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及方向.docx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及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及方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及方向
中文摘要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整合各行业之间的业务及升级自身产业链,国内并购海外收购的发展逐渐扩大,海外并购活动对整体并购市场的走向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拓展企业业务、开发自身缺乏的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形象成为中国公司海外收购的基本动机。
本文将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及明基收购西门子等经典案例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国际间跨国并购的失败原因,并用印度与中国进行比较,结合各种不同因素去了解中国跨国并购的有利条件和阻碍要素。
综合现实实际情况研究如何把中国跨国并购带到更为有效率和成熟的道路上。
关键字:
跨国并购,收购案例,中印对比,发展方向
Abstract
OlympicGames,WorldExpoandAsianGamessuccess,sothattheeyesoftheworldgatheredonceagainonChina. Atthesametime,China'srapideconomicgrowthsothatChina'srisinginternationalstatus. Withbusinessgrowthandexpansion,thepaceofoverseasacquisitionsmorestep,themorethefasterstep. Underthetemptationofhugeprofits,manyfirmsriskhigh-riskoverseasmergersandacquisitions,manyofwhichhaveatypicalexampleofsuccessandfailure. China'sOverseasM&Ahowtoguidetoamorematureway,isthecurrenteconomicdevelopmentisanimportantstrategictaskofresearch.
ThisarticlefromtheCNOOCbidforUnocalandtheclassiccaseofSiemens,BenQtostarttheacquisition,andeasyanalysisofinternationalcross-borderM&AfailureandtocomparewithIndiaandChina,combinedwithavarietyofdifferentfactorstounderstandChina'sfavorableconditionsforcross-borderM&Afactorsandobstacles. ComprehensiverealityofhowtheactualsituationofChinatothemoreefficient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andmatureway.
KeyWords:
Statusofcross-borderM&A,COSLacquisitionofNorwayAWO,contrastChinaandIndia,directionofoverseasacquisitions
1.中国跨国并购发展现状、方式及收购动因相关研究综述
1.1中国跨国并购发展现状
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中国身上。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海外并购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不少企业冒着高风险进行海外兼并与并购,其中产生典型的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如何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引领到一条更为成熟的道路上,是当前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研究课题。
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亚洲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和金融海啸的爆发,跨国并购一路走来都是跌宕起伏。
面对其他各国为保护国家民生利益而实施的贸易壁垒,以生产出口的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经验风险和挑战。
由此,为绕开贸易壁垒为展开的海外收购并购等投资形式,正在有规模的进行当中。
根据2006年至2008年之间并购事件一览表,发生的重大跨国并购就有28起:
表12006年-2008年并购事件一览
序号
时间
并购方
目标公司/行业
1
2006/12/31
中信集团
哈萨克斯坦原油资产
2
2007/11/29
平安保险
富通集团4.18%股权
3
2006/1
中海油
尼日利亚石油资产
4
2007/7/23
国家开发银行
巴克莱银行
5
2007/5
中投公司
美国黑石集团
6
2007/10
工商银行
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
7
2007/12
中投公司
入股摩根士丹利
8
2008/2
中铝
力拓12%股份
资料来源:
新浪专题新闻
如中海油以5.85亿美元现金收购印尼五大油田部分权益;中国建设银行以1.052亿港元增持30%股份,实现完全控股香港建新银行;TCL700万美元控股收购德国施耐德家电等。
2002年中国海外并购投资金额为2亿美元,到2006年总金额达到141美元,矿业能源以及科技通信成为热门的并购目标行业。
海外并购和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境内并购是目前中国并购市场的重要主题:
图1中国并购市场现状
资料来源:
周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J]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09年1月
