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37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

“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地长。

否则就成了________了。

【答案】

(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

【解析】【分析】

(1)和(3)可综合分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谚语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

(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获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废物.

【点评】

(1)和(3)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谚语的理解能力。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祖国到处是战士的家

   黄土高原上,有一座七郎山,海(拔 拨)1000多米。

山头上,只有20平方米的一块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

这里冬天长达6个月,最冷的时候,气温在零下30多度。

狂风刮起来,满山石头乱跑,黄沙铺天盖地。

山上没有水,用水要从老远的地方背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山上却常年(住 驻)守着执勤的解放军战士。

有个叫张金明的战士,是天津人,上山时才20岁。

他从小生长在大城市,刚到七郎山,每天除值班外还要爬山挑水做饭,累得两腿发胀,汗流全身。

有人劝他:

“你有门路,还不想法调到好的地方去呀?

”他回答:

“七郎山虽苦,也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

谁都不愿意来,这里不就没人驻守了吗?

   战士徐胜国家住湖北,家乡山青水秀。

可服役(yì)期满后,他却舍不得离开七郎山,又留了下来。

他说:

“这里需要我,我就不能离开它!

   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_______利用业余时间搬石头_______挖土_______垒墙_______填坑_______在房前屋后栽上树和白菜_______使光秃秃的山出现了生机和绿色_______

   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士们汇集在一起,用(辛 幸)勤的劳动改变着脚下的土地。

“我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是我的家。

”在他们看来,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可爱的。

(1)写出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照样子写四字词语,要求其中带有一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

天南海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在短文第4自然段上的横线写上标点符号。

(4)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短文第1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七郎山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

A. 强调七郎山环境条件恶劣。

B. 说明黄土高原地区还很贫穷落后。

C. 烘托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的英雄形象。

【答案】

(1)拨;住;幸

(2)异口同声;承前启后;舍生忘死

(3),,,,,,。

(4)谁都不愿意来,这里就没人驻守了。

(5)C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在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拨;住;幸

(2)异口同声、承前启后、舍生忘死

(3),,,,,,。

(4)谁都不愿意来,这里就没人驻守了。

(5)C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②我在原野上摇曳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_____我在清风中呼吸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_____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_____我醒来时_____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③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_____歌唱_____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_____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在文中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②我在原野上摇曳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________我在清风中呼吸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________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________我醒来时________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③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________歌唱________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________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找近义词:

柔美——________    浓郁——________

②找反义词:

俯视——________    妄自尊大——________

(3)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________,“硕大无朋的独眼”指________。

(5)片段最后一句“哲理”指“________。

(6)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从“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说明人类没有像“我”一样领悟这些道理,暗含了对人类的批评。

B. ③揭示出花的精神:

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C. “我在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既是对花儿的写照,也是对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D. 以上都正确。

(7)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花自喻,想象奇特。

B. 描写客观真实,准确地说明了花的相关科学知识。

C. 描画了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

D. 在对花的诗意的描写中融入作者自己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答案】

(1),

;;

;,

;,

;;

;,

;,

;;

;;

(2)旖旎;馥郁;仰望;顾影自怜

(3)拟人;写了花充实快乐的一天生活

(4)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夜空中的星星;太阳

(5)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6)D

(7)B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3)①把“晨风、群鸟”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②,;,,;,③,;;

(2)旖旎、馥郁、仰望、顾影自怜

(3)拟人;写了花充实快乐的一天生活。

(4)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夜空中的星星;太阳

(5)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6)D;(7)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7)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

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

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

“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

”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

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

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

“放心过吧!

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

一班班长大声喊:

“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

”有的战士唱起来:

“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

________。

迅速:

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答案】

(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2)跳、扛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奉命:

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迅速:

很快。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跳、扛。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文中的排比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5.课外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照样子写词语。

无忧无虑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串起来,使意思连贯。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________老实,________贪玩,________尽职。

(3)这段话主要写猫具有老实、贪玩、尽职三个特点,其中“尽职”是猫的主要特点。

按要求填空。

________写出猫尽职的程度;________写出猫的神态;________写出猫尽职的时间;________写出了猫尽职时的决心。

【答案】

(1)无时无刻;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2)既;又;还

(3)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解析】【分析】

(1)照样子写词语:

无时无刻、无影无踪、无忧无虑、无穷无尽。

(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串起来,使意思连贯。

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

(3)“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写出猫尽职的程度;“闭息凝视”写出猫的神态;“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写出猫尽职的时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写出了猫尽职时的决心。

【点评】做好阅读题,就必须读懂课文,边阅读边思考,仔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带着问题阅读,完成每道题。

6.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坠________ 落山涧________  拧________ 开  叽________ 哩呱啦

(2)写出“居高临下”、“山涧”的意思。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的________精神。

【答案】

(1)zhuì;jiàn;nǐng;jī

(2)①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向下看,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②山涧:

山间的水沟。

(3)顶峰歼敌

(4)行动;决心;坚强不屈、顽强斗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

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

娇小的“莉莉”。

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

“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

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

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

“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

”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②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

“有办法!

”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③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

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

口碑不错!

   ④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

“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

”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

而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

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

“行!

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

放心吧。

   ⑤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

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

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⑥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

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

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

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

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⑦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

“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⑧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

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

我有的只是自责。

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

“我们走吧。

    ⑨母亲说:

“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

”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

“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

”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⑩我拉着母亲的手,说:

“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

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

”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

“你要身份证干嘛?

     ⑪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

     ⑫“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

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⑬“一起?

我?

一个老太太?

     ⑭我坚定地点点头:

“我们一起出国旅游!

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

”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

“出国?

出国旅游?

”眼角流露出光彩……

(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

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把办法写出来?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

请你列举两处,并说说其作用。

【答案】

(1)叙写了一对小夫妻因要出国旅游而准备让母亲照看小狗,后被母爱感动改变主意,决定带母亲一起出国旅游的故事。

(2)让老母亲为我们照看小狗“莉莉”。

在文章开头部分设置悬念,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舍不得花子女钱的心理,从而反映出母亲对子女的爱。

(4)①我们自己要出国旅游,却给母亲安排照看小狗的任务;②我们只在逢年过节去看望母亲还飘然自喜,母亲总惦记着我们却毫无怨言;③电视里古稀老人携母游遍大江南北,现实中我们出国旅游却要母亲照顾宠物;|作用:

突出了我们对母亲的忽略,体现我们的愧疚心情,为结尾我们要带母亲出国旅游作铺垫。

【解析】【分析】

(1)本段文字叙写了一对小夫妻因要出国旅游而准备让母亲照看小狗,后被母爱感动改变主意,决定带母亲一起出国旅游的故事。

(2)短文的第二段,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设置悬念,先不写明是什么办法,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才让读者明白,原来办法是:

让老母亲为我们照看小狗“莉莉”。

(3)第七自然段运用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舍不得花子女钱的心理,从而反映出母亲对子女的爱。

很形象、生动。

(4)示例:

①我们自己要出国旅游,却给母亲安排照看小狗的任务;②我们只在逢年过节去看望母亲还飘然自喜,母亲总惦记着我们却毫无怨言;③电视里古稀老人携母游遍大江南北,现实中我们出国旅游却要母亲照顾宠物;作用是突出了我们对母亲的忽略,体现我们的愧疚心情,为结尾我们要带母亲出国旅游作铺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是多读几遍。

8.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用“________”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

(1)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解析】【分析】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⑴草原;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⑶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