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802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docx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2008.4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2009.3,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2009.12,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

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3、有效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对无效现象,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课后反思四个阶段的课题研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思路、形式,不断改进,让学生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

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4、初步确定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四种授课模式,在本校内进行推广,最终以论文、优质课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研究过程

㈠理论学习准备阶段—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统一认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重点便是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此,我们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十讲》,沈毅、崔允郭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山东省教研室主编的《化学教学研究与指导》等理论书籍,同时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2008年春天,卢丽英老师参加威海市教研室在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暨培训会议”,同年12月邓玉芬老师参加威海市教研室组织的到济南洪楼中学学习,为我们有效教学的研究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之余,我们还组织教师从网上查阅资料,认真学习,认真书写读书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我们所有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的必要性,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①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②不再以知识数量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③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㈡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学现状,寻找研究工作的突破点。

课题组的黄明江、周青、吴强、徐加涛等年轻教师充分利用班主任的优势,精心准备调查问卷,通过高一、高二的部分学生及老师,对我们教师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存在的无效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调查对象:

我校的高一、高二部分学生部分教师

调查内容:

见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我校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问卷中第1题,学生对化学以及化学课的喜欢情况相对一般。

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如何打下扎实的化学学习基础等。

这些传统的做法我们不能丢弃。

创新不是以抛弃传统为前提的。

对这一点,我们应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都应有所思考和安排。

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体现化学学科的本性。

化学课要承载怎样的功能,我们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根据调查问卷中的第1、2、3、4、5、6、7等题的总结结果,由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和适应以往的教学方式,因此对高中化学在新教改中的教学方式一部分学生不适应。

2、我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普遍的教师懂得教学方法的内涵,也会使用教学方法。

但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高效并有效地教育实施者都是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调查中教师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很多老师就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

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和学生玩“捉迷藏”;有的老师的课堂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少了深思细想的环节;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

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

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

就是说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课改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

㈢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认真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无效现象,初步确定了“学案导学”的新授课授课模式。

从08年秋天高一新生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6、7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

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

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多媒体来提高课堂容量,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以满足部分化学爱好者的需求。

上课往往是老师满堂灌,学生一门心思的记笔记,一节课下来,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

两个月后的模块检测考试让我们大失所望。

我们该怎么办?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就在这时,市教研室组织去济南洪楼中学的参观学习,以及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

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

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只有进行教学改革,但是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我们应该找出符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案导学模式介绍

汇集集体智慧,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汇集集体备课的智慧,才能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达成实践课堂导学案模式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课时都有主要负责人,至少经过三个人的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授课前两周完成),然后集体备课来讨论补充完善。

可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同时,每节课后我们都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电子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再加工修改为复习学案,装订成册印发给学生,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⑴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

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⑵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

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⑶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预习体验”、“达标体验”,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成功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挑战自我”,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

最后还配备了“智能检测”或“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导学案在使用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

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周期表的结构等等)。

⑵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

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

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

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

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各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知识小卡片,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

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

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

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智能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

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我们的困惑

⑴课堂气氛还远没有洪楼中学或杜郎口中学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

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⑵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⑶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⑷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⑸复习课和习题课的导学案该如何编写和使用?

带着这些困惑,我们积极投身于第二阶段的研究。

㈣积极进行有效备课的研究

在反思各个环节的无效现象的同时,我们想到首先从备课的环节抓起,提高化学组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以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最新的高考说明为指导,同时参照三个版本的教材;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

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扎扎实实地推进有效教学。

有效备课包括有效个人备课和有效集体备课,其中充分的个人备课是实现有效集体备课的重要基础,而有效的集体备课是优化个人备课的主渠道。

个人有效备课:

1、基本流程:

⑴个人一次备课,即每位教师提前两周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粗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形成文本;

⑵集体备课前半个小时根据提供的导学案初稿进行二次备课;

⑶集体备课后,根据本班级和自身特点完善个人教案;

⑷课堂教学实施后,根据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再次修正和完善,形成完善稿。

2、备课内容:

(以导学案模式授课)

⑴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明确的学生三维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和方法”要给以明确的指导)。

⑵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细化,在导学案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问题(包括提供“知识支持”、“方法导引”等方法),使难点分散,使重点更加突出,让学生尽可能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有成就感。

⑶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在我们以往的备课中往往是轻描淡写,甚至是被遗忘,而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把它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上。

备课时,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

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会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实验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情况,题目有几种解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

教师要在充分估计、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完成教案。

我们的备课必须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⑷课堂流程

①预设导入

以简洁、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真正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②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要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也可以是提问的方式,或小组内的交流,或小组间的交流等等。

