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812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

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1.(2015·全国卷Ⅱ·T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题指南】

(1)表中信息:

第一、二组对照,自变量为含氧量,因变量为离子相对吸收量;第一、三组对照,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也是离子相对吸收量。

(2)关键知识:

矿质元素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验分析能力。

第一组实验有氧气,离子相对吸收量高;第二组实验无氧气,离子相对吸收量低,因此,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故A正确。

第一、三组实验温度不同,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因此,温度影响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故B错误。

该矿质元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ATP,故C错误。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中离子相对吸收量低,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故D错误。

2.(2015·全国卷Ⅱ·T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结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2)隐含信息:

抗体是分泌蛋白,是经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基体加工,经囊泡运输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故A项属于胞吐作用。

mRNA通过细胞核的核孔运输到细胞质,故B项不属于胞吐作用。

胰腺的腺泡细胞的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与抗体分泌过程相似,故C项属于胞吐作用。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故D项属于胞吐作用。

3.(2015·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发烧使体温升高,降低体内酶的活性,使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减退,故A项错误。

口服的多酶片由于有肠衣、糖衣的保护,使胰蛋白酶到达小肠才被释放,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酶活性越低,果汁中果胶的分解速度越慢,故C项错误。

在弱碱性条件下,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强,故D项错误。

4.(2015·海南高考·T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

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细胞膜”。

(2)关键知识: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物质运输方面的知识。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借助膜蛋白协助,并消耗ATP,C正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D正确。

5.(2015·海南高考·T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ATP”“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关键知识:

ATP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选D。

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

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ATP可为物质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6.(2015·海南高考·T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酶”。

(2)关键知识:

酶的化学本质、作用和特性。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尿素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氨和CO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可以将生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而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错误。

7.(2015·海南高考·T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同的小块”“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

(2)关键知识: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原理。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吸水膨胀,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平衡状态。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中叶片失水、乙中叶片水分进出平衡、丙中叶片吸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起的,D正确。

8.(2015·重庆高考·T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

提取液

0.5mL

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

注:

“+”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如上法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X处理的作用是使       。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显蓝色,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

(2)思维流程:

根据各试管显色现象逆推淀粉酶活性→逆推穗发芽率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淀粉鉴定原理、酶的相关知识以及考生的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

(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以形成对照实验,符合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中pH的相对稳定,符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显色结果表明,红粒管中蓝色较深,说明此时淀粉酶活性较低。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也越低。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达到相同显色效果的时间应当缩短。

(2)图中X处理的作用是使β-淀粉酶失活,Ⅰ和Ⅱ相互对照,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明显较深,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0.5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9.(2015·海南高考·T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

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放入蒸馏水”“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斐林试剂”。

(2)关键知识:

渗透作用的应用,还原(性)糖的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及还原(性)糖检测的有关知识。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马铃薯细胞成为渗透系统,水分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

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的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低。

(2)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性)糖。

答案:

(1)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还原(性)糖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6植物的激素调节

1.(2015·山东高考·T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解题指南】

(1)隐含知识:

多倍体形成的原理。

(2)关键知识:

脱落酸、赤霉素、乙烯和生长素类似物的调节作用。

【解析】选C。

A项,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错误;B项,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应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故错误;C项,乙烯利能释放出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故正确;D项,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故错误。

2.(2015·全国卷Ⅰ·T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2)关键知识:

合成生长素的原料、生长素的运输、不同部位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和激素间的相互协调作用。

【解析】选C。

A项,在幼嫩的叶片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正确;B项,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故正确;一般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成熟的细胞不敏感,故错误;D项,生长素升高到一定浓度后,会促进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高,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故正确。

3.(2015·江苏高考·T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解题指南】图示信息:

在清水中到第3天后,鲜重累积增加率开始下降;在蔗糖、细胞分裂素中,第5天后鲜重累积增加率开始下降。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蔗糖与细胞分裂素对插花衰败的影响。

分析坐标曲线可知,4天后加入蔗糖或细胞分裂素的鲜重累积增加率都比对照组(清水)高,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的更高,说明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添加效果更好,故A项、C项正确。

蔗糖被细胞吸收后可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故B项正确;第5天清水组鲜重累积增加率最低,那么脱落酸的含量最高,故D项错误。

4.(2015·重庆高考·T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

(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据《广志》)

D.新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

(2)关键知识:

生长素和乙烯的生理作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A项,适时打顶去心,可解除顶端优势,即降低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以生出更多的侧芽开花结实。

B项,豆科植物如绿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可固氮肥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

C项,根茬部位可产生生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

D项,利用木瓜产生的乙烯促进红柿成熟。

故选B。

5.(2015·浙江高考·T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结果

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

去部分根

雄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

雄株占多数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解题指南】思维流程:

1、2组对照→根中某物质促进雌株的形成,2、3组对照→细胞分裂素促进雌株的形成,4、5组对照→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形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故A项错误。

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故B项错误。

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的数量增多,故C项正确。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故D项错误。

6.(2015·海南高考·T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IAA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植物向光性”“激素”。

(2)关键知识:

生长素的作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通过科学家的一系列实验最终发现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IA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分布不均引起的。

故D项正确。

7.(2015·安徽高考·T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解题指南】

(1)隐含信息: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关键知识:

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与生理作用、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及其类似物的应用知识。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同一株植物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芽,故A项错误。

棉花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侧芽中生长素的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故B项正确。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会防止落花落果,但是浓度过高,则会疏花疏果,故C项正确。

生长素类似物IBA的作用也具有两重性,一定浓度的IBA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故D项正确。

8.(2015·全国卷Ⅱ·T29)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组别

乙烯释放量(μL·kg-1·h-1)

20d

35d

40d

45d

A

0

27

17

15

B

0

9

5

2

C

0

0

0

0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组,其原因是            

            。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组。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隐含信息:

A组实验X基因和Y基因没有受到抑制,正常发挥作用;B组实验X基因受到抑制,Y基因正常表达;C组实验Y基因受到抑制,X基因正常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激素的作用。

(1)A组实验中两基因均没有被抑制,正常表达,都对乙烯的合成和分泌产生影响,故乙烯含量与二者均有关。

B组实验中存在反义X基因,使X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导致乙烯含量减少,故X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造成X基因抑制的原因是存在反义X基因,所以乙烯含量变低与反义X基因有关;B组果实中又有一定的乙烯含量,说明Y基因表达,发挥了作用,故Y基因也影响乙烯的含量。

(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组果实乙烯含量最高,故果实成熟最早。

要延长果实的储存时间,需要降低乙烯含量,故35天时采摘,A、B相比,B组储存时间长。

答案:

(1)X基因和Y基因 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

(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 B

9.(2015·四川高考·T10)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

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

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

     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     ,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

Ⅰ组     (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

(2)图示信息:

由实验一中三种不同操作后的侧芽长度可知侧芽受生长素的抑制而生长缓慢;由实验二可知去顶会影响光合产物分配。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生长素等知识及实验分析能力。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向侧芽运输是逆浓度梯度,方式是主动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原因是Ⅲ组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14CO2进入叶绿体后,发生的反应是:

14CO2+C5→14C3。

故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三碳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

(4)由实验一中Ⅱ、Ⅲ组可知8h时去顶和去顶+IAA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同,由实验二可知去顶8h和完整

8h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同,故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

Ⅰ组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造成侧芽生长差异的原因是光合产物的分配不同。

答案:

(1)信息 主动运输

(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三碳化合物 [H]和ATP 增多(4)等于 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