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578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docx

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平顶山市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姓名:

黄晓刚

指导老师:

毛艳丽

起止时间:

2015年3月5日至5月20日

摘要

总所周知,对于目标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必须对其工程地质进行一定的研究,才能保证目标工程建筑与周围地质环境的相互协调,这样既能保证工程建筑经济合理、运行正常、安全可靠,又能保证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不会因此工程的兴建而发生重大改变。

因此,分析和解决其工程地质问题对于目标工程的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龙源酒店所在地既平顶山市的地质工程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外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评价了该场地的地质条件,具体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以及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

环境工程地质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

Abstract

Knownto,andforthetargetarchitectureplanninganddesign,constructionandoperationshouldbecarriedoutontheengineeringgeologyresearch,toensurethattargetengineeringbuildingswiththesurroundinggeologicalenvironmentofmutualcoordination,toensureeconomicandreasonable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operationnormal,safeandreliable,andcanguaranteetheregion'sgeologicalenvironmentnotso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sandmajorchange.Therefore,analyzeandsolvetheconstructionofthe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sforthetargetofprofoundandsignificantmeaning.

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longyuanhotelislocatedisgeologicalengineeringconditionofpingdingshan,includinggeographicalposition,terrain,weather,hydrology,stratumlithologyappearance,etc.Onthebasisoftheanalysisandevaluationofthesitegeologicalconditions,includingtheengineeringgeologiccondition,hydrogeologicalconditionanalysis,theinfluenceofhumanengineeringactivitiesonthegeologicalenvironment,andgeologicaldisasterscomprehensiveregionalriskassessmentaswellasthecommongeologicalhazard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geologicalanalysisofgeologicalconditionsofgeologicaldisasters

目录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5

1.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5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6

2.1自然地理6

2.1.1地理位置6

2.1.2地形地貌7

2.1.3气候条件8

2.1.4地表水9

2.1.5土、动植物资源9

2.1.6矿产资源9

2.1.7土壤10

2.1.8旅游资源10

2.2地质概况11

2.2.1地层11

2.2.2煤层厚度及埋深15

2.2.3构造16

2.3不良地质作用17

2.3.1主要地质灾害点17

2.3.2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19

2.3.3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效应19

2.3.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9

三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21

3.1工程地质条件分析21

3.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2

3.3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22

3.4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24

3.4.1综合分区评估原则24

3.4.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25

3.5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25

3.5.1地面塌陷残余沉陷变形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25

3.5.2膨胀土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28

3.5.3关于基坑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28

四、主要参考文献:

29

致谢30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1.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旨在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课知识、技术基础课知识和专业课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设计的能力,而且它是培养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设计,学生应了解和熟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目标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能使学生具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及总体规划设计和深入设计的能力,对学科发展新动向有所了解,并在设计过程中,提高学生图纸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工具书的应用,计算机的使用,并能进行一定的外语翻译,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平顶山市龙源大酒店是一家涉外三星级商务酒店。

酒店坐落于平顶山市的新华路南段,北依湛河,南临火车站。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东经112°14′~113°45′,北纬33°08′~34°20′之间,因为“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刚好在其市区中心,因此便以此山下而命名。

平顶山市全境南北宽140公里,东西长150公里,总面积约8800平方公里。

西边与洛阳市的汝阳、伊川县相邻;;南部与南阳市的方城、南召县相邻;东部与漯河市的监颍、舞阳、郾城,驻马店市的西平、泌阳县相邻北边为郑州市的登封县,许昌市的禹县、许昌县相邻。

中心市区东西长约为40公里,南北宽约为17公里,面积4215平方公里。

距省会郑州的铁路里程约218公里,公路里程约135公里。

平顶山市内含二市(汝州市、舞钢市)四县(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

图2.1平顶山地区地理位置图

2.1.2地形地貌

平顶山市地处于伏牛山、外方山东部,且与黄淮平原相交接。

地势为东部低,西部较高,呈梯形展布。

地貌类型多,丘陵、山脉、河谷、平源、盆地齐全。

北部、南部、西部,巍峨的外方山、伏牛山连绵起伏。

东部、中部为丘陵和平源,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其中平原地区约占全市的土地总面积的2/3。

