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584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闭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闭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闭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闭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闭症知识.docx

《自闭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闭症知识.docx

自闭症知识

自闭症知识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具有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和行为动作等方面严重心理发育障碍的综合征。

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

一、临床表现:

儿童孤独症发病于两岁半到30个月以内。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患病比例为26~57:

1。

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

1。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内向性孤独、言语交流障碍和动作刻板重复,被称之为孤独症三联征。

内向性孤独表现为拒绝交往和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流,显得极度孤独。

拒绝交往的特征性症状是避免被注视,不能与人进行目光的接触,对人的反应就像对物一样,甚至对亲人的呼唤也不产生反应,仿佛与己无关,根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流则既不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关爱和安抚,也不会体察别人的喜怒哀乐,甚至不喜欢被抚抱、被亲吻,即使对父母的爱抚行为也不产生微笑或欢跃的反应,对待父母的感情反应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

言语交流障碍表现为沉默不语和与人交谈缺乏应对。

沉默不语在任何情景下都会出现,如非与人交流思想不可,也倾向于手势和肢体、头部动作表达,使人怀疑是否是哑巴;与人交流缺乏应对则表现为不管别人的感受自顾自地讲话,且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也表现为用错词汇,尤其是代名词,故常常使人感到不知所云。

动作刻板重复表现为强迫性地要求保持同样状态,如吃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衣服‘玩同样的游戏、走同样的路线等,显得极端地墨守成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其随之改变,则会表现出不愉快和拒绝。

同时,刻板、反复绕动自己的手指、刻板地摇摆身体等。

此外,约有3/4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有真正的智能损害。

但,在某个方面,却有着惊人的能力。

实际上,有2%的自闭症儿童是高智商,在记忆和计算方面能力惊人,没有学过算术但能轻易地开根号,看一眼标语就能说出标语里所有字的笔画数。

二、诊断要点: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要点为:

一是必定在两岁半内发病。

3岁以后发病则不能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二是必须具有孤独症三联征症状。

如只符合部分症状,则只能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或考虑其他儿童精神病。

四、矫治:

1、教育训练:

目的在于教会患者有用的社会技能。

为此,在制定教育训练计划时一定要从患者能力的基线开始,并将每一种预期的能力分解成许多小的技能,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对于学龄前的患者,可进入特殊学校或特殊工厂(福利工厂)接受教育训练,如病情较轻尽可能按照“主流化”原则在普通学校和一般单位进行教育训练,这样容易使患者获得许多正常的榜样,使他们有一个达到正常水平的动力。

当然父母的配合协助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2、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如控制刻板动作、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可同时服用氟哌啶醇和安坦;改善孤僻退缩、安定情绪和提高言语水平可服用舒必利等。

但必须严遵医嘱。

 

具体症状

自闭症患儿在各种场合的多功能活动中均有广泛性的发育迟缓和扭曲,其最主要的行为问题就是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

其症状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观察其行为特征后来得知的。

自闭症的特征主要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人际关系(社交)障碍——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1)缺乏亲情依恋

*在婴儿期,孤静,不愿看人、不爱哭、不爱笑、也不喜欢亲人抱他、逗他、陪他玩。

*不对母亲或亲人表示依恋情感,在无物质需要时,常不理妈妈。

*不理人、也不缠人、自已玩自已的。

*随着年月的增大,其孤独症状愈加明显。

2)对亲人和生人的感情无太大的差异

对亲人不亲,父母亲来了不欢迎,离去也不啼哭,对陌生人表现无所谓,不会拒绝或不安,无陌生感。

3)对别人不感兴趣

*眼光常飘忽不定,不愿用目光凝视别人,与人发生眼神交流。

*对别人的说话、行动毫无反应,象聋子一样。

*不喜欢参与群体游戏,很少主动找人玩耍或与人交谈。

*缺乏与人建立和维持友谊的动机与能力。

这类社交问题在3岁以后就明显了。

2、沟通(语言与非语言)障碍——为自闭症的重要症状

1)语言沟通障碍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是一种全面性的质的损害,即是语言的迟缓或缺陷。

