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73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0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总述1

第一章概况1

一、城镇概况1

二、规划背景1

三、上版规划要点及实施绩效评估2

第二章规划总则2

一、规划依据2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2

三、规划层次和范围3

四、规划期限3

五、规划技术路线3

六、规划重点3

七、xx县总规规划概要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5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5

一、SWOT分析5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5

三、空间发展战略6

四、产业空间发展布局6

第四章镇域体系规划7

一、镇域村镇体系现状7

二、城镇化发展战略7

三、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7

四、等级规模结构规划8

五、职能结构规划9

六、空间结构规划9

七、土地利用和空间管制规划9

第五章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3

一、自然资源保护13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3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4

一、生态保护规划目标14

二、水环境保护14

三、大气环境保护14

四、声环境保护14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14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4

第七章旅游发展规划14

一、旅游发展目标14

二、旅游发展布局15

三、分景区旅游规划15

第八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5

一、现状概况15

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5

三、镇域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布点16

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17

一、现状17

二、综合交通规划17

第十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17

一、给水与能源工程17

二、环境卫生治理18

第十一章减灾防灾规划18

一、防洪排涝18

二、消防规划18

三、地质灾害防治18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19

第十二章城镇性质、规模19

一、镇区发展目标19

二、城镇性质19

三、城镇规模19

第十三章镇区空间布局20

一、镇区空间利用与管制20

二、布局构思20

三、城镇形态与结构20

第十四章规划建设用地布局21

一、居住用地21

二、公共设施用地21

三、工业用地22

四、绿地22

第十五章道路交通规划23

一、对外交通23

二、城镇道路交通23

第十六章城镇景观风貌规划24

一、目标、定位及原则24

二、城镇空间景观结构24

三、景观风貌规划24

四、建筑高度控制25

五、建筑风格、色彩、材料控制25

六、绿化景观规划25

第十七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25

一、给水工程规划25

二、排水工程规划26

三、电力工程规划27

四、电信工程规划27

第十八章减灾防灾规划28

一、消防规划28

二、防洪规划28

三、人防规划28

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8

五、防风减灾规划28

六、抗震防灾规划28

第十九章环境规划29

一、生产污染防治规划29

二、环境卫生设施规划29

第二十章四线控制导则30

一、城市紫线30

二、城市绿线30

三、城市黄线30

四、城市蓝线30

第四部分近期建设规划30

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30

一、规划原则30

二、近期建设规划期限30

三、建设规模30

四、近期城镇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30

第二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31

第一部分规划总述

第一章概况

一、城镇概况

1.地理位置

xx乡地处安徽省黄山市最南端,南与江西省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全乡辖3个行政村,35个村民组,人口共5261人。

区域总面积达42.6平方公里。

耕地3324亩,其中水田面积3069亩,年产粮食1551.4吨;山场面积55005亩,其中竹林面积7338亩,年砍伐38000根;茶地面积4767亩,年产茶叶80.5吨;其他林地面积19137亩,森林覆盖率86%,是一个以粮、林、茶为主的农业山区乡镇。

2.行政区划:

行政建制与区划、乡辖区面积、村镇数量分布、毗邻地区等情况。

3.自然条件与资源:

气候气象、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情况;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资源等情况。

4.人口情况:

总人口、总户数、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密度等情况;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劳动力就业构成、剩余劳动力流向等情况。

5.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等情况;产业结构、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农田基本建设等情况;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对外交通、社会公益、通讯邮电、商业服务、古迹文物保护、旅游发展等情况;生态环境状况,重要环境评估、监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污染、村镇绿化、环境卫生建设等情况。

6.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报告;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动态遥感监测资料与图件;地形图、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生态保护建设规划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与图件;乡域内村庄用地现状、整治潜力等情况;涉及本乡的村镇规划、开发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河湖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风景区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工矿、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和发展战略、考察报告等。

二、规划基数转换

1.转换原则

(1)用途管制:

遵循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以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为出发点,开展了xx乡的规划基数转换。

(2)依法核定:

xx乡的规划基数转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核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

(3)衔接可行:

规划基数转换时充分利用2008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土地现状分类有效的进行了衔接。

(4)综合平衡:

规划基数转换时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不改变,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原则,转换前后的土地总面积、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面积做到完全一致。

2.转换方法

在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按照土地规划分类体系、分类释义和转换对应关系进行了调整,并利用遥感等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得到各类用地转换结果。

(1)农用地转换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别纳入规划基数分类中的相应地类。

(2)建设用地转换中,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分别纳入规划基数分类中的相应地类。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中,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独立工矿用地进行区分,将附属于城镇的独立工矿用地按照附属性质分别纳入城市、建制镇;其他独立工矿用地从空间上作解译判断,按照独立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的含义进行区分。

