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规划.docx
《商业银行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发展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发展规划
商业银行发展规划
第一章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定义与业务范围
一、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以及股本融资等方法取得资金后,出贷款外的资金运用,常常含有流动性管理职能。
根据各自的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可以分为:
传统业务、成熟业务和新兴业务。
其中传统业务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都开展的业务,入资金交易业务和货币市场业务等等。
成熟业务指的是理财业、同业业务、票据业务和债券业务。
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加快和业务电子化的广泛运用,新兴的金融市场业务不断涌现,如贵金属业务、投行业务、衍生业务、顾问业务、托管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代理业务等等。
但从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观察,金融市场业务规则是指在境内外五大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票据市场)中运用六类金融工具(利率、汇率、信用、商品、股票、票据)的两种形式(基础金融工具及其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资、交易、融资等业务,在风险预算内,谋求银行利润的最大化的金融业务,有时候还包括金融市场的辅业业务,如投资银行业务、托管业务、金融代理业务等。
三、金融市场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为了推动经营转型、提升高端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将金融市场业务作为业务转型的突破口,并纷纷设设立集中营运的金融市场部来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业务。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将金融市场业务定位为:
(1)经营上是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并列甚至超越的三个业务主线,也是当前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快速增长渠道。
若工商银行和**银行等。
(2)定位上,是银行向战略客户、核心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最集中领域,同时也是密切银企关系的纽带、营销中高端客户的敲门砖。
(3)战略上,是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助推器,是改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人员结构的最主要手段,是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战略性业务之一。
如**银行、兴业银行等。
简而言之,金融市场业务是推进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业务,也是未来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如工商银行推行金融市场、资产托管、贵金属、投行业务、票据业务等五大利润中心;**银行将金融市场业务并列于公司业务、个人业务、信用卡业务等业务;**银行积极打造特色资金业务,带动全行全面转型;兴业银行则加强特色“银银平台”推广,带动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第二章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概况一、资金交易业务资金交易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提高自身资金收益或防范市场风险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资金管理、资金存放、资金拆解、债券买卖、外汇买卖、黄金买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业务。
但在本报告中所指的资金交易业务仅限于同业拆借、现券交割、回购交易等货币市场业务。
(一)商业银行资金交易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1、市场交易不断活跃随着2006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正式上线和年期以内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我国的同业拆借现券买卖、现券交割、回购交易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随着SHIBOR基准利率地位的逐步巩固,市场化的收益率曲线逐渐形成,货币市场的现金交易将更加活跃。
2、交易对手不断丰富2000年以来,参与资金交易业务的同业拆借成员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不断丰富。
如何选择业务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较好、金融市场信誉高、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较好,且资格牌照更为齐全的金融机构作为交易对手将是资金交易业务的关键。
3、交易品种日益丰富我国先后推出了普通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产品,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和交易品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工具、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和工具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会。
4、交易价格波动幅度不断增大
(二)商业银行开展资金交易业务的重要意义1、扩大银行间市场的影响力,对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业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优化交易对手,为后续的票据、贵金属、衍生品、理财、债券投资等新兴业务提供充足的交易对象3、积极参与国内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运作,合理利用债券和利率等市场工具,是提高非信贷资产效益的重要举措(三)我国商业银行资金交易业务的发展状况1、部门设置有专营化迹象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交易业务仍然是金融市场部/资金部的一个二级部门,但是工商银行、深发展、招商银行、**银行及北京银行已成立了资金交易中心,民生银行在上海成立了资金交易中心,管理权属归属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希望通过专营机制来扩大交易业务。