*少语,不会与人交谈,社交语言甚少或没有;

*常出现重复刻板或模仿语言;

*说话时,咬字不清;说话的速度、音调等异常。

*经常错用人称代词,分不清“你、我、他”的说法。

*说话时词句残缺、不完整或答非所问,使人难以理解其说话的意思。

2)非语言沟通障碍

自闭症儿童出现“自我中心语言”的损害。

*不会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

*不会使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与人交流感情。

*由于“自我心中语言”损害,常激发出自语、自顾自地的尖叫。

3、刻板行为

1)对人、物环境要求固定不变

*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会因人因地而变

*对物品、玩具摆放的位置、玩弄的方式要求按一定格式不能变更,若稍变动,便烦燥不安、吵闹、拒绝。

*对某些物品存有特殊的依赖性。

2)对生活的固定格式

对吃饭、起居、上厕以及出门、上街、走路等均要求按其固定的行为模式。

3)自我刺激

许多自闭症患儿,都有自已独特的“使用身体”方式,来进行自我刺激如:

*斜眼看人,踮脚尖走路、玩弄自已的声音(尖叫、傻笑,自言自语)。

   *刻板地用手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

(玩手指、跺脚、蹦跳、搓手、撞头等)。

   *经常地摇晃自已的身体,不停地原地打转圈等刻板动作。

      4、对外界反应异常

      1)反应过弱

有一种自闭症患儿对外界环境的状态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若无其事的表现,好像是外面世界发生的事情与他封闭的世界毫无关系。

2)反应过强

有些自闭症患儿对外界环境状态的一些微小的改变或刺激,有着强烈的么应。

如:

*听到某种声音咯时,双手捂耳,大声叫喊。

*有的患儿对某物异物有异常痴迷依恋,整天抱着不愿放弃。

*有的患儿以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的物品有过强的敏感、急烈的反应。

对周围事物,小至积木排序大至家具摆设记得很牢,一有变动就会吵闹。

众多的症状反应出

(1)患儿极度自我封闭和强烈保持原样不变,

(2)语言异常继发于人际关系的障碍,其主要行为问题,体现出凯纳的自闭症“三联症”:

(1)缺乏社会兴趣与反应

(2)语言障碍(从缺乏语言到特殊的语言形式)

(3)特奇的动作行为(从刻板局限的游戏形式至重复的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健康生活

病症特点

  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

虽然环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论,研究人员发现七个经常出现在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学院保守估计美国自闭症的发病率为每一千人有一人。

总计男性患自闭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发病时病征会较男性严重。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

诊断是建基于一系列的精神病学原则,而有一些临床测试可以协助断症。

  自闭症是生理上不明显,故此断症需要完整的身体和神经评估。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定义,自闭症必需要三岁前出现社会互动、言语及社交沟通迟缓发展。

ICD-10也要求病征需要在三岁前出现。

部分自闭症患者可经过诊疗、实习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而可参与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动。

但以现时医疗科技水平来说,并不可能完整根治自闭症。

  

少儿自闭症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

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

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具体干预方法有行为干预、结构化教育、语言训练等。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过去也有,但相对现在而言较少。

但发病率的变化更多是由于诊断方法的完善和大众相关意识普及。

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智力迟缓的发病率曲线与自闭症正好成相反的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自闭症的发病率的异常增多更多是由于以前缺乏相关研究和诊断工具,而使得很多自闭症儿童被诊断为智力迟缓。

自闭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14.9。

根据全世界的统计,自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五,已中国目前现有的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五十万左右的自闭症。

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

1。

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三岁前会出现的基本特征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发展方面: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此外,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关的特征:

  

(一)感知模式:

  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

  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

  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二)发展方面:

  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三)情绪及行为方面: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四)生活习惯:

  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

  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五)强项和兴趣: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

  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六)社交方面:

  甚少与别人有目光接触,也不会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更难从别人的言语,行为推断别人的想法,意愿和意图或理解别人的感受。

