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397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docx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文档资料

天、地、神、人的四元合

内容提要:

海德格尔天、地、神、人四元合一的哲学思辨

是当代深层生态学的思想基础,生态整体观将代表自然的“天地”、代表精神信仰的“神”和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有一死的人”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失去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者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莱斯利?

西尔科在《仪式》中分析了20

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生活中土著人的艰辛和持续的生命力,而更大的目的则是通过塔尤的故事发掘出“老兵复原与重归族群”背后所蕴含的印第安文化的生发力,而这种生发力就来源于印第安民族一直拥有的传统生态整体思想。

美国土著传统文学源远流长,虽然从18世纪下半叶起就有

土著人从事创作活动,但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了第一代

真正意义上从本民族的文化视角用英语进行创作的土著作家。

60年代末开始,随着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深刻影响和人们对印第安文化的关注,斯科特?

莫马迪(ScottMomada)y的《黎明之屋》(HouseMadeofDawn1968)和詹姆斯?

韦尔奇(JamesWelch)

的《浴血隆冬》(WinterintheBlood,1974)等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

以莫马迪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为起点,美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被著名学者肯尼思?

林肯(KennethLincoln)称作

美国土著文学复兴”(NativeAmericanRenaissance)的新阶段。

在土著作家的文学创作中,读者明显感知到了印第安民族

的宗教观和灵学思想与基督教等西方传统宗教理念的不同、土著人的群体意识与白人的个人主义的差异等。

在所有当代美国土著作家的作品中,“莱斯利?

马蒙?

西尔科(LeslieMarmonSilko)的《仪式》(Ceremony1977)在评论界获得最多赞扬”,迄今

已被译作日文、德文等在多国出版,出售逾50万册。

《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的前主编罗伯特?

纳尔逊(RobeaNelson)认为:

莱斯利?

西尔科可能是最广为人知,当前被最频繁地收录进文学

选集的美国印第安作家。

她的《仪式》与其他当代美国杰出小说一样,被广泛阅读。

正如她的其他作品一样,在《仪式》一书中,大地和她成长的拉古纳普韦布洛地区口述和记录的讲故事的表现方式造就了她创造性的虚构……而她创造性的虚构一再颂扬故事与地域的改造能力及其对生命的复原。

处于文化夹缝中,陷于战后绝望、疏离的现实生活中的主人公塔尤正是在回归居留地,重访帕瓦蒂村、泰勒峰、阿拉莫清泉和沙丘、台地的过程中再次理解了人类与自然的亲缘关系,从而完成了复原的仪式。

、四元合一的哲学思辨与印第安传统生态整体思想的观照

对人类与大地及其所包含的万物的亲缘关系这一理念的描述中,著名土著学者、作家葆拉-冈恩?

艾伦(PaulaGunnAllen)做了很好的总结:

我们就是大地。

据我的理解,这是渗透在美国印第安生活中最基本的理念。

大地(母亲)和人类(母亲们)是相同的……土地是人类的源头和根本,我们都是土地上平等的生

命。

大地并不是一个与我们分离、任我们演绎孤独的命运悲喜剧

的确切地点远离她养育的其他生物,没有灵魂,土地就不是令我们幸存于世的唯一源泉。

她也不能被认作毫无活力,任由我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根据社会和个人层面对自己的理解而抽

取资源。

我们决不能认为土地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他者,由于完全的自我意识而漠视她的存在。

因此,对于美国印第安人来说,土地就是存在,所有的生物都是存在:

有意识、明显可知、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这里,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被赋予了与人类同等的地位,

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并成为预防人类盲目自大的警示物。

这产生于土著人游牧、农耕文化的理念在流传千百年的传说中被一再重复,反复强调。

这样的理念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是一”的思想形成了观照。

但随着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衰落、基督教的盛行,大自然在西方伦理学中就没有得到公平对待: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自然(包括动物)没有任何权利,非人类存在物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人类,并不存在宽广的伦理共同体。

因此,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恰当关系是便利和实用。

这里勿需任何负疚意识,因为大自然的唯一价值是工具性和功利性。

在工具理性思想的支配下、在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关系的演进中,在所谓文明、现代的进程中人类最终走向了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的危机关头,至此,相互依存的观念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

尔多?

