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585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docx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政治生活》结构线索

(政治生活审题要特别注意主体是什么:

公民与人民、政府与国家、党、政协)

主题:

崇尚民主和法制

基础和准则: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基本原则:

(3个)

主要内容(4点)

基本内容: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基本环节(途径、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怎样参与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性质

职能(4个、服务、有限)

作用:

便民利民(管理、服务)

宗旨:

为人民服务

责任、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总)

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2、政府

根本制度:

人大制度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

中国的对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

4、国际社会

成员

广泛性(权利、主体)

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利益日益充分实现)

国家

统一团结;遵守法律;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间接参与决策:

民主选举—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

 

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指司法、守法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政治素

养、参与热情

基本要求:

依法有序

①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③坚持依法行政,做好自身建设

④自觉接受监督

职能定位:

服务型政府。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了解)

1)是什么:

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抑制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2)为什么:

①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职责)

②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人民所急)

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怎样做)

①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③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④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⑤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⑥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③政府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④政府还必须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真正对人民负责。

⑤行使权力还应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要有良好的业绩

3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考点浏览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与集中关系(前提、基础;必要条件和保障;反对两个倾向)

中国共产党

领导方式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基本制度

考点浏览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关系或特点)

 

考点浏览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民族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国家)坚持……的宣传教育;形成……的社会风尚。

2)(中学生、青少年)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树立……,成为……的公民。

3)反对非科学、封建迷信、邪教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含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以人民为主体,按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2)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四大制度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3)特点和优势:

A: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B: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注意三者的关系)

C:

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是什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注意三者的关系)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有利于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5)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重要体现。

 

为什么?

 

(1)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三统一)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制度)

(3)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形式、四权利)

怎样做?

 

展开:

根本要求

1)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治理国家的强大武器。

党的领导还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全过程(立法、执法与司法)

2)人民当家作主:

是本质要求和本质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体现;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依法治国就是人民治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3)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分类:

两标准--国家性质;经济发展程度

构成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主权特性(对内表现、对外表现)

基本权利(4个)义务(不侵犯、不干涉、和平解决)

1、是什么?

(内涵、体现)

2、为什么?

(1)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根本);

(2)符合国情和文化传统;

(3)有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4)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5)符合时代的主题。

(实践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综合国力增强(可能性)

3、怎么做?

P112(国内、国际)

(1)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处理好几种关系;永不称霸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全体人民长期的努力、建立现代国防、增强国力

(4)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5)国际上: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2)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努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4)加强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注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5)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

注释①区别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和谐文化等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反作用(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阻碍)

(4)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启示:

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深深挖掘丰富文化资源)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①科技、教育、人才

②文化产业

(文化生产力)

为什么?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地位越来越突出,是提高软实力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怎样做?

挖掘丰富文化资源,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与经济

表现

与经济

政治

提高政治文化素养(以民主和法制为标志)参与政治生活

维护文化安全的需要(意识形态本质体现)

与政治

作用:

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第一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全部精神活动)

2、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先进的文化)

3、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优秀文化)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

4、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不一定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5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就能形成

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一定,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

6、我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

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

8、“孟母三迁”说的是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乡音难改”就的是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对)

9、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影响)

第二单元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不会)

2、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3、文化多样性就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主要指)

4、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

5、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可以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不能)

6、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基础上发展,发展中继承,不能割裂开来)

7、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抛弃传统文化,

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8、教育只能传承文化,科技进步只能发展文化。

(教育具有传承、发展文化的功能;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9、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有效形式。

(错)

10、传统文化会妨碍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顺应变化则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起阻碍作用)

1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应走向大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

(保持文化多样性)

12、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建筑)

1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

14、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要进行实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

15、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实践。

(对)

16、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化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

(横向积累)

文化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文化传承

(文化选择)

过程

文化继承性

文化继承

(纵向积累)

建立学习型社会必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发展

继承和发展(过程)

实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为什么

是什么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怎么办――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考点浏览: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联系P5)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含义

 

★含义(形成):

蕴涵、历史文化积淀

★作用:

集中展示、集中表达①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

是什么

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

思想理论、

文学艺术、

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地位:

成就、重要标志

★分类:

文物、建筑群、遗址

★作用:

人类文明演进、

展示多样性、文化财富②

主要表现

文化多样性

(1)世界范围(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2)一国范围(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P31)

不同地域

(1)构成:

世界文化由民族文化构成、

(2)文化是民族的:

经济政治不同决定文化的差异;个性、特征;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文化是世界的:

有共性、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争妍斗艳、五彩缤纷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

 

(1)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精粹、结晶;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精神根基)

(2)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地位: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5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态度: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包容性之一,求同存异

(2)原则: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

(3)**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包容性兼收并蓄的体现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怎样做?

