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487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炼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炼制总结.docx

《石油炼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炼制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炼制总结.docx

石油炼制总结

石油炼制第二章到第八章的总结

第二章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1、馏程:

初馏点到终馏终点这一温度范围称油品沸程。

2、初馏点:

在一定条件下,恩氏蒸馏中流出第一滴油品时的气相温度。

3、终馏点:

蒸馏终了时的最高气相温度(干点)。

4、简述体积平均沸点、质量平均沸点、实分子平均沸点、立方平均沸点和中平均沸点的用途

体积平均沸点主要用于求其他难于直接求得的平均沸点;质量年平均费点用于求油品的真临界温度;实分子平均沸点用于求烃类混合物或油品的假临界温度和偏心因子;立方平均沸点用于求取油品的特性因数和运动粘度;中平均沸点用于求油品氢含量、特性因数、假临界压力、燃烧热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5、相对密度:

油品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4℃,15.6℃);或:

油品的质量与标准温度下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6、特性因数:

特性因数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特性因数反映了石油馏分化学组成的特性,特性因数的顺序: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烷烃(P):

≥12;环烷烃(N):

11~7、芳烃(A):

10~11

8、粘度:

流体流动时,由于分子相对运动产生内摩擦而产生内部阻力,这种特性称为粘性,衡量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

9、动力粘度:

两液体层相距1cm,其面积各为1cm2,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这时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粘度。

10、运动粘度:

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同压下该流体的密度之比。

11、恩氏粘度:

在某温度下,在恩氏粘度计中流出200ml油品所需的时间与在20℃流出同体积蒸馏水所需时间之比。

12、粘温特性: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特性。

13、临界温度:

当温度高至某一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也不能把气体变为液体;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4、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相应的蒸汽压称为临界压力。

15、比热(C):

单位物质(kg或kmol)温度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

16、蒸发潜热:

单位物质(kg或kmol)由液体汽化为汽体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蒸发潜热。

也称汽化潜热。

17热焓(H):

将1Kg油品由某基准温度(常以-17.8℃,即0F为基准)加热到某温度时,所需的热量称为热焓。

18.结晶点:

在油品到达浊点温度后继续冷却,出现肉眼观察到结晶时的最高温度。

19.凝固点: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液面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20.冷滤点:

在规定条件下20毫升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

21.闪点: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蒸发的油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22.自燃点:

将油品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火即可自然,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3、浊点:

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开始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称为浊点。

26、倾点: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24、冰点:

油品被冷却时所形成的蜡结晶消失一瞬间的温度。

25、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时即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废,以℃表示。

26、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时,即能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27、苯胺点:

油品与等体积苯胺达到临界溶解的温度

28.石油:

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29.简述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从外观看来是一种暗色的,从褐色以至黑色的流动和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的相对密度大约在0.8至0.98间,一般都小于1.0。

石油组成相当复杂,有分子量很小的气态烃,也有分子量大1500至2000的烃类。

30、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

(烃类组成、非烃类)(非烃类化合物:

分类、危害)

石油主要由C、H、S、N、O等元素组成,其中C占83~87%,H占11~14%。

石油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金属量元素有钒、镍、铁、铜、钙等,非金属元素有氯、硅、磷、砷等。

石油主要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其中烃有:

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类有:

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质。

非烃类的危害:

影响产品的质量;腐蚀设备;污染环境;污染催化剂。

31烃类组成表达方法:

A、单体烃组成B、族组成C、结果族组成

32、石油酸:

石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

33、要掌握的公式

t

=(t

+t

+t

+t

+t

)/5

恩氏蒸馏曲线的斜率S=(t

-t

)/(90-10)

斜率体现了馏分沸程的宽窄,馏分越宽斜率越大。

34、油品的粘温特性表示方法。

油品粘温特性表示方法:

(1)粘度比:

V50/V100粘度比越小,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粘温性质越好。

(2)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越高,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粘温性质越好。

35油品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粘温凝固:

含蜡很少或不含蜡的油品,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很快,当粘度增加到某个程度时,油品变成无定型的粘稠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

构造凝固:

含蜡油品,当温度逐渐下降时,蜡逐渐结晶析出形成网状结构,将液体油品包在其中,使油品失去流动性。

36.总结归纳:

1)温度对蒸气压、相对密度、粘度、比热、蒸发潜热、热焓有何影响?