东部襄城县于庄村海拔64.5米,相对高差为2088.6米,西部鲁山县的石人山主峰海拔2153.1米。

市区中心地势由西北、西南向东南走向逐渐降低,其状似簸箕。

南部有北渡山、河山、凤凰山、白龟山、舒山、锅底山,海拔高程为135~245米,这便形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北部有焦赞寨、平顶山、马棚山、擂鼓台、落凫山、龙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海拔为506.5米,为群峰之首。

这种特别的地貌使两山之间形成了走廊式的洼地,由西向东的湛河便穿市而过。

2.1.3气候条件

平顶山地区是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处于暖温带。

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

由于受到季风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随着冬夏环流转换,四季分辨明显。

每年的主导风风向为东北风,其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为13.7m/s。

①光照:

平顶山市地区太阳总辐射的地理分布是:

除中心市区、舞钢市、鲁山县相对偏少之外,其余地区的分布较为均匀,多年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于112.12到121.49kc/cm2之间。

总辐射量存在明显的年内变化,冬季最小,多年年平均值为18.15~19.28;夏季最大,在37.28~41.29之间。

月辐射量的最大值出现于6月,最小值则出现于12~次年1月。

②气温:

平顶山地区多年年平均气温在14.2-16.3℃之间,在地理上的分布为:

由东南较高,西北较低,最低的是汝州市,最高的是舞钢市为16.3℃。

在东西方向上分布比较稳定,一般在14.7~15.0℃之间。

各月气温在地理上的分布为由东南方向较高,西北方向较低。

气温在冬夏季差异较大。

年内1月份气温最低,1月份的平均气温0.5~1.3℃之间,年内7月份气温最高,7月份的平均温度在27.0~29.5℃之间,春季气温由低到高,秋季气温由高到低。

多年的平均气温约为16.13℃,历年的各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5.49℃,历年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为零下1.7℃。

③霜期:

平顶山地区的初霜日大约是在10月26日至11月17日之间,终霜日大约在3月16日至3月31日之间。

初霜日出现最早是在叶县为10月26日,最晚是在市区中心为11月17日。

全市霜期约133天~152天,有霜日约为44天~68天,无霜期约为214天~231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蒸发力

(mm)

20.6

26.8

33.0

75.7

122.3

153.0

140.7

125.2

76.8

54.6

27.5

19.0

降水量

(mm)

13.0

15.0

19.8

53.0

53.8

70.4

185.7

156.4

72.2

39.9

37.9

10.7

图2.2平顶山地区蒸发力及降水量表

2.1.4地表水

平顶山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是白龟山水库。

现在虽然昭平台水库和白龟山水库两大水库的水资源是联合调度的,但实际上确实昭平台水库也是为平顶山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

白龟山水库位于距离平顶山市市区约5km的西南部的沙河之上。

于1963年正式投入使用。

白龟山水库控制着沙河的昭平台水库以下。

区间流域面积为1318km2,相应最高水位为107.0m,总库容为6.49亿m3,相应水位103.0m,设计库容为5.12亿m3,兴利库容2.48亿m3,相应水位105.5m。

平顶山湛河的上游则为乌江河,其发源于平顶山市新华区的马跑泉,横贯平顶山市的市区,又经武湾流出市区。

就目前而言,是贯穿平顶山市区的一条最主要的纳污河流。

湛河全长约48.3km,最大排洪量为80m3/s,流速约0.8m/s。

而在姚孟以东由于曾经人工开挖过,多以河底较宽约40米,最大排水量也较大约为480m3/s。

湛河西边起于光明路湛河桥,流经市区部分,由西至东最后到新华区湛河桥一段。

2.1.5土、动植物资源

平顶山市地区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分黄棕、棕、潮、褐、黑、砂礓等10个类型、24个亚类、41个土属、72个土种。

而且由于平顶山市的地理环境复杂且多样,气候适宜,所以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

平顶山市盛产小麦、玉米。

平顶山市又是全国著名的烟叶的产区之一。

平顶山市有各种植物248科、1014属、2368种。

有多种名贵药材和油桐、辛夷等多种经济林木。

平顶山市内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陆栖脊椎动物多达31种。

石人山内有豹、麝、羚羊、大鲵、金雕等多种珍稀动物。

2.1.6矿产资源

平顶山市作为全国闻名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已发现有煤、盐、铁、铝、石膏、石灰岩等57种矿藏,其中尤其盐、煤与铁储量较大,。

