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689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chà)倾向(qīng)栅栏(zhà)黄晕(yùn)

B.半晌(xiǎng)炽热(chì)搓捻(niǎn)感慨(kài)

C.抖擞(sǒu)看护(kān)竦峙(sǒng)秕谷(bǐ)

D.高邈(miǎo)贮蓄(chù)着落(zhuó)应和(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沐浴疲倦不堪自做主张小心翼翼

B.凛冽截然不同哄堂大笑蛛丝马迹

C.急躁波光鳞鳞煞有介事混为一谈

D.诀别各得其所不求胜解翻来覆去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嘛?

害得我差点没认出来。

B.王老师絮絮叨叨地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思想政治课。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类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新来的老师,认真地倾听着他的报告。

5.将下列句子填在语段横线处,表达连贯的一项是()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

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的手也活泼起来,

,他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下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光亮来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

6.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短语,搭配最为恰当的是()

美是广泛的,,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

但美的答案,远不止于此。

①姑苏江南②明眸皓齿③羽扇纶巾④大漠孤烟

A.①④②③B.③④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

7.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正确的是()

A.《散步》一文采用小词大用的手法,借“散步”这件小事来表现“尊老爱幼”这一重大主题。

B.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调动多种感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多幅生动美妙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C.《秋天的怀念》中对母亲多次提到带“我”去看花,是希望儿子能看到自然界的美,借此来忘掉自己的病痛与不幸。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按空间转换的顺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他曾获得过华语传媒大奖和鲁迅文学奖。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冰心深受他的影响,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D.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节选于这本书。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这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加点词属于方位名词)

C.“家父”、“家慈”是敬辞,“高龄”、“赐教”是谦辞。

D.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10.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同学,那么你向他(她)真诚地道歉,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 对不起,是我错了,但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好不好?

D、 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二、句子默写

11.背诵默写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曹操在《观沧海》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现他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6)孔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大收获。

三、语言表达

12.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诗人借“_____”和“_____”,既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又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表达了_____。

14.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做简要赏析。

五、综合性学习

15.综合性学习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

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

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1)探究上面的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

母爱课文题目:

《金色花》

理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课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2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22“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23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24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能否将“伏”字改为“停”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请任意选择两个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18.从选文中的21~24自然段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先生?

从中感受到了鲁迅怎样的情怀?

19.选文结尾处“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一句有何作用?

七、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期日中(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

21.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此文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八、作文

24.亲情,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事迹;友情,也不一定是海誓山盟的豪言壮语。

也许它是一句温暖的问候;是一句鼓励的赞扬;是一次会心的微笑;是一次次无私的奉献……生活中,亲情、友情无处不在,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600以上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

A霎时(shà)。

B半晌(shǎng);感慨(kǎi)。

D贮蓄(zhù)。

2.B

【解析】试题分析:

A自作主张。

C波光粼粼。

D不求甚解。

3.B

【解析】试题分析: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用错了对象。

4.D

【解析】试题分析:

A结构混乱。

后一个分句改为“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或“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B逻辑错误。

去掉“切忌”或“不要”。

C残缺主语。

去掉“在”和“上”。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D

【解析】试题分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选④接前一句对“雨点”的陈述,①③②构成排比且顺序为由人到小巷。

所以选D。

6.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

(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

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

如“烟雨楼阁”的美在“姑苏江南”,“碧天黄沙”照应“大漠孤烟”,“倾国倾城”是因为“明眸皓齿”,“潇洒从容”是形容“羽扇纶巾”。

它们都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7.B

【解析】试题分析:

A《散步》是大词小用。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C“是希望儿子能看到自然界的美,借此来忘掉自己的病痛与不幸”错。

母亲想让儿子看菊花是母亲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更能像菊花坚强的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中美丽与灿烂。

D“‘三味书屋’里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错。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只有“百草园”里有。

8.C

【解析】试题分析: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9.C

【解析】试题分析:

“家父”“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和母亲的谦称。

“高龄”是敬辞。

赐教,敬词,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

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10.B(2分)

【解析】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

答案设计合情合理即可。

这里语气最委婉的为B。

11.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影入平羌江水流遥怜故园菊枯藤老树昏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羌”“藤”“罔”“殆”等字词的书写。

12.示例:

语文是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语文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语文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比喻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注意句式是“语文是……”。

13.杨花子规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被贬深表同情。

14.这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亦作“风”。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的内容,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解析】

【分析】

13.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14.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本题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飘泊远方、旅途艰辛的担忧和慰藉之情。

15.