利奥波德(AldoLeopold)希望人类要学会“像一座山那

样思考”:

“大地是有生命的……它的土壤、高山、河流、森林、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的不可分割性”使地球成为一个“拥有某种类型、某种程度的生命的有机体”。

由此,把生态系统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以保持其完整、和谐、平

衡和持续发展成为与人类中心主义对抗的新趋势,是工业文明的

 

上,这种强调整体性和万物有灵的看法,是由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增强的隔绝感激发出来的,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极其猛烈和痛苦的副作用的结果。

”由此所造成的理念和态度的转变既是面对现实状况的必须,也是现代哲学思辨的成果。

海德格尔在他哲学思想的后期放弃了建立一般存在论的构想,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情况、人类命运与未来,通过开展技术批判,试图为无家可归者寻求精神家园。

他绘制出了一幅天、地、神、人四元和谐的美学图景,将生存世界(人与生存环境全部联

系的总和)的结构概括为天、地、神、人的四元合一(dasGeviert,

天空下,居住于大地上,居住于神圣者前”。

海德格尔认为“终

有一死的人通过栖居而在四重整体中存在”,并被保护。

人栖居大地。

对大地的拯救并不是要控制大地,也不是要征服大地”,而是使其摆脱危机,还其本质。

人栖居着,“因为他们接受天空之为天空。

他们一任日月运行,群星游移,一任四季的幸与不幸”。

同时,人也向诸神表达希望,期待暗示。

海德格尔指出,

“诸神是暗示着的神性使者”,其神性是隐而不显的,但与其他三方同在。

在对四元合一的神性之维的探讨中,赵敦华认为

“’神’是神秘之域”,王诺则清晰地将其分析为“自然规律,是自然之大道,是运行于世界整体内的自然精神就是运行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中的、决定和制约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真理和规律”。

海德格尔天、地、神、人四元合一的哲学思辨成为当代深层生态学的思想基础,生态整体观将不可分割的代表自然的

“天地”、代表精神信仰的“神”和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有一死的人”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失去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无家

可归者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以整体观取代人类中心主义,只有

批判,“把诗和艺术视为存在之真理的澄明,把人的生存理解为

诗意地栖居,即对天地神人共同构成的完整生存世界的看护”。

体验寻觅最合适的意象、词语,让对常人来说隐蔽陌生的本源通过熟悉的生活形象发出声音,或者说让在世俗生活中已经疏离本

源而黯淡的事物、语言通过接近存在之本源而重新散发出光彩”。

这个存在之本源就是大地,如果没有意象、语言等建立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大地就无法被人所理解,而文学家则具有主动进入意义世界,向世人昭示本源并向其靠拢的可能性和责任。

海德格尔在对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阐释中和对艺术语言的美学研究中勾画出了四元合一的美好蓝图,当代美国土著作家则是在古朴的生态智慧的引导下讲述了一个个无家可归者从疏离

绝望中重回家园的生动故事。

他们在归家(Homing-in)之途的

 

种整体性的、生态的角度,将总体的生存视为核心价值,将人类置于与所有因素等同的位置,而不是高高在上,并赋予人类关照

我们居住的世界的重要责任”。

这样的世界观并非像生态批评理

中一再表达的主题。

在讲述的所有故事中,土著人所表达出的

最令人信服的主题就是大地的神圣庄严”。

作为所有生灵的母亲,大地不仅富有活力并庄严神圣,“她还与那些要听、要看的人们交谈”,向人类传达自然之道,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

这样的世界观不仅在从美国西南部到东北部的土著部落中被广泛接受,也在以西尔科为代表的“当代美国土著作家的创作中被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当他们在与天、地、神的和谐共处中受到庇护、感受神圣时,从西方哲学观点看来,却容易将之理解为神秘主义的表现,“一种主客统一的感受”,“感觉自己以某种方

方哲学的定义将土著人的生态整体观打上神秘主义的标签的话,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首先,他们的意识和表达中从未有过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一再强调的都是多元平等的相处之道;其

强调

次,西方哲学解释人类追寻这种万物一体的神秘感受是因为“人

需要灵魂的安宁”,而显然土著人更看重的是共同的受益,

都会相互影响,而不仅仅是人类的独存或安宁。

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位拉古纳(Laguna)、普韦布洛

Pueblo)和白人混血的女作家,西尔科成长于印第安文化氛围

浓郁的新墨西哥州,从小就表现出对印第安故事和传说的浓厚兴趣。

她的父亲仍然记得童年的“西尔科一直是一个好听众,总是

在大人身边听他们聊天她似乎记住了每个人讲给她听的故事”。

将印第安文化中典型的口述传统与欧洲叙事形式相结合成为《仪式》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文学评论家和读者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

