟式流动向稳定型转移转变。

抓住国家出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要机遇,加快生态移民步伐,"十二五"末全市牧区只保留牧民1万人,牲畜控制在100万头(只)以内。

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使进城农牧民在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二是从内部加强集约集中。

深入挖掘农牧业内部潜力,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专项推进设施农业,扎实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工作,力争"十二五"末设施农业达到30万亩以上。

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业,鼓励引导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专业养殖村和养殖小区,使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0%以上。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0万亩。

三是从政策上加大反哺投入。

认真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努力让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

加强农村牧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2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00万亩土地整治等重大项目,不断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方面倾斜,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村镇规划布局,加强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典型带动"的原则,积极推进宅基地置换、整村推进和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整洁优美的农牧民新家园。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

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甘其毛都口岸物流加工园区、现代农畜产品(B型)保税物流园区等大型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扶持壮大一批物流大企业。

积极发展金融业,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培育和发展地方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各类金融服务组织。

加强银企对接与合作,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融)资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方向,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打造乌梁素海、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纳林湖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

临河要充分发挥人口、信息相对集中的优势,大力提升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发展农村牧区服务业,完善商贸流通网络,进一步活跃农牧区经济,满足农牧民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

按照"一城三区一组团"城市发展规划,加大临河主城区、朔方区、双河区建设力度,推进陕坝镇与临河主城区同城化组团式发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集中力量抓好临河主城区建设,加大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朔方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打造工业、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

按照"塞外江南、草原水城"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双河区,打造滨河生态宜居新城区。

着力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湿地保护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彰显河套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县城,努力使其成为集聚人口的重要载体、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五)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临河-哈密高速公路、海流图-刘召一级公路、临河-甘其毛都口岸一级公路等项目。

新建2座黄河大桥,进一步畅通与鄂尔多斯的能源资源通道。

提高路网密度、等级和通达能力,实现市府与旗县所在地一级以上公路连通,苏木镇三级公路联网,行政村全部通油路。

全面完成金泉-万水泉、乌拉山-锡尼、金泉-甘其毛都三条续建铁路工程。

争取实施巴格毛都-青山、青山-金泉铁路项目和包兰线快速客运通道。

积极推进甘其毛都-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田跨境铁路建设。

争取将巴彦淖尔机场建成国际口岸机场,逐步开通到国内主要城市及蒙古国的航线。

推进电力输出通道建设,完善500千伏、220千伏电力主网架构,力争完成风电汇集站、特高压输电工程,实现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绿色风电能源。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堤防加固、山洪沟治理和城乡供水改水等项目。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

   (六)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以建设重要生态屏障、再造秀美巴彦淖尔为目标,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乌拉特草原、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漠三大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和河套平原绿化。

乌拉特草原以"退"为主,综合采取休牧、轮牧、阶段性禁牧和生态移民等措施,促进草原生态自我修复。

乌梁素海以"引"为主,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加强污染防治,保护和恢复湿地环境。

乌兰布和沙漠以"治"为主,加快围封禁牧、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沙草产业和特色经济,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成果。

河套平原以"绿"为主,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着力加强工程减排,工业园区全部配套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已建成的7个旗县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统筹农牧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科学管控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

   (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提升甘其毛都口岸开放层次和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提高通关过货、物流贸易和落地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用好境外资源。

"十二五"期间,口岸过货能力超过5000万吨,成为全国过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

争取巴格毛都口岸恢复通关。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努力在参与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上有所作为。

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

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四、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密切相关。

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

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巴彦淖尔。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

要力保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增收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和微型民营企业、各种服务业,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吸纳就业能力。

把就业创业作为促增收的主攻方向。

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教育和引导群众转变择业观念,有效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实现充分就业。

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园区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增加收入。

把提高工资水平作为促增收的基础手段。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逐步提高公务员津补贴水平。

要力保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转移农牧民促增收。

把技能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自主创业并举,加快农牧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幅增加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

通过发展高效特色农牧业促增收。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有效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