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207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docx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

 

 

 

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

 

1.韩信

 

韩信(?

—前196)汉初大将。

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

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

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

汉高祖元年(前202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

汉兴,改封楚王。

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又被告与陈豨谋反,为吕后所杀。

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佚。

 

2.曹参

 

曹参(?

—前190)汉初大臣。

沛县(今属江苏)人。

曾任沛县狱吏,后随刘邦起义。

楚汉战争时,与韩信平定齐、魏,屡建战功。

西汉建立后,封平阳侯。

曾为丞相。

好盖公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协助高祖平定陈豨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后为惠帝丞相,一尊萧何当年一切规定,无所变更,有“萧规曹随”之称。

 

3.周勃

 

周勃(?

—前169)汉初大臣。

沛县(今属江苏)人。

随刘邦起义,在反秦战争及楚汉相争中以军功为将军,封绛候,官任太尉。

从刘邦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等叛乱。

惠帝时为太尉。

刘邦死前预言:

「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

吕后死,与陈平合谋夺取军权,诛灭诸吕,「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迎立文帝刘恒即位,任右丞相。

 

4.周亚夫

 

周亚夫(?

—前143)西汉名将,原籍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初大将周勃之子。

少时喜读兵书,智谋过人。

汉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侵犯,他以河内郡守任将军,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治军谨严,训练有素,文帝至细柳劳军,亦须服从营中规定,被誉为真将军。

吴楚叛乱,他率军弃梁,断敌粮道,3个月平定叛军。

后与景帝相悖,称病引退。

因其子私买御物,被牵连入狱,绝食而死。

史以治军严整而享有盛名。

 

5.李广

 

李广(?

─前119),陇西成纪人,自幼勇武善射。

文帝时从军击匈奴,有功为郎。

景帝时,历任北部各边郡太守。

武帝时召为中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6),以骁骑将军出击匈奴,惜负伤被俘,后佯死再乘机夺胡马驰还。

回汉后出任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服,誉其为「飞将军」,数年未敢进犯。

元狩四年(前119),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深入失道,引咎自杀。

李广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毕生大小七十余战,阻止匈奴南侵,功劳极大。

 

6.卫青

 

卫青(?

─前106),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本姓郑。

父郑季以县吏给事平阳公主家,与其家婢女卫媪私通而生青,遂冒姓卫。

少时为平阳公主家骑从,后其异父同母姊卫子夫受到武帝宠幸,得召见,历官建章监、侍中、太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

元朔二年(前127年),出兵云中,迂回至陇西,驱逐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河南地,筑朔方城,置朔方郡,以功封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五年,又率军出朔方击溃匈奴右贤王,俘获人口一万五千余,牲畜近百万,遂拜大将军,益封八千七百户,三子同时封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青与霍去病各率骑马五万,步兵及辎重运输部队几十万人,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塞,深入包抄歼敌。

青自定襄出塞后与伊樨斜单于相遇,单于败走,追过漠北二百余里,至赵信城,尽烧其存粮而还。

其后武帝拜青为大将军,娶平阳公主。

 

7.邓禹

 

邓禹(2—58)东汉大臣。

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

随刘秀镇压河北铜马等农民起义军。

后率军入河东,镇压绿林农民起义军。

东汉建立,任大司徒,封酂侯。

渡河入关,旋败于赤眉起义军。

后改封高密候。

 

8.马援

 

马援(前14—49)东汉名将。

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

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

后任贲中郎将、伏波将军等。

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候。

在进击西北羌人、北方匈奴、乌桓、南方蛮夷及交趾等战争中建立威名。

建武二十四年(48年),病死于南征五溪蛮的军中。

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

 

9.祭遵

 

祭遵(?