但在文学艺术形式的讨论之下,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却被忽视了,那就是口述传统所蕴含的文化意韵。

“普韦布

中,“

洛人将世界想象为一个不间断的故事”,在创世故事的反复讲述普韦布洛故事讲述者变成了来自大地的声音,故事本身以及他们的呼吸、话语就取决于所来自的大地”。

同时,因为生存

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故事,故事也就“承载着人们对自己的理

样的表达形式中蕴含的是土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对生命和死亡、对宇宙万物以及人类与万物的关系的理解。

美国荣获普利策文学奖的著名诗人詹姆斯?

赖特在因癌症去

世前曾与西尔科保持了长达两年的书信往来。

在谈及《仪式》时,赖特非常赞赏西尔科的描述能力,“《仪式》读来令人感受到你的一大长处就是难以形容的描述能力,可以这么说――你对地域景观的处理绝不仅仅拘泥于细节,而似乎是灵魂的召唤(我无法想出更好的词来表达)?

总之,我读来的效果几乎是倾听景观自己在讲述这个故事”。

在回信中,西尔科坦诚地告知她在阿拉斯加创作《仪式》时正深陷远离拉古纳的沮丧之中,只有通过写作来为自己重造拉古纳,因为作为作家,她相信写作就如传统的沙绘一样,“沙绘中那些小小的几何图形代表着山脉、星球、彩

虹――在一个个彩绘中所有创世中的事物都由细沙勾勒了出

似乎是大地在书中讲述故事时,你点出了大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以及普韦布洛人与大地的联系。

这是很准确的,但却难以传达这样的相互关系。

”西方以物质化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使白人难以理解土著人对土地的情感和认知。

例如,当美国政府为制造原子弹将许多土著人视为圣地的地方大肆破坏后,土著人并没有放弃这些地方,仍然坚持生活在这些地域,因为在普韦布洛人看来,

人们对这些地方(虽然已被破坏)的强烈感情、爱护和关心,那些情感,以及那些情感、记忆、信仰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那些具体的场所了”。

《仪式》的主人公塔尤的回归之路就证明了这种重要性。

二、生态整体观与复原仪式

仪式》中的塔尤是一个出生于保留地但不知父亲是谁的混

血儿,长年酗酒的母亲在他四岁时去世,从此他由祖母、舅舅和姨妈抚养,在以舅舅为代表的印第安文化和姨妈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的夹缝中长大。

他自小和舅舅一起骑马放牧牛羊,舅舅给予了他父亲般的关爱,也教会他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土著人一样了解这片土地。

他会指着峡谷和谷中的山泉告诉他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周围这看似平凡的土地,“看,我们就来自这里。

这沙、这石、这些树、藤,这些所有的野花,是土地让我们生存下来”。

而当面临连续几年的干旱、生计难以维系时,他决定购买饲养更适合这片土地的墨西哥斑点牛,并告诫塔尤:

你听见人们在抱怨这些年的干旱,抱怨沙尘、大风和如此的干旱,但沙尘和大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太阳和天空一样。

你不要咒骂它们,知道吗?

是人,要骂就骂人吧!

老人们常说,当人忘记了,当人犯错了就会出现干旱。

”(46页)与舅舅不同,皈依基督教的姨妈按白人的方式培养儿子罗基,他是学校的全优学生、橄榄球明星和田径明星,他长大后会远离居留地,成

为一个“不仅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能融入其中的人”(76页)。

她因为对妹妹的放荡行为极为恼怒而迁怒于塔尤,刻意向塔尤明示他的出身给家族带来了耻辱,并在罗基与塔尤之间划分出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塔尤在罗基主动入伍参加二战时被迫跟随他去菲律宾的战场,期望能保护自己的兄弟,但在罗基死于日本人的枪

口下后不堪幸存者的负罪感,又在舅舅逝去的悲痛绝望中失去自

 

述中勾画出了一幅拉古纳居留地的荒漠图,连续六年的干旱使圈养的“山羊和羊羔不得不每天到越来越远的地方找一些杂草和枯干的灌木充饥”(14页),每天不间断的大风刮起漫天红尘,

沿着地面卷起红色的沙浪,随着干旱的红色沙洲翻滚向前”

