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175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docx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稿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12-2020)

·(纲要稿)·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012年4月

1发展背景

中央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广东省关于“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加快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步伐,建设旅游强省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三农”资源发展旅游业,全面开展乡村旅游,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城乡、推行国民休闲计划、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幸福广东的重要抓手和当务之急。

广东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

自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广东省先后举办了“广东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并有大批乡村旅游点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以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经典案例”,目前,具有上述称号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共有150家。

适时开展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保护乡村文化和生态、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引导乡村旅游市场、规范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广东乡村资源环境优势,紧紧抓住旅游产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实现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持续发展,努力在乡村经济腾飞中发挥优势产业的突击兵作用,成为全省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强广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2发展原则

(1)产业融合的原则。

(2)市场导向的原则。

(3)协调发展的原则。

(4)注重创新的原则。

2.3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明显增强。

规划期内,实现全省乡村旅游收入以15%~18%的速度增长,快于全省旅游增长的平均水平,也快于全省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全省乡村的旅游收入提高到约为亿元,旅游人次达到万人次,乡村旅游在全省旅游经济总量中占据%左右的份额。

产业地位明显提升。

乡村旅游在全省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中的综合带动作用将日趋加强,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成为各地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的份额。

旅游要素空前活跃。

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在广大乡村日趋增多,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城市旅游地差距日趋缩小,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有新的提高。

到2020年,将拥有个左右的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家五星级酒店。

2.4总体思路

(1)生态推进。

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挖掘乡土文化生态的旅游价值,加强资源环境管理,打造后花园,促进绿色广东的建设。

(2)城乡统筹。

以人为本、统筹城乡,高起点、特色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配套服务设施,努力营造大环境,引领大众旅游时代全新低碳生活和休闲方式,形成城乡旅游全面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大发展。

(3)旅产结合。

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联动,结合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点、线、面结合开发旅游景区和特色精品旅游路线,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业,引导乡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4)产品创新。

注重生态景观的丰富化、旅游主题的多元化,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乡村等主题的旅游形式,实现体验性、多元性和参与性的结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引领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开发。

2.5发展策略

(1)政府主导、企业经营,镇街参与

政府是乡村旅游的管理者,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成立专项负责的领导机构;制定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执行项目计划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和服务;建设与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帮助成立乡村旅游的非政府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等。

企业是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其主要职责是:

分析乡村旅游市场;保护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设计乡村旅游产品;开展乡村旅游营销。

镇街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和真正主人,其主要职责是:

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参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与服务等经济活动;参与旅游开发的效应评估;参与乡村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

(2)品牌化

抓住国内珠江三角洲市场、周边城市市场,打造具有岭南文化个性的乡村旅游精品;发展与城市旅游相对应的乡村旅游;形成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全世界乡村旅游知名品牌。

最终由品牌乡村旅游引导其他乡村旅游规模化和特色化经营。

(3)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广东省区位优势明显,这要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求各镇街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上应从大区域来考虑,树立区域一体化思路,加强联合,共同发展,努力避免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施行“捆绑发展”“联动发展”。

(4)城乡互补,双轮驱动

成立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合作机构,定期举办联席会议解决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的实际问题;

鼓励城市旅游经营企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建立旅游企业集团,联合开发产品,实行联营共赢;开展城乡旅游共同营销。

(5)社会、经济、环境共赢策略

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落实科学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

3资源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3.1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广东省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农村风光,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

着眼于乡村景观、农业以及乡村休闲等,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五类:

山水环境资源――以山岳、河流、溪谷等等地质、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形成了山水景观基础。

该类型资源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东部、北部以及西北部地形多变,且以山地为主的区域,该类型资源主要被开发为观光、休闲与度假。

生态环境资源――以绿色植被为依托,形成的郁郁葱葱的环境,特别是较好的森林覆盖,成为氧吧,形成了生态环境基础。

该类资源较好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是在珠三角区域以外的,没有受到工业的污染和影响的区域。

