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796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docx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案课件资料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高二三级部语文组时间:

2016-9-27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报任安书             ()

2.曩者辱赐书()

3.推贤进士为务()

4.若望仆不相师()

5.与能死节者比()

6.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7.若九牛亡一毛()

8.与蝼蚁何以异?

()

9.特以为智穷罪极           ()

10.用之所趋异也         ()

11.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

12.定计于鲜也            ()

13.今交手足,受木索         ()

14.视徒隶则心惕息          ()

15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

16.审矣,何足怪乎  ()

17.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

18.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

19.仲尼厄而作《春秋》        ()

20.思垂空文以自见()

21.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2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23.通古今之变()

24.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5.然此可为智者道  ()

26.累百世,垢弥甚耳!

()

27.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28.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次诎体受辱    (“”同“”: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同“”:

3.见狱吏则头枪地(“”同“”:

4.及罪至罔加(“”同“”: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同“”)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同“”)

7.思垂空文以自见(“”同“”: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同“”:

9.则仆偿前辱之责(“”同“”:

三、一词多义

1.望:

⑴若望仆不相师       ()

⑵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⑶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⑷吾尝跂而望矣       ()

⑸以绝秦望()

⑹名门望族()

2.就:

⑴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

⑵草创未就()

⑶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固:

⑴请略陈固陋 ()

⑵固主上所戏弄()

4.为:

⑴为十表,本纪十二     ()

⑵然此可为智者道()

⑶殆为此也()

⑷重为乡党所笑()

⑸削木为吏()

5.乃:

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⑵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⑶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⑷陈涉乃立为王()

6.厥:

⑴思厥先祖父           ()

⑵大放厥词        ()

⑶厥有《国语》          ()

7.以: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2)以通其狂惑()

(3)以稍凌迟()

(4)以污辱先人()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三、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衣:

2何足贵乎?

 (贵:

3.见狱吏则头枪地 (头:

4.太史公牛马走(牛马:

5.倡优所畜(倡优:

6.太上不辱先(辱:

7.故述往事,思来者(思)

8.且勇者不必死节(死:

9.请略陈固陋(固陋:

10.流俗之所轻也(轻:

四、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意气①勤勤恳恳② 

①古义:

今义:

a.意气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②古义:

今义:

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

 

今义:

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

 

今义:

男子的配偶

4.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

 

今义:

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今义:

程度副词,很,十分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

 

今义:

决心努力

7.下流多谤议

古义:

今义:

a.下流;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

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今义:

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之言。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6.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高二语文作业22参考答案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报任安书             (书信)

2.曩者辱赐书(从前)

3.推贤进士(引荐)

4.若望仆不相师(效法你,遵从您的意见。

相,指代对方)

5.请略陈固陋(请允许我、请让我)

6.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责备)

7.若九牛亡一毛(丢失)

8.与蝼蚁何以异?

(与……有什么不同呢?

9.特以为智穷罪极           (只是)

10.其次不辱理色         (脸色)

11.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缠绕、套上)

12.定计于鲜也            (态度鲜明)

13.今交手足,受木索         (交叉,可译为“捆绑”)

14.视徒隶则心惕息          (恐惧、害怕)

15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即“何”,表示疑问。

哪里)

16.审矣,何足怪乎  (明白)

17.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渐渐,逐渐)

18.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界限、原则)

19.仲尼厄而作《春秋》        (遭受困厄)

20.思垂空文以自见(流传)

21.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

2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恼怒)

23.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城市)

24.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

即使;戮:

侮辱)

25.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都是介词,对、向)

26.累百世,垢弥甚耳!

(耻辱)

27.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抒发)

28.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虽:

即使;曼辞:

美饰的言辞)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次诎体受辱    (“诎”同“屈”:

弯曲)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

套上)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

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同“现”:

表现)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

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

债务)

三、一词多义

1.望:

⑴若望仆不相师       (动词,怨恨,抱怨)

⑵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动词,盼望、期望)

⑶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⑷吾尝跂而望矣       (动词,向远处看)

⑸以绝秦望(名词,念头)

⑹名门望族(形容词,有声望的)

2.就:

⑴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动词,赴死,就死)

⑵草创未就(动词,成功)

⑶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

3.幸:

⑴幸勿为过         (动词,希望)

⑵今仆不幸,早失父母(形容词,幸运)

⑶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形容词,侥幸)

⑷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动词,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⑸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动词,宠爱)

4.乃:

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

   ⑵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⑶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⑷陈涉乃立为王(副词,于是)

5.厥:

⑴思厥先祖父           (代词,他的)

⑵大放厥词        (代词,他的)

⑶厥有《国语》          (副词,才、于是)

6.比:

⑴不与能死节者比         (动词,同等看待、相提并论) ⑵天涯若比邻   (形容词,靠近的)

7.重:

⑴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⑵重为乡党所笑(形容词,深)

8.固:

⑴请略陈固陋 (形容词,固执)

⑵固主上所戏弄(副词,本来)

三、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衣:

名词用作动词,穿)

2.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

名词用作动词,囚禁)

3.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膑:

名词用作动词,受膑刑)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

名词用作动词,创作)

5.太史公牛马走(牛马:

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6.倡优所畜(倡优: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那样)

7.太上不辱先(辱: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8.故述往事,思来者(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思)

9.且勇者不必死节(死: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10.请略陈固陋(固陋:

形容词用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11.流俗之所轻也(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意气①勤勤恳恳② 

①古义:

情意;

今义:

a.意气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②古义:

诚恳的样子。

今义:

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

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今义:

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下流多谤议

古义:

立身处世;

今义:

a.下流;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

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 

今义:

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五、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状语后置句式,“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应为“或于重泰山,或于轻鸿毛”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抒发内心郁愤而创作的。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至于被道义激发的人就不是这样。

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4.重为乡党所笑。

 深被乡里所耻笑。

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

5.安在其不辱也?

