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553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全国通用1f.docx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专题卷全国通用1f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1.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

【答案】D

【解析】蝙蝠的“回声定位”是靠它自身发出的声波,所以属于物理信息,萤火虫发光和蚊虫的叫声也属于物理信息,而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动物的行为,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其不符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物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其他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来源于上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而最高营养级没有最后一个去路;A错误。

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只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B正确。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物质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C正确。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不是按食物链(网)来传递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成分

【答案】C

【解析】每种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不同食物链上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所以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处在一个营养级上,A错误;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的体型,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②生产者:

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消费者:

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④分解者:

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

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4.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能量,即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A正确;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C错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D正确。

考点:

生态农业工程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空间特征有随机、集群、均匀分布等

B.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C.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的目的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答案】C

【解析】

6.如图为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地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植物→鼠→鼬)进行能量流动研究的结果[单位为107J/(hm2·a)]。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弃耕地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B.弃耕后该群落可发生次生演替

C.鼠种群的生物量为3.5×107J·hm2

D.鼬的同化量只有少部分用于生长和繁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总初级生产量为25000×107J/(hm2•a),流向鼠的只有105×107J/(hm2•a),且被同化的只有75×107J/(hm2•a),所以该弃耕地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项正确;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项错误;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所以鼠种群的生物量小于3.5×107(75-71.5)J/hm2•a,C项错误;鼬同化的能量中有少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大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项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

点睛: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群落的演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

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项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没有K值,且增长率保持不变,B项错误;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可能演替成森林,但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C项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应适当,样方过少结果不准确,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1.“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

模型

形成

条件

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

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

增长率

不变

越来越小

有无

K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可在K值

附近上下波动

2.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的比较

下图中甲表示的是“J”型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乙表示的是“S”型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由乙图可知,在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8.右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比A多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的能量大于B、C、D之和

【答案】C

【解析】略

9.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选项不符合三大功能的是()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产生的热能不能被利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A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D错误。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者的关系

(1)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功能仅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碳循环是指含碳化合物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C.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错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错误;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对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得到保存,另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失败被淘汰

B.两种生物同步消长,都得到保护

C.两种生物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种群数量

D.两种生物各自的种群数量相等,并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不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得到保存,另一种生物在竞争中失败被淘汰的情况,A错误;在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都得到保存,但处于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会“和平共处”,B错误;在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种群有各种相对稳定的种群数量,但不会相等,C正确;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其作用,能根据题干选项提供的条件用适当的例子去否定或肯定各个选项,也就是明确生物学中的特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天敌的数量会影响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故A正确。

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计算是第一次捕获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标记数/面积,通过计算B正确。

丰富度是指物种数量的多少,而黑线姬鼠是一个物种,故C错误。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如下图表示生物学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若A表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则B、C、D只能依次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则B、C、D可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C、D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若A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B是保护基因、C是保护物种、D是保护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D错误。

考点:

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物质生态系统的结构、免疫、物种的形成及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②生态系统稳态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

③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④当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

⑤保持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只有两项B.只有三项C.只有四项D.全部正确

【答案】D

【解析】略

1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

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的释放量

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

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增加人均绿地面积

【答案】D

【解析】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冬季北方人呼出的CO2,可以供给北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供给南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释放量,B正确;能量储存在含碳有机物中,植物中的含碳有机物可通过植食性动物传递给肉食性动物等,所以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C正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D错误。

1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某年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①和②分别属于生产者和初级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D.图中的X3/X2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作为原核生物的蓝藻因为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

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故B错误。

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C正确。

图中的X3/X2代表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能量传递效率,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17.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

A.狼和兔B.免和狼C.草和狐D.草和兔

【答案】C

【解析】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狐属于次级消费者,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8.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食物网,则c可能代表组成成分,d可能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

B.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C.若丙中3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物种数量比a、c多

D.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项正确;若乙中三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a、b的生存空间都较小,但a的生存空间完全在c中,b的生存空间有部分与c的重叠,所以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a,B项错误;若丙中三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它们中的物种因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b处于这两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既有a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又有c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因而b处物种数量比a、c中多,C项正确;基因工程中,常见的运载体种类有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所以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D项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在于从图示信息中挖掘出“各概念图之间的包含关系”,再依据这一关系,分析各选项涉及到的相关知识。

平时在学习中要注意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以强化记忆。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C.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

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因为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机环境,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错误;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答案是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信息包括:

物理信息:

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

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

如动物的行为;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即行为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A正确;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体内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也可来自于非生物,C错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D错误.

故选:

A.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1.下图是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

J/(cm2•a)],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是400J/(cm2•a)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J/(cm2•a)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B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

D.流入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15J/(cm2•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J/cm2•a,按能量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中C,即除去呼吸消耗的能量,为30J/cm2•a,B错误;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不能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15,不是同化的能量,D错误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能量流动的过程:

a.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b.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产者的有机物中。

c.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被释放出来。

d.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

22.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程度,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B正确。

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C错误。

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正确;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各营养级的生物就越多,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C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D正确。

24.菟丝子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高等植物。

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菟丝子属于生产者

B.菟丝子的细胞内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C.菟丝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细胞膜上的受体

D.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之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菟丝子营寄生生活,生态系统中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菟丝子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内无中心体,B项错误;菟丝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项错误;菟丝子的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25.要使生态系统长期存在,至少必须具有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ACD

【解析】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故选ACD。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成分

2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A为325kg

B.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此图示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A→D→C和A→C,由于C的食物中D占1/4,则A占3/4,故C体重增加10kg,2.5kg来自D,需要消耗D25kg,消耗A250kg,7.5kg来自A,需要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