19页)。

二战归来的老兵们失去了耀眼的英雄光环,成为游离于族群之外的不合时宜的人(misfits),在残酷杀戮的人性浩劫后以酒迷醉,驾驶着破烂的皮卡车整日在居留地边缘的一个个酒吧中耗尽自己的军残补贴,展现了与自然景观并置的人际问的疏离和冷漠。

西尔科以此分析在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生活中

美国土著人的艰辛和持续的生命力”,而更大的目的则是通过塔尤的故事发掘出“老兵复原与重归族群”背后所蕴含的印第安文化的生发力,而这种生发力就来源于印第安民族一直拥有的生态整体观,即与天、地、神、人四元合一的理念相一致的精神

信仰。

专门解释这一术语对土著人的特有含义:

“当我用‘讲故事'这一术语时,我所说的已远远超出了这个表达本身。

我讲述的是来自生活的经历和对‘创世’的原初的理解一一我们都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并不会区别对待或分裂故事与经历。

”在《仪式》开篇的印第安创世传说中,端坐在房中的思想女

(Thought-Woman“想什么就出现了什么”(1页),在最初,

是思想女这位创世的母亲(MotherCreator)想出了所有的事物,她想出的所有“植物、鸟、鱼、云,甚至泥土一一它们都与我们相连。

老人们相信,所有的事物,甚至岩石和流水都有灵魂和生命,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只愿保持不变……只要我们不打搅它们,所有创造出的事物就保持着相互的和谐状态”。

在创世之初,

宇宙间没有绝对的好或坏,只有平衡与和谐的消长”。

人类的生存或灭亡也不仅仅取决于人,而依靠“一切有抑或没有生命的事物间的和谐与合作”,体现了拉古纳人的宇宙观中最核心的理念:

“除非万物幸存,否则无人能独存。

”那么,塔尤的复原与幸存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仪式,而是他融入所处世界中的自然万物后一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洗礼。

从战场上归来的塔尤如一缕轻烟般失魂落魄地游荡在居留地,他试图通过寻访与舅舅旧日生活过的地方来重拾记忆,再次找到生活的意义。

尽管人去物非,但坐在曾与舅舅和罗基常去的酒吧台阶上时,荒弃的酒吧前的三角叶杨树依然带给他熟悉的感觉,“在一个蟋蟀、大风和三角叶杨树的世界里他似乎又活过来

了”。

手上把玩着墙上掉下来的灰泥让他感到镇静,“像仪式上的舞者一样在手背上画出道道白线”(104页)令他感悟到其意义在于泥土“让他们与大地连在了一起”,也让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地方才是他曾经的所在”(104页),而不是一直盘绕在脑海中的大雨滂沱的东南亚雨林那死亡之地。

随后祖母请来为他治疗的药师老贝托尼告诉他土著人世代居住的地域对他们的重要性,他们坚守在这里是因为他们“了解这里的山岭,在这里感到舒服”,而这种“舒服”不是因为大房子、丰富的食物或干净的街道,而是一种“置身于大地的舒服和与山岭一体的平静”(117页)。

当塔尤祈求他治愈自己的痛苦时,老药师告诫他不能只苦苦地等待帮助,“人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你必须要行动起来”

125页)。

与白人医生让他只考虑自己,不要顾及他人才能治愈心理问题不同,老药师让他意识到“他只是更大的问题的一部分,他的痊愈只有依靠一个更大的、包含一切的事物才能实现”

伴随

125-126页),因为世界是与“我们”一起运行的,而不仅仅是“我”。

在印第安的古老预言故事中早就提醒了土著人,白人而来的欧洲文化对世界的摧残:

于是他们(指白人)就远离了大地,

于是他们就远离了太阳,

于是他们就远离了植物和动物。

他们看不见生命,

当他们四处张望,

他们只看到物体而已。

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已死去,

树木和河流不再存活,

高山和巨石不再存活,

鹿和熊也只是物体,

他们看不见生命

他们会为自己的发现而恐惧,

他们会为人而恐惧,

他们会杀死他们恐惧的一切。

135-136页)

与天地万物的疏离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漠视,也导致了人类自己的毁灭。

因此老药师告诫塔尤要行动起来,要恢复与自然万物的联系,这已经不仅仅是塔尤个体的复原仪式,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土著人和整个现代社会中陷于疏离绝望、面临生存困境的所有人的仪式。

