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33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沈阳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见下图)。

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夏朝

B.西周

C.隋朝

D.宋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分封制出现在西周,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

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

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对外贸易繁盛,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不属于民族关系,科学技术和军事,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下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

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

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

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是北京的核心。

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题干材料能说明紫禁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①②③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不正确,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

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

”上述才俩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选项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但是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废除了变法诏令,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1911年,孙中山等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选项C不符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代表人物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新文化运动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是开展革命事业的重要保障。

将下列军队名称的序号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①渡江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

②长征中的红军

③百团大战中的八路军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全民族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

C.①—b②—c③—a

D.①—c②—a③—b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对峙时期,人民军队叫工农红军,长征在国共合作对峙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人民军队叫八路军(新四军),百团大战在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叫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

军队名称的序号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①-c、②-a、③-b,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6.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最早是在安徽小岗村,这里的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后来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材料中“发明”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项D符合题意;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选项A不符合题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B不符合题意;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7.《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根据题干“《汉谟拉比法典》……社会情况。

”可知,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内容全面,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下图展示的是《古兰经》中的一页。

上面包括漂亮的阿拉伯字母书法以及金色的叶子,正是这些金色的叶子制成了如同艺术品的珍贵手稿。

上述材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选项D符合题意;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

选项A不符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选项B不符合题意;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基督教,地点是巴勒斯坦,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宣扬对人类的博爱,典籍是《圣经》,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9.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

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

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

上述场景发生在

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

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每个佃户……都是基督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场景发生在中古西欧。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此外还有自由佃户、雇工和奴仆等。

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农奴大部分时间要为领主劳动,一般每周3-4天,农忙时增加。

农忙时必须优先完成领主自营地的耕作义务,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互通有无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

上述材料反映新抗路开辟的影响是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新抗路开辟的影响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虽然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带来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虽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他曾是军事学校饱受嘲讽的学生、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他颁布的法典今天仍在法国施行……他一生的经历至今仍使无数人心弛神往。

他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军事学校……法国施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拿破仑。

拿破仑建立军事帝国,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打败欧洲反法同盟,解除外来威胁;发动侵略掠夺战争,导致帝国崩溃,选项D符合题意;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选项A不符合题意;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选项B不符合题意;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导人,但没有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2.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技术自主思想,鼓励团队精神,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试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

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

A.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

B.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

C.倡导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D.保留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开始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出现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改革。

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题干描述反映了日本政府建立本土化的科技体系,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选项B符合题意;明治维新并没有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而是加强中央集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文明开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保留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权利集中在中下级武士,一些大名手中,经济上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绞肉机”、“地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凡尔登战役。

1916年在西线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C符合题意;1775年4月,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民兵交火,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选项A不符合题意;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选项B不符合题意;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16世纪后,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殖民者掠夺的对象,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拉丁美洲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将下列图片与拉丁美洲相关的史实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玻利瓦尔在战斗中b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劳动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acb

B.bac

C.cab

D.cba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开采金银,经营种植园,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19世纪初,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因此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1977年,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运河区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bac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5.欧盟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与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盟加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军事合作

B.欧盟影响了世界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C.欧盟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欧盟促进了欧洲各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题干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欧盟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题干材料强调了“欧盟……发挥着重要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中内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6.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6月,为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相继罢工。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图二:

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工人阶级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本阶级斗争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今天是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她已走过了九十八年的光辉历程。

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

(1)可从五四运动时间、(罢工、会议)地点、主力,政党名称,成立标志等方面回答。

(2)1921年;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从五四运动时间、运动(罢工、会议)地点、运动主力,政党名称,成立标志等方面回答。

例:

五四运动爆发时间是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是上海等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根据材料“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工人阶级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本阶级斗争的政党。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7.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了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

1933年,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调整,恢复银行信用,有效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1933年,通过《社会保障法》,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图二;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1933年,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地方资源养护队,专门在各地从事植树造林与防汛工作;建立农业调整署,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1935年,建立重新安置署,向最贫穷的农民提供直接帮助;建立工程进度管理署,雇佣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在全国各地建设大批公路、铁路、桥梁、体育馆、学校、医院等。

(1)以上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概括罗斯福政府摆脱危机的两种具体方式?

【答案】

(1)A

(2)可从领导人、立法背景、立法机构、法案(机构)名称、机构职能等方面回答。

(3)颁布法案;建立机构。

【解析】

【详解】

(1)两幅图片都是对当时历史史实的真实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第一手资料。

选项A符合题意。

(2)根据材料我们可从领导人、立法背景、立法机构、法案(机构)名称、机构职能等方面回答。

例: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美国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罗斯福新政立法背景缓解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法令有:

《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

(3)根据材料“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了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和“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可知,罗斯福政府摆脱危机的两种具体方式是颁布法案;建立机构。

18.秦汉四百余年的孕育与熔铸,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

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

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

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宇的基本形态。

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

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

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

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

(2)由小篆到隶书;

(3)社会生活;

(4)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传播、选拔官吏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有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等。

(2)根据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的变化为由小篆到隶书。

(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汉朝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妇女化妆,饮食上会烤肉等。

(4)根据材料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传播、选拔官吏等。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时,俄国仍然是个内陆国家,与外界接触少,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在沙皇的专制統治下,盛行农奴制,既无贸易也无工厂,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

俄国的第一个熔铁炉安装于1636年,而西欧早在1443年就有了。

这导致了俄国军事力量薄弱,対加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极为不利。

——选自《图解欧洲文明史》

材料二反农奴制斗争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平民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表达了农奴的利益和愿望。

他们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

最终迫使沙皇政府让步。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和改革宣言,宣布废除农奴制。

——选自《世界通史姓近代卷》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需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恶劣的粮食状况也激起工人的严重不满,彼得格勒的一些工厂举行集会和罢工,苏维埃政权的形势十分危急。

于是,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措施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选自《历史》必修2

材料四苏联大事记简表

 

1941年10月

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2年1月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一员

1942年7月至

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1945年2月

参加雅尔塔会议

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5月

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7月

参加波茨坦会议

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选自《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时俄国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写出哪一社会阶层推动了俄国1861年改革?

(3)根据材料三回答,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政权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