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检修.docx
《电机检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检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机检修
(一)、实习目的
电机检修实习是在学习电机学或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等课程学习之后,运用本门或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的实践。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电机拆装、检修和测试等实践,加深对电机结构的认识,掌握电机安装检修的基本技能,掌握电动机嵌线工艺,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次实习是总结学生学习成果,完成技术工人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实习,使每个学生得到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面锻炼和独立钻研的机会,巩固专业知识、技能,并使之系统化,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初步掌握维修电工工艺学的主要内容,原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积极钻研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1、在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及实训场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学习,尤其要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不得违犯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要求。
2、在实习过程中,要切实加强纪律性和集体观念,遵守实习队的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离队,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者,须事先经相关领导批准。
对违纪者,根据情节给予批评、警告、停止实习的处分。
3、在实习过程中,必须服从指挥、注意听讲、认真参观,搜集有关资料,做好笔记,实习结束写出实习报告,其中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作为成绩考核的一个主要依据。
4、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护工程项目中的设备仪器,保证实习安全,如有违反规定,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三)、实习内容
一、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
对电机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和检修时,首先需要将其拆装。
如果拆装方法不当,就会造成部分部件损坏,引发新的故障。
因此,正确拆装电机是确保维修质量的前提。
在学习维修电机时,应优先学会正确的拆装技术。
(一)三相异步电机的拆卸
1.拆卸前的准备
(a)切断电源,拆开电机与电源连接线,并做好与电源线相对应的标记,以免恢复时搞错相序,并把电源线的线头做绝缘处理。
(b)备齐拆卸工具,特别是拉具、套筒等专用工具。
(c)熟悉被拆电机的结构特点及拆装要领。
(d)测量并记录联轴器或皮带轮与轴台间的距离。
(e)标记电源线在接线盒中的相序、电机的出轴方向及引出线在机座上的出口方向。
2.拆卸步骤
拆卸步骤:
(a)卸皮带轮或联轴器,拆电机尾部风扇罩。
(b)卸下定位键或螺丝,并拆下风扇。
(c)旋下前后端盖紧固螺钉,并拆下前轴承外盖。
二电机绕组的绕制与嵌线
1.绕线专用工具介绍
(1)绕线机。
在工厂中绕制线圈都采用专用的大型绕线机。
对于普通小型电机的绕组,可用小型手摇绕线机。
(2)绕线模。
绕制线圈必须在绕线模上进行,绕线模一般用质地较硬的木质材料或硬塑料制成,不易破裂和变形。
(3)划线板。
由竹子或硬质塑料等制成,如图3-6所示,划线端呈鸭嘴形或匕首形,划线板要光滑,厚薄适中,要求能划入槽内2/3处。
(4)压线板。
一般用黄铜或低碳钢制成,形状如图3—7所示,当嵌完每槽导线后,就利用压线板将蓬松的导线压实,使竹签能顺利打入槽内。