T↑→P↑,d↓,粘度↓,比热↑,热焓↑

2)化学组成对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自燃点、苯胺点、比热、蒸发潜热、热焓有何影响?

同碳数各种烃类—相对密度:

芳烃>环烷烃>烷烃;粘度:

环烷烃>芳烃>异构烷烃>正构烷烃;凝点:

自燃点:

烷烃<环烷烃<芳烃;苯胺点、闪点、比热:

烷烃>环烷烃>芳烃;蒸发潜热:

烷烃与环烷烃相近,芳香烃稍高;热焓:

烷烃>芳烃

3)馏分组成对蒸气压、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自燃点、比热、蒸发潜热、热焓有何影响?

油品越轻蒸气压越大;油品越重,密度越大;馏分越重,粘度越大;轻组分闪点和燃点低,自燃点高;同一类烃,分子量大则苯胺点高,但变化幅度不大;烃类的质量比热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增大;油品越重,汽化热越小;热焓:

轻馏分>重馏分

37、要掌握的计算题:

P28例2-3.

38、要掌握的图:

A、P29的图2-9B、P62的图2-34.

第3章石油产品

1.简述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四个工作过程: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

2.压缩比:

它是指气缸发动机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进气中包含了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汽油)。

3.汽油机对燃料(汽油)的使用要求:

⏹1)蒸发性:

在所有工况下,具有足够的挥发性以形成可燃混合气。

⏹2)抗爆性:

燃烧平稳,不产生爆震燃烧现象。

⏹3)安定性:

储存安定性好,生成胶质的倾向小。

⏹4)腐蚀性:

对发动机没有腐蚀作用。

⏹5)洁净性:

排出的污染物少

4·车用汽油的主要性能:

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腐蚀性。

汽油的蒸发性由馏程、饱和蒸气压指标来评定。

⏹①10%馏出温度(t10%)反映了汽油中轻组分的多少。

对发动机的启动性有决定性影响

⏹②50%馏出温度(t50%):

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

⏹。

90%馏出温度(t90%)和终馏点(或干点):

t90%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终馏点(干点)反映了汽油中最重组分的程度。

(二)汽油的抗爆性

抗爆性:

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防止产生爆震的能力。

汽油的抗爆性指标:

用汽油的辛烷值(octanenumber,ON)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规定:

异辛烷ON=100正庚烷ON=0

我国车用汽油牌号用研究法辛烷值高低划分。

(三)汽油的安定性

v安定性:

石油产品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指标:

实际胶质、诱导期

诱导期越长,油品形成胶质的倾向越小,抗氧化安定性越好,油品越稳定,可以储存的时间越长。

(四)腐蚀性

评定指标:

1)硫含量2)硫醇3)铜片腐蚀4)水溶性酸碱

汽油对蒸发性要求的原因:

如果蒸发性太差,就不能全部汽化,启动与加速困难,燃烧不完全;蒸发性太好,则易在输油管中气化而造成气阻,供油不足甚至中断。

柴油对蒸发性要求的原因:

馏分过轻,蒸发太快,不易氧化,自燃点高;馏分过重,蒸发太慢,太易氧化,自燃点低。

5.抗爆性:

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防止产生爆震的能力称为抗爆性,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称为辛烷值(称ON),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愈好。

6.汽油抗爆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在相同碳数下,各种烃类氧化顺序为正构烷烃>环烷烃>异构烷烃>芳烃;同类烃中,大分子烃比小分子烃易氧化。

总趋势是:

链越长越易氧化,抗爆性越差;支链越短越多、异构程度越高氧化性差,抗爆性越好。

汽油的理想组分是异构烷烃。

7.辛烷值

车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马达法与研究法。

所测得的辛烷值分别称为马达法辛烷值(MON)和研究法辛烷值(RON)。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一般按其RON的大小来划分,例如90号汽油即汽油的RON=90。

&辛烷值:

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对比。

抗震性与样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辛烷值。

提高ON的方法:

A.加入抗暴挤B.调合C.催化重整工艺

7.汽油的安定性影响因素:

面的催化作用、照、与空气接触程度。

8.柴油机的点燃方式:

柴油机不是利用点火式使气体燃烧,而是自燃做功,推动活塞下行而产生动力。

9.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滞燃期(发火延迟期)、急燃期、缓燃期(主燃期)、后燃期。

10.柴油机的主要性能:

①.流动性,其低温流动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其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越高。

则低温流动性越差。

我国评定柴油流动性能的指标为凝点(或倾点)和冷滤点。

凝点是柴油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轻柴油的牌号就是按凝点划分的。

②.蒸发性能③.抗爆性(十六烷值CN),柴油的理想组分是烷烃、环烷烃。

④.安定性、腐蚀性和洁净度

以上的四点也是柴油的质量指标,其意义为:

其为柴油的分类与炼制提供依据,为柴油的选用提供了数据理论基础,也为对柴油的评价提供标准尺寸。

11.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1)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进气、压缩、燃烧、排气(注意做功在排气)。

2)喷气发动机对燃料的要求:

A.良好的燃烧性能B.适当的蒸发性C.较高的热值和密度D.良好的安定性6E.良好的低温性F.无腐蚀性G.良好的洁净性I.较小的起电性和着火危险性J.适当的润滑性

燃料结论如下:

环烷烃具有较高的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燃速快,不易生炭,安定性好,润滑性能好,结晶点低,是航煤的理想组分。

高度分支的异构烷烃也是良好的航煤组分。

正构烷烃结晶点高,不是航煤的理想组分。

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溶解度高(易吸水),不是航煤的理想组分,应加以限制。

3)喷气燃料的主要性能:

A.燃烧性能:

其指标有热值、密度、烟点、辉光值、萘系芳烃含量等。

烟点:

又称无烟火焰高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试样在标准灯具中燃烧时,产生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单位为毫米。

喷漆燃料的烟点高低与生成积炭的大小有密切相关,烟点越高,积炭越小。

所以,烟点与油品组成的关系,就是积炭与油品组成的关系。

烃类的H/C越小,生成积炭的倾向越大。

各种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为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带侧链芳烃>环烷烃>烯烃>烷烃。

B.启动性能:

黏度、蒸发性。

C.安定性:

储存安定性、热安定性

D.低温性能:

燃料中含水分在低分下形成冰晶,会造成过滤器赌堵塞、供油不畅等问题。

E.腐蚀性F.洁净度G.起电性及着火危险性

12.辉光值:

燃料燃烧时火焰辐射强度用辉光值表示。

喷气燃料辉光值是在规定条件下异辛烷与四氢萘进行比较所得的相对值。

辉光值越高表示燃烧燃烧性能越好,燃烧越完全。

13.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

重量热值越大,耗油率越低;密度越大,储备的热量越多,航程也越远。

重量热值与燃料的H/C有关,体积热值与燃料的密度和空间分子结构有关。

烃类的密度:

芳烃>环烷烃>烷烃

烃类重量热值:

烷烃>环烷烃>芳烃

烃类体积热值:

烷烃<环烷烃<芳烃

同族烃类,异构化程度增加时,重量热值一般变化甚小,而密度却增加较多,也即体积热值增加较多。

重量热值与密度及体积热值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芳烃重量热值低、完全燃烧程度差、易生成积炭、吸水性强,是非理想组分。

14.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

爆震:

在点燃式发动机中,混合气被点燃后尚未燃烧的那部分混合气出现自燃,发出可闻的爆响现象。

爆震原因:

压缩比与汽油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太大,压力和温度过高,形成很多过氧化物;燃料易氧化,过氧化物不易分解,自燃点低。

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接近、达到或超过汽油的自燃点。

烃类易氧化顺序:

正构烷烃>环烷烃>烯烃>异构烷烃>芳烃;

同类烃中,大分子烃比小分子烃易氧化。

15.试简述车用汽油规格指标中为什么要控制蒸汽压及10%、50%、90%和干点温度。

蒸气压的大小表明汽油蒸发性的高低。

用来控制车用汽油不至于产生气阻。

汽油的蒸发性由其馏程和饱和蒸汽压来评定。

10%馏出温度。

(t10)

1)其高低反映了汽油中轻组分的多少。

2)用来保证具有良好的启动性。

2)发动机易于启动的最低大气温度的关系

3)10%的馏出温度值越低,则表明汽油中低沸点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强、起动性越好,在低温下也具有足够的挥发性以形式可燃混合气而易于起动。

若过低,则易于在输油管道汽化形成气泡而影响油品的正常输送,即产生气阻。

4)汽油的饱和蒸汽压越大,蒸发性越强,发动机就容易冷起动,但产生气阻的倾向增大,蒸发损耗以及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50%馏出温度

1)大小反映汽油的平均汽化性;2)用来保证汽车的发动机加速性能、最大功率及爬坡能力。

90%馏出温度

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

干点(终馏点)

反映了汽油中最重组分的程度。

用来控制汽油的蒸发完全性及燃烧完全性。

16.为什么要限制喷气燃料(航空煤油)中的芳烃含量?