(3)水域、其他土地等其他地类参照地类释义和转换对应关系,分别纳入规划基数分类中的相应地类。

表2-1规划基数转换结构

单位:

公顷

规划基数分类

过渡期土地现状分类

农用地合计

5276.55

农用地合计

5276.55

农用地

耕地小计

322.45

/

322.45

耕地

水田

286.71

灌溉水田

148.37

望天田

138.34

水浇地

19.16

水浇地

0.22

菜地

18.94

旱地

16.59

旱地

16.59

园地

150.21

园地

150.21

林地小计

4669.55

/

4669.55

林地

有林地

3859.53

有林地

3859.53

灌木林地

170.97

灌木林地

170.97

其他林地

639.05

疏林地

94.65

未成林造林地

465.02

迹地

75.87

苗圃

3.51

牧草地小计

0.00

/

0.00

牧草地

天然草地

0.00

天然草地

0.00

改良草地

0.00

改良草地

0.00

人工草地

0.00

人工草地

0.00

其他农用地小计

134.34

其他农用地小计

134.34

其他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

0.00

畜禽饲养地

0.00

设施农业用地

0.00

晒谷场等用地

0.00

农村道路

11.39

农村道路

11.39

坑塘水面

14.23

坑塘水面

14.23

养殖水面

0.00

农田水利用地

17.08

农田水利用地

17.08

田坎

91.51

田坎

91.51

建设用地合计

88.71

建设用地合计

88.71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小计

55.04

/

55.04

城乡建设用地

城市

0.00

城市

0.00

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独立工矿用地

0.00

建制镇

22.17

建制镇

22.17

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独立工矿用地

0.00

农村居民点

29.35

农村居民点

29.35

采矿用地

0.00

独立工矿用地中的采矿用地

0.00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3.53

城镇建设用地外,除采矿用地之外的独立工矿用地

3.53

交通水利用地小计

33.55

/

33.55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0.00

铁路用地

0.00

公路用地

33.42

公路用地

33.42

机场用地

0.00

民用机场

0.00

港口码头用地

0.00

港口码头用地

0.00

管道运输用地

0.00

管道运输用地

0.00

水库水面

0.00

水库水面

0.00

水工建筑用地

0.13

水工建筑用地

0.13

其他建设用地小计

0.12

/

0.12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0.00

特殊用地

0.12

特殊用地

0.12

盐田

0.00

盐田

0.00

其他土地合计

194.60

未利用地合计

194.60

其他土地

水域小计

91.59

/

91.59

水域

河流水面

69.23

河流水面

69.23

湖泊水面

0.00

湖泊水面

0.00

滩涂

22.35

滩涂

22.35

苇地

0.00

自然保留地小计

103.01

/

103.01

自然保留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0.00

冰川及永久积雪

0.00

沼泽地

0.00

沼泽地

0.00

荒草地

101.62

荒草地

101.62

盐碱地

0.00

盐碱地

0.00

沙地

0.00

沙地

0.00

裸地

1.38

裸土地

0.96

裸岩石砾地

0.42

其他未利用土地

0.01

其他未利用土地

0.01

总计

5559.86

总计

5559.86

三、上版规划要点及实施绩效评估

《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全乡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方面的基础和保证,是根据“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原则前提下编制的,在确立全乡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科学分配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乡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应有作用。

一、上轮规划指标落实情况

1、耕地保有量目标

上轮规划确定的xx乡201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322.45公顷,到2005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322.459公顷,与规划目标一致。

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上轮规划确定xx乡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98.50公顷,到2005年末,全乡实有基本农田面积298.50公顷,与规划目标相吻合。

3、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上轮规划确定全乡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为1.50公顷。

到2005末,全乡实际建设占用耕地共1.00公顷。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指标

上轮规划确定1997-2010年期间,全乡补充耕地指标12.00公顷,到2005末,全乡完成补充耕地0公顷。

二、存在的问题

1、上轮规划实施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规划所依赖的基础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体系规划战略的调整以及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等引起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规划布局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势性,不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龙头作用。

2、原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发展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影响,对新出现的土地需求预见性不强,使得原规划在实施中不断遇到新问题和新挑战。

3、土地利用分区尚未突出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分区不够明确。

4、规划编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估计不足,导致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面积缺乏弹性,建设用地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未突出编制规划与实施规划并重的原则,尤其建设用地区和后备资源开发区定位、定量与经济发展用地实际需求出入较大,同时缺乏实施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上轮规划的现势性与可操作性已经滞后,为了满足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1、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适应规划实施条件变化的需要。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如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使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大幅度增长;而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的变化、国家加大生态退耕力度等又使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一增一减,使土地利用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规划本来是基于一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方案,目前这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对规划目标的实施产生影响。

