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168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将进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将进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将进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将进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将进酒教案.docx

《将进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将进酒教案.docx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设想】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对此会有一些潜在的感知,教学中应充分激发,使学生有兴趣有欲望有学习积极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性的研讨,更进一步的理解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提升学生对诗歌诗人的理解、热爱和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

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

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

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

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

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

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

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

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

“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

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

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

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

浪漫色彩极浓。

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

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总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四、布置作业

《虞美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

二课时

一、.预习学案:

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二、赏析学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

这种感情从何而来?

请结合词句回答。

“愁”提示:

往事、故国、改,三处是重点

6、诗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对比手法。

全词紧紧围绕着永恒和短暂的对比来写,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物: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与往事、故国、朱颜等所代表的短暂无常的人生相对比。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7、划出《虞美人》中的韵脚,说说韵脚的变化对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三、演练学案

赏析《燕歌行》

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

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对将军们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明确:

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成为千古绝唱,不言而喻,正是将帅与士卒之间这种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从内部瓦解了官军的战斗力。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

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强调哪个词?

明确:

强调“久”字,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由于边将的无能、边策失当造成的久戍不归。

5、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提到李将军有何用意?

明确:

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

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

意义尤为深广。

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吟诵习惯

      2、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3、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4、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5、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2、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教学难点:

 对学生学习诗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教学设想:

 介绍作者,当时背景,学生设想作者会有些什么感触、其心绪会如何,展现词、学生熟读成诵、抽生朗诵、听朗诵、学朗诵、赏析词:

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听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听音乐。

总结赏析步骤,学生练习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v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

”刘禅答道:

“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

“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

‘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

’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道:

“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

“你说的一点不错呀!

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v这是蜀帝刘禅的故事,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帝王在沦为阶下囚时都能像他那般洒脱?

如果我们处于那样的位置,会有何思,有何想?

二、了解背景和李煜民、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的李煜,你处在那样的情景之中,会想到些什么,会有想什么样的情绪。

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了会有愁,会有些什么愁,作为一个帝王,那种愁绪如何表达才能达到极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诵读诗词。

   展示诗词,注意个别字音。

1、学生熟读诗词,达到能背诵。

2、抽生朗诵(结合自己刚才设身处地的所感所思)

3、点评,并作诵读提示:

字音、

4、听朗诵录音

5、跟读录音

6、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作者在这首词中写了哪些事物?

   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雕栏 玉砌 朱颜 愁 春水

2、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

)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

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

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

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

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

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

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

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

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

尤其在这月明之夜。

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

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

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

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

修辞—比喻、夸张(春江水有何特点?

)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

(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

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

特色:

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可联想)

3、分析写作手法

4、集体朗诵课文

5、再听录音感知

6、集体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总结

六、相关联想与比较

1、问:

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

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

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

无非一死,夫复何求!

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

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

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

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

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七、音乐欣赏

八、作业

附板书:

               虞美人  李煜

思想感情:

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写作技巧:

⑴以乐衬哀

     ⑵以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⑶对比

     ⑷比喻、夸张的运用

     ⑸虚实结合

分析诗歌的程序:

诗人→背景→读诗→析诗

分析诗句的程序:

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教学目的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了解李煜词风。

教学重点

1、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了解李煜词风。

教学思路

以“读”为中心,通过品读、赏读、美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李煜的词情词味词风。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赏读、美读,把握词人的情感,体会词的艺术特点,了解李煜词风。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

教学步骤

品读——赏读——美读

设计理念

1、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

即通过反复朗读作品外在言辞的音节声调,使我之心沉入古人之心,从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风格神韵。

2、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注重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组织形式

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介绍李煜及背景)

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

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终日过着“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他有感而发,作了《虞美人》一词,令歌伎们演唱。

宋太宗闻听,大怒。

不久,李煜便被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工书,善画,通音律,诗、词、文皆精通。

他的词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叙写宫廷的豪华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后期主要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沦为囚徒生活的痛苦。

后人评价他: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二、品读

1、学生自由初读全词,整体把握词意

问:

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

这种感情从何而来?

请结合词句回答。

提示:

“愁”。

往事、故国、改,三处是重点

2、学生听配乐朗诵,初步体味词的情感情味。

让学生找出词中韵脚,说说韵脚的变化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明确:

“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

韵脚的变化与作者的心情起伏相照应,使词的形式、内容和情绪达到高度统一。

3、学生聆听徐小凤演唱《虞美人》。

三、赏读

采取评点赏析法,指导学生从意象、意境、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

教师组织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分组质疑、释疑,然后共同讨论,深入探究。

可能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早早结束呢?

明确:

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还不如早点结束的好。

可见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厌恶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悲苦不得而知。

2、对李煜来说,所“改”的仅仅是“朱颜”吗?

明确:

不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教师点评:

是啊,锦衣玉食、朝歌夜弦的生活,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如今,都已烟消云散了,怪不得他叹息道“往事知多少”啊!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运用了对比手法。

全词紧紧围绕着永恒和短暂的对比来写,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与往事、故国、朱颜等所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