田园环境资源――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形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致,形成了田园景观基础。

该类资源与生态环境乡村资源的分布区域联系较大,主要分布在农田保护较佳的区域。

村落环境资源――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庄建筑、新型特色村落建筑、民俗风俗习惯等等文化为基础,构成独特的村落景观,形成了村落景观基础。

该类资源在省内各区域均有分布,且各区域对该类资源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开发及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经济产出资源――以果林、花卉、大棚、药材、牛羊牲畜、鱼塘、简单副食品加工等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渔业等等为依托,形成独特的景观环境和经济产出基础。

该类资源以珠三角区域为主,该区域地势平坦,农业产出经济较高,发展高产出的农业是较好的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在广东这个旅游强省的推动下,各类型资源均得到了大力的开发,但在广东省这块幅员广阔的土地上,资源的挖掘并未形成体系,部分资源开发力度尚不足。

3.2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广东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目前已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体系。

结合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各项三农政策、中国乡村旅游年等,以及广东省发展旅游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和措施,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风生水起。

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产业初具规模。

广东乡村旅游资源赋存量大,自然、人文乡村资源均被深入发掘,为广东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足够的本底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地政府、企业及农民个体纷纷重视和发展乡村旅游,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产品类型和层次的产业体系。

发展整体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条件优越。

近年来,广东省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省内乡村的交通条件,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几乎覆盖全部区域,乡村基础环境明显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乡村旅游欠缺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缺乏行业管理。

目前尚未成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或非政府组织,缺乏行业内部的自律管理;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水电、安全、环卫、商业、文化等设施设备状况不一,缺乏行业规范。

乡村旅游无序开发,影响力不足。

由于没有行业规范和明确的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一,开发方向不确定;自主开发较多,整体营销宣传力度不足。

开发的规模化、资本化、规范化,消费的大众化成为趋势。

乡村旅游小打小闹已经不适应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由此迫使乡村旅游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且乡村旅游吸引了开发商或企业或个人的投资兴趣;未来乡村旅游将进行行业规范,并成为国民休闲的大众化产品。

乡村旅游改造升级与畸形开发的矛盾。

乡村旅游全面升级改造过程中,部分景区景点利用优惠政策,变相开发乡村旅游,将房地产开发引入乡村旅游,从而改变乡村旅游的本质。

4发展布局与功能定位

4.1布局原则

(1)体现个性特色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也很容易被模仿。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原始乡野和乡土气息,形成各区域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

(2)集中功能单元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应以旅游主导功能为纽带,通过将主导功能一致的旅游区进行集中整合,使其成为旅游功能性组团,在空间上形成规模积聚效应,在环境保护中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和连续控制。

(3)协调功能分区

协调功能分区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处理好乡村旅游区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分区与管理中心的关系、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等)与功能配套的关系。

(4)兼顾产业组织

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必须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布局,兼顾与农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布局与组织,积极寻找行业发展的结合点,确保乡村旅游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

4.2功能布局与定位

在综合考虑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各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行政区划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的广泛性、普遍性和依托性等发展特征,对整个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划分为五大乡村旅游片区:

珠三角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片区、粤东民俗村落文化旅游片区、粤西北乡村田园风光旅游片区、粤西南滨海风情渔村旅游片区、粤北山村森林生态旅游片区。

4.2.1珠三角城郊农庄休闲旅游片区

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和江门8个地级市及所管辖的城镇村落。

充分利用市郊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以骨干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园区、休闲农舍、休闲山庄为基础,建立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旅游体系;以各类农村休闲度假和“农家乐”产品为主,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主要客源市场;突出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的主要功能形象,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的商贸、会议、科教、康体等功能。

4.2.2粤东北民俗村落文化旅游片区

包括河源、揭阳、潮州、梅州4个地级市及所管辖的城镇村落。

以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为基础,构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打造观光游览、文化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采取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模式,以较为成熟的景区、特色农业产业和当地独特的民俗习惯形成旅游吸引力,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旅游经济;突出文化观光、民俗体验的主要功能形象,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积极拓展度假、会议、科考、养生等旅游功能。