2.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绘制
图3—10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短节距)绕组展开图
图3—12三相24槽4极电动机的单链绕组(全节距)展开图
3.绕组的绕制方法
(1)绕线模尺寸的确定。
在线圈嵌线过程中,有时线圈嵌不下去,或嵌完后难以整形;线圈端部凸出,盖不上端盖,即便勉强盖上也会使导线与端盖相碰触而发生接地短路故障。
这些都是因为绕线模的尺寸不合适造成的。
绕线模的尺寸选得太小会造成嵌线困难;太大又会浪费导线,使导线难以整形且绕组电阻和端部漏抗都增大,影响了电动机的电气性能。
因此,绕线模尺寸必须合适。
选择绕线模的方法:
在拆线时应保留一个完整的旧线圈,作为选用新绕组的尺寸依据。
新线圈尺寸可直接从旧线圈上测量得出。
然后用一段导线按已决定的节距在定子上先测量一下,试做一个绕线模模型来决定绕线模尺寸。
端部不要太长或太短,以方便嵌线为宜。
(2)绕线注意事项。
①新绕组所用导线的粗细、绕制匝数以及导线面积,应按原绕组的数据选择。
②检查一下导线有无掉漆的地方,如有,需涂绝缘漆,晾干后才可绕线。
③绕线前,将绕线模正确地安装在绕线机上,用螺钉拧紧,导线放在绕线架上,将线圈始端留出的线头缠在绕线模的小钉上。
④摇动手柄,从左向右开始绕线。
在绕线的过程中,导线在绕线模中要排列整齐、均匀、不得交叉或打结,并随时注意导线的质量,如果绝缘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⑤若在绕线过程中发生断线,可在绕完后再焊接接头,但必须把焊接点留在线圈的端接部分,而不准留在槽内,因为在嵌线时槽内部分的导线要承受机械力,容易被损坏。
⑥将扎线放入绕线模的扎线口中,绕到规定匝数时,将线圈从绕线槽上取下,逐一清数线圈匝数,不够的添上,多余的拆下,再用线绳扎好。
然后按规定长度留出接线头,剪断导线,从绕线模上取下即可。
⑦采用连绕的方法可减少绕组间的接头。
把几个同样的绕线紧固在绕线机上,绕法同上,绕完一把用线绳扎好一把,直到全部完成。
按次序把线圈从绕线模上取下,整齐地放在搁线架上,以免碰破导线绝缘层或把线圈搞脏、搞乱,影响线圈质量。
⑧绕线机长时间使用后,齿轮啮合不好,标度不准,一般不用于连绕;用于单把绕线时也应即时校正,绕后清数,确保匝数的准确性。
4.嵌线的基本方法
(1)绝缘材料的裁制。
为了保证电动机的质量,新绕组的绝缘必须与原绕组的绝缘相同。
小型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绝缘,一般用两层0.12mm厚的电缆纸,中间隔一层玻璃(丝)漆布或黄蜡绸。
绝缘纸外端部最好用双层,以增加强度。
槽绝缘的宽度以放到槽口下角为宜,下线时另用引槽纸,
(2)嵌线方法。
单链短节距绕组的嵌线的方法
a.先将第一个线圈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6中,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暂时还不能嵌入1槽中。
因为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要等到线圈十一和十二的一个有效边分别嵌入槽2、槽4中之后,才能嵌到槽l中去。
为了防止未嵌入槽内的线圈边和铁心角相磨破坏导线绝缘层,要在导线的下面垫上一块牛皮纸或绝缘纸。
b.空一个槽(7号槽)暂时不下线,再将第二个线圈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8中。
同样,线圈二的另一个有效边要等线圈十二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4以后才能嵌入槽3中。
然后,再空一个槽(9号槽)暂不嵌线,将线圈三的一个有效边嵌入槽l0中。
这时,由于第一、二线圈的有效边已嵌入槽6和槽8中去了,所以,第三个线圈的另一个有效边就可以嵌入槽5中。
接下来的嵌法和第三个线圈一样,依次类推,直到全部线圈的有效边都嵌入槽中后,才能将开始嵌线的线圈一和线圈二的另一个有效边分别嵌入槽1和槽3中去。
(3)嵌线的主要工艺要求。
嵌线是电机装配中的主要环节,必须按特定的工艺要求进行。
①嵌线。
嵌线前,应先把绕好线圈的引线理直,并套上黄蜡管,将引槽纸放入槽内,但绝缘纸要高于槽口25~30mm,在槽外部分张开。
为了加强槽口两端绝缘及机械强度,绝缘纸两端伸出部分应折叠成双层,两端应伸出铁心1Omm左右。
然后,将线圈的宽度稍微压缩,使其便于放入定子槽内。
嵌线时,最好在线圈上涂些蜡,这样有利于嵌线。
然后,用手将导线的一边疏散开,用手指将导线捻成一个扁片,从定子槽的左端轻轻顺入绝缘纸中,再顺势将导线轻轻地从槽口左端拉入槽内。
在导线的另一边与铁心之间垫一张牛皮纸,防止线圈未嵌入的有效边与定子铁心摩擦,划破导线绝缘层。
若一次拉入有困难,可将槽外的导线理好放平,再用划线板把导线一根一根地划入槽内。
嵌线时要细心。
嵌好一个线圈后要检查一下,看其位置是否正确,然后,再嵌下一个线圈。
