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639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1.docx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易错难题1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大题培优易错难题)

(1)

一、化学能与电能

1.甲同学向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滴加0.1mol/L的Fe(NO3)3溶液(pH=2),发现银镜部分溶解,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

甲同学认为:

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

乙同学认为:

Fe(NO3)3溶液显酸性,该条件下NO3-也能氧化单质Ag。

丙同学认为:

Fe3+和NO3-均能把Ag氧化而溶解。

(1)生成银镜反应过程中银氨溶液发生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2)为得出正确结论,只需设计两个实验验证即可。

实验I:

向溶解了银镜的Fe(NO3)3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填序号,①KSCN溶液、②K3[Fe(CN)6]溶液、③稀HC1),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甲的结论正确。

实验Ⅱ:

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银镜是否溶解。

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

(3)丙同学又把5mLFeSO4溶液分成两份:

第一份滴加2滴KSCN溶液无变化;第二份加入1mL0.1mol/L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经验证黑色固体为Ag颗粒),再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

根据上述的实验情况,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Fe2+、Ag+、Ag之间的反应关系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改用如图实验装置做进一步探究:

①K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此时石墨作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此过程氧化性:

Fe3+_______Ag+(填>或<)。

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AgNO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

此过程氧化性:

Fe3+_______Ag+(填>或<)。

③由上述①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还原②产生蓝色沉淀pH=20.3mol/LKNO3或NaNO3溶液Ag+Fe3+⇌Ag++Fe2+或(Ag++Fe2+⇌Ag+Fe3+)正极><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系,浓度的改变可导致平衡的移动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2)实验Ⅰ:

甲同学认为:

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则要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可验证Fe3+的还原产物Fe2+的存在;

实验Ⅱ:

进行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4)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解答。

【详解】

(1)往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银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银沉淀和铵根离子,Ag++NH3•H2O═AgOH↓+NH4+;继续滴入氨水白色沉淀溶解,氢氧化银和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和水,AgOH+2NH3•H2O═Ag(NH3)2OH+2H2O,若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再加入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生成乙酸铵,氨气、银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银氨溶液中的银为+1价,被醛基还原生成0价的银单质,故答案为:

还原;

(2)实验Ⅰ:

甲同学认为:

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则要证明甲的结论正确,可验证Fe3+的还原产物Fe2+的存在即可,验证Fe2+的实验是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会和Fe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答案为:

②;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Ⅱ:

丙同学认为:

Fe3+和NO3-均能把Ag氧化而溶解,且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而实验I验证了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则实验II需要验证NO3-也能把Ag氧化而溶解,需进行对照实验,0.1mol/L的Fe(NO3)3溶液(pH=2),NO3-为0.3mol/L,所以需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pH=2的0.3mol/LKNO3或NaNO3溶液,故答案为:

pH=2的0.3mol/LKNO3或NaNO3;

(3)Fe3+遇KSCN溶液变红,第一份滴加2滴KSCN溶液无变化,说明FeSO4溶液中无Fe3+,第二份加入1ml0.1mol/L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Ag产生,再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产生,说明Fe2+被Ag+氧化生成Fe3+,Ag+被还原为Ag,又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溶解单质Ag,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Ag⇌Fe2++Ag+或Ag++Fe2+⇌Ag+Fe3+;

(4)①K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则银为负极,石墨为正极,该电池的反应本质为Fe3++Ag⇌Fe2++Ag+,该反应中铁离子为氧化剂,银离子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Fe3+>Ag+,故答案为:

正极;>;

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AgNO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则此时石墨为负极,银为正极,右侧烧杯中银离子浓度增大,反应Fe3++Ag⇌Fe2++Ag+的平衡左移,发生反应Ag++Fe2+⇌Ag+Fe3+,此时Ag+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Fe3+<Ag+;

③由上述①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导致平衡移动。

2.

(1)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验证Fe3+与Cu2+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

该方案的实验原理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该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______(填化学式),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2Fe3++2I-⇌2Fe2++I2为可逆反应,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2mL0.1mol/L的FeCl3溶液,再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①方案一中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方案一设计不够严密,即使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

方案二:

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注:

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

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溶液。

③方案二中,“读数变为零”是因为____________.