再比如招商银行的资金交易中心下辖人民币交易、外汇交易、外币债券、代客理财、风险监控五个业务部室。
2、业务发展为全产品交易业务传统商业银行的资金交易业务主要以国债、债券等固定收益品种为主,但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金交易中心的职责表明,让一个部门来统辖全部金融产品的交易是一个趋势。
其中主要优势有:
(1)统一交易对手交易,方便进行优选优化交易对手;
(2)便于根据经济情况对各业务品种进行选择,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加大交易软件的趋同效应。
3、交易业务电子化趋势明显电子化交易系统是资金交易业务,乃至做大做强金融市场的关键。
这是因为电子化交易系统将作为资金交易业务带来三大突破:
一是扩大了风险监控范围。
由本外币债券、本外币债券回购、外币债券期权、外币利率掉期四大业务品种扩大到所有业务品种。
为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的集中控管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是提升了风险控制技术。
通过挖掘电子化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不仅能根据风险监控的需求,不多优化报表交易体系,进一步改善对市场风险监控的驾驭能力,而且能根据投资管理策略,研究并设置授权参数体系和风险限额体系,对前台交易实施实时、自动、集中的管控,降低了操作风险,控制了信用风险。
三是增强了金融创新能力,金融衍生品能否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取决于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依托电子化交易系统,不仅能提高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而且能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将新开发的金融产品纳入电子化交易系统的覆盖范围,将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纳入风险监控之中,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现代化技术支持。
4、北京仍为重要的资金交易中心北京仍然是重要的资金交易中心,这是因为:
与上海相比,北京总部经济更为发达,这些总部往往也是机构的资金集散中心,也是银行千方百计争取的贵宾级交易对手;二是北京拥有财政部、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主要发债主体,与这些发债主体保持近距离的接触能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
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三大行的资金交易中心的基本布局是:
工行以人民币交易为主的资金交易中心仍在北京,外汇交易中心在香港;中行外汇交易中心在香港、纽约、伦敦,以人民币交易为主的交易中心由各分行自己运作;农行资金交易中心在上海设置分部,但北京资金交易规模仍占绝对比重。
建设银行将资金交易中心迁移到上海,寄希望于借助上海金融市场的便利来扩大资金交易业务,但于2005年又返回北京。
(四)我行资金交易业务的发展目标根据《**银行资金业务三年规划报告》的要求,我行在未来三年资金交易业务的发展目标是:
1、加大货币市场资金业务拓展,充分利用市场渠道,充分高效的满足全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防范流动性危机;2、在保证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判断、拓展同业和主动操作,持续提升货币市场交易水平,有效降低我行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益;3、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回购融资利率于债券利率的套利机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时、适度的放大融资规模,积极稳健的进行期限错配以获取较高回报;4、提升债券交易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逐步扩大到本外币、全品种,有效识别和控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实现交易规模、频率和交易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5、有效提高我行市场交易活跃度与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树立我行在市场中的良好口碑,主要交易指标达到并保持在市场前三十名、城市商业银行前十名。
(五)我行开展资金交易业务的路径选择根据债券业务的发展需要,我行应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债券投资岗位设置、从业人员资质、岗位职责、审批权限、审批流程、操作原则、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化或规范。
比如制定和完善《**银行资金管理业务管理办法》、《**银行银行间交易市场债券管理办法》、《**银行回购操作规程》、《**银行现券买卖操作规程》等,这也为今后金融市场业务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扩大交易员数量资金交易业务的核心就是优秀交易员,当前我行的交易员数量不足,要大力引进交易员。
金融机构青睐的是具备超强竞争心、在压力下保持极度冷静、利益驱动以及愿意冒险等性格特点的交易员。
要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使经营和交易人员能学到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性政策和新信息。
要实行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交易员的积极性。
3、构筑高效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灵活、安全的金融市场业务电子化处理系统,迅速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时的必然选择。
目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中的金融业务领先者,基本已经建立较为完备的前台交易系统。
尽快对国内商业银行常用的金融市场业务电子化处理系统的优劣势、适用性等进行深入的调研,结合我行的业务发展战略,着手前、中、后台管理与处理西戎的选择与购置。