平顶山的煤田面积高达1044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多达907亿吨;铁矿储量6.64亿吨,约为全省目前已探明的储量的76.3%,矿石品位为20.78~44.13%;市内盐田的面积400平方公里,市内远景储量多达2000多亿吨,其中含氯化钠90%以上,高居全国井盐的第二位。

平顶山地区的地貌为豫西山地向黄淮平原的过渡带,山、丘、平、洼等地貌类型较多,在土壤类型上的分布是以南方的黄棕壤逐步向北方的褐土过渡的过度地带,其土壤种类较为繁多,理化性质各有差异,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明显显示出有地带性的差异。

2.1.7土壤

根据对平顶山市土壤的调查结果,平顶山市共有10种类型的土壤:

黄棕壤、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砂姜黑土、褐土、棕壤、红粘土、粗骨土和石质土。

从土壤的分布规律上来看,黄棕壤与褐土大致以沙河为界,沙河以南为黄棕壤,沙河以北为褐土;黄棕壤、棕壤、褐土壤属地带性土壤,其余均为微区域性土壤类型。

而棕壤土类却只有小面积分布在在鲁山和汝州两县海拔800m以上的山区中。

2.1.8旅游资源

平顶山市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拥有发展旅游业的雄厚资源。

尧山在鲁山县城西部约为60公里处,景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53.1米,整个景区内部山峰挺拔险峻,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山中林木种类繁多,树木参天,有清泉飞瀑,引人人胜。

而风穴寺则位于汝州市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南麓,风穴寺始建于魏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寺内建筑巍峨,阁楼参差掩映,独具江南园林艺术风格。

而著名的三苏坟位于郏县城西27公里处东,北宋文豪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现在的三苏坟由三苏陵园、三苏纪念馆和东坡塑像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9394平方米,建筑面积1537平方米。

陵园中“青山玉瘗”石牌坊上镌刻的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最为引人动情。

此外,叶县明清县衙、白龟山水库风景区、香山寺、昭平湖风景区、临汝温泉以及湛河公园等,都堪称一方胜景。

2.2地质概况

2.2.1地层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以北,嵩山以南。

目标地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地层发育较为良好,除缺失奥陶、志留、泥盆、侏罗系地层外,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

太古界

太华群:

主体分布于鲁山背孜街以及舞阳铁山庙一带。

上部由角闪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花岗片麻岩组成,局部出现混合岩化现象。

厚度约为2500米。

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斜长片麻岩,其中夹花岗片麻岩、角闪片岩或云母片岩。

厚度大于1200米。

震旦系下统

熊耳群:

主体分布于临汝温泉街、舞阳南部以及遂平凤凰台、灯白岭、泌阳大虎山、确山大乐山、瓦岗等地。

紫红、黄褐、灰绿色杏仁状安山玢岩、角闪石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等。

本群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岩性不容易对比。

且本群均已变质。

震旦系中统

云梦山组:

中部及以上为紫色、灰褐、灰白色中层至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呈现条带状构造。

具有波痕、龟裂及交错层理;底部为灰白、暗紫、灰褐色硅铁质胶结的石英砾岩。

本组厚190—390米。

百草坪组:

以紫红、砂质页岩和鲜红色页岩为主。

其中夹石英砂岩,并含有砾石粗粒石英砂岩和钙质砂岩。

岩石具有鲜红色这一特征。

本组岩石岩性沿走向的变化较大,厚度约为141—170米。

北大尖组:

其上部为浅黄褐色、灰白中厚层中粒的石英砂岩。

在局部内含有透镜状的白云质灰岩砾岩。

下部为浅黄褐色、灰黄色、灰的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本组岩石岩性沿走向变化也较大,表现在从东南向西北砂质成分逐渐增加。

厚度变化大。

震旦系上统

崔庄组:

其中部及以上为灰绿、紫红、灰黄等杂色砂质页岩的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砂岩。

局部夹有透镜状赤铁矿及泥质灰岩;下部为灰褐、灰白色石英砂岩。

本组厚度160—295米。

三教堂组:

主体分布为淡红、灰白色中厚层的石英砂岩,其下部有铁质锈斑,波痕及交错层理的现象。

本组一般厚50—100米。

洛峪口组:

其上部为淡红色的厚层白云质灰岩。

常含泥质条带或燧石团块,其中常常夹带有紫红色的砂质页岩或乳白色的白云岩,部分地区还存在有层间砾岩,灰岩以淡红色风化面且具有网纹状结构的特征;其下部常为为灰绿色砂质页岩,可作为标志层。

本组的厚度约为150—250米。

罗圈组:

其上部是灰绿、紫红色页岩及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细砂岩;下部为灰黄、黄绿、紫褐等杂色泥砂质砾岩。

本组的厚度变化极为明显,最薄14米,厚可达362米。

寒武系下统

辛集组:

其上部为紫红色或深灰色含磷砂岩、含磷白云岩及铁质泥灰岩;下部浅红、蓝灰色含磷粉砂岩、含磷砂砾及结核状磷块岩。

本组厚度20—75米。

朱砂洞组:

其上部为深灰色的厚层豹皮状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其下部则为泥质灰岩和灰岩。

本组厚度20—150米。

馒头组:

本组以灰黄、泥质灰岩于紫红色泥灰岩为主。

其中含有砂质页岩、钙质砂岩和薄层灰岩。

本组厚52—84米。

寒武系中统

毛庄组:

本组主体以紫红色含云母砂质页岩为主。

其中含粉砂质、泥质条带灰岩或鲕状灰岩。

本组厚77—200米。

徐庄组:

本组上部为深灰色含泥质条带灰岩。

其中含紫红、黄绿色砂质页岩。

其下部以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其中含有粉砂质、海绿石砂岩及薄层灰岩和鲕状灰岩。

本组厚110—200米。

张夏组:

本组以灰、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

其中含泥质条带,偶尔夹致密灰岩,局部地区有豆状灰岩。

本组产溶剂灰岩、水泥灰岩矿床。

厚49—130米。

寒武系上统

崮山组:

本组以深灰、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白云质灰岩为主。

局部地区夹竹叶状灰岩及燧石团块。

本组产熔剂白云岩矿床。

本组厚100—280米。

石炭系下及中统

本溪群及太原群:

其上部为页岩、砂岩、灰岩互层。

含煤,一般3—6层。

下部为黄绿、灰黄、灰白色铝土页岩,其中夹透镜状山西式铁矿及中层至厚层铝土矿。

两群厚度在宜阳庙沟28米,临汝黑龙庙60米等。

二叠系下统

山西组:

本组以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铝土页岩,灰白色粉砂岩、砂质粘土岩为主。

其上部夹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有交错层理,含菱铁矿结核。

产煤1—4层,煤层厚度一般较大可采。

本组厚度10—50米。

下石盒子组:

本组为灰黄、灰白砂质页岩及斑块页岩,含劣质煤层。

本组最小厚度在宜阳庙沟约为40米,最大厚度位于临汝平和店100米。

二叠系上统

上石盒子组上段:

灰白色巨厚层中粒及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黄绿和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砂岩,具交错层理。

底部具灰白、紫红色透镜状砾岩。

砾石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

砾径大小不等。

本段厚度宜阳南门为200米,临汝严和店为170米,宜阳庙沟为140米。

下段:

黄绿、黄棕色砂质页岩、斑块页岩与黄绿、褐黄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构成其六个主要的旋回。

共七个煤组含煤数十层。

本段富含植物,厚度110—550米。

石千峰组:

分布于平顶山北部。

分上下两段。

上段:

紫红色钙质粉砂岩与中细粒砂岩互层,夹紫红色钙质页岩、页岩和钙质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透镜状钙质砾岩。

砂岩具有斜交层理、波痕、泥裂。

宜阳庙沟所见厚度360米。

下段:

上部为紫红色厚层至中层石英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及黄绿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

下部为紫红和黄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页岩、夹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砾岩,砂岩具单向斜交层理及波痕和泥裂。

宜阳南天门所见厚度200米,庙沟190米。

三叠系中至下统

二马营群:

紫红及黄绿色砂岩、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钙质页岩成互层出现。

砂岩中斜交层理发育。

厚600米。

三叠系上统

油房庄组上段:

黄绿及灰绿色砂岩、页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和透镜状泥灰岩,含植物,厚215—430米。