  有时候会有不恰当的情感表现和社交行为,例如在别人不开心时大笑,在某些场合说些不恰当的话,或未能与人分享快乐。

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表现类型

  1.无语言:

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

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

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

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

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

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

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

“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

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

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

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

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

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

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

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

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

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

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

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

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

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

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治疗训练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

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

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

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

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

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

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

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幼儿生活能力训练一定要详细分析的情况,提出最适合他的训练模式。

如简单的进食训练,不同自闭症幼儿就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最优化的训练效果。

如自闭症孩子XX,交往严重困难,无语言,几乎不吃学校的午餐,甚至对学校的餐具也怀有害怕心理,他的体能发育特别好,力气大、耐力好,教师要想运用强制方法让他进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XX的进食训练不能采取强制训练方法,在他认为不被伤害、安全的情况下,用脱敏、强化、替代等方法综合运用进行训练。

而另一自闭症幼儿YY也是严重的自闭症症状,挑食情况严重,米饭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没尝试过,但他的脾气比较好,对事物的反应不强烈,所以对YY的训练就从替代训练开始,也可适当运用强制,再配合时间延迟法,效果很好。

儿童孤独症的判断标准

  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二、出生后2个月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

  三、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四、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五、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六、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七、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八、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九、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十、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十一、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十二、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十三、不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

治疗效果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训练。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许多教育界人士针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

虽然不是针对每个孩子都有效果,但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办法。

与左撇子之间的联系

  65%以上的自闭症患者都是左撇子。

对自闭症的误解

  自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在中国它被归入残疾之列。

在美国,人们认为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造成的一种心理异常反应。

人在儿时,成年后都会出现。

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认知,完善的系统思维,超强的自我调节,是减轻的关键。

应为每个人都有,有的无法消除,还会与你一生相伴。

  一般成年后的自闭者,智力、感知、思维都有异常的超出常人的表现,但却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伴有反社会倾向。

美国军方的思维实验计划也涉及相关的研究。

最新美剧【越狱】也提到主人公的儿时自闭与成人后的思维超常。

  当中国将其定义为疾病看待采取治疗时,美国即将启动的是相关国家竞争力的研究。

日本也提到这是国家竞争力的表现,力图降低负面加强正面绩效的发挥。

与超常智商的联系

  自闭症是一种身体与生理障碍,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心理病。

根据国际在线于2005年底的文章报道引述,孤独症可能与超常智力拥有某种关系。

就文章所说,孤独症可以使人更具创造力。

  文中又指出,一些名人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是孤独症患者,并引用某学者说,他们的孤独症可能归咎于他们的高智商。

世界自闭症日

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WorldAutismDay),以提高人们对于自闭症及相关研究和诊断的关注。

自闭症儿童的饮食注意事项

   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凡是受过污染的食品,或用药物催化过的食品对自闭症的影响都很大。

即使是对正常孩子的发育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添加化学色素、防腐剂,以及漂白过的精制食品与儿童多动症发生有关,罐头、腌制品对儿童多动、注意力分散也有影响。

同时,要避免让自闭症儿童吃火锅、喝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可乐或含酒精的饮料,推荐吃一些新鲜的、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所以在探访时一定不能随便给小朋友食物!

加强语言训练的几种基本方法  

  

(1)亲情接纳法

  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

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

当然,在这里,也包括老师对被试的了解与真心接纳,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

  

  

(2)游戏法

  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老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

训练中去除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训练者把握时机地进行引导,完成顺理成章式的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3)同伴带动法

  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

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

  

  (4)情境法

  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刻意安排了。

如在排座位时,让他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说:

“请让我出去”。

这里,我举个非常深刻的例子,学生姚尧的情感性语言表达没有,为了激发他这方面的能力,我把姚尧带回自己家,告知其家长坚持每晚打电话。

第一天接电话时没什么,第二天也没什么特别,到第三天晚上接电话时,他突然主动发出一串情感表达语: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还想奶奶,你们来接我回家吧!

”听到这串话,训练者哭了,电话另一头的爸爸、妈妈也哭了。

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