4、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主要做法是:
(1)积极拓展银行间市场,维护与大行之间的关系,将交易对手定位为资金实力强、诚信规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认真研究央行货币调控政策,如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绿等政策需要预先作出判断,以便准确地调整和优化债券存量结构。
(3)针对流动性管理压力,债券品种选择信用度好、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强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
二、债券投资业务
(一)商业银行开展债券投资业务的重要意义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债券投资业务市商业银行减低期限错配风险的有效手段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必然路径
(二)商业银行开展债券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1.我国市场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世界上债券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10年,我国债券余额达20.4万亿元,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已跃居世界排名第5位、亚洲第2位。
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融资及减少对银行部门的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校正货币和期限错配,促进了金融稳定。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明确要求“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2.推动债券市场产品与工具创新,丰富投资人选择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推出了普通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资产支持债券以及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产品,增加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近年来,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坚持“满足需求、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债券工具创新,相继推出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债券借贷、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基本适应了市场主体规避风险的需求,提高了市场流动性。
3.债券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明显提高2010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突破150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12倍多,债券换手率大幅提高,公司信用类债券流动性在亚洲国家位于前列。
(三)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开展情况分析在债券投资占比方面,各家银行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幅度较为接近、而在贷款占比方面,则出现了分化:
大型银行贷款占比基本稳定,中小银行的贷款占比则有明显下降,这与中小型银行同业资产占比较多相符合。
(四)我行债券投资业务的发展目标大力加强债券投资交易水平,根据年度资产负债计划,采取主动前瞻的组合投资策略,把握投资时机和市场波动机会,使我行债券投资规模和收益水平逐步增长。
主动优化调整存量债券投资组合,提高组合整体收益水平。
通过分析,主动变化调整新增投资债券与存量债券对投资账户债券结构动态调整,合理控制债券组合久期,优化投资期限结构,使全行加权债券投资收益逐步达到甚至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强化市场分析、研究和判断能力加强对宏观经济、银行间市场和各类货币经济政策的分析研究,为全行业务和投资交易切实提供有效的支持,不断打造和提升我行在银行间市场的专业形象和影响力。
(五)商业银行开展债券投资业务的路径选择我行债券投资坚持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即在确保投资安全,有效规避风险前提下,追求和实现收益最大化。
1.健全内控制度,规范操作风险一是要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做到前台、后台分离,信贷、会计、审计、货币市场中心等相关部门,相互制约和监督,以控制风险。
二是要成立专门的债券投资评析部门,建立银行间市场业务定期分析制度,及时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各类交易信息,正确判断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三是要将债券投资纳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范畴,控制好债券投资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以及债券投资总额与自有资金的比例,防止过度扩张风险。
2.不断完善组织形式强化风险管理委员会为债券投资最高决策机构,每年年初负责制定年度债券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委员会应根据金融市场部提交的资金运作方面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报告,结合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本行的资金实力和筹融资能力,确定全年债券投资的风险偏好,并对债券投资的总量、品种、期限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 3.强化风险管理
(1)建立债券业务风险责任制。
前台交易人员承担越权交易和虚假交易的责任,中台监控人员承担对交易员越权交易报告的责任、后台结算人员对结算的操作性风险责任。
(2)建立前、中、后台职责分离制度,实行严格的前、中、后台分离制度,真正实现交易与结算相分离(3)建立前台债券交易反映和监督机制,中台核对前台交易的授权交易限额、交易对手的授信额度和交易价格等,对超出授权范围内的交易必须及时报告;后台独立地进行交易结算和付款,并根据前台交易员交易记录,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交易对手逐笔确认交易事实。