-33)东汉初颖川颖阳人,字弟孙。

从刘秀平定河北,为军市令,执法严明,迁刺奸将军。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任征虏将军,封颖川侯。

屡建战功。

九年,进攻隗嚣时,卒于军中。

 

10.耿弇

 

耿弇(3-58)东汉初扶风茂陵人,字伯昭。

其父新莽时为朔调连率。

更始时,率上谷郡兵归刘秀,从定王郎,任大将军,曾镇压铜马、赤眉等起义军。

刘秀即位后,他为建威大将军,封好峙侯,击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攻占城阳、琅邪等十二郡。

后以列侯奉朝请,卒。

 

11.冯异

 

冯异(?

-34),字公孙,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好读书,通《孙子兵法》。

王莽时以郡掾监五县,后以五县降刘秀。

任主簿、偏将军,被封为应侯。

他屡立军功,善于治军,但为人谦恭不夸,诸将每坐论军功,他常独避树下,因此号为「大树将军」。

他曾为刘秀北击匈奴,平定河北,举兵攻下天井关、上党、成阜等十三县,拥戴刘秀称帝。

建武二年被封为阳夏侯,代邓禹西征。

又击败赤眉军,平定关中诸豪强,进兵西北,平定公孙述、隗嚣等。

建武十三年卒,谥节侯。

 

12.寇恂

 

寇恂(?

-36)东汉初上谷昌平人,字子翼。

世为著姓,曾任郡功曹。

新莽败亡后归附刘秀,任偏将军。

刘秀占有河内,他被任为太守,负责转输军需,并与冯异击破更始步将苏茂、贾强等。

后历任颖川、汝南太守,封雍奴侯。

 

13.班超

 

班超(32—102)东汉名将。

字钟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班固弟。

投笔从军,曾随窦固北击匈奴有功。

永平十六年(73年),受命率36人出使西域。

至鄯善,袭杀匈奴使者,继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

后得东汉政府支持,先后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国贵族变乱,击退月氏入侵,保护了西城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永元三年(91年),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

他在西域前后达31年,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永元十四年(102年),因病以70高龄回洛阳,旋卒。

 

14.姜维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

初参本郡军事。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维降亮。

时马谡失街亭,亮带西城百姓千余家及维同返汉中,辟维为仓曹椽。

维极为亮所器重,亮尽教其军事方略,后迁中监军镇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于军,维等遵亮遗嘱,秘不发丧,全军撤还,进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封平襄侯。

蜀汉延熙六年(243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维每欲北伐,费常予裁制,给其兵不过万人。

十六年卒,维连年出军北伐无功。

蜀汉亡,降于魏帅锺会。

会待之甚厚。

后与会同谋,拟出军斜谷攻司马昭。

事败,维全家被杀。

维平生乐学不倦,清素节约,为一时之仪表。

 

15.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谨,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祖为太尉,父是洛阳令。

初与孙策相友善。

后策将东渡,瑜率兵迎,遂定江东。

时乔公有二女,策纳大乔,瑜娶小乔。

建安五年(200年)策死,遂事孙权,为中郎将,与长史张昭同辅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破荆州。

时江东文武多有主和,以为「不如迎之」。

瑜力主战,对权说: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甚合权意。

时诸葛亮过江游说孙刘联盟,权意愈决,遂成孙、刘联盟,周瑜率水军于赤壁大破曹军。

刘备占有荆州,瑜以备为枭雄,上疏请徙之于吴。

孙权不纳。

后又请伐蜀,权许之,瑜至巴丘病死。

瑜性情恢朗,颇得人心,唯与程普不睦。

对音乐造诣也很深,如有阙误,必知之,知之必顾,故当时人常说:

「曲有误,周郎顾。

 

16.陆逊

 

陆逊(183-245),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江东大族,孙策之婿。

为孙权帐下右都督,屯芜湖。

与吕蒙定计共夺荆州。

吴黄武元年(222年)任大都督,在亭之战大败刘备。

吴黄武七年(228年),又与魏大司马曹休大战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

黄龙元年(229年)拜大将军,辅太子,主持吴军国大事。

又北取襄阳。

赤乌七年(244年)为丞相,时太子与鲁王相争,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因而得罪了孙权,数遭权责让,逊愤懑卒,年六十三。

 

17.陆抗

 

陆抗(226-274)三国吴国名将。

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陆逊子。

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

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

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18.陶侃

 

陶侃(259-334)东晋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字士行(或作士衡)。

初为县吏,渐升至郡守。

西晋末,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率兵击败杜?