2、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管理日益加强,而现有的规划在实施中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分散、平均的建设用地布局已与目前建设用地要求集中的现实形成了一定的差距,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科学准确地测定建设用地规模、范围,预留必要的发展用地,把有限的用地指标落实到合适的地块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3、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适应相关专项规划修编的需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农业区划等相关规划的重要参考,它必须要与其他相关规划相适应、相衔接。

相关规划的修编客观上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数量、用地布局等方面来综合协调、统筹安排。

显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要求。

4、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的客观要求。

行政区划调整后,涉及调整乡的管辖范围、数量和布局都进行了全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因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出现原有规划辖区与调整后不一致的情况,使规划无法正常实施,有必要对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四、其他资料

为了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人口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保证生态环境,保证城镇发展和建设用地需要,保证本规划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因此本规划有必要与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1.主要建设用地的协调与确定

对于本规划村镇用地规模与布局,我们是与xx县总体规划以及xx乡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充分的协调,使本规划与其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方向、规模与布局基本一致。

同时在交通用地指标以及水利设施用地指标的确定过程中,我们到xx县及xx乡交通部门以及水利部门,充分听取了意见,收集了相关规划资料,同时与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衔接,并且考虑到该乡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加大,我们在原有规划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

2.与重点建设项目的衔接

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与布局的确定,我们是在《xx县xx乡的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的基础上,与xx乡“十二五”规划及县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协调,并根据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与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xx乡人民政府经过多次讨论协商后最终筛选得以确定。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2.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专题成果》;

6.《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其它相关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区域统筹、城乡联动发展

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分析综合xx镇的地位、发展优势和动力,合理确定城镇规模、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和重要的城镇设施建设。

在镇域范围进行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协调和规划,强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并立足长远,在基础资料完善的条件下,提出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村镇调整撤并方案,实现城乡联动发展。

2.要素集聚,集约发展

正确引导、促进镇域各项产业要素的合理集聚。

积极引导“工业进(工业)园”,严格限制工业零星布点,提出集约建设工业区的规划措施;积极引导“住宅进(社)区”,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开展旧村土地整理,将弃置的土地统一安排使用或复垦。

适度限制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提出村一级集约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积极引导“商业进(市)场”,引导商贸活动到镇区成行成市经营,鼓励成片集中建设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福利等公共设施。

3.合理布局、提高效益

确保城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即使各项城镇功能有效运转,又能节约土地资源。

根据xx镇的现状建设状况,结合城镇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按照国家有关城镇规划建设用地的规定,在坚持科学、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地尽其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予以适当支持;总体布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处理好非农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既要保证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又要为城镇发展留出空间。

4.突出旅游服务,完善功能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向镇区适当集中,镇区公建配套既要考虑服务城镇居民,又要考虑服务乡村腹地及外来人口的需求,公建配套要根据中心镇人口构成对服务配套类型、项目、规模及辐射服务范围作适当调整,以满足城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为城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城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要素改善城镇生活环境的作用,以建设具有典型徽文化地域风貌特色的城镇。

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的总体要求,制定以下具体原则:

1)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

为保护有限的耕地、节约使用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必须合理确定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执行村民宅基地控制标准,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倡导农村住宅以联立式为主,原则上尽量少建独立式住宅。

2)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原则

规划设计必须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着眼,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依托现状建成条件进行改建、扩建,解决村镇现状普遍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切忌不顾实际的拆光重建。

3)设施配套、共建共享原则

要综合考虑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各级、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切实解决村镇设施配套,共享共建问题。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规划设计务必要充分利用我市多山多水的自然地理优势,巧于因借,灵活布置,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象。

5)防灾减灾、生态安全原则

规划设计必须重视村镇建设中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力争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

三、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切实落实《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控制指标,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协调区域和城乡用地关系,满足各类用地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目标确定如下(表3-1)

表3-1主要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指标

2005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单位:

公顷)

 

 

 

 耕地保有量(任务量)

322.45

318.42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298.50

314.94

约束性

 园地面积

150.21

148.20

预期性

 林地面积

4669.55

4850.98

预期性

 牧草地面积

0.00

0.00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88.71

108.36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55.04

60.08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5.70

32.56

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33.67

48.29

预期性

增量指标(单位: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

20.99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

15.26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4.36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

——

4.36

约束性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为促进xx乡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在充分分析全乡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各类用地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一、农用地规模和结构调整

规划至2020年,全镇农用地面积为5382.11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6.80%,比基期年增加105.56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为318.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3%,比2005年减少-4.03公顷;园地面积148.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67%,比2005年减少了2.01公顷;林地面积4850.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7.25%,比2005年增加181.43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64.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6%,比2005年减少69.83公顷。

二、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调整

为促进xx乡城镇化发展,在充分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调整一部分农用地作为建设用地,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

规划至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