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575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docx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

从安全视角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

陈迎

2013-01-2922:

28:

12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8年4期

  

  作者简介:

陈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客观地反映了当代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识。

调查显示,一方面,青年学生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并愿意为之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对于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化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环境安全气候变化青年学生调查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加剧,自20世纪60~70年代国际环境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兴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安全观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环境问题涵盖范围很广,近年来,主要由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7年气候变化问题更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一大热点。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陆续公布了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就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和适应以及减缓措施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评估,为人类社会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

此外,为了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2007年国际上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高级别会议层出不穷。

例如,2007年4月的安理会首次就能源和气候变化进行非正式辩论,6月在德国召开的“G8+5”峰会,9月的联合国大会和美国主导的16国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峰会,12月的巴厘岛气候变化谈判等等。

气候变化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已经被提升到国际和国家安全的新高度。

  本次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当代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认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环境安全相对其他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3)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的相对重要性;(4)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5)不同行为体在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调查数据和背景资料,试图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对环境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总体认识水平。

  一环境安全在国家安全中重要但不是首要问题

  国家安全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既是传统安全的核心,也越来越多地包含非传统安全的要素。

在有关环境安全的问卷中首先提出:

“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什么?

”要求在八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三个时,有77.03%的受访学生选择“台湾问题”,比例最高。

其次是“国内社会矛盾”,占53.5%;“能源安全”问题居第三位,占47.20%;有41.6%的受访学生选择“环境安全”,居第四位,高于“经济安全”的37.6%,更远高于选择“国土安全”的16.10%、“恐怖主义”的11%和“个人安全”的10.10%(见图1)。

而当要求在八个选项中进行单选时,有52.46%的受访学生将“台湾问题”列为当前威胁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具有压倒性优势,可谓一枝独秀,明显拉大其与排在第二位的“国内社会矛盾”(占19.04%)之间的距离。

第三位是“经济安全”,占8.45%,排名有所上升;而“环境安全”占7.17%,仍列第四位,“能源安全”占6.36%,三者之间差距不大(见图2)。

  图1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多选)

  图2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单选)

  这一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高校学生对环境安全的关注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多选时近半数人认为环境安全是重要的、令人担忧的,但在单选时只有较少人把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

这刚好与经济安全的调查结果不同。

多选时,比较多的人对经济安全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但在单选时,人们似乎又加剧了对经济安全的担忧,毕竟经济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安全具有更高的权重。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中环境占上风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提供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必要的自然物质基础和大量的资源能源,同时在一定限度内还承担着消纳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的重要功能。

但是,进入工业化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违背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对资源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排放超过一定的限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必然尖锐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往往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

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相对突出。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的四个选项中,询问调查对象最赞同哪一种时,8.13%的学生认同“环境优先”,2.67%的学生明确“经济发展优先”,二者相加大约为10.8%,而接近90%的学生认为“两者都很重要”,并试图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其中,57.7%的学生偏重环境保护,30.96%的人偏重经济发展(见图3)。

 图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

  2003年和200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曾对美国公众就同样问题进行过调查。

②结果显示,美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但如果将中国高校学生2007年与美国公众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中国公众偏重环境保护的比例为58%,比美国公众的51%高出7个百分点,而中国公众明确持经济发展优先观点的比例为3%,比美国公众的7%低4个百分点(见表1)。

  对中国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选择,并试图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

同时,无论是持比较极端观点的人群,还是持比较平衡观点的人群,偏重环境保护的比例都大大高于偏重经济发展的比例。

以往普遍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忽视环境保护而更多关注经济发展,采取为了发展和就业等短期利益而暂时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

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深深担忧,使他们在强烈质疑“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仅深入人心,甚至从他们对环境保护压倒性的支持中,可以感觉到某种理想主义的热情。

  三空气污染和生态退化是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

  环境问题涵盖范围很广,就环境影响而言,时空尺度也不同。

例如,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生态系统退化多指区域环境问题,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是局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城市居民往往感触尤深。