③设计课堂活动

教案内容要详细,即要写出上课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案,包括课前准备的内容,课上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教师的行为等。

学生活动设计要注重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设计好应对措施,预测越准确,课堂上的失误就越少,有效性就越强。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即每六人一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可以是组内交流或组间的交流。

教师要努力做到:

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④课堂小结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⑤设计板书

教师板书应该简洁清晰,可以是重点的、简单的知识框架,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完善,总结本节的精髓内容。

⑸作业的布置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在导学案中有“预习体验”、“成功体验”的基础题,也有带“※”或“※※”的提高练习,指导学生选择完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⑹课后反思

全面细致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将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扬长补短,因此认真进行课后反思非常重要。

集体备课

集体集中备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前期授课反思、本期主备人讲解分析、集体研讨、完善个人教案和导学案。

1、前期授课反思。

汇总每位教师在上周授课中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等。

2、主备人讲解分析本课时内容。

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保证阅读数遍,如果达不到熟悉教材,集体备课时将变成听别人讲一遍,根本不可能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

本期主备人(通常由两位教师组成)对本期集中备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意见(主要通过提供的导学案电子稿),具体内容应包括个人备课的各方面内容,重点讲解“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以及对学习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等等。

3、集体研讨。

所有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备课的情况,集体对主备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研讨、补充、改进和完善,形成集体备课终稿。

4、完善个人教案和导学案。

由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讨论结果完善导学案电子稿,然后印发给学生;每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将自己的教案重新完善。

㈤积极进行有效上课的研究,尤其抓好实验化学的有效教学。

经过导学案和备课的研究,对各种授课模式的探讨有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作用。

我们先后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授课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进,初步形成了我们二中特色的授课模式。

1、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四种教学模式及案例)

教师发导学案—学生读书预习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课堂交流讨论、探究—师生总结得出结论—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2、复习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四种教学模式及案例)

课堂导入→教师考点展示→师生基础知识梳理→教师出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例题→教师纠正补充→师生提炼总结→学生自我消化→学生交流分享→课堂小结→教师布置作业。

3、讲评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四种教学模式及案例)

课前:

学生做题(练习或考试)—教师批阅—公布答案—学生自我订正

课堂:

考情分析—交流研讨—探究释疑—学生自我整理—变式训练

4、实验课授课模式(具体操作流程见四种教学模式及案例)

学生分组实验授课模式基本环节和流程:

⑴根据所学知识或情景设置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⑵根据现有实验用品及原理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选择最佳实验方案。

⑶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处理实验相关问题。

⑷分析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⑸实验评估(包括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等)。

⑹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活动精髓的充分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化学实验的数目比以前大有增加,而且实验的呈现方式也大大改变。

除此以外,还将“实验化学”单独作为一个选修模块,可见新课程中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

为此,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将实验课的授课模式研究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新课改后,尤其自2007年以来,化学课时大量减少,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成了我们的心病。

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找到了搞好实验教学的突破点,尤其是近三年的暑期培训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机会,经过集体备课的讨论,我们决定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实验教学的问题:

⑴尽量增加学生实验的数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⑵充分利用多媒网络资源,将繁琐或有危险性的实验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

⑶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给化学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走进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⑷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增加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⑸期末利用光盘等形式将课本实验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总结,观看。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在有效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老师的成长。

1、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觉得化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等,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在有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课四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和使用。

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3、课题组的老师们也迅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我们课题组成员执教的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就有二十多节,并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

在校级优质课评选中,周青、史海霞、王巧艳、吕占伟等教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教研室组织的教育督导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徐加涛、姜伟正、丛丽娜等老师的公开课及范珍凤等老师执教的录像课受都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在科研处编写的《高中教育纪事》、《新课改成果选编》中,经常会看到我们青年教师的文章,如尤立余、张爱杰、邱海燕等;在2008、2009年暑期培训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学员,其中青年教师占据了多数。

2009.4邓玉芬老师在威海市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现场会上做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促进化学有效教学—威海二中高一化学有效教学初探》的经验交流,董玲燕老师执教了一节市级示范课,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2009年12月卢丽英老师在“威海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课题实验现场会”上做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经验交流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肯定和好评。

王文娜获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李清华获威海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邓玉芬、吴珍丽、史海分别获市直优质课一、二、等奖。

2010年6月王文娜老师在“威海市直高中有效教学化学研讨”会上执教《习题讲评课》的公开课得到了同行们的指导和赞扬。

吴珍丽、周青、吕占伟等多名老师在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省、市级奖励;邓玉芬撰写的文章《开启师生的内部动力》在威海教育上发表;黄明江、尤立余、丁俊华等老师撰写的有效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威海教育网上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