4.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我行应充分利用中债公司、外汇交易中心提供地各种学习机会,尽可能为交易人员提供方便,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同时自我加压,每周召开学习例会,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不断强化交易人员合规操作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一是注重分析研究,定期召开投资例会形成资金运作策略,每季度,相关专业人员负责对宏观经济及债券市场进行专门研究,并至少形成一篇报告提交投资管理委员会。
投资管理委员会召开例会就资金运作进行专门讨论,形成季度的资金运作策略。
二是加强与同业合作,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习培训,积极研究和引进市场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尤其是VAR模型、压力测试及情景分析等手段,量化市场风险和收益水平。
三是及时了解与掌握相关信息。
对国债,分析经济宏观形势,了解政策动向,及时跟踪利率、通胀率和变化情况;对企业债券,把握产业政策、了解行业动态,并对发行企业的整体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另外,了解债券市场的整体情况,做到及时、准确地调整和与优化债券存量结构。
四是根据收益率曲线变化,灵活运作。
三、票据业务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外部情况1.票据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业务发展处在经营扩张期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之一,从近10年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可以看出,以现有经济金融增长、社会信用改善和企业票据融资需求等形势来看,我国票据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商业票据的年承兑量由2000年的74458亿元增加到2010年11.6万亿元,年票据贴现量(含转帖现)由6447亿元增加到26.0万亿元,分别增长15.7倍和40.0倍。
从横向比较看,2010年票据贴现量为26.0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股票市场交易量的50.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的89%。
伴随着票据市场的高速发展,票据交易量也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机,年交易量从2010年的6400亿元发展到2010年前三季度的8.1万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44%。
2.宏观经济走势明显影响票据收益一般来说,宏观经济走势,特别是资金流动性的走势对票据呈现如下的影响:
流动性宽松期——信贷宽松期——资金供过于求——票据融资额逐渐增加,票据贴现利率偏低(除正回购外各项票据业务的盈利偏低,典型的如2008年12月——2009年上半年)。
而流动性紧缩期——信贷控制期——资金供小于求——票据融资额逐渐减少,票据贴现利率走高(除正回购外各项票据业务的盈力状况较佳,典型的如2010年至今)3.票据业务电子化2009年10月28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开通运行。
2010年6月28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顺利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运行。
截至2010年年底,接入系统的法人机构共316家,网点6.5万余家,覆盖了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系统全年共处理业务28.87万笔,金融1.02万亿元,业务量稳步增长,电子票据的推出将给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一方面,电子票据的推出有利于票据市场交易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业务办理过程的操作风险,便与商业银行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有利于票据市场与其他货币资市场的对接转化,为未来票据市场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电子票据也对票据交易、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的集约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票据经营方式变革的挑战,加快调整票据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朝集约化经营的方向迈进。
(二)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重要意义1.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配置资产和调控规模的重要手段新巴塞尔条约出台后,资本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约束力陡增,而票据融资,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业务,由于有银行信用参与其中,占用资本相对较少,因此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符合商业银行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发展业务的总体思路,同时由于票据业务期限短、周期短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期增强资产结构调整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并赚取一定资金差价,为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1)票据“双买断”逃避贷款规模控制我们可以将会计规范的票据“双买断”理解为某银行先后和同一交易对手进行了两次票据卖断——买断业务(票据所有权发生两次转移)。
票据“双买断”本身并不会低谷全行业的信贷规模,其在减少卖出方贷款规模的同时增加了买入方的贷款规模。
票据双向买断业务是指在已买断方式购入票据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未来某一特**期,卖出方再以约定的价格购回同批票据的交易行为。
票据所有权在交易过程中发生转移,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农信社、农商行等会计不规范,导致实践中通过变相的“双买断”业务低估了全行业的信贷规模,达到规避监管隐藏信贷规模的目的。