1.2中国企业跨国收购方式
在并购方式方面,根据一览表可知:
表2并购方式一览表
并购支付方式
简单含义
1、现金出资
现金交换目标公司股东股票
2、换股收购
并购方股票交换目标公司股票
3、证券包销的现金收购
先接受并购方的股票,然后将其出售给商业银行变现
4、债券
用债券交换目标公司股东的股票
5、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
在规定的时期内按照预定兑换率可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或优先股
资料来源:
张寒.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
对于并购方来说,现金支付能控制现有股东的控制权,而且过程迅速简单,不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的现金流要求很高,融资方式不外乎权益融资(自身留存收益积累)和债权融资(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现金出资使在并购资格审查过程中大量资金被冻结,企业经营灵活性变差。
1.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
除了绕开贸易壁垒以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主要表现为:
(1)获得低价资产。
工商银行以低价收购标准银行20%股权就是成功的典型事件。
能否成功,除了目标公司的财务业绩报告以外,还需要考虑当地国家经济法律政策、行业背景等。
(2)取得资源定价权。
力拓、巴西淡水河谷、比和必拓是国际上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2008年必和必拓提出与力拓合并,这必将使铁矿石的垄断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防止供应商的定价权进一步扩大,中铝联合美铝收购了力拓12%的股权,阻止两拓合并的同时,也影响了国际铁矿石的定价。
(3)追求经营协同效应。
部分企业或许在技术方面拥有优势,部分企业可能在营销渠道方面拥有优势,为了取得更有利发展的需要,两个企业在充分研究和调查后会进行部分业务的合并。
如中国的吉利汽车收购英国锰钢控股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对方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在研发少走弯路。
(4)获取海外市场。
借助跨国收购的海外公司,利用海外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声誉,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生产技术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贸易成本,绕开贸易壁垒。
早在几年前,全球知名的软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就提出收购我国内最大的果汁饮料汇源果汁,其目的就是获取中国庞大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商务部于2009年3月就否决了这一收购要约,极大地保护了民族企业和人民的生活稳定。
可口可乐从不断的海外收购中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即便它不是中国企业,但并购对象却包括中国企业在内,并购进程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5)获得广告效应。
例如2009年的四川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悍马事件。
悍马的高排放、高能耗与中国国情明显不一致,技术总结又在美国,即便能通过还需要时间来缓冲磨合,但就是这一舆论让腾中连续登上财经版的头条,收到十分明显的广告效应。
2.国内国际企业并购失败及成功等相关案例分析
2.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及原因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历史上失败经验多于成功经验,忽视风险,未能未雨绸缪,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同时从失败和成功的示例出发,总结优势和缺点,寻找更适合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道路。
中海油收购优尼柯。
2005年1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向美国优尼柯公司提出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优尼柯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不过规模较小,连年亏损,曾申请破产,中海油提出收购要约,主要是看中其销售网络完善,由此可以借壳上市。
3月,中海油开始与优尼柯公司高层进行接触,达成初步购售意向。
4月,美国本土企业雪佛龙以164亿美元现金和股票提出并购优尼科。
2005年6月,美国国会对中海油的反对情绪上升,财政部长表示,如果收购成功,政府将从国家安全考虑,对收购案进行审查。
能源部长表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目的应收海外投资委员会审查。
2005年7月优尼柯接受雪佛龙的报价,而中海油的报价是远高于对方的报价。
8月,中海油撤回收购要约。
在这起收购案中,我们更应着眼于总结失败经验,发现原因。
跨国合并是一项复杂的、牵涉多方面的工作。
经济、法律、两国之间的文化、国家政策、税收等,考验的不仅是企业实力,还是耐力、智慧的博弈。
中海油是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差异,海外一些别有用心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甚至阻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中雪佛龙的游说和参议院等政府官员对收购进行的阻挠,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2.2国际企业收购失败案例及原因分析