(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示例童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是天真快乐的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画了灿烂春光中的童真,严肃学习中的快乐。

【解析】试题分析:

(1)通篇阅读三个材料,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句即可。

材料一原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原句“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材料三原句“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首先要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选择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这篇课文的理由。

此题所选课文必须能支撑关键词,理由要充分,语句要通顺。

16.

(1)“伏”字准确地描绘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陶醉在春光中;享受着春光的惬意。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17.

(1)多感官、多角度绘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2)写景有序,远近结合,层次井然,条理分明;(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4)既抓住了景物特征,又符合儿童心理;(5)融情于景,景中有人;(6)善于运用联想,增强吸引力。

18.那声音,那表情,您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可爱,生动的描绘中隐含着眷恋的深情。

19.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有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感叹,引人深思。

【解析】

16.试题分析:

欣赏文句。

(1)句从动词的角度也可结合修辞手法来赏析。

用“伏”字将黄蜂拟人化,即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伏”还有潜伏的意思,黄蜂潜伏在菜花上偷采蜂蜜,更能给人以神秘感,令人回味。

而“停”字无此效果。

(2)句从修辞想角度赏析。

“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这明显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作用除了答出形象生动的状态之外,还要答出人物对百草园的情感。

17.试题分析:

赏析语段。

此段的写作方法很多,可选一个方面作答。

可从形声色味的感官角度分析,可运用的从修辞手法分析,可从写景顺序角度分析,可从抒情方式分析,可从符合儿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分析后最好都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点睛: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

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

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18.试题分析:

一问,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等描写中概括出其“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的性格特征。

二问,从生动的描绘中,隐含着眷恋的深情。

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心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

作者批判的对象是封建教育制度,决非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

19.试题分析:

考查选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首先要考虑到这句话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内容上:

言有尽而意无穷,怀念童年生活,感叹现实生活,使人回味无穷。

结构上:

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0.约定丢下(他)而离开不,同“否”拉,牵拉

21.君与家君/期日中。

2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3.陈元方据理抗辩,有方正之气:

懂得交友以信;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入门不顾,维护尊严。

【解析】

20.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期”:

约定。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1.试题分析: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君与家君/期日中。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2.试题分析: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期”“日中”“委”“去”等字的翻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并列句式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陈元方的“方正”之气表现在: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一定要结合原文的具体语句来答。

24.有你真好

有你我会感到开心,有你我会感到快乐,有你我会感到我进步。

老师,有你的日子真好。

我的小学老师是廖老师,我总感觉她是那么亲切,那么和蔼可亲.您对我们非常好,每天的深夜,总能看到您的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偶尔还能听见几声咳嗽声.因此您戴上了眼镜,患上了支气管炎.在我的小学时光里,我总能听见两种声音交织在我耳边“这是你写的作文吗?

真棒”,“小心,不要骄傲,注意,要谦虚,要总结,提高”。

在上课是您就是一本语文书。

我所学的知识,都是您一点一滴的贯彻到我的脑海里。

我非常感谢您.记得那节语文课,你正在发高烧,但您坚持上课,记得您那句话,让我深深的打心眼里佩服您,您说:

“你们是朝阳:

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你们是祖国的希望:

你们是祖国的栋梁.而我只是夕阳,夕阳怎能比的上朝霞呢?

所以,就算我得上了绝症也不能耽误你们,何况是小小的高烧呢.”这句话多么有深意,多么感动人,多么伟大啊.老师,有你真好。

在平常,您就是一本思想品德书,教我们如何做人。

您经常说:

“我们要讲品德,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脱颖而出。

你跟人做生意,别人就会说‘恩,这个人品德很高,值得教朋友’。

总之,品德很重要,你品德好,就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您的话我现在已经深深的记住了,我现在知道了品德多么重要,伟大的老师,谢谢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老师,有你真好。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标题“有你,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