下段:

黄绿及紫红色砂岩、页岩、砂质页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及透镜状泥灰岩。

含植物。

厚260米。

侏罗系

灰白、灰黄色钙质粉砂岩、灰黑色页岩夹薄层煤层,煤层多呈透镜体状,顶部为砂岩,底部为砾岩,局部夹绢云母钙质砂岩透镜体。

不整合与寒武系之上。

厚67米。

白垩系

上部灰白及紫红色相间的凝灰岩夹透镜状砾岩,向下变紫红色砾岩,厚872米。

下部灰白及紫红色相间的凝灰岩,靠底部有不稳定砾岩,厚855米。

本系不整合于石炭系及古生界之上。

下第三系

陈宅沟组:

紫红色铁泥质钙质砂砾岩夹砂质泥岩、页岩。

本组厚70—500米。

蟒川组:

上部为红色砂质粘土页岩与青灰、灰白色砂砾岩互层;中部为红色砂质粘土页岩夹青灰色砂岩、砾岩和炭质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下部为红色砂质粘土页岩夹淡红、红色砂砾岩和泥灰岩。

本组厚度变化大,宜阳路庄仅100米,汝阳郭家洼1200米。

石台街组:

红色砂质页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红色钙质铁泥质胶结的砾岩。

本组在临汝石台街所见厚834米,伊川高凹484米。

上第三系

洛阳组:

上部为棕红、浅棕红色砂质泥岩夹泥灰岩及砂砾岩;中部为浅红、棕红、暗紫红、橙黄等杂色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夹泥灰岩及透镜状砂砾岩,砂质泥岩和泥质中富含钙质结核,前者并具灰绿色斑块和条纹。

本组伊川一带厚19—54米,新安小王沟83米。

大营组:

紫灰色辉石安山岩,黑云辉石角闪安山岩、凝灰岩组成,见于宝丰大营,马道地区。

本组厚120米。

第四系下更新统

大安组:

出露与汝阳大安、蔡店等地。

有灰及深灰色橄榄玄武岩、辉石橄榄玄武岩、橄榄玻璃玄武岩等组成。

具气孔构造。

本组厚度在汝阳,马坡为25米,杜康村12米,白村4米等,最大厚的118米。

第四系中更新统

冲积层:

见于洛河、汝河、伊河、沙河两侧,宝丰、平顶山有零星分布。

构成三级阶地。

为棕黄、褐黄色黄土状砂质粘土与红色亚粘土互层,夹透镜状砂砾层、富含钙质结核。

第四系上更新统

冲积层:

见于洛河、汝河、伊河等地,组成二级阶地。

以灰黄色砂质粘土为主,夹2—4层棕红色和红褐色亚粘土,到具透镜状沙砾层。

层厚2—17米。

第四系全新统

见于洛河、汝河、伊河、沙河两侧,构成河漫滩和一级阶地。

河漫滩主要有粉砂、细砂、砾石和亚砂土组成;阶地则以黄褐、灰黄、棕灰色亚砂土为主。

间夹灰黑、棕灰色亚粘土带,底部夹透镜状沙砾层。

厚5—20米。

2.2.2煤层厚度及埋深

目标地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其中主要可采煤层共有10层煤,累厚15m以上。

分为丙、丁、戊、己、庚组煤,

1、丙组煤层

丙3煤层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厚度为0.22m~1.82m,结构简单,属

不稳定煤层。

到目前为止,平煤一矿、二矿均未开采本组煤。

2、丁组煤层

丁5、丁6煤层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层,丁5煤层与丙3煤层相距84m,厚度0.1m~2.29m,局部有一层夹矸,但好在煤层结构简单,属于较稳定煤层。

丁6煤层与丁5煤层相距6.5m,厚度0.25m~3.79m,该煤层沉积稳定,发育良好,结构较简单,具有夹矸1~4层,属稳定煤层。

3、戊组煤层

戊组煤层发育良好好,厚度大,戊8、戊9、戊10为井田内主采煤层,其机构较为复杂,普遍出现分叉合并现象,由戊8-10、戊9-10、戊8-9、戊8、戊9、戊10等多种组合形式,目标区域附近以戊8-10煤合层形式分布。

煤层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逐渐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