除了并购目标为涉及核心企业受阻政府审查这一原因外,并购后两者体制上、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收购后整合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5年6月,电子产品制造商明基对外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手机业务。
接手后,明基没有意识到西门子关键人员的价值,整合工作做得不是十分好。
中国地区有150多人被明基抛弃,700多名研发人员集体离职。
由此,西门子的手机业务受到严重拖累,市场份额由原来的7.2%下降到3.5%,亏损额达到1.85亿美元。
05年,TCL收购彩电品牌汤姆逊,在法国人看来,TCL属于典型的东方企业,汤姆森则是西方企业的代表,两者文化差异很大,当地公司员工及消费者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关键员工纷纷离职,失败的整合导致TCL陷入亏损境地。
从TCL收购后产生的严重亏损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暴露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整合能力方面的欠缺,特别是极度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和水平的管理团队。
无论是并购方还是目标公司,关键人员离岗都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员工如果加盟到竞争对手的企业中,又会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如何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留住关键员工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课题。
2.3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案例及原因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不多。
但在为数不多的案例当中仍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
为满足中国海上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的需要(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及生产活动的旺盛程度,决定了对海上油田服务的需求水平。
受近年来全球石油需求推动,海上油田服务前景远大),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国际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行业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07年,全球最大的两家海洋钻井公司GlobalSantaFe和Transocean合并,占领全球约20%的钻井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印度的Aban公司和挪威的Seadrill公司也都进行了国际并购以壮大自身实力)以及实现中海油服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通过并购,有效优化船龄结构和作业水深结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海外海洋石油市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中海油服提出100%要约收购挪威AWO公司。
中海油服COSL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服务供应商,自2002年9月成立以来,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功能最全、服务链最完整的综合型、一体化油田服务供应商。
中海油共有四大业务板块,如下图示:
图2中海油四大业务收入贡献
资料来源:
周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J]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09年1月
44%部分为钻井业务,经营着15艘钻井船,其中包括12艘自升式钻井船和3艘半潜式钻井船,近海业务市场份额占95%以上。
25%部分为油田技术,拥有30多年的海洋油田技术和20多年的陆地油田技术服务经验。
15%为船舶,经营者中国最大、功能最齐备的近海工作船队,其中包括70+5艘各类工作船、5艘油轮和4艘化学品船,近海业务市场份额占70%以上。
16%部分是物探业务,不仅是中国近海物探勘察服务的主要供应商,同时也是国际物探勘察服务的主要参与者,拥有7艘地震船和4艘勘察船。
目标公司Awilco成立于2005年4月,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主要负责Sinvest和AWO自升式钻井平台新船队的市场营销、管理和运营。
拥有8艘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动化的钻井流程,作业水深达到375—400英尺;3艘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达到2500英尺。
本次收购用时4个多月,事前的精心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由2006年11月开始锁定目标公司开始调研,2007年6月与目标公司第一大股东进行解愁,2008年1月至5月持续的准备工作,包括内部PE谈判,外部与目标公司沟通,监管报批沟通。
2008年7月正式进入项目执行阶段,7月21日获得发改委正式项目核准批准,9月股份交割,10月30日强制收购剩余股份程序完成,公司实现下市,项目正式完成。
收购后,钻井船队规模的迅速扩大及行业排名的提升,有效提高了COSL钻井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收购后中海油服将致力于发展为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油田服务公司,AWO拥有的现代化船队将拓展COSL在全球的市场范围,特别是北海高端市场和地中海新兴市场。
本次跨国收购交易所涉及的主要国内审批机构及事项如下:
表3中海油涉及审批机构
审批机构
主要审批事项
国务院