  当问及“目前中国面临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并要求在八个选项中选择三个时,名列第一位的是“空气污染”,占受访学生总数的60.11%;其次是“生态退化”,占53.96%;而“饮用水污染”(占45.03%)和“沙漠化”(占43.42%)分居第三、第四位,其后是“食品安全”(占32.99%)和“垃圾处理”(占35.45%),选择“气候变化”的受访学生比例为20.05%,仅高于“臭氧层破坏”(占5.83%)。

认为自己“不了解”或选择“其他”的人仅占0.8%(见图4)。

不过,在对八个选项进行单选时,情况有所不同。

“生态系统退化”以23.80%的比例高居榜首,其后依次是“空气污染”(占19.47%)、“饮用水污染”(占16.10%)、“食品安全”(占14.81%)、“沙漠化”(占9.89%)和“垃圾处理”(占8.18%),选择“气候变化”的学生仅占4.55%,认为自己“不了解”或选择“其他”的人略有上升,占1.6%(见图5)。

  图4目前中国面临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多选)

  图5目前中国面临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单选)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高校学生对目前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主要站在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环境问题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生态系统退化在单选时高居榜首,可以看做是受访学生更多站在国家安全视角,对中国整体环境状况恶化的深刻担忧,而空气污染在多选时名列第一,则更多地反映了高校学生对自身生活的城市环境的感受。

饮用水污染问题在两种统计结果中都居第三位,关注程度也较高。

  2007年1月15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导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在对全国7个地区、28个城市的18~65岁之间的当地常住成年居民(样本量包括4482名普通居民)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公布了《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

③在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绿化、噪声污染、江河湖泊污染、土地污染、地球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臭氧层变薄和生物物种减少等十几类环境问题选项中,被访者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饮用水污染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表示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比例分别达到82%、81%和73%。

  我们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与中国环境促进会对普通市民调查结果的主要差异是食品安全问题,学生对食品安全有所关注,但关注程度不如普通市民强烈。

这一方面存在调查方式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青年学生在高校集体住宿与普通市民以家庭为单位的不同生活方式有关。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对美国公众态度的调查中,也有与中国高校学生调查类似的问题,2003年调查结果排序是:

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有毒废弃物等居前三位,而气候变化在十个选项中居第六位,空气污染排在第八位。

但到了2006年,公众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气候变化高居榜首;其次是生态系统退化,具体比例有小幅度上升;水污染和有毒废弃物仍受公众关注,排序为第三、第四位,但具体比例有明显下降。

对比中美的不同调查结果,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点不同。

发展中国家局部环境问题尚未解决,又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全球环境问题尽管重要,但国内环境问题,尤其是有切身感受的空气污染、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等环境问题因更为紧迫而处于优先地位,这是非常正常的。

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伴随工业革命的兴起,早在20世纪初就经历了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公害问题的困扰,经过长期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局部环境问题,生活环境优越,比较容易建立起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

即使一开始关注程度不足,但随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程度加深和信息的有效传播,环境意识的提高相对较快。

  四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相对匮乏

  为了进一步探究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问卷中设计了一个专门的问题:

“你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共有九个选项,当进行多项选择时,排在第一位的是自然灾害,占64.49%,超过了人体健康和人居环境(占55.94%)以及粮食安全(占50.34%)。

其后依次是水资源(占38.82%)、能源和经济发展(占32.51%)、林业和生态(占28.40%)、海平面升高(占14.39%)国际关系和国际形象(占10.75%),如图6所示。

当受访学生进行单项选择时,前三位排序不变,自然灾害仍高居榜首(占35.08%),人体健康和人居环境居第二位(占17.81%),粮食安全为第三位(占16.36%)。

唯独出现明显不同的是国际关系和国际形象(占14.44%)从原来的第八位一跃上升到第四位。

后面几位与多选顺序相同:

水资源(占11.50%)、能源和经济(占7.06%),林业和生态(占5.61%)和海平面升高(占2.73%),如图7所示。

 图6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多选)

  图7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单选)

  在多选和单选两种调查方法中,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不了解”的比例都非常低,前者占受访者总数的0.96%,后者仅占0.37%。

但是,上述调查结果恰恰反映了当代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相对匮乏。

的确,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造成自然灾害是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而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为中国是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2007年因气象及衍生灾害造成2100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00亿元人民币。

④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个人最直接的切身感受。

因此选择这两项反映了高校学生的直觉。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方面,水资源是中国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和经济系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问题仍尚未得到充分的了解和重视。

在问卷调查的单选提问中,受访学生对于中国因气候变化问题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的担忧表现得非常明显,反映了气候变化这一国际政治热点问题引起了受访学生的关注。

  五推进节能环保需要多方努力政府先行

  中国要应对气候变化,或者更广义地来说,推进节能环保事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如何评价不同行为主体的作用?

调查询问了“你认为谁对推进节能环保的作用最重要?

”当要求在六个选项中选择三个时,政府高居第一位,占74.06%;其后依次是:

个人(占51.44%)、市场(占42.51%)、政府间国际组织(占40.59%)、媒体(占28.02%),非政府组织(NGO)为24.81%,略低于媒体(见图8)。

当进行单选时,政府与其他选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47.92%的人认为政府在推进节能环保中的作用最重要,其次是个人占20.29%,政府间国际组织为14.21%,排名超过了市场的10.36%,NGO为4.21%,略微超过了媒体的3.01%(见图9)。

 图8谁对推进节能环保的作用最重要(多选)

  图9谁对推进节能环保的作用最重要(单选)

  上述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政府在推进节能环保方面的高度期待。

的确,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失灵所导致的外部性后果,依靠政府的政策来校正市场失灵,是非常自然的。

推进中国的节能和环保,首先需要各级政府改变长期以来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很多情况下,尽管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但政府主导的行政命令手段仍被认为是推动节能环保最强有力的举措。

例如,为了推动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降低10%,各级政府都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把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重点行业和企业,此外,政府还投资一大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出台大量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

⑤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努力,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公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也显示,61%的公众认为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很重视”和“比较重视”。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在重视政府作用的同时,也传递出他们对个人参与节能减排行动的高度热情和自信,在多选和单选中,认为个人作用很重要的比例都是仅次于政府作用而居第二位。

除此之外,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排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如何推进节能环保有比较开阔的眼界,不仅立足国内,还重视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环境问题,国际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压力还是动力,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态度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六个行为主体中,NGO和媒体的作用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但从多选结果来看,二者对推动节能减排的作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在许多情况下,正是NGO和媒体的不懈努力,才最终促成了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六积极采取个人节能减排行动

  既然高校学生很看重个人行为对节能环保的贡献,那么他们是否正在以绿色的理念来指导自身的行为或通过个人消费方式来引导市场呢?

调查询问“过去一年内你为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过什么行动?

”结果显然是比较乐观的。

在九个选项中,只有6.47%的受访学生承认没有采取上述行动,绝大多数受访学生已经以不同方式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在各类节能减排行动中,节水(占65.61%)和节能(占53.74%)是中国高校学生最普遍采取的个人行动。

其次是少用塑料袋(占43.58%)、购买绿色产品(占43.42%)和废物循环利用(占37.43%),如图10所示。

  图10个人采取的减排行动

  2007年4月,全球著名的市场研究集团Synovate和英国BBC广播公司联合对美国、中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波兰、英国、巴西、意大利、南非、挪威、西班牙、丹麦、俄罗斯和加拿大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4220人进行了市场调查,⑦中国受访者有760人。

两项调查结果的比较见表2。

  Synovate和BBC调查结果对中国消费者的估计非常乐观,不仅全部大大高于我们对中国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而且有的数据超过21个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欧洲国家水平,如购买绿色产品,中国是76%,德国为69%,挪威为68%。