#124起义。

后任荆州刺史,为王敦所忌,旋改广州刺史。

王敦败后,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复为荆州刺史。

苏峻祖约之乱,庾亮走依温峤,推他为盟主,收复建康。

加侍中,太尉,都督交、广、宁七州军事,又加江州刺史,移镇武昌。

在军共41年,为朝廷倚重。

卒于官。

 

19.温峤

 

温峤(288-329)东晋大臣。

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太真。

初在并州从刘琨讨石勒、刘聪。

建武元年(317年)南下,后任侍中、中书令等官,参与朝廷机密。

王敦专擅朝政,他为晋明帝策划攻灭王敦。

成帝时任江州剌史镇武昌,值苏峻祖约之乱,他又与陶侃等出兵讨伐。

事平还镇,不久病死。

 

20.韩擒虎

 

韩擒虎(538─592),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人。

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

因军功升至上仪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

隋朝建立后,经高推荐为庐州总管,坐镇庐江(今安徽合肥),为灭陈做好准备。

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韩擒虎为先锋,率精兵五百人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向建康挺进。

所过之地,陈军丧胆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陈后主于枯井之中。

韩擒虎以功封上柱国,出为凉州(今甘肃武威)总管。

不久召还,开皇十二年(592年),突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五。

 

21.李靖

 

李靖(571-648)唐初军事家。

原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

隋末为马邑郡丞。

精兵法。

高祖时为行军总管,从李孝恭征萧铣,取岭南,镇压辅公祐义军。

太宗时先后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领兵败东突厥、吐谷浑。

封卫国公。

著有《李卫公兵法》。

 

22.秦琼

 

秦琼(?

-638)唐初将领。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李密。

密败,为王世充所得。

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

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23.李孝恭

 

李孝恭(591-640)唐初大将。

高祖族侄。

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

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遗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祜,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

拜扬州大都督。

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24.程晓金

 

程晓金(?

--665)俗作程咬金。

唐初大将。

后改名知节。

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

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

密败,属王世充,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败王世充。

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

高宗时率军攻西突厥,无功而还,被免职。

后起为岐州刺史,致仕。

 

25.颜杲卿

 

颜杲卿(692--756)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字昕。

安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旋迁营田判官,假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他应从弟平原太守颜真卿约,联合起兵继禄山后路,设计杀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

河北有十七郡响应。

次年,常山为史思明所破,被执送至洛阳安禄山处,惨遭杀害。

 

26.张巡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

一说蒲州河东(今山西运城县西南)人。

开元进士。

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商杞县),抵抗安禄山叛军。

至德二年(757年)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数月,阻挡了叛军南下之势。

睢失守后,被杀害。

 

27.许远

 

许远(707-757)唐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人。

字令威。

安禄山叛乱时,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

至德二年(757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坚守睢阳数月之久。

后城陷被俘,执送洛阳。

安庆绪兵败时被杀。

 

28.郭子仪

 

郭子仪(687-781)唐代大将。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

以武举积功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

安禄山反,他以朔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

并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代宗时说服回纥与唐共击吐蕃。

德宗嗣位,尊为"尚父"。

 

29.李光弼

 

李光弼(708-764)唐代大将。

营州柳城(今属辽宁朝阳)契丹人。

安禄山反叛,以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合军收复河北十余郡,并击败史思明。

肃宗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攻安庆绪,为史思明所败。

不久攻克怀州。

后因受宦官鱼朝恩牵制败于洛阳北邙山。

代宗时镇徐州,进封临淮王。

曾派兵镇压浙东袁晁起义。

 

