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58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通俗定义:

使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一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其

进行观察。

•专业定义: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

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二、什么是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

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

、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

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学?

其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微生物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科学。

研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界,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医疗卫生事业、农业、工业、食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应用.

2.微生物是如何发现的?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作出了哪些主要的贡献?

答:

(一)微生物的发现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

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

“割腐肉以防传染”;

*元公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

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2)微生物学的奠基:

1.巴斯德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

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3.根据微生物的特点,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答: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

10034×1012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

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

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

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

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

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

成生理屏障;

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奶酪、

啤酒、酱油等等;

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第二章

本章思考题

p什么是菌落?

无菌技术?

答:

菌落(colony):

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众多菌落连成一片菌苔(lawn)

无菌技术:

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p为什么说科赫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

一般

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答:

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

1、涂布平板法:

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

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

4,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稀释摇管法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

稀释法进行液体分离必须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大多数(一般应超过95%)表现为不生长。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

实验原理:

使用油镜时,需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

这是因为油镜的放大倍数较高,而透镜很小,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物体(玻片→空气→透镜)时,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而散失,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较暗,物体观察不清。

如在透镜与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射率

(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物象清晰。

p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试列举在

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答:

光的相差人肉眼感觉不到,但相差显微镜配备有特殊的光学装置——环状光阑和相差板。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能将光的相位差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振幅差(明暗差),从而使原来透明的物体表现出明显的明暗差异,对比度增强。

正由于样品的这种反差是以不同部位的密度差别为基础形成的,因此,相差显微镜使人们能在不染色的情况下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

p菌种保藏原理及方法?

答:

菌种保藏的原理: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且保存方法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亦有许多。

但是不管有多少种菌种保藏方法,其基本原理都要求使微生物的代谢用降至最低程度,以减少其变异,使菌种处于“体眠”状态,抑制其繁殖能力。

就微生物本身而言,保藏就是要利用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或芽孢来进行。

(一)传代保存法:

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A、传代用的培养基特点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它与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形成二氧化碳溢出。

B、传代间隔时间

各类微生物间隔时间不同,一般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及芽孢的菌株间隔时间可以长些(6-12个月),只形成菌丝体的真菌1-3个月传代一次,无芽孢的细菌1个月传代一次。

C、保藏条件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4℃为好,对低温敏感的菌株存放10℃冰箱保存,像厌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保藏的湿度用相对湿度表示,为50%-70%之间。

D、传代培养的优缺点

优点:

①容易观察菌种形态培养特征是否发生变异或污染杂菌;

②使用方便,易于推广,携带方便。

缺点:

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

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

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

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

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冷冻保藏

将微生物处于冷冻状态,使其代谢作用停止以达到保藏的日的:

大多数微生物都能通过冷冻进行保存,细胞体积大者要比小者对低温更敏感,而无细胞壁者则比有细胞壁者敏感。

其原因是低温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形成冰晶,从而引起细胞,尤其是细胞膜的损伤。

进行冷冻时,适当采取速冻的方法,可因产生的冰晶小而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当从低温下移出并开始升温时,冰晶又会长大,故快速升温也可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一般来说,保藏温度越低,保藏效果越好。

在常用的冷冻保藏方法中,液氮保藏可达--196℃。

因此,从适用的微生物范围、存活期限、件状的稳定性等力面来看,该方法在迄今使用的各种微生物保藏方法中是较理想的一种。

冰冻损伤的机理:

生物细胞从室温降至-196℃时,液氮保藏冷冻损伤主要发生在冷冻、解冻及保藏3个阶段,因而了解冷冻损伤机理是液氮保藏的关键。

在冰冻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因素造成细胞损伤:

(1)、细胞内冰晶形成和重结晶,前者往往在降温速率太快时发生,而重结晶一般是不适当的复温所致。

(2)、冰冻使电解质和溶质的浓度逐步升高,对细胞膜造成压力而损伤细胞。

冰冻也可使细胞的所有结构失去结构水而致死。

3、干燥保藏

沙土管保存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是最常用的二项微生物干燥保藏技术。

砂土管保藏法:

原理:

干燥、缺氧。

方法:

取河砂若干,24目过筛10%HCl浸泡24h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分装安瓿瓶或试管,加棉塞1kg/cm、23分钟无菌检查每管加孢子悬液,接种环拌匀干燥器中燥火焰熔封或蜡封干燥器中保藏

说明:

①适于保藏霉菌和放线菌孢子及芽孢杆菌。

②时间2—10年。

优点: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对有分生孢子的霉菌、放线菌和有芽孢的细菌,存活可达5-10年;