④“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溶液”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______偏转(填“向左”、“向右”或“不”),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答案】Cu+2Fe3+=Cu2++2Fe2+CuFe3++e-=Fe2+下层(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4Fe2++O2+4H+=2H2O+4Fe3+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向左

【解析】

【分析】

(1)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时,应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中铜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损耗,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非金属C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

(2)方案一:

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但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Fe3+未完全反应;

方案二:

图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指向右,右侧烧杯为正极,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2Fe3++2I-,I2被还原,指针应偏向左。

【详解】

(1)Fe3+氧化性比Cu2+强,可发生2Fe3++Cu=2Fe2++Cu2+反应,反应中Cu被氧化,Cu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上Fe3+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故答案为Cu+2Fe3+=Cu2++2Fe2+;Cu;Fe3++e-=Fe2+;

(2)①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中有碘单质生成,但不足量的Fe3+不能完全反应,溶液中依然存在Fe3+,则证明有碘单质和Fe3+存在的实验设计为:

向反应后的溶液再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下层(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故答案为下层(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

②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2++O2+4H+=2H2O+4Fe3+,故答案为4Fe2++O2+4H+=2H2O+4Fe3+;

③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读数变为零”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答案为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④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2Fe3++2I-,I2被还原,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指针应偏向左,故答案为向左。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侧重于分析问题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发生的电极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注意可逆反应的特征以及离子检验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

3.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的氧化性。

(1)方案1:

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2)方案2:

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mol/L

KI溶液

1.0mol/LAgNO3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mol/LCuSO4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________。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

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

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________。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现象

无明显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

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

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mol/L,b、d中溶液pH≈4)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_______。

(资料:

Ag++I-=AgI↓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

【答案】Cu+2Ag+=2Ag+Cu2+AgICu2+AgClCuI+2Ag+=Cu2++Ag+AgI

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

【解析】

(1)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说明铜置换出了金属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说明氧化性Ag+>Cu2+,故答案为

(2)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形成的碘化银沉淀,故答案为AgI;

②Ⅱ中溶液含I2,说明Cu2+做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本身被还原为Cu+,因此白色沉淀A是CuI。

a.检验滤液无I2。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Cu2+,故答案为Cu2+;

b.滤渣用浓硝酸溶解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B为AgCl,故答案为AgCl;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Cu2+和灰黑色沉淀,灰黑色沉淀用浓硝酸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银离子,黄色沉淀为AgI,说明灰黑色沉淀中含有金属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说明氧化性Ag+>Cu2+,故答案为

(3)①碘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构成了原电池,a中溶液中的碘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呈棕黄色,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

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只需设计没有铜离子的情况下,也能看到相似的现象即可,可以设计实验:

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故答案为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mol/L

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③Ag++I-=AgI↓K1=1.2×1016;2Ag++2I-=2Ag↓+I2K2=8.7×108,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因此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故答案为K1>K2,故

更易与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

2Cu2++4I-=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

的氧化性增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本题的难度较大,理解实验的设计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难点为(3)③,要注意根据反应进行的趋势大小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解答。

4.钨是我国丰产元素,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拉制灯泡的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

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6价)酸盐的形式存在。

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

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常写成(FeWO4和MnWO4),钨酸(H2WO4)酸性很弱,难溶于水。

已知:

①CaWO4与碳酸钠共热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钨在高温下可与焦炭(C)反应生成硬质合金碳化钨(WC)。

(1)74W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

(2)写出黑钨矿中FeWO4与氢氧化钠,空气熔融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钨矿粉与碳酸钠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氢气或铝还原WO3冶炼W。

理论上,等物质的量的CO、H2、Al作还原剂,可得到W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用焦炭也能还原WO3,但用氢气更具有优点,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氢氧化钙和钨酸钙(CaWO4)都是微溶电解质,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下图为不同温度下Ca(OH)2、CaW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T1时Ksp(CaWO4)=_________(mol/L)2。

将钨酸钠溶液加入石灰乳得到大量钨酸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5)工业上,可用电解法从碳化钨废料中回收钨。

碳化钨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盐酸为电解质溶液,阳极析出滤渣D并放出CO2。

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六4FeWO4+8NaOH+O2

2Fe2O3+4Na2WO4+4H2OCaWO4+Na2CO3

CaCO3+Na2WO42∶2∶3焦炭为固体,得到的金属钨会混有固体杂质,并且用焦炭还可能产生CO等有污染的尾气1×10-10WO42-+Ca(OH)2=CaWO4+2OH-1×103mol/LWC-10e-+6H2O=H2WO4+CO2+10H+

【解析】

(1)W为74号元素,第五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为56号,第六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为84号,因此74号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故答案为:

六;

(2)FeWO4中的铁为+2价,与氢氧化钠在空气熔融时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WO4+8NaOH+O2

2Fe2O3+4Na2WO4+4H2O;白钨矿粉与碳酸钠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WO4+Na2CO3

CaCO3+Na2WO4,故答案为:

4FeWO4+8NaOH+O2

2Fe2O3+4Na2WO4+4H2O;CaWO4+Na2CO3

CaCO3+Na2WO4;

(3)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氢气或铝还原WO3冶炼W。

理论上,1mol的CO、H2、Al作还原剂时,转移的电子分别为2mol,2mol,3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W的质量之比为2∶2∶3。

用焦炭也能还原WO3,但用氢气更具有优点,因为焦炭为固体,得到的金属钨会混有固体杂质,并且用焦炭还可能产生CO等有污染的尾气,故答案为:

2∶2∶3;焦炭为固体,得到的金属钨会混有固体杂质,并且用焦炭还可能产生CO等有污染的尾气;

(4)根据图像,T1时KSP(CaWO4)=c(Ca2+)•c(WO42-)=1×10-5×1×10-5=1×10-10,将钨酸钠溶液加入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钨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钨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WO42-+Ca(OH)2=CaWO4+2OH-,T2时,C(OH-)=10-2mol/L,c(WO42-)=10-7mol/L,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系数次方之积和反应物平衡浓度系数次方之积,即K=

=

=1×103,故答案为:

1×10-10;WO42-+Ca(OH)2=CaWO4+2OH-;1×103;

(5)电解时,阴极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是2H++2e-=H2↑,阳极是碳化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WC+6H2O-10e-=H2WO4+CO2↑+10H+,故答案为:

WC+6H2O-10e-=H2WO4+CO2↑+10H+。

5.MnSO4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用软锰矿浆(主要成分为MnO2和水,含有Fe2O3、FeO、Al2O3和少量PbO等杂质)浸出制备MnSO4,其过程如下:

(资料)部分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离子

Fe2+

Fe3+

Al3+

Mn2+

Pb2+

开始沉淀时的pH

7.6

2.7

3.8

8.3

8.0

完全沉淀时的pH

9.7

3.7

4.7

9.8

8.8

 

(1)向软锰矿浆中通入SO2生成Mn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

(2)加入MnO2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3)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用于调节pH,pH应调至____范围,生成的沉淀主要含有____和少量CaSO4。

(4)阳离子吸附剂可用于主要除去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5)用惰性电极电解MnSO4溶液,可以制得高活性MnO2。

电解MnSO4、Z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制备MnO2和Zn,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SO2+MnO2=MnSO4将Fe2+氧化为Fe3+4.7≤pH<8.3Fe(OH)3、Al(OH)3Ca2+、Pb2+Mn2+−2e−+2H2O=MnO2↓+4H+

【解析】

软锰矿浆(主要成分为MnO2和水,含有Fe2O3、FeO、Al2O3和少量PbO等杂质)通入SO2得到浸出液,MnO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Mn2+,浸出液还含有少量的Fe2+、Al3+等其他金属离子,Fe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M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成Fe3+,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杂质中含有Fe2+、Al3+、Ca2+、Pb2+四种阳离子,由沉淀的pH范围知,Fe3+、Al3+阳离子通过调pH值,转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加入阳离子吸附剂,除去Ca2+、Pb2+,过滤,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获得MnSO4晶体。

(1)I中向软锰矿浆中通入SO2生成MnSO4,MnO2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MnO2=MnSO4;故答案为SO2+MnO2=MnSO4;

(2)杂质离子中Fe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M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成Fe3+,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

(3)杂质中含有Fe3+、Al3+阳离子,从图可表以看出,大于4.7可以将Fe3+和Al3+除去,小于8.3是防止Mn2+也沉淀,所以只要调节pH值在4.7~8.3间即可,Fe3+、Al3+转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故生成的沉淀主要为Fe(OH)3、Al(OH)3和少量CaSO4;故答案为4.7≤pH<8.3;Fe(OH)3、Al(OH)3;

(4)从吸附率的图可以看出,Ca2+、Pb2+的吸附率较高,故答案为Pb2+、Ca2+;

(5)电解MnSO4、Z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制备MnO2和Zn,阳极上是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为MnSO4失电子生成MnO2,ZnSO4反应得到电子生成Zn,阳极电极反应为:

Mn2+-2e-+2H2O=MnO2↓+4H+,故答案为Mn2+-2e-+2H2O=MnO2↓+4H+。

6.氰化钠(NaCN)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化学合成、电镀、冶金等方面。

NaCN有剧毒,含氰废水需经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某电镀厂含氰废水的一种工业处理流程如下:

已知:

HCNO的结构式是:

H-O-C≡N

HCN的Ka=6.02×10-10

[Ag(CN)2]-(aq)

Ag+(aq)+2CN-(aq)K=1.3×10-21

回答下列问题:

(1)CN-中两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请写出CN-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遇水会产生剧毒氢氰酸,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向发生塔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氧化池中氰化物的降解分两步进行

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贮水池中废水须先经碱化后再进行氧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镀厂电镀银时需要降低镀层金属的沉积速度,使镀层更加致密。

电解液使用Na[Ag(CN)2],请写出阴极反应式,解释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CN-)的原因。

【答案】(每空2分,共16分)

(1)

(2)CN-+H2O

HCN+OH-

(3)促使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4)CN-+Cl2+2OH-=CNO-+2Cl-+H2O

2CNO-+3Cl2+4OH-=N2↑+CO2↑+6Cl-+2H2O

(5)防止生成HCN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

(6)[Ag(CN)2]-+e-="Ag"+2CN-;Ag+和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

【解析】

试题分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