30.石守信

 

石守信(928-1971)北宋初年大将。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后周时官至禁军殿前都虞侯、侍卫都指挥使,与赵匡胤(宋太祖)相亲厚。

宋初参加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建降二年(公元961年)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年由太祖授意,与王审琦、高怀德等自请解除兵权。

累任节镇,聚敛巨万,在洛阳驱使民夫建造崇德寺,不给工值为人所恨。

 

31.曹彬

 

曹彬(931-999)北宋初年大将。

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

乾德元年(963年)败契丹、北汉。

次年又以都监参加攻灭后蜀战争。

此后相继征取北汉、南唐等,且佐太宗决策灭北汉。

雍熙三年(986年)率军攻辽,败于涿州。

真宗时拜枢密使,死后谥号武惠。

 

32.狄青

 

狄青(1008-1057),北宋大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

军人出身,在对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为范仲淹等所器重,由士兵累升为大将。

仁宗劝他用药除去面涅(兵士脸上刺的符号),他不肯,认为留着可鼓舞士气。

皇五年(1053年)升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后被排挤去职,出判陈州而死。

 

33.宗泽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宋名将。

元进士。

靖康元年(1126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

康王赵构使金,至磁州,被他所留。

旋被任副元帅,南下救援京师。

次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

他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均被主和派排斥,遂忧愤成疾,临死时连呼三声「渡河」。

著有《宗忠简集》。

 

34.李纲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大臣。

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初围开封时,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但不久却被耿南仲等所排斥。

次年南宋高宗即位,任为宰相。

他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天,又被黄潜善、汪伯彦排斥。

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

他曾多次上疏,陈说抗金之策,高宗皆不纳。

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

 

35.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农家出身。

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为兵。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岳飞拜见康王赵构,补为承信郎。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

岳飞曾上书言事,因「越职」而剥夺官职。

此后,岳飞便分别在张所、王彦、宗泽部下抗金,屡立战功。

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率军渡江南侵,宋诸将皆惧,独岳飞力战,转战于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

建炎四年(1130年),完颜宗弼攻常州,岳飞屯兵于宜兴县。

金人再攻常州,岳飞四战皆捷。

完颜宗弼趋建康,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兵,并乘夜扰乱金营,又于龙湾大破金军。

完颜宗弼只好奔淮西,岳飞收复建康。

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隶属张浚,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等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率军北上,破金与伪齐刘豫的联军,收复了湖北、河南诸地,岳飞升为节度使。

这年冬,他又出兵援救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军与伪齐军。

绍兴五年(1135年),他镇压了锺相、杨么起事,升为招讨使。

次年,又改为宣抚副使,再次挥军北上,攻占了镇汝军、商州(今陕西商县)、伊阳(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南)等地,直逼蔡州(今河南汝南)。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升任宣抚使,积极准备北伐,但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却正加紧议和。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再次南侵,岳飞在郾城和昌府(均在今河南),以少胜多,打击了金军的主力。

当时岳飞所部称「岳家军」,因屡战皆捷而使金人丧胆,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当时岳家军接连获胜,其前锋直抵朱仙镇,拒汴京仅四十五里。

各地抗金力量乘时而起,使黄河以南金人号令不行。

岳飞见国土将复,欢喜地向部下说:

「直抵黄龙府(在今吉林长春北面的农安县,为金人完颜部故地),与诸君痛饮耳!