4.2.3粤西北乡村田园风光旅游片区

包括肇庆和云浮2个地级市及其所管辖的城镇村落。

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乡”、“果园”、“桃源”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形态,以乡村田园风光形成主要旅游吸引力;以现代农村展示、特色农业带动为主要发展模式,带动和鼓励农户依托景区自主开发农家乐旅游活动,实现集中打造精品、名品,分散发展、覆盖全区的格局;坚持以农为本、念农家经、走特色路,从产品、服务、旅游环境等多方面提升已有乡村旅游产品的功能层次,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形式,在区域内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形成具有粤西北农耕文化特色和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风貌的综合旅游形象。

4.2.4滨海渔村风情旅游片区

包括汕头、汕尾以及阳江、茂名、湛江5个地级市及其所管辖的城镇村落。

以良好的海滨资源为依托,以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滨海旅游形态带动周边城镇村落的旅游开发,打造滨海渔村风情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渔业、海盐业等沿海特有的产业形态,在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依托优越的生态海岛、海洋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海洋产业集群区,以此为带动,全面促进广东沿海区域渔村的旅游经济发展。

4.2.5粤北山村森林生态旅游片区

包括清远、韶关2个地级市及其所管辖的城镇村落。

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延续少数民俗文化为前提开发粤北乡村旅游;采取名胜景区景点带动发展模式,借助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云髻山旅游区等久负盛名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已有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带动景区周边农村发展旅游,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生态观光、游乐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山野运动、生态养生等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形式。

5重点项目规划

5.1都市休闲农庄

5.1.1发展现状

围绕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珠三角城市群的近郊区域形成了大量针对都市客源市场的休闲农庄、农业生态园、科技示范园等类型的乡村旅游形态,对于该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形态,本规划中将其归纳为都市休闲农庄。

5.1.2资源特色

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区位,都市休闲农庄的客源以都市居民为主;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珠三角地区,相对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日渐消失,因此此类乡村旅游形态的人工造景程度较高,更觉偏重于休闲体验活动和主题度假的形式。

5.1.3功能定位

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主题度假、特色餐饮为主导功能,开展垂钓、采摘、认养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以农家乐形式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业,促进乡村旅游购物;

以乡村商务会议为拓展功能,利用接近城区、交通便利的区位条件以及乡村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发商务旅游市场。

5.1.4重点景区建设

序号

重点项目

项目内容

1

百万葵园

“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

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独具特色的水乡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2

顺德长鹿农庄

以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为特色,集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等五大园区组成

3

从化宝趣玫瑰世界

国内首个以玫瑰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也是一个集生产、销售、展示、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玫瑰主题公园。

4

珠海一棵树休闲农庄

“珠海第一休闲农庄”,目前项目有“水上餐厅”、“拓展培训基地”、“大型舞台烧烤场”、“大型海淡垂钓场”、“真人CS野战营”、“大型苗木场”、“儿童娱乐场”、“果园菜园”、“激情篝火场”等

5

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首选地方。

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农林果自然生态景区,是集土地整理示范、农业生态示范、环境教育、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理想之园。

6

寮步香市现代农业生态园

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园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生态园区。

7

横沥田饶步农业生态园

大型花卉展示区、野外拓展基地、生态餐厅、情侣园

8

揭东县万竹农业生态园

八马奔跃、丽日丹霞、竹影平湖、云翠长廊、竹溪古渡、珠帘情话、云楼竹径、九曲回廊等休闲娱乐景点,儿童游乐场、水上世界、小人国、童乐区等适合儿童的杂耍项目,空中飞车、上刀山下火海、斗鸡等杂技表演。

9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融茶叶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5.2古村落

5.2.1发展现状

由于古村落具有独特的乡村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尤其是对于远离大自然的现代都市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审美”潜力和旅游吸引力。