导线要放在绝缘纸内,若把导线放在绝缘纸与定子槽的中问,将会造成线圈接地或短路。
注意,不能过于用力把线圈的两端向下按,以免定子槽的端口将导线绝缘层划破。
②压导线。
嵌完线圈,如槽内导线太满,可用压线板沿定子槽来回地压几次,将导线压紧,以便能将竹楔顺利打入槽口,但一定注意不可猛撬。
如果是双层线圈,则当下层线圈嵌完以后,用压线板压在线圈上,用小锤轻轻敲打,将嵌在槽内的线敲打紧凑,再垫好层间绝缘纸,为下一步嵌放上层线圈做好准备。
端部槽口转角处,往往容易凸起,使线嵌不进去,可用竹板垫着轻轻敲打至平整为止。
③封槽口。
嵌完后,用剪子将高于槽口5mm以上的绝缘纸剪去。
用划线板将留下的5mm绝缘纸分别向左或向右划入槽内。
将竹楔一端插入槽口,压入绝缘纸,用小锤轻轻敲入。
竹楔的长度要比定子槽长7mm左右,其厚度不能小于3mm,宽度应根据定子槽的宽窄和嵌线后槽内的松紧程度来确定,以导线不发生松动为宜。
④端部相间绝缘。
线圈端部、每个极相端之间必须加垫绝缘物。
根据绕组端部的形状,可将相问绝缘纸剪裁成三角形等形状,高出端部导线约5~8mm,插入相邻的两个绕组之间,下端与槽绝缘接触,把两相绕组完全隔开。
双层绕组相问绝缘可采用两层绝缘纸中间夹一层0.18mm的绝缘漆布;单层绕组相问绝缘可用两层0.18mm的绝缘漆布或一层聚脂薄酯复合青壳纸。
⑤端部整形。
为了不影响通风散热,同时又使转子容易装入定子内膛,必须对绕组端部进行整形,形成外大里小的喇叭口,如图3—18所示。
整形方法:
用手按压绕组端部的内侧,或用橡胶锤敲打绕组,严禁损伤导线漆膜和绝缘材料,使绝缘性能下降,以致发生短路故障。
⑥包扎。
端部整形后,用白布带对绕组线圈进行统一包扎,因为虽然定子是静止不动的,但电动机在启动过程中,导线将受电磁力的作用而掀动。
(4)绕组接线。
绕组的接线分为内部接线和外部接线两部分。
内部接线就是下线完毕后,把线圈的组与组连接起来,根据电动机的磁极数和绕组数,按照绕组的展开图把每相绕组顺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三相绕组线路;外部接线,就是将三相绕组的6个线端(其中有3个首端、3个尾端)。
按星形或三角形连接到接线排上。
三、绕组的接线
在三相异步电机中产生旋转磁场不仅需要通入对称三相交流电,以保证电流在时间上的对称分布;还需在定子上构成对称三相绕组,使三相绕组在定子槽内相-相间隔120°电角度,以实现空间对称分布;还要求每相绕组在定子铁心上所占的总槽数相等,各相绕组的参数(线圈匝数、尺寸、线径、并联支路数)相同,以保证参数对称分布。
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工艺是:
把已嵌好在定子槽中的一个个线圈连接成极相组(线圈组),然后再连接成相绕组,最后将各相绕组的头尾(首末)端引出。
通过这种连接,来保证实现绕组在空间和参数上的对称分布。
这种连接过程就称之为绕组的接线。
绕组接线分为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一次接线就是将同一相中所有的线圈按一定规律连接起来成为一相绕组;二次接线就是电源线与相绕组间的连接,即引出线的连接。
(一)一次接线
一次接线可按四个步骤进行。
1.划分相带,标出各相带中的电流正方向
三相对称绕组通常采用60°相带,只要将三相有效边在一对磁极下能均匀地分为6个相带,即可满足三相对称绕组的构成原则,达到划分相带的目的。
相带的划分是以相带宽度为基本单元,相带的宽度等于每极相槽数
,按U1-W2-V1-U2-W1-V2的顺序,对各槽中的线圈进行分配。
U1-W2-V1-U2-W1-V2为一对磁极下的6个相带,若电机磁极对数多增加一对,U1-W2-V1-U2-W1-V2就多重复一次。
然后在各相带上标定电流正方向,相邻相带电流正方向应相反。
即:
U1、V1、W1相带中的电流标为进(上),那U2、V2、W2相带中的电流就标为出(下)。
可在实际嵌线的电机绕组展开图中标出,也可在接线圆图上标出。
如图1-6-1所示。
2.连成极相组
就是把同一极相组的
个线圈串联接成一个极相组。
串联时是采取“头接尾、尾接头”(庶极式)还是“头接头,尾接尾”(显极式),完全要以标出的同一极相组电流的正方向为准。
串接好后,设电流从该极相组头(首)端进入线圈,沿导线循行整个极相组并从尾(末)端出来,与标定的电流正方向要正好一致,就为正确连接。
对几个线圈一次绕好的极相组,可省去这一步骤。
(a)绕组展开图接线(b)圆图接线
图1-6-1一次接线图
3.连成一相绕组
把同一相的几个极相组连成一个相绕组,连接的思路为:
将同一相的所有相带一次连接,连接顺序按同相标注字母相带中的脚标“1”接“2”、“2”连“1”的周期进行,如U1接U2,U2连U1。
连接点也可以同相相带中标定的电流正方向为准,即:
进接出、出连进。
整个一次接线过程如图1-6-1所示。
4.并联支路的连接
通常对单层绕组来说,同一相绕组中的各相带依次串联,即:
并联支路a=1;双层绕组中,同相相带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或串并联混合。
究竟如何连接?