变相的“双买断”业务实际由规范的两步,变成三步,即两家银行先后进行票据卖断、票据回购、票据买断,同样是所有权发生两次转移,但票据回购步骤中(票据所有权不转移),农信社或农商行将票据从“票据融资”项扣除(不符合正常会计处理)《这样票据就不占用信贷额度了,导致全行业新增信贷被低估。
早在2009年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113号)中就明确了“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2)滚动签发票据虚增存款,应对存贷比考核开票行/承兑航做票据业务的动力之一就是能够带来稳定的保证金存款,但在存贷比考核压力下,有银行通过滚动签发票据虚增存款。
滚动签发票据虚增存款的运作方式如下: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将贷款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银行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再回到银行贴现——贴现资金继续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开票….这种做法的后果是票据融资额和存款双双虚增、放大。
虽然银监会要求“保证金存款不能超过存款的30%”对2010年以来全行业的存款产生较大冲击,但在今年负债增长继续乏力的背景下,利润驱动部分银行又开始重新回归“滚动签发票据虚增存款”之路。
滚动签发票据虽缓解了存款压力,却因贴现占用信贷额度,所以必须想办法让部分票据“出表”,而票据“双买断”和后面的发行理财产品购买票据资产都是可行途径。
(3)发行理财产品相互购买票据资产,逃避贷款规模控制2010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而在现实中部分银行将票据融资和信贷资产区别对待,直接将理财产品投资于银行票据资产,违反了监管要求,则可找另一家银行发售理财产品,购买该银行的票据;而倘若两家银行都有压缩规模需求,这可分别发售理财产品相互购买对方票据(在实践中,部分银行也会为了规避监管,引入了第三方交易对手做中转)。
2.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盈利产品票据融资利率虽低于贷款利率,但高于大部分货币市场产品利率。
从2006年的市场情况看,期限相当的票据融资利率普遍与央行票据、债券回购高出50——100个基点,而且票据市场的日趋活跃也产生一定的套利空间。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发展趋势1.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据一定规模,集约经营运作成熟以工商银行为首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依托强大的资金优势,大力发展批发业务,迅速确立了在国内票据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转贴现业务方面,主要以持票到期收款为主,是票据市场的资金融出,对转贴现产品的价格有重大影响,而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利用其自身在经营机制上的灵活性,成为票据市场上新的主力军。
票据业务在收益性、稳健性、流动性上突出的优势越来越引起各商业银行的重视。
截至2011年一季度,各金融机构票据贴现在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为9.76%,部分票据业务开展较具优势的商业银行占比一般在10%~15%之间适度的规模、集约经营运作的不断积累成熟,以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总行在票据业务条线上所具的较强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能力,都为票据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提供了必须前提。
3、产品创新能力较强,经常以创新产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近年来,为了抢占市场、争取更多的客户。
2009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推出的各类票据新产品和新交易方式在市场上逐步获得认同。
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借助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市场环境,利用票据创新产品加强营销,抢占票据市场,这一时期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开发的竞争,竞争向深层次发展:
票据产品的创造机制初步建立起来,价格信号机制得到确立,无序的价格竞争逐渐减弱。
(四)我行票据业务的发展目标1、打造环渤海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票据交易机构,大力推动票据业务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开拓,提高票据交易吞吐能力,逐年递增,三年后票据吞吐水平在环渤海区域达到前列。
2、提高票据业务研发能力,通过创新票据交易方式、丰富票据业务经营品种等举措,加大票据交易跟随市场变化的波段性操作,进一步提高票据业务的市场盈利水平。
3、建设高度专业化的票据业务团队,严格控制票据业务各类操作风险,打造具有风险可控、专业过硬、办事效率高的业务团队。
(五)**银行发展票据业务的建议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细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业务策略,对于加快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明确票据业务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培育自身的相对优势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建立票据专营机构,采取票据业务集中经营的方式,可有效防范票据风险,提高票据市场运转效率。
此前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表态“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做法,允许成立专门的票券公司,专营票据业务,做活做强票据市场”;银监会在发布《中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监管指引》的征询意见稿时,也明确将票据业务作为优先支持的六大专营机构之一。
票据事业部有权在总行授权范围内自主支配人、财、物资源,有权在总行风险授权范围内自主决定票据资产风险组合,通过集约化专业经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和市场票据融资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全行票据业务利润最大化目标。
以经济区域和票源集中情况设置票据事业部分部,以总、分部两级事业部垂直管控体系在全行范围内实现票据业务扁平化垂直管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