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docx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评论专辑
张胜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
报告文学创作在这几年形成了一种自觉,除了表现我们国家社会大变革中的重大事件外,还不断地出现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
在评选林秀贞为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里,称她是农民中的“伟人”,也让我很感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秀贞的无私奉献精神,确实值得我们的作家和从事文学工作的人为他们的这种精神大声疾呼。
吴晓林(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河北应该说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可以说是慷慨、厚重、勇敢、博爱的一片热土,新时期以来,在这片热土上又在涌现出很多感人的先进人物。
林秀贞就是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责任于一身的优秀代表。
她以无私和博爱,使人感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力量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责。
正因为有这样的党员、这样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才使我们国家从发展繁荣到走向和谐美好,有了真正的群众基础和基石。
这本书的创作与发行乃至它的传播与推介,其意义不仅在于作品中描写的成功,更主要的是通过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鼓舞人,让我们的下一代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李刚(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
多年来,河北省作协将组织创作反映重要题材的作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作家的创作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就是河北省作协又一部组织和策划的重要题材作品。
作家刘家科这次接受创作任务后,多次到村镇对林秀贞同志和她周围的群众进行深入的采访,以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这部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给人以感动和震撼,为我们学习林秀贞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教材。
刘金凯(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的出版过程,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
常常能感动别人的人往往是强者。
从林秀贞的这些事迹来看,一个农村妇女能做到这些事情,承担着比常人重很多倍的压力,是很不容易的。
她表现了一种博大的爱。
这部作品全方位地体现了林秀贞的事迹,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贴近了这个时代,贴近了普通的农民,贴近了基层普通党员,从而感动了人心。
张晨光(河北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
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协和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河北出版集团提出了组织出版《大爱无疆》的计划,并且列为年度精品图书的出版规划。
河北出版集团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多次协调和沟通,紧锣密鼓地推进了这本书的出版和创作。
一本好书离不开厚实的生活积淀,离不开作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创作功力,更离不开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相信《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的出版,必将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吴秉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大爱无疆”中的所谓“大爱”就是人类美德所相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因此,这部作品的写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面都是一次精神的探索。
能不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现“爱”,这对于作家是一种责任感。
作者刘家科写这个题材,是带着感情写的。
写报告文学应该有感情上的投入,应该和主人公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够完成与整个社会的交流,才能发挥报告文学的作用。
刘家科在书写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了采访手记,还有许多从别人的视角出发的多角度书写,让主人公变得活起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活生生的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
刘家科(河北省衡水市政协副主席,《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作者):
我为什么要写林秀贞这个人物,简单地说就是三句话:
这个人让我感动,她的事让我感动,她的深刻人格让我敬仰。
写林秀贞,也确实让我感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她的这种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这个社会有用的,我有责任把它展示给这个社会。
我平时写散文,但是散文不能容纳这样的题材,所以我想写报告文学。
《大爱无疆――林秀贞采访手记》也是我第一篇报告文学,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这本书创作完成之后,我梳理这些年来散文创作的感想和收获,概括成四句话。
第一句是“百姓的生活比作家的想像更精彩”,第二句是“记录比描写更容易体现生活的真实”,第三句是“心与眼的沟通的最短距离是直线,要不了那么多的修饰和形容”,第四句是“作品美在于它自身的个性”。
在这部作品写完之后,我就认定了这四句话是我原来所探索的和今后所遵循的。
展现英雄典型的思想境界
□陈建功
大约一年前,我曾经到衡水参加刘家科的散文集《乡村记忆》研讨会,为此集中阅读了刘家科的一批散文作品,深为他笔下浓郁的乡村风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感动。
那次研讨会上,我获知的一个多少有些意外的消息是,刘家科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而且也是一个出手不凡的报告文学作家。
他的报告文学《普通党员》在《中国作家》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这次我高兴地看到,在对林秀贞事迹做进一步采访的基础上,家科同志对《普通党员》做了进一步的充实、修改,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爱无疆》,较之《普通党员》又有了新的提高和突破。
《大爱无疆》以生动传神的细节,以素朴简捷的“手记”形式,更为真实而自然地描写了林秀贞的精神风貌。
9篇“手记”和两篇“附录”,我以为是一种形式感极为突出的文体突破。
而这文体的突破,并不是技艺的炫耀,而是和素朴叙说的同构,是对一个人物不同角度的塑造。
这一新颖而素朴的叙述形式,真正表达了作家这样一种感受,正如他所言:
“让人感动的是林秀贞事迹的本身,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
当然,《大爱无疆》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一种文体的成功。
刘家科是个很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就以塑造和描摹人物见长,他的报告文学同样发挥了这一特长。
他紧紧抓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深入描写,娓娓道来,一层一层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采,也一步步地展示和升华作品的内涵。
说到林秀贞的思想境界,我不由地想起一位著名学者的论述。
他说,共产党人不仅是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民族的先锋队;不仅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拥有者,而且是伟大的民族道统的传承者。
林秀贞的事迹,应该说是这一见解的最好例证。
《大爱无疆》塑造的,就是一个在民族传统道德的哺育下和时代精神的滋养下成长的共产党人形象。
林秀贞没有太高深的政治见解,更多的是从民间和传统传承而来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素朴的民间哲学和共产党人的人格追求相结合,铸造了素朴而坚定的人生举动。
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林秀贞是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于一身的和谐时代的英雄典型,我很同意这个评价。
从刘家科塑造的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传统,看到了这一传统在时代精神孕育下的弘扬与光大,也看到了和谐社会新的人格曙光。
我想,这部作品成功之处,或许就在于此吧。
刘家科用他的散文挽留着乡村的情感和素朴的民风民俗,挽留着乡土中国的每一分绿意。
他的散文对于前进中的民族情感的丰富,对于变迁的时代里传统精神的守护,其价值不言而喻。
那么刘家科的报告文学呢?