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溶解度高(易吸水),不是航煤的理想组分,应加以限制。

航煤的理想组分:

带支链的环烷烃。

17.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有哪些?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实际胶质和诱导期。

18.柴油的十六烷值是否越高越好?

十六烷值不是越高越好!

使用十六烷值过高(如大于65)的柴油同样会形成黑烟,燃料消耗反而增加,这是因为燃料的着火滞燃期太短,自燃时还未与空气混合均匀,致使燃料燃烧不完全,部分烃类因热分解而形成带碳粒的黑烟;另外,太高还会减少燃料的来源。

用十六烷值适当的柴油才合理。

十六烷值在40~55之间最合适,<35滞燃期太长,>65滞燃期太短。

19.为何不能将柴油兑入汽油中作车用汽油使用?

同时也不能将汽油兑在轻柴油中使用?

绝对不能。

因为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燃烧原理不同,汽油机为点火式,而柴油机为压燃式。

前者所用汽油,馏份轻,易挥发,自燃点高,辛烷值高;而车用柴油馏份重,自燃点低,辛烷值低,十六烷值高,因而混合的汽、柴油既不能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也不能在柴油机中使用。

若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辛烷值太低,极易产生爆震。

馏份重,燃烧的沉积物和积炭太重。

若在柴油机中用,自燃点高,十六烷值太低,不易压燃,易产生爆震,损坏发动机。

20.试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燃料的角度说明其产生爆震的原因及理想组分是什么。

相同点:

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不同点:

燃烧方式不同,燃烧方式是自燃,柴油机汽缸内柴油燃烧不须点火,靠压缩空气升温达到自燃;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打火达到燃烧的。

进气和压缩过程不同,汽油机进气是混合气(空气和汽油),压缩也是混合气,而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的空气,压缩的也是新鲜空气。

柴油机爆震原因:

燃料不易氧化,过氧化物不足,自燃点过高,致使着火落后期过长,燃料积存量过多,燃烧时大量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压力突增,产生爆震。

汽油理想组分:

异构烷烃柴油理想组分:

烷烃、环烷烃。

21.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能设计太高,而柴油机的压缩比可以设计很高?

汽油机压缩的是可燃混合气,因为压缩比与汽油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太大,压力与温度过高。

形成很多过氧化物,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接近、达到或超过汽油的自燃点,可能会引起爆震。

而柴油机压缩的是空气,压缩比设计不受燃料油性质的影响,可比汽油机高出许多。

22.汽油、轻柴油的商品牌号分别依据什么划分?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按研究法辛烷值(RON)的大小划分。

柴油牌号以凝点和粘度高低来划分。

①.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

按凝点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六个牌号。

②.重柴油用于中低速柴油机。

按50℃运动粘度(mm2/s)分为10号、20号、30号三个牌号。

23.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并从原因及危害阐述二者爆震的异同点。

答:

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汽油机产生爆震是由于汽油机压缩比与燃料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过大,燃料太易氧化,生成过多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又不易分解,使燃料自燃点过低,燃料自燃而形成多个燃烧中心,产生爆炸性燃烧,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爆震现象。

压燃式发动机产生爆震是由于燃料自燃点过高,燃料不易氧化,过氧化物生成量不足,迟迟不能自然(滞燃期太长),以至喷入的燃料积聚过多,自燃一开始,这些燃料同时燃烧,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大大超过正常燃烧压力,引起爆震。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产生的爆震原因不一样,但产生的危害是一样的。

即10爆震会损坏气缸部件,缩短发动机寿命,燃料燃烧方式不完全,增加油耗量,发动机效率降低。

24.为什么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是环烷烃?