应以修理前拆除绕组时的记录为准,因为修理的目的是为了复原。
若要进行并联支路的连接,其原则是:
弄清并联支路数,将同一相的线圈组数等分为若干份,
图1-6-2并联接线圆图
其份数要等于并联支路数,一份连成一条支路。
各支路均顺着接线箭头方向连接,使各支路箭头均是由相头(首)到相尾(末)。
最后进行并联,并联时除各支路线圈组数必须相等之外,还要注意各支路线圈组的方向必须一致。
具体方法可采用底线与面线并联或底线与底线并联,如图1-6-2所示。
(二)二次接线
绕组的二次接线是将三相绕组首末端用橡胶绝缘丁腈护套引接线或腊壳线引到接线盒内,即接引出线。
主要有两个步骤:
1.接引出线
把引出线接到接线盒中的接线柱上;
2.进行首末端连接
以不同的颜色区别头尾,用U1、V1、W1标
明绕组的首端,用U2、V2、W2标明绕组的末端。
再根据要求接出△接或Y接。
图1-6-3各相绕组首末端在接线盒中的位置
接线盒中的接线柱位置如图1-6-3所示,各相绕组的首末端应按标记接在相应的位置
上,三相绕组的首末端可同时对调。
(三)接线工艺要点
1.预接线
把应连在一起的线圈接头暂时绞接在一起(可先不刮漆)。
三相均连好后,进一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2.接线工艺过程
对连接正确的绕组,逐个松开绞接点,进行刮漆、再绞接、焊接,并处理接头绝缘。
完成上述工艺过程后,将三相绕组的6个端头接电源引出线,再按要求引至接线盒中。
3.注意要领
在二次接线中,绕组的引出线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接线盒,以便缩短引出线,节约材料。
绕组引出线要采用橡皮绝缘软导线或其它多股绝缘软铜线、蜡壳线等。
其线径、规格可根据电机的额定功率或额定电流,再考虑一定的裕量,从表1-6-1中选用。
也可参照电机原有引出线的规格选用。
表2-6-1电机绕组引出线规格
功率(kw)
额定电流(A)
导线横截面(mm2)
可选用导线规格(根/mm2)
0.35以下
0.6~1.1
1.5~2.2
2.8~4.5
5.5~7
7.5~10
13~20
22~30
40
55~75
1.2以下
1.6~2.7
3.6~5
6~10
11~15
15~20
25~40
44~47
77
105~145
1.3
0.7~0.8
1~1.2
1.7~2
2.5~3
4~5
10
15
23~25
35~40
16/0.15
40/0.15,19/0.23
7/0.43,19/0.26,32/0.2,40/0.19
32/0.26,37/0.26,40/0.25
19/0.41,48/0.26,7/0.7,56/0.26
49/0.32,19/0.52,63/0.32,7/0.9
19/0.28,7/1.33
49/0.64,133/0.39
19/1.28,98/0.58
19/1.51,133/0.58,19/1.68
绕组引出线要采用铜接头与接线端子连接,并用绝缘套管加强引出线端部绝缘。
在端子连接时,一定要采用铜接线片使其接成Y或△接。
若为Y接就将图1-6-3中的某一横行接线柱用铜接线片连接起来;若为△接就将图1-6-3中的上下接线柱,用三个铜接线片分别竖列连接即可。
四、绕组的整形与绑扎
电机绕组嵌线、接线完成后,便可进行整形与绑扎。
(一)绕组端部整形
绕组嵌、接好线后,在绑扎之前要
将线圈端部排列整齐,同时仔细检查端
部绝缘,如有移位、滑脱和损坏的要矫
正和修整。
然后在线圈端部内侧在敲棒
的衬垫下用橡皮锤轻敲,一般在相邻两图1-6-7绕组端部敲成喇叭口状
绕组交叉处敲打,使定子绕组端敲成整体,有利于散热和增强机械强度,绕组端部外呈抛物线张开的弧形喇叭口状,有利于安装转子和散热,见图1-6-7所示。
(二)绕组端部绑扎线的位置
各极相组之间的跨接线,各相的引出线在接线前事先应对它们的合理排列进行规划。
在这些线头焊接完毕、包好绝缘、套上绝缘套管、完成绕组端部整形后,用蜡线或白布带牢固地绑扎在绕组端部的顶上,如图1-6-8所示。
有些二极电机绕组端部伸出定子铁心过长,与端盖距离已很接近,连接线就不能再排列在绕组端部的顶上,可考虑将连接线排列在绕组外侧,如图1-6-9所示。
图1-6-8端部连接线顶部布置图1-6-9端部连接线外侧布置
(三)绕组端部包尖
对于功率较大或二极电机,由于线圈绕组端部尺寸较长,为了避免电机起动时受电磁力作用产生振动而损坏绝缘,因此在每个线圈绕组端部都要用丝绸带包扎,即俗称为“包尖”处理。
包尖的长度约为端部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一。
包尖时,线圈的引出线可同时包扎于线圈端部弧线部位,但不能将引出线头包入转角鼻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