他终于为我们找到一个活生生的理想人格的实践者了。
林秀贞,她是传统的,又是崭新的;她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我为刘家科的散文而喜悦,更为刘家科的报告文学而兴奋。
难就难在一辈子
□阎纲
在“大善无形”、“大爱无声”、“大爱无疆”的主题下,人们热情歌颂林秀贞。
作家刘家科的《大爱无疆》借助采访手记的形式,采用朴实到“无技巧”程度的白描手法,勾画出一个看似普通实则高大的农妇形象。
书里,我听不见作家发议论、说大话教训人,只听见他如数家珍,说不完、道不尽,边述说、边流泪。
我被感动了,觉得这位妇女的献身精神,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然而,所见者真,有口皆碑,她的形象实实在在。
林秀贞不是一般的怜老惜贫,而是无私奉献,甘当老残者的闺女、贫弱者的慈母,33年如一日从不叫苦,22年埋头苦干拒绝公开露面,这样大善大爱的人,全国范围内能数出来多少?
说她是活雷锋吧,也是,也不全是,她之于民,何止“春天般地温暖”?
那是30个365天的日日夜夜啊!
那是一把屎、一把尿、一书包又一书包鼓鼓囊囊的人民币啊!
林秀贞学习雷锋,超越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就的精神模范。
林秀贞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现在做坏事只须一个跟头就会栽进深渊,做一件好事却必须准备付出甚至牺牲。
林秀贞难就难在势单力薄,将微薄的人力物力做超常的奉献;难就难在非亲非故,老吾老甘愿做老人的闺女,幼吾幼甘愿做贫困生的母亲;难就难在47天没脱过衣服睡觉,排队淘泥水洗涮屎尿床被;难就难在一家人都做好事,连同丈夫一起挤在两块木板上陪住两个老人;难就难在照顾鳏寡孤独顾不上母亲病重,踏进家门就听见一片哭声;难就难在像对待亲儿一样爱幼,送五千,送三千,再送三千五,又像孝子一样看护老者,而且打幡摔瓦送葬;难就难在不舍昼夜,拒绝宣传,封锁消息22年!
林秀贞有句很精辟的话:
“千千治家,万万治邻。
”“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
”可以认作“林氏格言”。
我们说“以法治国”,林秀贞说“以爱治邻”,何等深刻!
所以河北的乡亲们普遍反映说:
“我们这个党,全靠林秀贞这样的党员支撑呀!
”对,党的一切好事,都体现在党员的行动上。
鳏寡孤独者们对林秀贞说:
“下辈子托生个鸡也要给你下蛋。
”“下辈子托生个牛也要给你耕田。
”群众感谢林秀贞,也就是感谢党,但也提醒党的干部们:
社会的救助问题形势严峻,我们在救助老弱病残者的同时,也要救助林秀贞,他们背负着大山一般的沉重,他们快要累坏了!