缺点: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不能完全停止,仅仅能阻止代谢活动,容易引起细菌退化变异。

真空冷冻干燥法:

原理:

低温、干燥、真空(缺氧)。

方法:

将菌种用保护剂制成菌悬液,先在极低温度下快速冷冻,再在极低的温度下抽真空干燥,使其中的水分直接升华为水蒸汽,以达干燥的目的。

常用的细胞保护剂:

血清、脱脂牛奶、淀粉、葡聚糖。

说明:

①目前最有效的保藏方法。

②适于细、放、酵、霉、病毒的保存。

③保存时间1—20年。

存活率高、变异率低,但手续麻烦,且需一定设备条件。

4、斜面低温保藏法

原理:

低温

方法:

将菌种接种在新鲜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至生长完全4℃冰箱保藏每隔一段时间移接一次

说明:

①适于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采用的菌种;

②保藏时间:

霉菌:

4个月酵母菌:

4—6个月放线菌:

3个月细菌:

1—2个月

③培养基应少含或不含糖分(尤以细菌)

④试管密封以隔绝空气

优:

方法简单,成活率高

缺:

保存时间短,传代次数多,易变异。

5、石蜡油封藏法

原理:

低温、缺氧。

方法:

将无菌石蜡油注入生长良好的斜面种试管内(油量高出斜面1cm)包扎后竖直放入冰箱保藏。

说明:

①液体石蜡于170℃干热灭菌1h。

②斜面培养基能干燥则保藏效果好。

③保藏时间1—2年。

④适于保藏霉菌、酵母、放线菌及芽孢杆菌。

霉菌、放线菌、芽孢细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无芽孢细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甚至用一般方法很难保藏的脑膜炎球菌,在37℃温箱内,亦可保藏3个月之久。

⑤能同化烃类的微生物不宜用此法。

液体石蜡保藏法的优缺点

优点:

a、制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且不需经常移种;

b、矿物油能隔绝空气,把菌种置于无氧条件下,减少细菌的新陈代谢速度,推迟细胞老化,延长微生物的寿命;

c、能防止培养基水份的蒸发。

d、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

缺点:

a、保存时必须直立放置,所占位置较大,同时也不便携带。

b、从液体石蜡下面取培养物移种后,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时,培养物容易与残留的液体石蜡一起飞溅,应特别注意。

菌种保藏注意事项:

1、所有保藏菌种的方法都必须是长期可靠地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不变。

2、在保藏时定期检测菌种活力,以确定保藏培养物的保藏期限和保藏方法的可靠性,以

及确定在实际保藏过程中出现的细胞死亡程度和遗传稳定性。

3、对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来说,建议保藏菌种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如代谢产物的产生、

酶活力、遗传特征及生化指标)应在保藏后加以检测和确定。

4、在整个保存处理过程中要防止杂菌污染,并一定要做无菌检查。

5、保藏所用的菌种要在新鲜的斜面上生长丰满,生长时间不宜过长。

6、菌种制备过程是保持菌种优良特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以砂土管保藏四环素,红

霉素产生菌时,接种斜面不宜过密,接种量必须控制适当,使菌落能充分长好,孢子丰满,制成的孢子液要浓,每支砂土管中可加入孢子液0.2-0.3毫升;使用的干燥剂要新鲜,最好在较短时间内将水分抽干。

抽真空时间过长,孢子死亡增多。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步骤?

答:

实验原理:

由于细菌微小、无色半透明,所以必须进行染色,以增加反差,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清楚。

只用一种染料染色的方法叫单染色法,单染色法只能显示细菌的形态、排列,不能显示细菌结构,不能鉴别细菌。

由于细菌在中性、弱碱性环境中大多带正电荷,故易与带负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如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1)涂片:

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用接种环取一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的中央;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挑取少许细菌培养物,然后在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磨

开,涂成直径1cm的薄膜。

2)干燥: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涂片膜面向上,小心间断地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免涂膜烤枯,防止菌体变形。

3)固定:

干燥后,手持已干燥标本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上方温度最高处来回过3次,使菌体固定于玻片上。

固定的目的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染色时不容易脱落;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使菌体易着色,增强染色效果。

固定时应注意尽量保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和收缩。

 

第三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1.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有哪些?

