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发展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0829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的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流的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流的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流的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的发展史.docx

《物流的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的发展史.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的发展史.docx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

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

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physical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称呼物流,替代原来的PD。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根据军事上的需要,首先在军火供应领域采用LogisticsManagement(后勤管理)概念,并对战时的军火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Logistics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946年,为了将物流培训活动纳入正轨,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ST”L)。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物流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了各个国家民族性情和经济模式的差异。

比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1)美国物流发展——追求高度自动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

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物流的概念源于(美国),美国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先进,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应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支援任务,被概括为“后勤供应”。

战后,这种组织管理手段被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开拓了企业生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

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

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

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

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

美国的物流包装,也十分强调适用性,尤其对作战物资的包装,着重从强化包装质量入手,改进包装方法,方便物资的储存与运输。

纵观美国物流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①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1949年):

在这一时期物流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被看做流通的附属机能,关于“实物分配”这一概念也是在研究流通问题时提出。

如1915年,阿奇.萧(ArchW.Shaw)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SomeProbleminMarketDistribution,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克拉克(FredE.Clark)在研究市场营销问题时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泛指一切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实物配送活动。

美国当时还着重于实体配送(销售物流)的研究,而对供应物流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制造业内部的实体配送管理被认为是一个分离的组织功能或领域;第二,实体配送只是作为运输部门的附加职能;第三,最初建立实体配送部门的目标也仅仅是降低实体配送成本。

②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物流实践推广阶段(1950—1978年):

这一期间有很多有关物流的论文、著作、杂志开始出现,有关物流管理研讨的会议也开始频繁召开,这些都推动了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广。

如在1954年美国第2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发表了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时指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应该提高认识,研究市场营销中的物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发展物流。

1956年,霍华德.T.莱维斯、吉姆斯.W.克里顿和杰克.D.斯蒂勒三人撰写的《航空货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一书中首次引入总成本的分析概念,提出应当从物流费用总体的角度评价运输手段的优劣,深化了物流活动分析的内容。

1962年美国著名专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1963年,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组织——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协会的目的是通过年会、地区会议、学术会议和出版物,为跨行业的企业提供交流、培训渠道。

③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现代化阶段(1979—1985年):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法规,如《航空规制缓和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理论上随着MRP、MRPⅡ、DRP、DRPⅡ以及JIT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看待物流,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

特别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改为National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

④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深化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

这一时期,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生产、营销紧密相连,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

实践上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不断加快,如EDI和专家系统的运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奠定了物流纵深发展的技术基础;POS系统、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使用,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

《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的出台,为美国物流的现代化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在1997-2002这5年里,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的挑战,跨越国界的安全威胁和通信与信息革命等环境要素的变化,通过规划的实施,美国已重建一个全世界最安全、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运输系统,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

(2)日本物流发展日本物流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规模、效率及整体现代化程度令人赞叹,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日本物流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物流概念的引进阶段(1956—1964年):

1956年10月至11月,为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出一个由12名专家组成的“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引入“PD”这一概念,即PhysicalDistribution,1963年,被称为物流之父的著名学者平原直先生将其译为“物的流通”简称“物流”,并被产业界普遍接受。

同时日本学者又创造性地提出物流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是一种综合活动。

②物流实践阶段(1965—1973年):

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重视工业发展,对物流提出了较高要求。

同时引入“物流”概念,大力加强物流设施建设,修建铁路新干线、高速公路和集装箱码头,实现汽车大型化,火车高速化,仓库自动化,物流系统化,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内部也广泛采用如铲车、自动仓库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仓储设备,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同时物流联网系统、配送系统等物流软件的开发、推广使用,又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4—1985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企业的传统盈利方式面临挑战,人们开始关注物流对企业盈利的贡献,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上。

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日本积极推进物流合理化,旨在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快速化,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成本。

日本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得到蓬勃发展,一些新的物流服务项目,如市内送货、路线配送、集中配送等物流业务被物流公司开发出来。

④物流纵深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多品种、少批量成为日本生产经营的主流,减少库存成本的观念越来越强,物流也相应地从集货物流向多频率、少量化、进货短的方向发展,外贸的快速增长也使物流面向国际化。

这一时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JIT物流,使物流服务呈现多样化,但也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上升。

因此,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

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

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日本物流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指出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是:

信息化的推进;物流技术的开发;物流人才的培育;新物流服务的开展;国际化的对应;包装机械化、在库管理数码化的推进;整体系统化的加强;社会资本的充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共同化、协作化的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