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23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docx

小学汇总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小学组)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分析报告

洪涛漪

本次质量调研的对象是全县30所学校(包括梅园、文昌、良山)的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共4344人。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全县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抽测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一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试题力求在原先鲜活、开放、宽容和亲切的基础上加入一部分新试题的尝试。

考查中坚持“夯实基础,加强语用”的原则。

为促进课改的深入开展,提高我县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考查内容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依据;主要命题思路为“紧扣课标,加强语用,适当提升”。

(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题占81%,阅读理解题占9%,写作题占10%。

试卷共4页,分十大题,分别为:

读拼音写词语;我会查字典;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标点;我会数笔画照样子把字写好;我会按要求写字再组词;我会照样子连一连,写一写;我会按要求写句子;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阅读乐园;我是快乐小作家。

(三)试卷特点

1.紧扣课标

本次命题很多题例紧紧扣住2011版的新课标对于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的要求,以本册人教版语文书的知识点为重点,对一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语文能力作全面的考核。

例:

第三大题“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标点”。

“我看(kānkàn)见一只小狗在门口看(kānkàn)家。

“公(园圆)里有一张石头做的(园圆)桌。

“多美的花儿呀(。

)可是,怎么只有一朵呢(。

)”

这些试题考查的不仅是一年级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和标点符号的掌握,更注重考核其在具体语境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运用。

更符合新课标中对语用的要求。

2.加强语用

学习语文,目的就在于运用,语文知识运用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再赘述。

试题中有关于积累的内容尽量与运用结合,同时更着力于迁移运用。

例:

第二大题:

“我会查字典。

这道题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将大写字母正确地记忆进行连线,同时考查学生的语用思维:

按照大写字母的先后顺序来猜一猜五个生字的页码先后顺序。

学生的思维必须从大写字母的记忆转变到字母表的顺序再到字典中的页码。

这样的考查有一定难度,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冲击。

例:

第六大题第3小题:

“小青蛙在荷叶上来去。

“弹珠在地上来去。

”“小朋友在操场上来去。

这些题目并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来去”这种形式的短语的记忆,而是依托教材中积累的内容与运用较好地结合,检测学生是否能很好地在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短语。

3.适当提升

与以往比较,本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抽测试题仍相对稳定,但在原来的命题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了题量并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

为兼顾城乡学校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命题时原则上按6:

3:

1的比例设置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和拓展提高。

特别是让学生将生字的页码顺序从前到后排一排这道题例,尽管从比分上看不是很多,但从阅卷的结果来看,本题例仍能达到拉分、筛选的作用。

二、考试分析

(一)考试总体成绩分析

项目

参考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R值

全县

4344

94.75%

75.46%

89.94

/

县最高

——

100%

99.28%

97.83

/

(二)抽样分析各大题得分情况

题次

10+3

7分

10分

4分

12分

13分

6分

16分

9分

10分

平均得分

11.97

6.36

9.07

3.83

10.45

11.66

4.93

13.76

7.59

9.53

得分率

92.04%

90.89%

90.7%

95.69%

87.07%

89.66%

82.18%

85.99%

84.29%

95.3

%

(三)各大题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题次

主要错误

原因分析

(一)

“笑声”的“声”写成“生”;“人行道”的“道”写成“到”;“吹风机”的“机”写成“鸡”;“因为”写成“以为”。

对生字的掌握不够熟练,词汇量欠缺,以致写成别字,部分出现拼音错误。

(二)

“将5个字按照页码顺序从前到后排一排”排序错误。

对新题型不适应;题意不明了;忘记声母表。

(三)

1.“我看(kānkàn)见一只小狗在门口看(kānkàn)家。

”4.“(那哪)个人我好像在(那哪)里见过。

”这两句话中选择错误率最高。

平时单纯的词语练习较多,缺少语境中的练习。

(五)

“昔()”加偏旁后成“惜”字,但组成“惜细”的很多;“者”变成“都”后将“都”字左右部件交换写错的也较多。

词语积累不够,书写习惯不够好或是因为年龄问题注意力不够集中。

(六)

3.“弹珠在地上来去。

”“滚”字的拼音写错的较多。

对拼音的掌握不熟练。

(七)

1.整理句子:

“夏日的弯弯的夜空挂在月亮”句子的词语单位不多,但很多孩子将其整理成为“夏日的月亮弯弯的挂在夜空。

没有真正理解“的”和“地”的区别与用法,语感不强。

(八)

2.我知道“司马光”他姓,名。

这一题是整张考卷中错误率最高的一题。

教师没有仔细阅读教参,对于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重视和强调。

(九)