塔尤在老药师贝托尼的复原仪式的沙绘中再次感到了强壮,在代表快乐的四色彩虹沙绘的指引下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那就是找到舅舅留下的斑点牛,像熟悉这片土地的斑点牛一样继续作为真正的土著人顽强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当他心怀目标站在高岗上时,“一切界限都消失了,在这一晚,脚下的世界和沙绘中的世界合二为一了,四周的群山全都合在了一起”(145页)。

此时,沙绘仪式与真正的世界已没有了界限,也只有在此

刻,仪式真正成为他行动的一部分,开始发挥复原的功效。

但就如老药师所说,这只是开始。

塔尤带着久已消失的对世间草木、昆虫、河流、岩石的热爱,追随沙绘的启示、在代表自然母亲的两位女性和天上群星的指引下踏上了属于他自己的复原之路。

追踪斑点牛的路途上,他路过了那些白人的牧场,回想起白人伐纳人知道大地被掠夺了,因为他们无法阻止白人猎杀动物、破坏土地,也是从那时起,拉古纳和阿科玛的圣人们警告人们世界的平衡已被打破了,人们会面临干旱和更困苦的日子”(186页)。

当他最终在白人的牧场上找到被困的斑点牛时,他悄悄剪开篱笆,希望为斑点牛打开一个缺口,让他们跟随自己回到自己的土地上。

躲避白人牧场篱笆检修工人的塔尤全身匍匐在树荫下,

将脸埋在松针中的他嗅到了大树的气息,从来自潮湿泥土深处的根部到月光中摇曳的蓝色的树枝顶端,这味道将他薄薄地包裹了一层,吸走了他的骨肉,他的身体变成了一个虚幻体树下的一片阴影”(195页)。

这时,他看到了一头美洲狮优雅地走来,与他对视,随后又如一股黄色的烟雾消失在树林中。

刻体会到与大地融为一体的塔尤在古老传说中作为助手的美洲狮的辅助下最终走向了复原仪式的尾声,那就是以一种博大的、超越物种和种族的爱来克服世间的一切邪恶。

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仇恨,在面对欲置自己于死地的艾莫时认识到这些世间的丑恶是传说中的“毁灭者”(Destroyer)“蒙蔽白人、愚弄印第安

人”(204页)的伎俩;目睹母牛与小牛的亲情令他看到了舅舅乔西亚的面容,“他能看到血与肉的故事正在展开”(226页)。

最终,塔尤在对自然天地和人类世界的重新认识中,在秋分这一天迎来了日出的一刻,“一切都是如此美丽,四面八方的所有一切,均衡地、完美地平分白天与夜晚、夏天与冬天。

山谷包容了这万物化作的一体,就如思想在一刻问包含了所有的想法”(237

页),塔尤也最终在这万物一体的时刻完成了复原的仪式。

他四处采集草籽,在沙丘上细心播种,因为“植物会像故事一样在那儿生长,像星星一样坚韧、明亮”(254页);就如云会永远在

天空一样,“我们来自这片土地,我们是属于她的”(255页);

间万物都应该相互关爱而共同幸存。

常有

著名土著学者小瓦因?

德洛里亚(VineDeloriaJr.)非

次推出新版本,西尔科受邀为其写作前言时指出,基督教中的上帝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如此脆弱,“上帝已死”的呼声四起,但在美洲大陆的土地上,“上帝――大地母亲之神――美洲土著社会的宗教却鲜活而欣欣向荣”。

这种活力是由于部落信仰就是要确定部落中的人与其他生物的恰当关系:

在部落群体中开展自律,以使人们能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认识到人所经历的世界是由存在的力量控制着,是生命力的展现,是天地万物的整个生命之流。

在认识到人类在天地万物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同时,还要知道人类

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天地万物中的所有一切相互依靠。

部落信仰中这种一直对天、地、神、人融为一体的强大力量的推崇与生态整体观不谋而合,也是挽救脆弱不堪的生态系统的唯一办法。

作为印第安文化的代言人,土著作家在自身的生活经历中不断被这样的教导所指引,获得一种内化了的感性认同。

时,他们更能理性地反思印、白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现实后果,

并能更深切地体会和表达出自己和族群所面临的困境,以直接经验证明印第安文化所宣扬的生态整体观的历史渊源及其长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她所有的文学创作中,小说《仪式》应该是受众最多、对于整体性共存阐释最清晰、最精彩的代表。

她一再强调的整体性关联并共存的理念不仅是处于精神困境中的土著人的心灵指南,对于人类改善全球普遍的生存困境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