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229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docx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第1页/共3页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

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第2页/共3页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第3页/共3页第3篇:

苏教版一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第1页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

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第2页第4篇:

苏教版一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表(全册总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回读、写;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会把2-10各数分成两个数,会把十几分成十和几;会比较20以内得数的大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符号“>”“(4)会比较一些常见物体的轻重。

教材重点:

认数

(一)、认识物体、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教材难点:

认识钟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1、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1页/共8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应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4、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5、加强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一数一数29.1-9.2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儿童乐园:

爱护环境

二比一比29.4-9.7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1.联系学生生活选取素材。

2.恰当地呈现问题。

第2页/共8页3.练习安排多有变式,且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学会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标准。

三分一分29.8-9.9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1.巧选例题素材。

2.练习题包含了不同的分类要求,梯度明显。

通过学习会分一些简单的物品四认位置39.10-9.1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2.在操作活动中把握方位。

3.实际体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能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五认数

(一)129.15-9.301.认数时逐步抽象概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2.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3.多方面展示0的含义。

4.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5.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10个一是1个十。

6.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认识1-10各数及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不乱采六认识物体410.9-10.1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第3页/共8页堆积木的场景---分离出研究对象;典型物体---实物表象;图

形---一般性表象;名称---几何知识;举例、分类---

应用、拓展2.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七分与合910.13-10.231.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注意沟通分与合的联系。

3.逐渐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4.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趣地练习和记忆。

能掌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

34、38、39页美化环境八加法和减法2510.26-11.27加、减法的含义,口算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例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3)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

(4)能正确的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丰收的果园例题美化校园:

植树、浇水九统计211.30-12.1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

第4页/共8页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1.有趣的情境产生统计需要,激活统计方法。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注意不要颠倒分、排、数的顺序,不要拔高教学要求。

3、能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十认数

(二)812.2-12.11认识11~20各数。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满10进一的好处。

2.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4.安排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学习能认识数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十一认识钟表312.14-12.16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1.充分利用学生认钟表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形成认识。

第5页/共8页2.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渗透一天有24小时会认钟表,知道时针和分针并会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

十二加法1212.17-12.311.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现象。

新的计算教学过程:

学生面对情境问题产生计算欲望自主选定计算策略,设法计算相互交流,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反思、校正、提高。

算法多样化是对群体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习,以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三期末复习4+机动1.4-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理解2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书写0-20各数。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第6页/共8页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第7页/共8页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第8页/共8页第5篇:

苏教版一级数学一级数一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一年级(数一数)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教时:

一课时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

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

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第1页/共4页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1、游戏:

火车钻山洞

讲述: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

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第2页/共4页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

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3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第3页/共4页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4页/共4页第6篇:

苏教版一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试图只作为一名引导者,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亲身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中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二册教学反思集第一课时十几减9之一

开学前的第一次课由于9加几的课前准备已做好,所以开始上课前我用卡片进行了口算抢答,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堂实录

一、小猴想和大家来比赛(出示口算卡片)9+56+99+47+98+99+92+9

(课前复习准备在课后看来非常重要,学生遗忘很多)二、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列出算式13-9=(许多学生说出得数是4)你们又是如何想的呢?

(相互说一说)生1:

4+9=13所以13-9=4生2:

我用10减9,等于1,再和盒子外3个合起来是4只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没有了出现书上其他几种情况)

重点让学生来演示从盒子10里面去掉9只的一种方法大家用小棒摆出1310根一堆3根一堆

从10根里拿去9根,还剩1根,把剩下的1根和3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3-9=4老师继续演示,如果在13根小棒中的3根上面再添上一根,多少根,14根,,再从10根里去9根,是几根,让学生拿一拿得出,把剩的1根与4根合起来是5所以14-9=5继续添上1、2根,列出15、16、17减9的算式:

大家从演示观察中看出每次从盒子里10根拿出9根,剩下的是1根,再和后面的整数相加就是得数。

这时班上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方法,十几减9,每个得数都比十几后面的一个数多1,(多么水到渠成的发现啊)其他同学齐声说:

对对

师:

为什么要加个1呢,这个1从哪来呢

1/4生:

10减9剩下的1师:

用这种方法自己会计算其他的十几减9。

11-912-918-9学生很快地算出了得数

师:

当然有些同学想加法来算也可以很快地说出得数,老师也欢迎大家用这种方法

接下来的练习,想想做练习,进行得很顺利,汇报是也有好多加法做得很好的同学用了想加算减的办法.最后我用了一个口算比赛来结束新课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有错误.教后反思:

1、对于课前的复习

在徐州的全国教材培训会上听了徐特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堂与讲座,很有启发,计算教学复习得重要,他对学生的新知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没有直接从情境图入手,而是把复习也引入到情景图中,通过课堂实际教学来看,确实起到了效果。

2、对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我想并不是每节课都会有学生想到书上所有的算法,在这节课中没有出现一个一个地减和先减去3个再减去6个,我也没有特地再告诉学生,而是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用10去减和想加算减的两种方法上。

3、关于组织教学形式

在我看来,比赛、游戏、表扬和激励,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有着永远不可抵估的作用。

4、遗憾与追求

数学是思维的,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我想不仅仅是看教学效果,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学生有效思维的质量与时间的长度应该成为我们另一个追求。

我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回顾这一节课,还是有好多同学在等待别人现成的果实,没有自己的思维,我想不仅是我的毛病,这还表现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通病。

这学期,我准备在这方面做些学习与实践。

“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标准》认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可以张扬个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它是学生不同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自然展示。

然而,多样化的算法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这时该怎么办?

算法多样化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问题在哪里?

在探究十几减9的算式的规律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规律。

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学生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

然而有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规律?

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时,教师能不能明确指出找找被减数的个位和差有什么规律?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探究活动的时间,可以较快地发现规律。

但是如果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怎么落实呢?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

2/4生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教学反思:

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片段

(一)中,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想加做减”一种方法。

而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其实,完全不必苦苦追问。

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交流存在着障碍。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

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

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

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

在两个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显示出教师过分地注重结果。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

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

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意,并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3-9。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感悟到这道算式和过去做过的十几减几的算式不同:

不是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