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688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广西河池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为太阳在地球表面直射点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北京时间为8月6日7:

00),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图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 图中a地到b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

A. 2000千米    B. 2200千米    C. 2400千米    D. 2800千米

【答案】1.C   2.D

【解析】

1.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北京时间为8月6日7:

00,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d在南半球,B、D错。

此时,西十一区的区时是12点,即165°W是正午12点。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图中的c地,C对。

a地是165°E,A错。

2. 图中a地到b地的纬度差是20°,经度差是15°,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经度1°在赤道上是110千米。

按直角三角形计算,两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2750千米,最接近2800千米,D对。

A、B、C错。

点睛:

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时间7点,经度每15°时间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可知西十一区的区时是12点,即165°W是正午12点。

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经度1°在赤道上是110千米。

按直角三角形计算,两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2750千米。

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上比例尺中X代表的数值为

A. 1    B. 10

C. 100    D. 1000

4. 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

A. 55米    B. 65米

C. 75米    D. 85米

【答案】3.B   4.B

【解析】

3. 读图,图上比例尺中X的长度与纬度0.1°间隔的距离相似,即约11千米。

X代表的数值为10,B对。

其它选项差值较大,A、C、D错。

4. 图中等值线差值是10米,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该湖泊最深处的取值范围是60-70米,最大深度可能为65米,B对。

A、C、D错。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5.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7.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 图中各圈层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5.C   6.C   7.B

【解析】

5. 该图景观有瀑布、植物、岩石、空气,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圈层个数是4个,C对。

A、B、D错。

6. 生物圈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树木花草,C对。

A、B、D错。

7.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对,C错。

图中各圈层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部分能量来自地球重力能,如水向低处流,D错。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硝酸等颗粒物组成。

读2017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8. 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的原因是

A. 气压高,气温低    B. 风力小,湿度大

C. 气流下沉,对流弱    D. 地形阻挡,风力小

9. 此时石家庄

A. 风雪交加    B. 风向为东南风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D.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8.B   9.C

【解析】

8. 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空气中水汽充足的环境。

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的原因是风力小,湿度大,B对。

气压高,气温低可能是寒潮,不能形成雾,A错。

气流下沉,对流弱多晴朗天气,C错。

上海位于平原区,没有地形阻挡,D错。

9. 此时石家庄位于冷锋锋前,即将有冷锋过境,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C对。

冷锋降水在锋后,此时是晴朗天气,A错。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西南风,B错。

天空云量增加,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减少,D错。

点睛:

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空气中水汽充足的环境。

上海位于平原区,没有地形阻挡。

冷锋过境前,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是晴朗天气。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读2002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生产状况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10. 有关茶叶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量与茶园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B. 出口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C. 中国茶叶消费量大于印度茶叶消费量

D. 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

11. 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茶叶单位面积产量高于中国,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 劳动力丰富    B. 纬度低,采茶期长

C. 接近消费市场    D. 机械化程度高

【答案】10.D   11.B

【解析】

10.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

我国是茶园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产业产量最大的国家为印度;印度的产茶量最大,而斯里兰卡的出口量最大;中国茶业的消费量为50万吨,印度的茶叶消费量是63万吨,所以中国茶叶消费量小于印度茶叶消费量;产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1. 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茶叶单位面积产量高于中国,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纬度低,采茶期长。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读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图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A. 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B. 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C. 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

D. 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

13. 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

A. 甲——环境容量大    B. 乙——配套企业多

C. 丙——土地成本低    D. 甲——接近能源地

【答案】12.A   13.C

【解析】

13. 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丙分布周边县,土地成本低,C对。

甲是核心生产部门,对技术、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A、D错。

乙是管理和研发部门,不需要配套企业,B错。

读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正确反映图中时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影响M处的成因是

A. 战争    B. 自然灾害    C. 经济水平    D. 人口政策

16. 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

①青少年入学困难②就业人口压力大③社会福利负担重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4.C   15.D   16.B

【解析】

14. 读人口金字塔图,根据各年龄段的长度,可以判断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较快,14岁以下的年轻人口比重减少,即负增长,中青年人口增长缓慢。

与图③情况相符,C对。

A、B、D错。

15. 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M处对应的人口年龄为20~30岁之间,该图是2005年,向前推20至30年,约是1975-1985年,正是我国严格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

影响M处的成因是人口政策,D对。

没有战争、自然灾害,经济水平提高,A、B、C错。

16. 。

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中青年人口多,就业人口压力大,②对。

老年人口多,社会福利负担重,③对。

青少年比重小,入学困难不大,①错。

图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是当前面临问题,④错。

B对,A、C、D错。

读为发展中国家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7. III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 土地租金最高    B. 环境质量极差

C. 交通不够便利    D. 服务设施不全

18. I区域可能属于

A. 工业区    B. 住宅区    C. 商业区    D. 科技园区

【答案】17.A   18.B

【解析】

17. III区域位于市中心,地价最高,是商业区分布区域。

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土地租金最高,A对。

环境质量不是主要原因,B错。

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C错。

服务设施齐全,D错。

18. 图示I区域常住人口数量最多,可能属于住宅区,B对。

工业区、商业区、科技园区都属于工作区域,不是常住人口主要分布区,A、C、D错。

点睛:

市中心的地价最高,是商业区分布区域。

交通通达度高,人流物流量大,服务设施齐全。

常住人口数量最多,可能属于住宅区。

工业区、商业区、科技园区都属于工作区域。

下班人们就离开。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

A. 地势较高    B. 纬度较高

C. 植被稀少    D. 云量较少

【答案】19.D   20.D

【解析】试题分析:

19. 我国南北分界线为秦岭一淮河一线。

根据图中河流分布可知,图中①为阴山,②为贺兰山,③为太行山,④为秦岭,故答案选D。

20. 根据图中黄河的分布可知,甲为黄土高原,乙地位于宁夏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高于降水稍多的黄土高原地区。

