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056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doc

第一部分航空运输系统及机场系统

临空经济和航空城

航空运输系统的构成飞机、机场、航路、航线

机场1.经济社会作用:

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发效应和催化效应2.定义:

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或水域,包括域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备装置(主要由飞行区、旅客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设施、供油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3.主要功能:

A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B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的上下飞机C提供方便、快捷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4.机场等级划分标准:

飞行区等级、机场救援与消防级别,跑道导航设施等级(飞行区等级—备注:

A“飞行基准飞行场地长度”是指飞机以规定的最大起飞质量,在海平面高度、标准大气温度、无风和跑道纵坡为零条件下起飞所需的最小飞行场地长度B“指标II”应选用翼展和主起落架外轮侧间距两者中要求高的代字)5.机场系统:

A空域:

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B地域:

飞行区、航站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

机场规划1.定义:

是规划人员对某个机场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而做的发展设想2.目的:

为了在下述诸方面提出指导方针:

机场各项设施的发展规模;机场毗邻地区的土地使用;机场的修建和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出入机场的交通设施的要求;经济和财政的可行性;各项设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和阶段划分3.过程和内容:

第一阶段:

确定机场的设施要求。

现状调研、航空运输需求预测、需求—容量分析、确定所需的设施、环境影响的研究第二阶段:

场址选择(针对新机场)。

A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B选择场址最重要的是对各候选机场场址进行正确的评价(可利用空域;净空要求是否满足;对周围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场址的物理特性;接近航空业务需求点;现有出入机场地面交通系统;现有公用设施的可利用程度;土地价格)第三阶段:

机场总平面图。

机场布置图(土地使用图);航站区布置图(出入机场地面交通图)第四阶段:

财务计划。

4.补充:

机场规划不但适用于新机场,还适用于扩建机场

需求预测(机场规划最基础的工作)1.预测项目:

年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量(最常规最基本的项目);典型高峰小时飞机运行次数及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量;高峰月的平均日飞机运行次数及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量;利用该机场的航空公司数;以该机场为基地的飞机数;机场和所服务地区之间的出入交通系统要求;机场工作人员和访客的人数2.预测方法(各自优缺点):

经验判断法、趋势外延法、市场份额分析法、计量经济模型法

容量和延误分析1.定义:

机场系统各项设施在一定时段内(通常为1h,也可为1年或1天)通过不同运输对象(飞机、旅客、货物等)的最大能力,称为容量或极限容量A容量分析:

主要用于判别现有设施是否满足运输需求,确定设施新建或扩建所需的规模B延误分析:

则主要用于方案比较及经济分析评价2.跑道容量的影响因素:

A空中交通管制因素B机队组成(FAA采用机队指数MI来反映这一点MI=(C+3D)(%)。

C为最大起飞重为55.6~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D为最大起飞重大于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C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D环境因素3.机坪—门位的容量:

可供飞机使用的门位类型和数目;使用门位的飞机类型组成和各类飞机需占用的门位时间;门位的使用限制和利用程度

跑道与航站区1.跑道基本构型:

A单条跑道(确定跑道的方位时,应避免使飞机飞越人口稠密地区的上空和避开障碍物。

同时,跑道的方向应平行于主导风向,使飞机在年内能有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跑道)B平行跑道C开口V字形跑道D交叉跑道2.航站基本构型:

线型、廊道型、卫星型、转运型3.航站区与跑道的关系:

航站区的位置,应布置在从它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尽可能使着陆飞机的滑行距离也最短4.滑行道布置:

滑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飞机提供从跑道到航站区去的通道。

滑行道的设置,可使着陆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从而使跑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容量潜力,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

第二部分:

机场管理模式及组织

2002年,机场属地化改革资料

世界机场的所有权和管理模式1.机场所有者:

国家政府;地方和(或)州、地区政府;公司实体;私人投资者2.机场经营者:

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地方或州(地区)政府的一个部门;机场管理当局或其他类似的企业实体;机场管理合同签订者(机场管理承包者)3.管理模式:

模式A:

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运营模式B:

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地方或地区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和运营模式C:

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有可能包括私人)联合所有;由公共所有或私人所有的公司按照管理合同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D:

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E:

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拥有大部分股份,私人拥有小部分股份,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F:

同模式E,但是有一些股份可以公开交易模式G:

完全或大部分由私人投资者拥有,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运营模式H:

完全或大部分由私人投资者拥有,部分或者全部股份可以进行公开交易;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运营

私有化(民营化)1.背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的经济形式得到空前发展;必然会严重的制约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B政府的财政支出也难以承担一些大型机场建设的巨大资金C美国率先在航空运输领域进行政策调整。

1978年D私有化政策的代表人物: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2.原因:

建设资金的筹措是主要动因。

A政府削减开支B调动私有资本,扩大融资渠道C全球金融界已发现,很多机场是绝好的投资3.私有化一般概念:

A西方学者对“私有化”(Privatization)的定义为:

旨在明显减少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和法律地位一直占主导作用的任何法律或者金融运作过程B概括地说,私有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将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本通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转移给私人,包括自然人或私有制的法人的过程

机场私有化1.基本概念:

机场作为公共设施,其所有权和管理权并不一定连锁在一起。

机场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可以完全属于政府或私营企业,或者更佳的状况是,分属于两者。

A主要商业机场可以:

完全由政府管理、完全由私人管理、通过某种分担安排管理(管制方式下:

英国合作方式下:

北美)B在公共和私人利益集团之间分配机场责任的最佳方式是:

就主要商业机场而言,责任分担的某种形式更为奏效;具体的形式有赖于当地的环境和能力;合作伙伴方式比完全私有化安排更具有更多的优势,总体上可能更好;私营公司可能最好注重与机场管理的商业方面2.主要内容及方式:

A私有化在操作上是一个法律和金融运作过程B私有化的目标是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需要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C私有化的内容涉及企业资本、管理和法律地位的变化(国有资产全部抽出为“完全私有化”,部分抽出为“部分私有化”;关于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对企业决策权的控制。

当国家不占股份或只占少量股份的情况下,是否能对企业的重大决策权实施控制;关于企业的法律地位,涉及企业对国家从属关系的变化3.优缺点:

A优点:

有效减轻国家及地方的财政负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融资渠道,吸引私人资本;为参与市场竞争铺平道路B潜在不利因素:

防止出现新的垄断;居民的担心;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私人利益与公益事业的矛盾

我国机场管理模式1.我国机场民营化发展:

A实质:

经营权参与和所有权参与B方式:

股份制改造、机场集团的产生、管理输入与输出、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经营方式、专项业务的咨询或转让经营权、机场从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等2.中国机场管理模式:

A属地化之前的管理体制:

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直接管理;地方政府管理;中央和地方实行股份制管理;航空公司也可以投资控股机场B我国机场改革方向:

“十五”期间(2002年),中国将进一步对民用机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民用机场将从目前中央政府管理为主逐步转变到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促进机场管理走向属地化;大力推进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走向专业化、集团化,并鼓励国外专业机场经营管理公司或大机场参与中国民用机场的经营管理。

成立三大保障集团,民航体制由三级改为两级(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C改革涉及的几个方面:

机场属地化;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走专业化机场管理公司之路;关于机场联盟/集团化3.经营型机场与管理型机场:

A我国机场运营管理模式的演变。

完全航空运输保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简单商业配套获得经营收益;转向经营型运营管理模式;出现瓶颈(规模越发臃肿,员工越发庞大,经营成本越发高;自营企业经营活力不够、效益不佳,经营风险高;机场本位缺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与航空公司关系紧张化);向管理型机场转变B概念。

a经营性机场:

主要是指采取自营方式为主的、以垄断性经营、“大而全”模式以及管理与经营一体化为特征的、经营机场范围从保障性的航空业务到经营性的非航空业务的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机场经营主体b管理型机场:

主要是指机场运营当局脱离机场经营者的角色,回归机场管理者的本位,在机场的特许经营权的法律环境具备的条件下,基于市场公平原则,不直接从事面对机场用户的经营性业务,而转变为主要为机场服务业务的供应者——航空公司提供正常运行的资源和环境,创造公平运营的平台4.推行管理型机场模式的意义:

机场能获得收益;理顺了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关系,适应枢纽机场的发展;是全球大型机场发展的主流

机场组织结构及职责1机场功能(职能):

管理和财务;机场设施的营运;工程、建筑、维修;市场、公共关系;地面服务;空中交通;安检、移民、卫生检疫、海关2机场组织结构图(左图):

A反映上下级关系,管理架构B会随着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3组织结构设计须考虑的内外因素:

企业发展目标、社会文化背景、政治与法律架构、经济环境、市场/业务特征、竞争环境、业务规模、现有的技术和系统、管理风格/理念、业务组合4.机场内部结构的影响因素:

机场的目标,功能;机场数量、地理分布;机场的大小;交通量的类型;机场财务的自主程度

第三部分:

机场运行管理(AOC机场运行中心AirportOperationCenter、TOC航站楼运行管理中心TerminalOperationCenter)

1.机场运行四大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安全保卫管理体系2.机场地面服务包含哪些(上图一)3.运营管理涉及的几个方面:

飞行区运行,航站楼设施,道路交通运行4.机坪运行管理:

地面运作的范围、机坪管理、航空器的地面运行管理、车辆运行管理、人员的管理、机坪环境管理(机坪外来物管理FOD、放水及漏油的管理、机坪上其他物体的管理)5.航班保障:

A内容(上图二):

加油;供电、补充气源、飞机牵引(机务保障);上下飞机及摆渡(地面服务);食品与清水补充(地服、航食);行李、货物装卸(机坪服务);垃圾和污水(地服、航食)B航班保障时间(航班过站时间):

a过站时间:

从航空器开机门至航空器关机门的时间b最少过站时间:

通常情况下航班过站需要的最少时间。

机场的运行指挥机构1.概念:

即指挥中心,是一个指挥机场运行全局的管理机构,是机场管理机构现场运行的最高一级调度部门,负责机场运行组织、协调和指挥,以及机场的应急管理工作。

现场管理2.职能:

现场组织、指挥职责、协调/监考/服务职能3.现场运行指挥室的职责:

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