2.“想一想,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部分漏字的孩子比较多;另外,“一白马”很多孩子不会填或是拼音出错。

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不够仔细,或是没有回头检查。

(十)

1.不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有“一句式”作文;

2.不会写的字拼音也出错;

3.提供词语后有部分学生将“看图作文”变成了“看图造句”。

平时要多加训练,教给学生写话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

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这必将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在检测中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成为学生取得学习成果的最好保障。

2.“新版课标”和“教参”是教学的标杆

作为教学的标杆,每一位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课标,将课标当作我们平时教学的工具书来使用,切实地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参,要切实把握教学目标,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做到教学目标不越位,也不能不到位。

从此次考试的“司马光姓名”这一题的答题现状来看,有一大部分老师没有认真去阅读教参,不知道作为在第一学段中第一次出现的复姓知识,应该在课堂中“隆重推出”,并举一反三,了解和接触更多的关于“复姓”的知识。

3.积累是语文学习一扇不可关闭的窗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仍旧重视学生的积累:

要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

在本次检测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积累的题目得分率比较高,但同时从这些题目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因为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很弱,老师教到过的题目做得好,而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得分率就明显降低。

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的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更要在课外进行阅读积累。

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定期开设导读课和读后交流课。

培养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多元的评价方式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改变评价生硬,缺少人文关怀的作业批改现状,使学生从作业恐惧中解放出来。

可采取鼓励性评价,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以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

如,对于优秀的、有进步的作业,画上个小笑脸、小太阳、大拇指等。

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作业,画上流泪的小脸,写出老师的伤心和担忧。

学生作业错误时,可用“?

”评价,订正后再用“√”进行二次批改。

教师用富有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独特方式,把肯定、赞赏、期望甚至是责备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点滴的收获下不断成长。

在平时的作业评价时,教师也可以多和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在作业本上真诚地写上点评,话不在多,旨在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共鸣和理解,从而改善学生的行为,也可交流师生感情。

5.加强语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

在上面的试卷特点分析中已经强调在命题中加强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测试,今后这样的题量会继续增加。

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只是完成了部分教学任务,它更应该着力让学生运用语言,学以致用,会用语言。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语言文字水平才能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运用重点词句进行造句,概括内容,想象说话(写话),模仿句式、写法、修辞,迁移运用写法等方法给学生提供训练语用的平台,加强语文课中的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水平。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运用语言的意识,更要设计运用语言的环节,这样,学生的语文知识就会不断丰富,语文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2012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分析报告

张卫其

一、试卷分析

调研的试卷命题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立足教材和基础,同时体现灵活性和综合性,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为兼顾城乡学校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命题时题目的难易度原则上按6:

3:

1的比例设置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和拓展提高。

试题比较灵活,语言运用的内容相对增多。

(一)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基础知识占48%,阅读理解占22%,语言积累与实践占30%。

与往年相比,涉及语言运用与实践的阅读和作文分值加大。

试卷共4页,分七大题,分别为:

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写词语句子、根据课本内容或要求填空、体会句子、短文阅读、拓展题和习作。

(二)试卷特点

1.以本为本,具有基础性。

突出“以本为本”,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卷涉及本册必背段篇、要求掌握与积累的字词、精读课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考查点涵盖本册知识点。

例1:

给下面的词语分类,再补写同类的词语各两个。

四面楚歌花繁叶茂天高地阔草木皆兵决胜千里月明人静

这些词语出自精读课文或“日积月累”,要能正确分类,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所积累。

这样的题目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有机结合在一起。

2.听说读写,呈现综合性。

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包含了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和作文等内容,检测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突出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体、综合运用。

例2:

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每个字写端正、匀称。

本册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duōzīduōcǎi()的世界:

有liánmiánbùduàn()的群山,有zhuózhuànɡ()生长的幼苗,还有整天liúlián()在花香中的盲姑娘安静,都深深zhènhàn()着我们。

本题“看拼音写词语”的考查,改变了以往只给拼音单纯写词的题型,将词语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检测词语掌握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同时按照课标要求考查第二学段的学生是否具备“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书写能力。

3.答案多元,富含创生性。

试题突出灵活性。

试题题型灵活,稳中有变,避免思维定势与僵化,充分发挥

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填空、选择、拓展、阅读、习作等。

整张试卷,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运用方面的内容多。

阅读题和语言运用的分值继续增大,占52分。

例3:

照样子,根据句子表达情感的需要,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生动。

(2分)

(例)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打了败仗的敌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逃出了村子。