广东古村落众多,不同的古村落具有的区位条件也各异,既有位于城市中心的城中村,也有处于城市近郊受工业化和现代化影响较大的古村落,还有大量分布在边缘地区的古村落。

广东及珠三角地区市民旅游意识强,出游率高,绝大部分市民表现出对古村落旅游的浓厚兴趣,所以,这些古村落无论出于哪种区位条件,都具有优越的市场优势。

广东不少古村落已进行了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如小洲村、溪头村,已成为广东特色乡村旅游区,节假日游客如潮;黄埔村在2008年建设了古港遗址并营业;钱岗村仅团队游客每个月就有上百批次;珠村的乞巧文化节已闻名省内外;此外还有众多未开发的古村落是大量背包客与自驾车游客钟情的目的地。

5.2.2资源特色

广东古村落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数量庞大而精美的古建筑群,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是鲜活的“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大部分散落在这些古村落里。

在岭南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如今保留下来的古村落少则两三百年多则七八百年的历史,可以说,古村落是岭南文化的‘根’,是活态的遗产,是历史的‘活页’。

广东古村落岭南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第一,在村落形态方面,大多为岭南特色的梳式布局,村落纵列房屋前后连接,横排以青云港相隔,形成一个“梳”形,如白云区的石马村,从化的秋枫村、钟楼村,增城的瓜岭村,花都的塱头村、茶塘村等。

同时广东古村落在梳式布局的基础上,衍化成棋盘式、自由式、象形、城堡式等多种聚落形态。

除了典型的广府村落外,还有较多防御性特点突出的客家村落以及广府——客家和谐共处的村落,如增城的莲塘村、贝坑村等。

第二,在村落布局方面,广州古村落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村落结构,一般建于前低后高的缓坡上,后为山坡或风水林,前为半月形水塘;在平原受地形限制没有山的村落,也多以种植风水林形式加以处理,没有河流的多建水塘。

一般在村头有一颗或数颗榕树、门楼或牌坊,村前多有水塘与晒场,不少村落在晒场前还有旗杆夹,在村落中有多建宗祠,一些村落还以宗祠为中轴线两边排列,甚至一些古村落还有村墙、护村河、炮楼等。

不少古村落布局还具有仿生学特点,如番禺大岭村整个村落的布局酷似鳌鱼。

第三,在建筑形态方面,三间两廊式建筑较为普遍,镬耳屋、龙船脊、船屋、蚝壳屋成为岭南古村落的景观特色。

岭南古村落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桥、古塔、古街巷、古码头、古店铺等古建筑,不少古建筑还保存着宝贵的建筑艺术与民间工艺,如灰塑、砖雕、石雕、木雕等。

第四,在历史文化方面,广东古村落年代久远,基本上反映了广东乡村人口迁移、文化发展、产业衍化等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番禺的大岭村具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古重文教,开村以来共出过1名状元、1名探花、34名进士、53名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

黄埔村自北宋建村后,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广州乃至中国的对外贸易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至今黄埔村还保留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第五,广东古村落保存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菠萝诞、盘古王诞、鳌鱼舞、舞貔貅、舞狮、舞春牛、水族舞、麒麟舞、扒龙舟、飘色、乞巧节、客家山歌、走马灯、掷彩门、荔枝节,等等,其活动的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都比较高。

第六,广东古村落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情,农副产品丰富,如菜心、粉葛、草莓、荔枝、龙眼、李子等,有利于发展基于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活动。

此外广东古村落具有与城市迥然不同的乡村环境与广阔的乡村空间,可开展多种多样的乡村休闲、乡村娱乐与乡村度假等各种旅游活动。

5.2.3功能定位

开发广东古村落遗产经典旅游线路;选择典型的传统民居对外开放;选择部分民居适当地改造成乡村旅馆、酒吧、茶吧与咖啡馆、购物商店、民间艺术展示与制作体验场馆等;建设历史、民俗、名人、生态等各类博物馆;开发各种节庆、艺术与民俗等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文化演绎活动;发展文化沙龙、文化休闲业与展览业;与影视部门合作,建设影视基地或影视城。