考点:

该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

下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 甲    丙    B. 乙    丁    C. 丙    丁    D. 甲    丁

22. 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①同属暖流②同属寒流③增温增湿④降湿减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1.A   22.D

【解析】

21.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

结合纬度,四个地点中,甲地受西风带控制,多雨。

丙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常年多雨,A对。

乙、丁分别位于南北两半球,都受副高控制,少雨,B、C、D错。

22. 甲、丁两地都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近海的洋流性质都是寒流,①错,②对。

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降湿减湿,③错,④对。

D对,A、B、C错。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 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 ②——外力作用    B. ③——固结成岩作用

C. ④——地壳下沉    D. ⑤——高温熔化

25. 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 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 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 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答案】23.B   24.A   25.A

【解析】试题分析:

23. 读图根据各物质循环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甲为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乙为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

故选B。

24.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②---外力作用;③—冷却凝固作用;④—重熔再生;⑤---变质作用。

故选A。

25. 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乙类岩石为岩浆岩,不会有化石,丁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具有层理结构;丙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故选A。

考点:

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转化

【名师点睛】物质循环模式图既显示了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判读这类图示,关键是把握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即各箭头代表的作用形式和含义。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二、综合题

26. 苹果贴字技术是继套袋栽培技术后的又一项果品增值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使带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字体的红苹果畅销海内外,大大提高了苹果的经济效益。

读“我国某果品(苹果)企业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企业2006年与1996年相比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主要变化。

(2)生产基地①是欧洲市场最为畅销的某苹果品种的全世界第四块优质产区,该区域发展苹果种植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        ;其他优势是     。

(3)基地①相对于基地②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4)企业总部选址北京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

【答案】

(1)2006年产品销售上内销和出口并重,1996年产品以内销为主 

(2)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 (3)降水少,水资源贫乏 (4)技术,信息优势

【解析】

(1)根据销售方向箭头,该企业2006年与1996年相比,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主要变化是2006年产品销售上内销和出口并重,1996年产品以内销为主。

(2)生产基地①是欧洲市场最为畅销的某苹果品种的全世界第四块优质产区,该区域发展苹果种植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其他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

(3)基地①位于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

相对于基地②不利的自然条件是降水少,水资源贫乏。

(4)企业总部选址北京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技术,信息优势。

北京高校、科研机构多,人才聚集。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上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见下图)。

材料二 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从年产量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

日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中国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序已经从第8位升至前3位。

到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

(1)据图概括我国汽车产业群的分布特征。

(2)在六大汽车产业群中,东北汽车产业群竞争优势较大,试分析该地发展汽车工业有哪些最突出的竞争优势?

(6分)

(3)分析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增长的原因。

【答案】

(1)①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或者:

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②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沿长江地带(或者:

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长江沿岸工业地带有较高的吻合);以东北汽车产业群规模最大 

(2)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汽车工业配套体系完整;原料燃料丰富 (3)①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汽车拥有量还较低,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②经济快速发展,家庭收入提高,汽车消费需求大增;③国家政策支持;④汽车产业链长,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整体分析:

图示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沿长江地带。

我国人口多,人均汽车拥有量还较低。

经济快速发展,对汽车消费需求大增。

有国家刺激消费政策支持,家庭汽车拥有量增长快。

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1)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分布基本一致,以东北汽车产业群规模最大。

 

(2)在六大汽车产业群中,东北汽车产业群,发展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汽车工业配套体系完整。

位于东北重工业基地,区域内钢铁、煤炭资源丰富,原料燃料丰富。

(3)我国人口众多,目前人均汽车拥有量还较低,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家庭收入提高,汽车消费需求大增。

有国家政策支持,刺激消费,家庭汽车拥有量增长快。

汽车产业链长,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2月22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出的首趟义新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返程班列(马德里—义乌),载着西班牙火腿、红酒、橄榄油等产品抵达义乌。

“义新欧”全线开行,是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从构想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下图为“义新欧铁路通道示意图”和世界部分地区略图

(1)图中甲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

A.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        B.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2)随着地壳运动,乙海域面积将会            (变大、变小),主要原因是           。

(3)义新欧铁路东端起点的自然带是             。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西风轻轻的吹拂,水仙花在盛开,鸟儿在歌唱…”。

同样是冬季描述偏西风,在中国古代诗人笔下是一片萧瑟,而欧洲诗人却唱出一片生机盎然。

试从两种西风的性质差异来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

(1)A 

(2)缩小   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或板块相互碰撞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中国冬季吹西北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欧洲冬季吹西南风(盛行西风),来自低纬海洋,温暖湿润

【解析】本题以“义新欧铁路通道示意图”和世界部分地区略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世界的达州的分界线、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和区域差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读图,根据图示海陆轮廓可知,甲是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随着地壳运动的不断进行,地中海海域会逐渐变小。

(3)读图分析可知,义新欧铁路东端起点为我国的义乌,在我国的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9. 读“湘江流城和莱茵河流城略图”,回答问题。

(1)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2)两条河流相比,            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3)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        ,在

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

(1)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

(任答两点即可) 

(2)莱茵河 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水陆交通配合好(任答二点即可) (3)水力资源(水能)  水土流失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

【解析】

(1)湘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莱茵河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似的水文特征有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

(2)两条河流相比,莱茵河航运价值更大。

主要原因是莱茵河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流经平原地形区,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

流经发达国家多,经济腹地大,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莱茵河与其它河流有运河相通,水陆交通配合好。

(3)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水力资源或水能。

该地位于丘陵山地区,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加剧。

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开发过程破坏植被,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能开发,建坝蓄水,可能淹没农田、村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