普通党员的思想光芒
□王宗仁
刘家科的报告文学《大爱无疆》之前的版本用《普通党员》做题目。
用“普通党员”这4个字纪实林秀贞的事迹和从她身上闪耀出来的传统美德光芒,显得十分恰当。
“质朴”是林秀贞最突出的特色。
也是这部报告文学的特色。
因为质朴才深含、才最有感召力。
朴实的林秀贞使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泥土、庄稼、土炕、乡情。
她爱村庄、爱乡亲,尤其爱无依无靠的孤苦老人。
她像一盏点亮了千年的乡间油灯,钟情于每一黎明,沉溺于每一个黄昏,给南臣赞村的多少乡亲送去温暖和光明,送去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忠心。
林秀贞只是村里的一个普通村民,连个村官都不是。
如果要说她有职务的话,那就是生活在乡里乡亲中间的一个共产党员。
党员,这就是她的神圣的“职务”。
每个共产党员都肩负着责任和义务。
正是这个出生在乡间泥土小屋里、大半辈子做着庄稼活的普普通通的乡村党员,做出了让人敬仰的感动中国的事。
我读她的感人至深的事迹,读出了她乐于帮贫济残的爱心、尊老敬贤的孝心、不图功名的善心。
她的这种千金难买的爱心、孝心和善心,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而美好的责任心和宽阔而赤诚的胸怀。
读《大爱无疆》,走进林秀贞的心灵世界,我们怎能不被她所做的每一件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事情感动呢?
林秀贞没有豪言壮语,支配她行动的思想也像泥土一样淳朴。
她说:
“人人管闲事,世上无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
”就是说,你一个人或你一家庭生活过得再富裕,如果邻里受穷,那不算真正的富裕日子。
她还说:
“千千治家,万万治邻。
”就是说,用一千分的力量去治理自己的家,用一万分力量治理邻里的关系。
这个终年生活在乡间的小天地里的庄稼人,深谙滴水和大海的关系,明白小我和大我的依赖。
林秀贞的大爱孝心以及她所表现的种种无私之举,绝非无本之木,也不是无源之水。
勤劳、本分、善良的娘,对女儿的影响刻骨铭心。
娘像一座活的丰碑,时刻耸立在林秀贞面前,是女儿做人处事的榜样。
刘家科在这部报告文学的开篇就展示了林秀贞的母亲对子女言传身教的博大胸怀,我认为这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精心布局。
他打破了一般作家顺藤摸瓜找源头的老套路写作方法。
或者更准确地说,写林秀贞这样质朴、善良的乡村共产党员,一开篇就把她行动之源、成长之本告诉读者,很符合她的身份,也更具有说服力。
我相信凡是读过这部报告文学的人,都会牢牢记住林秀贞娘对她的言传身教。
林秀贞的普通而非凡的事迹上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问她为什么在几十年间爱心不减地孝敬村里几位孤寡老人,她回答:
“俺爹俺娘怎么孝顺我的姥姥、姥爷,俺都是看到的!
”这样纯真直率的回答胜过多少豪言壮语。
朴实使林秀贞站到了高处,表现出乡间人的伟岸!
钟敬文先生生前说过: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
”在读《大爱无疆》的过程中,我的耳畔一直回响着这句话。
这部报告文学的主人公朴实,作者刘家科陈述故事的语言也朴实。
通篇很难找到华丽的形容词,作者只知道用生活气息很浓的事实说话,用能润泽人心的细节打动读者。
正是这些生动质朴的情节、细节,把林秀贞的个性凸现得活灵活现,使她的思想闪射出了耀眼的光芒,也使读者感到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是那么温暖,那么明丽!
她让九州动容
□周明
通过《大爱无疆》全书的阅读,能使我们对林秀贞以及她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不渝的高尚行为有一个全面了解,也使我们对家科同志的创作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部成熟的好作品,它的结构的形成和语言风格的表现必须适应题材的渲染,用最能体现事物原始特征的方式,突出事件的有序发展。
家科同志做到了这一点,并再次使自己的创作风格趋于成熟。
林秀贞是一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农村妇女。
说她普通,是由于她与成千上万的农村妇女并没有两样,有自己的亲人和家庭,过着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经受过所处社会的动荡和农村生活的苦难。
说她不普通,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有着35年的党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几十年如一日,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而且做得如此真诚、如此完美。
可以说,林秀贞是一个伟大的农村妇女、一个理想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要表现这样一位人物并不容易。
高度概括,必然缺失叙述的生动和事件的感人细节,难以彰显人物的个性魅力;事无巨细,则会造成阅读疲劳,使人物的品质与情操湮没其中。
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
但是家科同志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度。
在报告文学《大爱无疆》写作过程中,家科同志采取了以手记形式,对林秀贞以及有关林秀贞的人和事进行描述和记录。
它强调的不是作者的亲历感受,而是用笔记录各等相关人士的讲述,描绘事件的发生过程,升华人物的道德品质。
报告文学最忌大而全,尤其是写先进人物,很容易跌进事件的繁琐,变成一篇冗长的总结报告。
家科同志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题材,他在记录过程中,虽然将自己始终隐藏在事件进行的背后,但他懂得如何弱化文学的华美外表直接走进人物的心灵,如何用朴素的语言还原人物的本真,如何删繁就简留下最能震撼人心的情节。
当我们知道了林秀贞的这些先进事迹后,马上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她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广博的爱心?