境内法人在境外投资涉及的大额用汇项目(5000万美元以上)由发改委核准后报国务院核准
国资委
中央企业境外收购活动,在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前应获得国资委同意
发改委
对境内各类法人在境外进行的投资项目进行核准
商务部
对国内企业到境外开办企业进行核准
外汇管理局
拟在境外投资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向国家主管部门办理境外投资审批事项前,应向外管局提交外汇资金来源的证明,并取得外管局审查意见。
该审查意见为商务部审批的报送文件之一。
证监会
对于境内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收购行为,根据新的重大资产重组办法,重大资产收购报告书需要获得证监会的审核批准
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
商务部要求我国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对中央企业在当地的收购项目提出意见,该意见为商务部审批的报送文件之一。
资料来源:
周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J]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09年1月
其中,多次及时、充分的政府预沟通工作,为项目如期顺利获得审批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公司安排不同层面的领导向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各部委进行了数次有针对性的项目进展汇报沟通,获得其支持和认可及宝贵意见,在国内财务顾问的协助下,紧密跟踪监管法规变化、适时与监管机构沟通,根据其反馈意见对收购方案和报批材料进行相应调整。
国内监管报批始终走在前面,为项目成功提供了保证。
对于任何的跨国并购,成功交割只是第一步,顺利整合才是企业能真正实现其收购的战略目标,获得价值提升的关键,整合计划和实施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架构、业务、人员、文化、品牌等众多方面。
初步的整合构想应贯穿尽职调查、谈判等过程,使于企业对整合可行性及早进行考察,尽快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
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相比,本次交易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未遭遇到明显的政治风险。
首先就资产本身来说,钻井平台资产虽然属于油田行业,但敏感性相对较低;其次,中挪关系历史非常友好,挪威政府对本次收购表示支持;再者,也没有第三方公开声明要进行竞购。
综合上述事例来说,随着中国企业自身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实力不断增强、不断吸收历史经验教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性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交易获得国际资本市场和公认的概率,学习跨国企业大型资本运作的经验,尤其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改善:
(1)提高透明度,形式上保持更加开放的沟通姿态,加强与市场和公众的对话,内容上要更多披露收购后的计划(比如收购后如何削减成本、如何实现协同效应)以及融资来源。
(2)强调商业理由,淡化政府背景,向公众与资本市场展示,虽然为国有企业,但自身是独立运作、完全商业化的实体,交易本身要有强有力的商业逻辑,以显示非政府驱动。
3.跨国收购—中国印度之间的差距及对比
同为“金砖四国”成员的中国和印度,近年来频频在国际并购市场上重拳出击。
历数各项重要收购,印度企业的表现远优于中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企业的海外并购表现竟出现如此巨大差异?
近几年随着中国企业财力的增长,以及许多国家陷入经济萧条,外出“收购”者越来越多,并购一个比一个大,但成功者却寥寥,如TCL并购汤姆森、阿尔卡特,联想收购IBM电脑品牌使用权,结果付出大量成本后效果不佳,事倍功半。
相反,自2000年起印度公司共收购了300家海外企业,总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
在被收购的企业中,不乏克鲁斯钢铁、路虎、捷豹汽车等知名品牌,号称全面开花的塔塔集团,近3-5年内涉及多个完全不同领域的重大收购项目多达30个,失败率为0。
3.1中国印度跨国并购的差距分析
造成以上差距的原因有三点:
(1)中国的一些企业自身缺乏海外调研能力,也不注重在这方面投入人员、资金,或依赖国外中介,更一些企业甚至连中介评估都不舍得掏钱,如TCL在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分析不当,事前功课没有做到家是导致损失的关键原因。
而印度的塔塔集团执行董事在谈及预防失败的并购是表示,并购前的预判和政策、情报分析相当重要,评判的标准主要为3条:
是否对所在国有利;是否与本公司发展目标相符;能否带来新的东西。
只要以上3个标准有1条是疑问或否定,并购就必须取消。
(2)一些资源类企业为减少并购难度,争取国外政府开绿灯,甚至在吸股的同时公开承诺只持股,不进董事会,不参与决策。
如果将并购中最为重要发言权、支配权、发展主导权都不要,那就等同花钱让别人玩。
而印度的米塔尔则提出100%铁法则,非100%控股不收购,不论是塔塔集团还是米塔尔,在海外收购中决不做花钱却不能说了算的买卖。
(3)中国一些企业不善于分析所并购品牌的价值所在,盲目决策,结果令品牌掉价;还有些企业如联想,为捧红土产品牌而将买来的IBM招牌雪藏,无异于资源浪费。
印度企业在并购后善于利用所获得的资源,那些频死的企业、蒙尘的品牌经其盘活和重组,往往能焕发新生,与企业实现双赢。
塔塔收购大宇卡车,利用管理小排量车的经营方式改进大宇卡车的生产流程,最终自己赚到钱和市场份额,当地也获得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收益。
由于并购成效卓著,原来可能成为并购阻力的工会、政府,经常成为助力。
3.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
综上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阻碍大致有四个,分别是:
(1)在并购成本中,商业银行的比例占少。
我国高额的外汇储蓄与海外投资借款没有一个好的互动。