这种差异有调查对象和方法的影响,也可能中外对“绿色产品”的理解和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消费者群体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并且影响自身的消费行为。

当代高校学生尽管处于高等教育的生活阶段,一般很少有大宗消费,也不是市场消费的主要人群,因此他们通过具体的市场消费行为,如购买节能电器或小排量汽车,实现真正减排的潜力有限。

但未来高校学生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并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人群,从青年时代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的节能、节水的环保意识,养成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不仅对个人的未来生活影响深远,而且对于中国建立节约型社会将是至关重要的。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35.56%的人乐于鼓励身边人保护环境,这一比例高于中国消费者水平,也高于21个国家的平均水平,反映了青年人有知识、有热情的特点,一旦自身意识提高,不仅能身体力行,还往往能在全民宣传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对安理会扩展职能寄予厚望

  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影响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人们大多只关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无论是多边合作还是双边合作,这方面的成就都有大量的数据和案例。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当代高校学生的安全观,既包括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非传统安全问题。

因此,调查中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主要职责的安理会在解决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上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试图了解高校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9.41%的学生认为安理会应该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回答“否”或“不清楚”的只占5.51%和2.19%,简直微乎其微。

而对于安理会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多数人回答作用“大”或“中”,分别占39.57%和30.37%,而回答作用“小”和“不清楚”的分别只占20.8%和5.83%。

对于安理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回答“否”的比例高达63.53%,回答“是”的占31.93%,回答“不清楚”的仅占0.11%(见图11~13)。

从很少人选择“不清楚”这个选项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很有信心的,或许是低估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对问题仍缺乏深入的思考。

在给出答案的人群中,多数学生只看到积极的一面,对安理会扩展职能,在维护国际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寄予厚望,而对可能引起的问题没有思想准备。

  图11安理会是否应该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图12安理会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图13安理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是否有负面影响

  事实上,2007年4月,在轮值主席国英国的推动下,安理会首次就能源、气候变化与国际和国家安全等议题进行了辩论,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挂钩以及安理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使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当前国际政治领域非常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⑧一方面,安理会首次讨论气候变化问题,至少警示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国际安全的潜在威胁,显示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安理会的职能范围毕竟有限,过度政治化不仅难以有所作为,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首先,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权参与谈判。

而安理会仅是一个拥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十几个成员的协商机构,代表性差。

其次,气候变化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长期努力的方向。

即使各国暂时在具体行动方面存在利益分歧,强制性“环境干预”(如对不履行减排义务的国家采取制裁行动等政治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

最后,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科学基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综合运用技术、资金、市场、法律等多方面的机制,安理会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

  高校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思考,与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本质缺乏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客观地反映了当代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识。

在一些问题上,中国高校学生的看法是非常积极的,不仅对当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有高度的关注,愿意为节能减排身体力行,还富有一股青年人的理想主义热情。

但对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看法相对简单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注释:

  ①陈迎:

《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前景》,载李慎明、王逸舟主编:

《国际形势黄皮书: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②NancyStauffer(MIT),2006SurveyofPublicAttitudesonEnergyandtheEnvironment,http:

//sequestration.mit.edu/research/survey2006.html.

  ③《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及相关新闻报道,见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网站,.

  ④《今年中国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近一千八百亿元》,2007年12月28日,中国新闻网,参见

  ⑤解振华:

《节能减排目标已经落实》,载《中国投资》,2007年7月18日。

参见中国水网,http:

//news.h2o-184745000_1.shtml.

  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及相关新闻报道,见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网站,.

  ⑦Synovat,"TheClimateisChanging...butwillConsumerBehaviour?

"April2007,http:

//www.synovate.com/knowledge/infact/issues/200704/.

  ⑧陈迎:

《气候变化不宜过度政治化》,载《人民日报》,2007年4月25日第三版“国际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