5.2.4重点景区建设

序号

重点项目

项目内容

1

三水大旗头村

整个大旗头村坐西向东,呈棋盘式布局;房屋密集整齐,街道纵横交错,四条直巷贯穿全村。

据说每一条巷的巷口都曾装有铁闸,遇有盗匪时同时落下,整个村庄便成了一座堡垒。

而巷间四通八达,很多楼宇都有天桥相通,外来者误闯进来,会以为踏入了迷宫。

2

汕头前美村

这座巨型豪宅群,始建于1876年,历时三十多年、毕三代人精力建成。

占地25400多平方米,分设"善居室"、"朗中第"、"寿康里"及"三庐"四大宅院,厅房共506间之多。

据说以前陈家专责开关窗门的佣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天也暗了。

3

从化钱岗古村

村内房屋多建于明清时期,带有宋代遗风。

进村一般从东门入,于此可看到灵秀牌坊,是村东的门楼。

而村的南、西、北面各有"震明门"、"镇华门"、"迎龙门"3个门楼,主要用作看守防盗。

与四个门楼相连的是残破的围墙,依稀可见昔日繁荣。

4

深圳鹏城村

鹏城村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是当时的军事要塞。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远去,留下的大鹏古城仍巍然屹立,东、西、南三座城门古风尚存。

城内有东西、南北向的街道各4条,均用长条青石板铺筑而成,其中南门街与东门街十字交叉,构成了城内的两条主道。

其它小巷则阡陌交错、迂回曲折,间隔着鳞次栉比的民居古建。

5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群是侨乡文化的浓缩和象征,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土建筑群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放眼开平的城镇农村,举目皆是碉楼,纵横数十公里,蔚为壮观。

6

封开杨池古村

杨池古村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始建于明末,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世外桃源,古村四周有四大奇泉,泉水长年不断,冬夏迥异。

被誉为"岭南第一村"的杨池古村,完整保留了明清古建筑群落的风貌,青砖、灰瓦、麻石和小巷整个村寨顺着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立体感强,通风、取光、排水理想。

7

番禺大岭村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珠江狮子洋水道西岸,坐东北向西南,背依碧绿葱葱的菩山,前临潮汐涨落的玉带河。

靠山近水,水秀山青。

大岭村建村迄今,已有873年的历史,因为出了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

大岭村风景优美,村落格局完整,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

2007年5月31日,大岭村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是广州市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村。

2008年4月8日,大岭村还被广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

8

南海黎边村

黎边村位于广三高速公路旁的南海区小塘镇,由黎东、黎西两个自然村组成。

据说,其祖先是在南宋的时候由由南雄珠玑巷迁移来此的。

黎西和黎东各有一座祠堂,据说建造于清代康熙年间。

位于广三高速公路旁的黎边村属南海区小塘镇狮岭村委会,由黎东、黎西两个自然村组成。

据说,他们的祖先在南宋咸淳九年(即1274年)由南雄珠玑巷迁移至此,至今已传有20多代。

9

花都炭步朗头村

朗头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是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建筑工艺精湛古老村庄,有不少古民居群,花都区将尽快保护和利用该古民居群,并结合其它古民居群,开发独具特色的乡间古村游,使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

朗头村分为朗东村、朗西村两部分,是黄姓家族于南宋时期从南雄珠玑巷迁移到此地,立村已有800多年历史。

朗头村主要以宗祠、书院为主,共有17座建筑物。

民居的滴水、屋脊广泛使用精妙绝伦的灰塑装饰,麒麟、喜鹊、双狮等图案争相斗艳。

10

从化神岗木棉村

木棉村,位于从化神岗镇,相传由宋代谢氏建村。

如今古村里所住的人家已经不多,有钱的、年轻的一辈都从老房子里搬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