就像最近热门的中国持有美国两房债券,外汇储备资产达到67%,但是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仅占6%。
数据表明,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支持比例中,商业银行不到5%。
(2)金融体制的条框约束。
只有更大地开放资本管制,才能形成全面开花,提高效率的跨国并购。
(3)政策导向不够完善。
“政府应参与到收购初期的可行性研究环节,境外投资应逐步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最终转向以咨询服务为主的登记或备案制,”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如是说。
(4)这也是四点当中比较抽象和难以实施,就是文化政治因素。
随着企业海外并购增长加快,中国经济威胁、资源掠夺等国际舆论的非经济因素正影响着海外并购的成败。
4.中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发展方向及研究对策
进入2011年,中国迎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在12月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经济界人士表示,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间,海外并购的浪潮将越来越汹涌。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海外并购的成本大大降低,由于股价是影响并购成本的主要因素,目标公司市值缩水,付出也会相对减少。
如何把握如此良机,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质量与效率,把其带到更为成熟的道路上,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地方之一。
提高成功率,除了制定有方向的发展战略规则,还需要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政府应大力促进国内企业发展重组,推动产业升级,将有利于提高海外并购的风险规避、转移和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自身方面,做好尽职调查可以尽可能避免收购失败的概率。
尽职调查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好的投资顾问。
经验丰富的国际著名投行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
国际投行加入让中国企业在财务和经验方面的不足得以弥补,运作合规性提高,成功几率也随着增加。
在企业文化方面,整合双方优良的资源和管理理念加以揉合,创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将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如果目标公司文化中存在优秀成分,又在并购方属于同一行业,在并购后的整合上中国企业应学习对方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收购后两者因此而发生的矛盾。
从并购市场的角度来看,要完善我国的海外并购市场,一是要借鉴国外并购成功经验,改进我国收购制度与标准,完善相关步骤的法律法规;二是努力构建国内外并购的良好环境,营造成熟的并购渠道。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银行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中小企业并购融资要求,构建中小企业贷款发放与管理的激励机制,发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功能。
中小企业并购过程中所需资金大部分源于天使投资和商业贷款,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完全属于商业性金融。
因此,必须加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此类企业大力扶持的步伐,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
还有的就是,在并购的过程中,要与外国企业充分交流和沟通,让对方了解我们真正的意图、目的。
现在全世界对中国的高速发展有点担心,怕我们会把他们的资产价格炒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参与并购的大多数是国有,收购往往要等政府批准才能发起,因此国际上有些人担心购买有政治背景,或者是要窃取那些国家资源。
正确的对待这一成为阻碍的关键问题,会使未来并购的道路更为事半功倍。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中,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海外收购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发展趋势,海外经济的逐步复苏,为外资并购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和并购动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和模式将会倾重于并购为主,营造投资宽松的政策环境。
面对现时国内较高的通货膨胀和物价的日益上升,在发展好企业海外并购的同时,亦要做好保障国内民生工作,避免收购进程过快而导致产生的社会经济不平衡和分配不公,也就是说,提高国内企业的经营质量和公众诚信。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觉得原来强调的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只有稳定国内经济环境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进步,才是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根本。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已经累积了若干经验和教训。
海外并购的行业也从采购也发展到涵盖诸多领域。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