1)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capsule或Macrocapsule,大荚膜)、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slimelayer)和菌胶团(zoogloea)。

2)鞭毛:

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3)性毛:

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即供体菌)中,其功能是向雌性菌株(即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

有的性毛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1)球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氏球菌、肺炎链球菌

2)杆状:

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

3)螺旋状:

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菌

4)其它形状:

柄杆菌、星形细菌、方形细菌、异常形态

3.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细菌的适应性很强,细菌又有很多种,细菌的代谢方式多种多样,细菌结构微小,比如大肠杆菌,一般无性繁殖,能够大量的繁殖。

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贮藏物,以及核区。

革兰氏阴性菌,如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含肽聚糖和磷酸壁,细胞壁会保护细胞免受外界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其也能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等。

而磷酸壁能提高细胞酶结合的能力,形成表面抗原,因此细胞壁能保护细菌,促进它的生长。

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含有肽聚糖和脂多糖,可阻止溶菌酶和抗生素的侵入,也可阻止周质空间中的酶外泄,其保护功能。

并且细菌表面有糖被,能储藏养料和保护细菌。

有些菌还具有芽孢,比如芽孢杆菌,是对干燥、热、化学药物和辐射都具有高度抗性的休眠体。

产芽孢细菌还可伴随药物的产生。

因此,细菌能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4.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细菌:

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指细菌通过分裂形成子细胞

放线菌: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有无性孢子繁殖和菌丝断裂。

粘细菌:

杆状、柔软、缺乏坚硬的细胞壁,无鞭毛,产生粘液,可在固体表面作“滑行”运动,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霉菌:

1)无性孢子繁殖:

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是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孢子有:

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

2)有性孢子繁殖:

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形成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经过两性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称为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一般不普遍,特别在人工培养基上不出现。

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十分复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酵母:

(1)无性繁殖:

1)芽殖:

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2)裂殖:

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其过程是细胞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

3)无性孢子:

少数酵母菌如Sporobolomyces(掷孢酵母属)可在卵圆形营养细胞上长出小梗,其上产生肾形的掷孢子(ballistospore)。

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

(2)有性繁殖: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第四章

营养(nutrition):

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营养物(nutrient):

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在微生物学中,它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能在内。

a.有机氮:

主要由蛋白质及蛋白质的各种降解产物———蛋白胨、氨基酸、小肽和尿素等。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蚕蛹粉、黄豆粉和花生粉等。

b.无机氮:

主要包括硝酸盐、铵盐、铵等。

铵盐是绝大部分微生物的有效氮源,吸收后能被直接被利用;硝酸盐也能被大部分微生物利用,但吸收后需被还原成NH3才能进入合成代谢。

铵盐Eg.(NH4)2SO4作氮源,随着NH4+的消耗培养基的pH值下降。

铵盐被称作生理酸性盐

硝酸盐Eg.KNO3作氮源,随着NO3-的消耗培养基的pH会上升。

硝酸盐被称作生理碱性盐

c.分子氮分子氮即为大气中的N2。

能利用N2作氮源来合成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我们称固氮微生物。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s):

凡是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范围内的元素,可称为大量元素(macroelements),例如P、S、K、Mg、Ca、Na和Fe等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

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则称为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如Cu、Zn、Mn、Mo、Co和Ni、Sn、Se等。

营养类型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1.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photoautotroph)能以CO2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2.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photoheterotroph)以CO2及简单有机物为碳源;

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3.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chemoautotroph)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4.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chemoheterotroph)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1.营养是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物质之源水>碳源>氮源微生物6大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按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的性质分为四大类:

化能异养微生物(最多)化能自养微生物光能异养微生物光能自养微生物

3.微生物的营养的方式

有细胞构造的微生物营养方式都是渗透营养型。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4.设计和配置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4个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和经济节约

4个方法:

生态模拟、查阅文献、精心设计和试验比较

5.培养基的种类

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和半组合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增殖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保种培养基。

难养菌(fastidiousmicroorganisms)是指寄生或共生的微生物,Eg.类支原体(MLO)、类立克次氏体(RLO)和少数寄生真菌等。

凝固剂必须具有的特点:

a.不被微生物液化、分解和利用

b.在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c.凝固点的温度对微生物无害

d.不因消毒灭菌的高温处理而破坏

e.配制方便、价格低廉

f.透明度好、粘着力强

常用的凝固剂:

琼脂(agar)、明胶(gelatin)、海藻酸钠(alginate)、脱乙酰吉兰糖胶(Gelrite)、多聚醇F127(pluronicpolyolF127)等。

本章思考题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这些物质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营养要素水平上则都在六大类的范围内,即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

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微生物细胞含碳量约占干重的50%,除水分外,碳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