答:

环烷烃具有较高的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燃速快,不易生炭,安定性好,润滑性能好,结晶点低,是航煤的理想组分。

正构烷烃结晶点高,不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

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解溶解度高(易吸水),不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应加以限制。

2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即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不同点:

A.点燃方式不同,燃烧方式是自燃,柴油机汽缸内柴油燃烧不须点火,靠压缩空气升温达到自燃;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打火达到燃烧的。

B.进气和压缩过程不同,汽油机进气是混合气(空气和汽油),压缩也是混合气,而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的空气,压缩的也是新鲜空气。

C.理想组分不同:

汽油理想组分:

异构烷烃柴油理想组分:

烷烃、环烷烃。

D.抗暴的表示方法不同:

汽油用辛烷值,而柴油用十六烷值。

E.构造方面不同:

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F.压缩情况不同:

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即柴油机压缩的压强与温度比汽油机的都高。

G.用途方面不同:

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

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H.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I.燃料不同:

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

26.为什么对喷气燃料要同时提出相对密度和发热值的要求?

要做到相对密度大、发热值高是否有矛盾?

为什么?

答:

因为不同的航机对燃料不同,远程的要求体积热值大点,短程的要求质量热值大点,而体积热值和相对密度有关,质量热值与H/C有关,故要同时提出相对密度和发热值的要求;相对密度大与发热值高之间是相互矛盾的,重量热值与密度及体积热值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27.为什么对航空煤油的芳烃含量要加以限制?

因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解溶解度高(易吸水),不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应加以限制。

28.战斗机与运输机要求燃料热值有什么不同?

战斗机一般是短程的,故要求燃料的质量热值大点,这样重量负荷就少点,战斗时动作灵活点;而运输机一般是远程的,故一般用体积热值较大的,这样在一定的体积中可装更多质量的燃料,储藏更多热量,可供飞行的时间更长和距离更远。

第四章原油评价与原油加工方案

1.原油的分类:

我国目前通常采用关键馏分特性,补充以硫含量的分类。

其分类通常为化学分类(特性因数K分类、关键馏分特性分类)和工业分类(硫含量、相对密度、氮含量、蜡含量、胶质含量)

2.特性因数K的分类方法:

石蜡基原油(K>12.1);中间基原油(11.5

3.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标准:

以原油的两个关键馏分的相对密度为分类标准。

第一关键馏分:

250~275℃(常压)

第二关键馏分:

275~300℃(减压,40mmHg,5.3kPa;相当于常压395~425℃)。

 

4.熟悉大庆、胜利、大港、孤岛的分类

原油名称

大庆混合

胜利混合

大港混合

孤岛

相对密度d

0.8615

0.9144

0.8896

0.9574

含硫/%

特性因数K

0.11

12.5

0.83

11.8

0.14

11.8

2.03

11.6

特性因数分类

石蜡基

中间基

中间基

中间基

第一关键馏分d

0.814(K=12.0)

0.832(K=11.8)

0.860(K=11.4)

0.891(K=10.7)

第二关键馏分d

0.850(K=12.5)

0.881(K=12.0)

0.887(K=12.0)

0.936(K=11.4)

关键馏分特性分类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中间基

环烷基

建议原油分类命名

低硫石蜡基

含硫中间基

低硫-环烷中间基

含硫环烷基

5、原油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①常规评价:

为一般炼油厂设计提供参数,或者作为各炼油厂进厂原油每半年或一季度原油评价的基本内容。

②综合评价:

为石油化工型的综合性炼厂提供生产方案参数,内容较全面。

6.原油的硫含量:

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标准:

以原油的两个关键馏分的相对密度为分类标准。

>2.0%);

7.原油含水量超过0.5%的情况下先脱水,再进行一般性质分析。

原油实沸点蒸馏时考察原油馏分组成的重要试验方法。

8.原油加工方向:

燃料型;燃料-润滑型;燃料-化工型;燃-润-化。

大庆原油宜采用燃料-润滑型加工方案,胜利原油采用燃料型加工方案。

9.传统的“一脱四注”防腐措施主要针对低温操作,对高温效果不明显,在较高温度下的腐蚀应用抑制腐蚀添加剂。

10.将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分类,并初步评价这两种原油所产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的性质。

1)大庆原油的归类低硫石蜡基原油

其产品的特点:

(1)汽油的辛烷值低,抗爆性差;

(2)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凝点较高,低温流动性差;(3)润滑油的粘温性能好

.2)胜利原油的归类含硫中间基原油

其产品的特点:

(1)汽油、煤油、柴油的性质不如大庆原油需精制;

(2)油品的储存安定性差;

(3)润滑油的粘温性能差,所以一般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