」正当岳飞准备渡河、乘胜挺进之时,高宗却连下十二金牌,命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岳飞等被召回临安,解除了兵权,终被罢官赋闲。

金人以「必杀飞,始可和」为和议条件,要高宗杀岳飞。

高宗恐怕岳飞收复故土,「迎还二圣」,令其皇位不保,遂授意秦桧制造冤狱杀飞。

同年十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

淳熙五年(1178年),追谥飞为武穆,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

 

36.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南宋名将。

行伍出身,初御西夏有功,其后曾以偏将参加镇压方腊起事。

宋金战争起,在河北力抗金军,旋随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

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兀术渡江。

次年,世忠率八千人乘海船至镇江,扼长江绝其归路,转战至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与兀术十万大军相持四十八日,兀术大窘。

绍兴初,被调往福建,镇压范汝为起事。

四年(1134年)在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大破金和伪齐联军。

两年后任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力谋恢复。

秦桧主和,他多次上疏反对。

绍兴十一年被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授枢密使,解除兵权。

他抗疏反对和议,又以岳飞冤狱面诘秦桧说: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所言既不被采纳,乃自请解职,闭门谢客。

死后追封蕲王。

 

37.陆秀夫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

理宗宝四年(1256年),他与文天祥同科登进士第。

李庭芝镇淮南,陆秀夫被邀为幕僚。

德元年(1275年),元兵沿长江东下,「边事急,诸僚属多亡(逃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

李庭芝上奏朝廷,陆秀夫被提拔为司农寺丞,累官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德二年(1276年),太皇太后与恭帝向元朝投降,陆秀夫退至温州,立端宗。

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舟南下广东。

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病死,陆秀夫遂立八岁的卫王赵为帝,改元祥兴,迁于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掌朝政。

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山被元军攻破,陆秀夫乃背负幼帝蹈海死,年四十四。

他与文天祥、张世杰被称为「宋亡三杰」。

 

38.张世杰

 

张世杰(?

-1279),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南宋抗元将领。

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

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又在焦山(在今江苏镇江)江中大战,但失利。

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相陈宜中所阻。

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

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

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

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

他与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39.徐达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初务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郭子兴军。

次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

元璋军渡江、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皆为军锋,由镇抚升至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

鄱阳湖大战,身先士卒,败陈友谅前锋,进左相国。

二十七年统军征吴,破平江,擒张士诚,封信国公。

复拜征虏大将军,同副将常遇春率步骑二十五万北伐,平山东,破潼关,克元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洪武三年(1370年)授中书右丞相,改封魏国公。

奉命镇守北平(今北京),徙民实边,大兴屯田。

他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

长年在外征守,有「谋勇绝伦」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与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

后病卒(一说被太祖毒死),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40.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

臂长善射,勇力绝人。

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

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

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

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

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

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

论功封鄂国公。

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

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

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

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一生为将未曾败北。

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41.沐英

 

沐英(1345-1392)明初将领。

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

少孤,朱元璋收为义子。

洪武十年(1377年)从邓愈西略川、藏。

十四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

他浚广滇池,兴屯田,抚定云南全境。

死后追封黔宁王。

 

42.胡大海

 

胡大海(?

-1362)明开国时将领。

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

初从朱元璋起兵。

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行省参正政事。

镇守金华(今属浙江)。

虽目不识书,而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

后被叛将所害。

追封越国公。

 

43.冯国用

 

冯国用(1324-1359)明开国时将领。

定远(今安徽)人。

元末与弟冯胜组织地主武装,继投朱元璋,渡江后,典亲兵,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江、宁国等地,累建军功。

后从征金华、绍兴。

擢升至亲军都指挥使。

不久死于军中。

 

44.傅友德

 

傅友德(?

-1394),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

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反元起事。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友德率众降。

元璋奇其才,使将兵攻取庐州。

鄱阳湖之战,他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复带伤迎击陈军于泾江口,获胜后进军武昌,授雄武卫指挥使。

转战江淮之地,战功卓著。

二十七年从徐达北征。

领军独当一面。

洪武元年(1368年)攻取山东诸地,从通州入大都,继下保定、真定,守定州。

从攻山西,克太原,进军陕西。

三年从徐达攻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军,移兵伐蜀,取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