本题仿造例子写比喻句,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可以联系生活、阅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学生完成这样的句式填空就是创生新的语句,是对语言文字一种灵性感悟。

阅读能力的考查,更多的借鉴了比较权威的国际学生阅读评价项目PISA的理念,重点考查以下三种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

指能从所阅读的文字材料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例4:

老人把蛇放出来的原因是。

老人与蛇商量确定,如果,蛇就可以吃了老人。

老人先后请

来评理。

故事的结果是:

这道题目考查的不是单一的信息,而是要求学生细心研读文本,暗示学生理清文脉,同时把握主要内容,也降低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难度。

(2)文本解释的能力。

指的是阅读文本后,正确地解释文本所包含的意义的能力。

例5:

听了小孩子的话,蛇会怎么想呢?

联系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写下来。

听了小孩子的话,蛇想:

______。

要回答这个问题,解释既源于文本,又有很强的开放性,要求联系上下文深入思考才能解释。

(3)反思评价的能力。

指的是阅读者能将文本内容或形式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接,综合判断,形成自我建构的能力。

例6:

如果给这个故事加个结尾,最恰当的结尾是()。

①看来人往往年纪越大,就越不聪明。

②看来年少不代表幼稚,年高也不能说明你充满了智慧。

因此,年龄不等于财富,天才不等于成功,但智慧可以创造奇迹,小智慧可以创造大未来。

③看来,像《农夫与蛇》这个寓言一样,对于恶人,我们不能去救他,否则他会像蛇一样恩将仇报。

④蛇终于被骗回了罐子内。

所以,我们遇事不能慌张,要学会向人求救。

几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要求能够把文本中的信息和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建立联系,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评价。

4.转向实践,彰显实用性。

本次试题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又加大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与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

例7:

课外我积累了一句歇后语,我能用上这句歇后语说话:

歇后语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语文现象,本题的测试,努力将课内外融通,将考查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考试分析

本次质量调研的对象是全县30所学校的小学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共4127人。

总体看,递铺学区、晓墅小学、港口学校、杭垓小学教育集团、孝丰小学教育集团、溪龙学校等校成绩位居前列,紫梅小学、良朋小学、天荒坪小学成绩升幅显著。

30所学校中(含三所民工子弟学校)有24所学校的合格率在92%以上,20所学校的优秀率在50%以上。

(一)总体成绩(30所学校)

项目

实考人数

平均分

合格率

优秀率

县(平均)

4127

83.12

92.53%

64.20%

县最高

——

92.43

100%

94.22%

(二)抽样分析(说明:

抽样试卷共60份,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各一个试场。

题次

基础知识

阅读分析

语言实践

看拼音

写词语

按要求

写词句

按课本

填空

体会句子

阅读

短文

拓展题

(宽带网)

习作

满分

8

23

17

6

16

5

25

均分

7.49

20.83

14.49

5.05

11.17

3.73

21.82

得分率

93.65%

90.58%

85.25%

84.17%

69.79%

74.67%

87.27%

最高

8

23

17

6

16

5

25

最低

6

13.5

7

1

2

0.5

13

(三)问题剖析

1.主要问题:

阅读能力相对薄弱。

阅读短文的得分率为69.79%,是各题次中得分率最低的。

从试卷来看,学生的阅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能力仍待提高。

这说明阅读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花更多的精力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掌握阅读策略,而不仅仅就是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短文选择的是一篇寓言,出题借鉴PISA理念,从信息的提取、文本的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维度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读写能力、主要事件的概括、寓意的把握。

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文章的内容,而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学习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

2.各题次主要失分原因分析。

题型

题号

主要问题

原因分析

1.错别字:

“震撼”的“震”雨字头写错,或写成了“振”,“撼”写成“憾”;“连绵不断”的“断”写成“继”;“茁壮”的“茁”写成“屈”。

2.拼写错误:

将“流连”拼成“留恋”。

3.书写没有做到“端正、匀称”。

1.对形近字、易错字缺少比较和辨析。

2.拼读音节不细致,写成音近字。

3.书写不规范、指导不够到位。

1.词语分类后补写不正确,非同类词语。

2.多音字组词“削”、“鲜”只掌握一个读音。

3.把句子补充完整缺少关联词或语意没有关联。

4.补写比喻句情感表达不确切、比喻不当。

5.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积累正确率较低:

错别字较多或不是成语。

1.词语积累欠扎实。

2.多音字掌握不扎实。

3.对句子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没有读懂句子的意思。

4.不能弄清句式、修辞的运用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5.词语积累不够扎实。

1.对经典句子的积累、理解不到位,填空中添字、漏字或内容不完整,理解出现错误。

2.错别字多:

水平如镜、波澜壮阔、夏雾晴、忧他人之忧。

3.审题不清:

只写“农谚”而忽略“不同季节的雾”,或四季顺序颠倒。

1.经典句段的背诵、理解不过关。

2.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1.审题不细致:

“从赶紧和迅速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____。

”原句中两个词都指向导,许多学生的体会都指向我和同伴。

2.对寓言寓意的把握出现错误。

3.概括能力不强:

对主要内容的概括搬抄原句,而原文中人物语言较多,造成表意不清。

4.理解重点句:

不能准确表达或不理解基本意思;对文章的主题把握不准。

1.学习习惯差,审题不细致或不能理解题目要求。

2.表达能力较弱,写话时不能做到语句通顺、具体生动。

3.在阅读短文时不能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造成在关键词语、句子理解、句式表达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答题不完整。

概括能力不强,造成表述不清或搬抄原文长句子。

4.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把握不到位;不善于联系上下文或从整体分析;阅读能力不强。

1.把谚语当成歇后语。

2.不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只进行字面解释、造句。

3.对《一千零一夜》的出处不了解。

1.没有掌握歇后语这种特殊语言的含义和理解方法。

2.课外阅读少、阅读面狭窄。

习作

1.要求写一件事,有不少学生写了几件事。

2.要求选择事例把经过写具体,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将事例简单陈述,缺乏细节描写,不够具体和生动。

个别出现写景类作文。

3.出现雷同作文;感受描写单薄。

4.文题不符。

题目要表达的意思和文中事例所反映的不一致。

5.字数不够或为凑字数添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

1.审题不清,或没有学会审题,对习作要求不能较好把握。

2.表达口语化,但又缺乏“以我手写我口”的基本能力,描写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3.缺少个性化,选材缺少新意。

4.课外阅读面不够,不能从大量的优秀例文中学到基本的布局构思方法。

三、教学建议: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必须也要正视不足,加强反思,努力改进:

1.培养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基。

和以往一样,从抽样的60份试卷看,学生在答卷中出现的错别字较多,出现的位置涵盖各个大题。

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仅仅归因于学生“答题不细致”,在不细致的背后,是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将是学生独立学习必备的条件。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多方面:

读书、思考、写字、审题等等……就本次的监测来看,我县小学生的书写习惯、思维能力各个学校之间很不平衡。

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只要学生拿到题目会做,能得分就行。

这样只顾眼前的做法,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们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书写为例,从目前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生写字姿势不当,兴趣不高。

2.错别字情况较多;书写质量普遍偏低;3.写字教学在中段课堂上不被重视。

写字教学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

本次阅卷,专门抽调了专职书法教师批阅第一题,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书写质量整体不容乐观,各校差异明显。

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如何在中高年段落实10分钟书写?

第一,10分钟练字不能仅仅局限于“练”字。

语文课毕竟不是书法课,为写好某一个字而进行的书写不是“语文课书写”的主要内容。

我们建议的10分钟书写时间,是包括了所有书写实践的时间,既有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也有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

同时书写的内容包括单个的生字,也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

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练习式、集字式书写是10分钟书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书写实践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

中高年段的识字写字需要更好地与阅读、习作相融合。

比如借助字源字理识字时,结合文章的主旨,深化理解;仿写续写时关注书写的行款。

更多的书写时间包括课堂笔记、阅读批注等。

这些书写实践有些是我们以往一直在使用的环节,但较少或较弱地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

其实这些书写环节,恰恰就是写字的练兵场,当教师充分重视写字,在每一次批改、展示、评讲时,都对学生的书写给出相应的指导和评价,良好的书写意识和习惯就会日渐养成。

第三,课堂书写要把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10分钟的书写练习最为重要的就是给学生书写时间,而数量过多,势必加重书写的负担,适当的书写量有助于教师在书写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关注书写的过程与写字的质量。

同时要将这种质量的追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2.重视方法,提升阅读力。

从本次检测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仍不强,有待提高。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

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通过圈点勾画、质疑、设问、记笔记、写心得、画草图、甚至听录音、感情朗读、复述、讲演等多种方法,引导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整个阅读引导中,要坚持以读为主,分层推进。

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力求做到知识学习----迁移----运用的结合。

其次,要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指导学生充分地利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性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正确使用工具书,突破识字关;边阅读边提出问题;主动做好读书笔记等。

再次,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学习水平。

在导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大胆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