哪里有不受侮辱的呢?

宾语前置句,“安在”应为“在安”

6.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表原因的判断句式,所以……者……也

7.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忍辱偷生,被关在污秽的牢房里而不肯去死的原因,是遗憾自己的心愿尚未实现,如果平平庸庸地死去,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流传。

表原因的判断句式,所以……者……也

8.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我仅是宫中的臣仆,岂能自我引退隐居山中呢!

固定句式,“宁……邪”,译为“岂……呢?

”、“难道……吗?

”。

9.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荐贤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固定句式,“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渔父》知识点整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屈原既放            (既:

           )

2.是以见放 (以:

           )

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而:

           )

4.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而:

           )

5.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

           )

6.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餔:

    ;歠:

    )

7.新沐者必弹冠(沐:

           )

8.新浴者必振衣 (浴:

           )

9.受物之汶汶者乎           (汶汶:

          )

10.渔父莞尔而笑         (莞尔:

          )

11.鼓枻而去             (枻:

    ;去:

    )

12.可以濯吾缨            (濯:

    ;缨:

    )

二、一词多义

1.游:

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

⑵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⑶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⑷游刃有余         ()

2.举:

⑴举世皆浊我独清      ()

⑵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⑶戍卒叫,函谷举  ()

⑷举大计亦死    ()

⑸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⑹杀人如不能举          ()

⑺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3.与:

⑴子非三闾大夫与      ()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⑶恐年岁之不吾与      ()

⑷苏子与客泛舟   ()

⑸则与斗卮酒      ()

4.于:

⑴圣人不凝滞于物      ()

⑵何故至于斯       ()

⑶葬于江鱼之腹中  ()

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⑸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⑹故燕王欲结于君         ()

三、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鼓枻而去(鼓:

                  )

2.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歌:

                  )

3.安能以皓皓之白(白:

                  )

四、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

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3.何故至于斯

古义:

      今义:

a.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表示另提一事。

4.圣人不凝滞于物

古义:

 今义:

a.停止流动,不灵活;b.凝聚

5.何故深思高举

古义:

 今义:

高高地举起

五、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1.子非三闾大夫与?

2.屈原既放

3.是以见放。

4.圣人不凝滞于物。

5.令自放为?

6.游于江潭

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8.行吟泽畔

《渔父》知识点整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屈原既放            (已经,在……之后)

2.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却)

4.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连词,表顺承)

5.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动词,搅浑)

6.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餔:

动词,吃;歠:

动词,饮)

7.新沐者必弹冠(动词,洗头)

8.新浴者必振衣 (动词,洗身)

9.受物之汶汶者乎           (动词,玷辱)

10.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11.鼓枻而去             (枻,船桨;去:

离开)

12.可以濯吾缨            (濯:

洗;缨:

系帽的带子)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次诎体受辱    (“诎”同“屈”:

弯曲)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

套上)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

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同“现”:

表现)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

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

债务)

 

三、一词多义

1.游:

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动词,行走)

⑵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交往)

⑶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动词,游览)

⑷游刃有余         (动词,转动)

2.举:

⑴举世皆浊我独清      (形容词,全)

⑵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名词,举动、行为)

⑶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拔,攻占)

⑷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⑸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动词,拿)

⑹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⑺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动词,举起)

3.与:

⑴子非三闾大夫与        (语气助词,表疑问)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结交、亲附)

⑶恐年岁之不吾与      (动词,等待)

⑷苏子与客泛舟   (连词,和、同)

⑸则与斗卮酒      (动词,给)

4.于:

⑴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示被动关系,被)

⑵何故至于斯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⑶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在)

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介词,对于)

⑸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比)

⑹故燕王欲结于君         (介词,跟、和、同)

 

三、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鼓枻而去(鼓:

名词用作动词,敲打)

2.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歌:

名词用作动词,歌唱)

3.安能以皓皓之白(白:

形容词用作名词,洁净的东西,这里指高洁的品德)

四、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颜色憔悴

古义:

脸色;   

今义: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形容枯槁。

 古义:

形体容貌  

今义:

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3.何故至于斯

古义:

两个词,“至”,到;“于”引出对象。

今义:

a.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表示另提一事。

4.圣人不凝滞于物

古义:

拘泥、执著     

今义:

a.停止流动,不灵活;b.凝聚

5.何故深思高举

古义:

行为高出于世俗   

今义:

高高地举起

五、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1.子非三闾大夫与?

 

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

 

判断句式,此句属于否定判断句,副词“非”表判断。

2.屈原既放

屈原被放逐之后    

被动句,此句属于意义被动句,“放”译为“被放逐”。

3.是以见放。

因此被放逐。

    

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见”表示被动,应为“以是见放”。

4.圣人不凝滞于物。

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

   

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5.令自放为?

使自己被放逐呢?

  

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此句属于意义被动句,“放”译为“被放逐”;宾语“自”置于“令”前,应为“令自放为”。

6.游于江潭

在湘江一带行走。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潭游”

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遭受外物的玷污呢?

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安……乎”,译为“怎么……呢”、“哪里……呢”;中心词是“身”,“察察”后置,作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8.行吟泽畔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

  

省略句式,应为“行吟(于)泽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