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docx
《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上册
六道口中心小学
崔书明
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共8句分2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前两句讲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是先天的。
这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在[拓展]中进行了介绍。
接下来的三四句讲人与人之间本来性情是很接近的,但是由于后天外在环境的不同,习性就相去很远了。
这说明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一组句子是全篇的总纲,是《三字经》立论的基础,也是提出问题。
《三字经》的所有内容,都是这几句话的展开。
既然后天对先天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怎么办呢?
第二组4句话提出了主张: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要重视教育——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怎么进行教育呢?
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持之以恒,须臾不可放松。
《三字经》提出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至今看来仍然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富于战略眼光的。
这8句开宗明义,逻辑严密,言简意赅,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发人深省。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背诵。
二、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三、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2、 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了解性情与环境的关系和教育的重要性。
四、 教学建议
1、 简要介绍,指导自学。
1)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中“《三字经》是怎样一本书”,也可以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引发学习兴趣。
2)按要求自学。
要求: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译解][拓展]理解原文大意及感受;开展小组合作,检查朗读和理解。
2、 检查自学,相机指导。
1) 检查指导朗读。
这是本课重点。
要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可以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先要求正确,再要求熟练;还可以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读,另一组观察前一组同学读的情况,指名向大家汇报,然后角色互换。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也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展开竞赛,看谁背得熟,看谁背得快。
2) 检查指导理解。
可以让同学分组汇报对句子的理解,每组汇报两句,大家补充评议,对于大家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借助[译解]和有关资料读懂课文的方法。
3、 联系实际拓展。
1) 结合[故事]《周处除三害》引导学生思考。
读一读这篇故事,结合学过的《三字经》你懂得了什么?
2) 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感受。
五、 教学资料
1、性,人性。
谈到人性,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说:
人有恻隐之心,有羞恶之心,有辞让之心,有是非之心。
人为什么有这四种心呢?
因为这是天赋与人的本性,天道本是仁道,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如果没有这四种心,就“非人也”,既然不是人也就没有什么好说了。
2、习,习性。
人类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感染,都会对人产生影响,形成人的习气。
习气日久形成一种惯性势力,深植在大脑之中就是习性。
3、苟,如果,假如。
4、乃,就。
5、迁,迁移,改变。
,
《三字经》——第二课
第一课时
一、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 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提问:
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
]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
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
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
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
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
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
(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
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
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
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
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第二课时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
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
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
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
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
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
家教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附件:
阳光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建议准备有图片的教材
多讲故事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三字经》——第三课
第一课时
一、授课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
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 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
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
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
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
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
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
(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
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
(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
[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
是什么在驱使他们?
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
(善,恩)
引入:
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
然后请大家来分享。
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
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
【讨论:
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
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讲解后两句
联想:
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
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
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
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两句,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了解世间有“三才”,是天、地、人。
宇宙有“三光”,是日、月、星。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已经背诵许多条三字经了,每一条的含义你们都明白吗?
道理懂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配乐讲故事)《数星星的孩子》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
4、导入新授:
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七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 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1、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2、 请听故事,《诸葛亮巧借东风》、《四面楚歌》。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第七章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第三课时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
(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
(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
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
弟弟呢?
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第四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
《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
“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说出:
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
)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
(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两句。
)
2、师:
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说出:
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
)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
(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两句。
)
3、师:
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
1、提问:
故事里有谁?
他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
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
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
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
《三字经》——第五课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
2.教学难点:
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
“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四、授课提纲
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读2遍:
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
三才者天地人:
“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
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
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
《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注:
"易"是什么呢?
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
“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
(答案:
天大,地大,人大);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雨果的一句诗:
“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