①增加传统节假日的意义?

保护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多角度)

②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意义?

一:

有利于更规范地加强对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二:

有利于凝聚民心、侨心,发挥侨乡优势,促进地方的发展;

三:

有利于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意味着广东省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文化大省建设取得了新胜利;

四:

有利于引起世人对华侨文化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成为《世界遗产名录》增添了一份华侨文化的遗产。

  

③注意考试切入点:

A、孔子学院、汉语热等等文化现象

B、从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上升到:

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个别上升到一般)

C联系内容: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精深);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大众文化、形式多样)

D、“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2008世界大会的热点议题(2008年5月)

 

1)含义:

(即文化交流过程)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社会交往活动

★重要途径

★其他途径:

如旅游、聚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人际传播)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有时作为途径出现)

商贸活动

人口迁徙

教育

2)途径:

多种多样

是什么

3)传媒的发展历程: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各个传媒特点:

(1)人际传播:

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渠道多、灵活、丰富、及时等

(2)电视:

生动、形象、真实

(3)网络:

同网、同时、主动、互动

(4)手机短信、电子读物、、、

文化传播

(1)是什么?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地位: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特点:

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显示…强大功能

(4)作用P87:

“喜”与“忧”

积极作用:

使优秀文化作品传播、满足精神需求

局限性:

落后腐朽文化广泛传播

4)大众传媒

怎么办?

(国家、企业、个人)

(1)对文化本身意义:

A、展示传播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为什么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对经济、政治、民族、综合国力的意义(见第一单元)

(3)对个人的意义

(1)热情欢迎、主动推动、友好使者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

(3)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

怎样交流?

 

考点浏览: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区别联系:

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传统文化

怎样做

★文化继承:

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文化传承:

继承基础上发展,发展过程中继承

1)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承的区别

2)关系

3)怎样做: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必要前提、必然要求

(3)继承基础上发展,发展过程中继承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革除陈旧、过时,推出符合时代精神)

②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文化选择)

★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文化性质改变、根本因素)

★科学技术(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育

(特定功能)

内部因素

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

内涵:

地位:

要求:

影响因素

(1)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

(2)选择、整理传统文化

(3)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

在文化传承中

在现代化建设中:

(P101)

改进教育和学习方式;建立学习型社会(见下)

(1)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2)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①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

②党的教育方针、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地位:

要求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考点浏览:

三、文化的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以及途径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发展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必要性: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重要性(意义):

①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推动实践发展A引导制约B服务C目的,标准;

③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是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现实性:

时代呼唤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与创新

是什么?

文化创新

对比:

文化的作用

为什么?

1)①主体:

人民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途径

3)内容、形式、体制机制(文化事业产业)、传播手段创新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①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②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根本途径:

立足于实践

基本途径:

怎样做?

 

见下注2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交流、借鉴、融合)

 

注1: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源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动力、基础(①新情况、新问题②资源、条件)、根本途径

2)推动、促进、(根本目的、根本标准)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交流、借鉴、融合)

①关系:

统一(离不开,根基)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怎样做?

A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B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注2

①是什么?

学习、吸收、借鉴、取长补短

②关系?

必经过程

③要求: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尊重文化多样性、一律平等、以世界…为营养,吸收…)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考点浏览: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地位:

重要标志之一

特点:

实用性和整体性

意义:

生命力、创造力体现(勤劳勇敢精神)

1)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2)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3)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4)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影响力)

注意: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其实就是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勇?

P72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

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古代、近代、现代)。

1)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P72专家点评)

2)把握中华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做?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含义

基本内涵:

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

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巨大能量)

2)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凝聚、动员、展示、重要因素之一)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顶住压力、抵制影响)

第三单元易混易错知识点

第四单元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总体知识框架)

 

(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是什么

为什么

文化选择(文化传播角度)

见“一”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大众文化(选择健康有益文化)

怎样做(基本要求)

(多样化)

必然要求

(总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本质在于

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

②根本目标

(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