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1153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专题二第5讲Word版含答案

总述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12~1927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7年)两个阶段

政治

(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思想

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

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

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1.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

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

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4.失败: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

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1.北洋军阀统治的分期及政治统治概况

(1)分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

(2)政治统治概况

①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主要事例有:

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

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③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

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⑤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

如反张勋复辟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

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点拨:

北洋军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其在中国的统治长达十六年之久。

这一统治时期,中国的国号仍然是“中华民国”,所以,这一时期也属于民国时期。

[真题例证1] 中共早期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

(2012·课标全国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认识到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排除A项;认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排除B项;D项与题干相矛盾。

[考向预测1] 从黄埔军校毕业率看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

导致下表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黄埔军校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A.国民革命的兴起B.外来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的分裂D.社会经济的停滞

答案 C

解析 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校时间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故A项错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外来势力的干涉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已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故C项正确;1926.11~1927.8中国的社会经济并未停滞,故D项错误。

2.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

(1)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从国内看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从国际形势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

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

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点拨:

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产物。

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政治异常黑暗,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穷途末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时期。

[真题例证2] 大革命时期中共的成长

(2014·海南高考,18)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考向预测2]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农民运动的领导

农会原本是中共领导的以研究农学、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

但在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

“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而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

”这说明当时(  )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

B.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

C.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

D.中共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

答案 D

短板13 调动和运用知识判读历史现象的能力不足

例题 (2015·课标全国卷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查短 对题干史料历史现象理解有误,调动运用知识不当,就会误选错误答案。

例如本题题干历史现象是:

国家分裂、军阀混战。

如果错误理解史料,认为当时中国中央不能很好地管辖各省,战乱不断,就会误选A项或B项。

但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农民斗争”,故排除这两项。

有的考生误选C项,是因为没有弄清题干中“皖直交斗”的含意,皖是皖系军阀,“直”是直系军阀,这种军阀混战的局面是在袁世凯死后,故C项亦可排除。

补短 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正确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由题干史料“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可以判断是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故选D项。

答案 D

[针对练1]

(2017·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过去农村是土豪劣绅的天下,‘如今是委员的世界呀,你看,屙尿都碰了委员’,‘城里、乡里、工会、农会、国民党、共产党无一不有执行委员,确实是委员世界’。

”毛泽东这里描写的是哪一时期的农村现状(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时期

C.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过去农村是土豪劣绅的天下”“城里、乡里、工会、农会、国民党、共产党无一不有执行委员,确实是委员世界”可知,这一时期,在国共合作之下,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1.背景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1)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二、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三、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项目

变迁

社会习俗

(1)服饰更加西化

(2)饮食中西结合

(3)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

交通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3)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报刊业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争夺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影视业

(1)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2)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

1.民族工业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点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进而推动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真题例证3]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与思想解放

(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故D项正确。

[考向预测3] 20世纪20年代小农经济的社会化生产经营

在“五四”以前中国农业合作运动已具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其鼓吹与试验者日见增多。

1927年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在全国推广农业合作运动。

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向社会化生产经营发展的趋势

B.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追求

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基

D.社会主义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答案 A

解析 材料“在‘五四’以前中国农业合作运动已具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其鼓吹与试验者日见增多。

1927年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在全国推广农业合作运动”体现农业合作运动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故A项正确。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点拨: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既属于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还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特点,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的大众化、生活化。

[真题例证4] 民国初年商品广告中的新思想

(2017·课标全国卷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产品广告与“国之进步”“人民精神”等新思想相联系,取得巨大成功,体现当时民众对新思想的推崇与追求,故B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1913年”不符;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

[考向预测4] 民国初年的妇女教育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以判断(  )

学校

课程与特色

中央女校

六个年级,分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国文、国画,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

A.辛亥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国人仍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观念

答案 A

解析 通过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女校的设立是辛亥革命后妇女参政意识和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

短板14 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

例题 (2014·课标全国卷Ⅰ,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查短 解读社会文化生活历史现象时,调动基础知识仅限于思想文化方面,就会误选错误答案。

例如本题中上海和京津放映的外国影片远远超过国产影片,选项A、B、D仅从大众心理、电影制作水平方面进行解读,是远远不够的,故都排除。

补短 解读社会文化生活现象时要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调动相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根据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国外进口影片除了缴纳一定的关税等税费外,在中国内地流通无需再缴纳其他税费;而国产影片在内地流通则有多重税费。

据此知识可确定国产影片在中国不同城市流通量不同的原因是C项。

答案 C

[针对练2]

1928年某报刊登了啤酒公司的广告:

“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

”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B.提倡国货是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潮之一

C.国民政府将发展民族工业放在首要地位

D.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结构变化

答案 C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较快发展阶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提倡国货,实业救国是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8年国民政府正在南方围剿红军,将军事斗争放在首要地位,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啤酒公司的广告反映出西方生活方式传入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结构变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复古。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特点

(1)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2)认识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探索。

(3)从学习西方文明转向学习苏俄。

5.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促进。

2.概况: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9年,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意义: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新三民主义

1.确定:

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1)民族主义:

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意义: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1.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比较项

前期

后期

不同点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

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内容

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等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作用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相同点

都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点拨:

20世纪的前二十年,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及社会主义四大思潮风云际会,交错碰撞,整个社会思想界空前活跃。

新文化运动由前期提倡科学民主发展到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真题例证5]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与救亡

(2017·山东临沂高三质检)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期刊影响。

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

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15年,故A项错误;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并不代表当时的社会主流舆论,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就是启蒙民众的思想,1915年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青年》杂志畅销是因为其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是启蒙民众的思想,故D项错误。

[考向预测5] 五四运动时期的北洋军阀统治

“到了1919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不得人心

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答案 A

解析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引发社会各阶级不满,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人们更加愤懑,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列强的侵略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五四运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非领导,故D项错误。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几个特征

(1)一个主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双重性质:

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救亡图存与反封建相结合。

(3)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地主阶级仿制“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建立“制度”。

③从1915年至1919年:

资产阶级学习“民主”“科学”。

④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马克思主义者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点拨: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真题例证6] 内忧外患交织下的向西方学习

(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答案 C

解析 A项不能全面体现学习西方的发展过程,在学习西方之初不存在否定封建制度的问题,到了后期则超出了否定封建制度的范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中国学习西方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追求民主等,B项不能体现学习西方的整个过程;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结果而不是目的,D项错误。

[考向预测6] 20世纪初中国妇女争取参政权的斗争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

”她们以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