开篇“手记一”中写到:
“娘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有个习惯动作:
老是伸出左手的三个手指。
那三个手指是食指、中指、无名指。
三个手指分开以后,食指和无名指都朝外歪着撇着,只有中指总是正正直直。
娘总是说,你们看着,人生就着三条道,这边的歪道不能走,那边的偏道也不能走,只能走中间的这条又正又直的道。
”这形象化地教育孩子要走正道。
在林秀贞不满五岁时,母亲带着去看枪毙人,以此来教育她一辈子要做好事不做坏事;后来带她去看自己打官司,为自己争尊严,同时,又用自己总结出的“三个不能一样”告诫秀贞: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都“不能跟小孩子一样,不能跟老人一样,不能跟傻子一样。
跟他们你就不能死板地论常理儿,跟他们一样你就错了”。
还用庄户人家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等等朴素的哲理教育林秀贞。
正是母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滋养了林秀贞善良的童心,培育了林秀贞广博的爱心和慈善之心,使她后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的农村妇女。
后来,林秀贞也是用这些话语和自己的行动教育和感召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女,使全家人都支持、参与到她的高尚的奉献行动之中。
在事件的记录上,家科同志只是进行了必要的提炼,而不做任何的装饰、渲染,客观、冷静地保留了事件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用这些看似平常但却很难做到的事件本身震撼读者。
这里还应该肯定的是其中的图版的视觉冲击,附录的“众人说林秀贞及林秀贞自述”、“林秀贞生活轨迹”的融入,与前面的手记浑然一体,真实再现了事件的环境,完善了事件的讲述,更加丰富了林秀贞这个人物感人的崇高形象。
用大爱写成了美丽
□李炳银
林秀贞是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若是将她置身于普通的人群当中,她会像一粒沙子一样见不出特别。
可是,林秀贞却实在不是一粒普通的沙子,而是一粒具有金子般心灵和英雄般行动的金沙。
这粒金沙通过刘家科的《大爱无疆》真实挖掘和表现,着实是光灿灿地站到了人们的面前,使你敬佩,使你感动,使你喟叹!
林秀贞的“大爱”之河是有源的,这源就是传统的道德精神,这源就是早期的家庭正确教育。
最初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人生的开始,也是最早的思想行为启蒙。
“娘的三个手指”的故事,非常生动感人和使人记忆深刻。
做人的道理,就在一个乡下普通妇女的“三个手指”上得到了形象深刻的说明。
因为有了这种童年的正确教育和母亲的榜样,才使后来的林秀贞的表现成为真实和可能。
和如今的许多富人相比,林秀贞家的日子过得显得还不是很宽裕。
可是,就在自己的日子还不很富裕的时候,林秀贞却能几十年不断地关注照顾这么多的孤老、残疾、贫穷的人们,像女儿、母亲一样将精神情感的关爱和物质的帮助时时不断地送给他们,这样的行动实在是太不一般,太令人感动了。
所以,林秀贞对于弱者的付出,首先不是源于金钱的恩赐,而是纯洁诚恳的情感的表现,是一个无私高尚的人的表现。
林秀贞是用“大爱”书写着自己美丽的人生。
像林秀贞这样的扶弱济贫的行为,这种无私付出不图回报的行为,怎么说都是人类美好情感良知和行为的表现。
怜悯是人精神的底线,人如果没有了怜悯之心,即使有再多的思想和财富都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
林秀贞说:
“光图自己赚钱那叫没出息。
”这话说得大气,也说得深刻。
正像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所说: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林秀贞在无钱有钱的时候,她看中的都是人爱的价值,这一点,足以应该使如今自己已经巨富却对他人的贫穷无助表现冷漠的人感到汗颜。
林秀贞也是富有的,因为她拥有了很多人的敬佩和感动。
刘家科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无疆》,是一部底层发现之后的一次感动记忆,是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事实追踪写下的动人作品,尽管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它可以滋润人的心田,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它是供给我们这个物欲过剩和浮躁四溢的现实社会的方剂良药,也同时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较之如今被行家高度评价的不少“艺术文学”作品要有益、有价值得多。
一个草根的道德楷模
□胡平
《大爱无疆》是一本很素朴的书,这种素朴里包含着作者刘家科对女主人公的深深敬意。
他意识到“多么高超的描绘都不如以记录的方式、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原汁原味地把她的事迹撂在读者面前更能说明问题”。
这说明作者是真的被主人公感动了,再无丝毫哗众取宠之意,才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写得很有想法,作者显然以为,首先要使人们相信生活中真有像林秀贞这样的好人,所以开篇明义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大部分努力,也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假如读者读过这本书感慨道:
世上的确实有坏人,也有好人,那么他就成功了。
英国诗人马韦尔说:
“世上只有两种人:
好人和坏人;不过到处混杂不分。
”其实,无论坏人还是好人,都有分得格外清晰的。
如林秀贞30多年来,一般人不愿做的,她做了,一般人偶尔做的,她常年做了,这样的人是绝对的好人。
现在社会上有关于“无私奉献”和“有私奉献”争论。
有人认为,今日中国人的自私,和我们过分宣传不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关,目前更应该提倡的是“有私奉献”的精神。
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在这里辨析,只想说的是,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也是存在的,这本书便令人信服地刻画出一位农村妇女大爱无形的杰出境界。
林秀贞是一位真实的利他主义者,而我们需要这样评价利他主义:
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最高尚的产物,是人类对生命作出的更伟大的贡献。
它是进化的产物,足以使生物学家感到强烈的震撼。
林秀贞是草根典型,来自社会基层,她不是官员,但具有官员身上最需要的品质,即体察民生艰苦,时时记挂心间。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本是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而她几十年来尽个人微薄之力去做的正是这些事。
由此,对她事迹的宣扬,意外地引起另一种效果,即有些人们开始把她与某些缺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干部作出对比,也更见出林秀贞精神的伟大与可贵之处。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说道:
“这世人做了恶事,才会被人恭维赞美;做了好事,反会被当作危险的傻瓜。
”至少,世上众多人只叹赏美德而不能使其实行,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悲哀。
但我们也相信,金钱并不是惟一的货币,美德亦在全世界流通。
据悉,最近一家事务所在深受林秀贞事迹感动之余,免费为她代理“林秀贞”商标注册,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受理。
在商机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好人的名字成为巨大的精神资产。
在普通人身上发掘人性亮点
□李晓虹
在“感动中国2006年十大人物”中,林秀贞是惟一一位普通农民的代表。
她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中科院院士叶笃正、独臂英雄丁晓兵等人共同获此殊荣,人们被这位普通人的事迹深深感动。
林秀贞是一个奇迹,作为草根典范,她的事迹需要被发掘,被书写。
刘家科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塑造了林秀贞。
通过一次次面对这位憨厚质朴内心无限美好的普通农村妇女,他发现了人性中最动人的东西。
他把感动深藏在文字之后,让人物动起来,让细节说话:
“娘的三个手指”、“七十四个日日夜夜”、“四年踩亮一条路”、“与呆傻老人相伴二十五年”……用采访手记的方式,让人物所有的光亮在质朴的叙述中自我呈现。
作者的感动传达给了读者,让我们眼眶湿润,受到冲击,受到洗礼,也让我们又一次回望乡村,在父老乡亲身上寻找我们已经在逐渐遗失的东西。
近年来,刘家科一直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农村,注视着那些默默地生活着、劳作着的普通农民,努力寻找乡村生活中最动人,最耐人寻味的东西,表现农村最有特色的生活情景。
他笔下的乡村是丰满的,有意韵深长的村景,有丰富的劳动场面,有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人物。
这些画面、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乡村生活的意趣。
而林秀贞正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这一个”,她是独特的、难以效仿的,很难有人像她这样30多年坚持做这么多好事。
但她又是生活在华北农村的普通妇女,她的助人解困的善举在乡村又是随处可见的。
如果说,刘家科的多数作品正如他此前出版过的散文集名一样,是一种“乡村记忆”,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望,那么,《大爱无疆》的写作,则把镜头拉到了当下,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最美好的东西在这些普通农民身上存留下来。
表现乡村生活是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
但是,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生活已经强占了生存空间,更占据了心灵的天地。
生活在农村里人们的生存状态、喜怒哀乐,逐渐从作家的视野中淡出,乡村正在被忽略,乡村文化也在一天天黯然失色。
即使是一些在农村长大的作家,农村也仅仅成为他们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望,而很难有对于乡村现状和农民精神世界的深入了解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关注农民的现实状态和精神世界,深情地表现他们生活的作家和作品,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我们被林秀贞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执著地表现普通人,在乡村小人物身上寻找人性亮点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