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633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7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docx

劳动经济学考查要点

第一章劳动力供给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

1、相关基本概念:

效用、闲暇、工资率;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离原点越远,效用越高;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不能相交;形状因人而异,反映了人的不同偏好,越平坦越偏好收入。

收4aˊˊ

入b

1

1cd

1

06121824每天闲暇时间

每天工作时间

24181260

(2)边际替代率MRS的推导

(3)预算约束线表明在工资确定的情况下个人能达到的收入与闲暇的最大组合,其斜率为工资率。

,在预算约束线下方表示能够达到收入与闲暇的

组合,在上方表示超出劳动者的能力,故称预算约束线。

(4)把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个人最佳劳动供给,也即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如果一个劳动者的工资率是确定的,那么他的预算约束线也是确定的,与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就是劳动者的效用最大曲线。

因此在劳动者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切点就是劳动者的最佳选择。

数学公式就是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表明预算约束线平移,随着收入的增加,工作时数会减少,因为人们收入增加后更加看重闲暇,闲暇增加从而劳动时间减少。

(2)替代效应指当工资变化时,闲暇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增加或减少闲暇的消费,劳动时间也发生改变。

比如,工资增长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更高,闲暇更昂贵,劳动者会减少闲暇。

(3)工资效应是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综合。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增长将带来劳动时间的增长。

反之则反是。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刚开始时,随着工资率的增长,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时间也增长;当工作到达某个点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时间下降,曲线向后弯曲。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

(1)单身家庭劳动力供给:

时间的分配就包括三个方面,市场劳动时间、闲暇和家庭劳动时间。

怎么分配取决于家庭生产函数的情况。

如果市场劳动的效率大于家庭劳动效率,预算约束线在家庭劳动曲线的外面,那么只有市场劳动和闲暇的分配,家庭生产可以到市场进行购买。

(2)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取决于双方的收入约束线,把双方的收入约束线平移链接,构成了家庭的收入约束线,再把家庭的无差异曲线与之相切,看切点在哪个人的预算约束线上,如果切在工资率高的预算约束线上,那么只有工资高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切在工资率低的预算约束线上,那么双方都参加市场劳动。

三、生产周期的劳动力供给

(1)退休年龄的选择:

养老金、市场工资率、个人的精力都是影响因素

(2)生育率:

收入、成本、孩子的效用

(3)结婚:

收益、成本分析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基础

1、劳动力需求概念:

一个企业生产必须至少投入两种要素,一种是资本,一种是劳动。

而劳动量的投入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L=N*T*V。

我们这一章主要讲劳动力人数,而对于劳动时间和劳动努力程度以后再阐述。

什么是劳动力?

按马克思的定义是,劳动力是人身体内存在的,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它和劳动不一样,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力和劳动适龄人口也不一样,劳动适龄人口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人的总和,我国指16-60之间的人口数量。

而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就是劳动力,当然,现实中的劳动力还要排除军人、学生、服刑的罪犯。

劳动力需求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我们下面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对劳动力需求做一些假设,这些假设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2、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这一假设相当重要,这说明劳动力需求还受到产品销售和产品生产的影响。

因为劳动力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投入的多少取决于厂商产品的生产,而产品的生产又由产品需求决定。

所以分析劳动力需求必须先分析产品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企业在比较收益和成本的条件下做出的,所以劳动力需求符合边际生产率理论,也就是劳动力需求量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

(3)生产技术的假设。

因为生产技术对劳动力需求有很大影响,所以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假设生产技术不变,在最后我们引入生产技术,考虑生产技术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4)组织目标的假设。

劳动力需求还受组织目标的影响,如我们有利润最大化目标、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等组织目标。

我们后面也要考察各种组织目标条件下劳动力需求。

(5)市场环境的假设。

这里包括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研究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情况。

(6)劳动力同质的假设。

3、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1)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分析劳动力需求首先从企业开始,研究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行为。

而市场需求是企业需求的叠加,当然不是简单的叠加,因为所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会带来工资率的下降。

(2)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

短期需求是指资本存量不变条件下劳动力需求量随工资的变化;长期需求指资本和劳动力都可以变化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考察。

二、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在这里,我们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推导劳动力需求要先从企业的生产函数开始,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L,K),因为资本是固定的,则生产函数为Q=f(L),则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可以绘制如下图

 

企业一般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企业的产量,然后根据产量决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现在我们结合两者来考虑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随着劳动力的变化,企业收入和成本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先考察劳动力的边际收入。

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产品价格不变,劳动力的边际收入就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固定的产品价格,公式为MPR=MPP*P;假如产品市场是卖方垄断的,那么劳动力的边际收入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乘以不断下降的产品价格。

我们再考察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这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有关。

假如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市场上的工资率不变,它等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假如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垄断,则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的劳动需求决策就是劳动力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我们来看看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情况。

如图

上面的劳动边际收益曲线就是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因为对应一个工资,就有一个劳动需求量相对应。

我们来数学推导一下上面的结果:

设企业的利润用Γ表示,则利润公式为Γ=PQ-LW,利润最大化对L求导数,则可以求出利润最大化时L的值。

其条件为

市场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把个人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加总就可以。

三、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在长期的假设下,资本可以变动,所以我们不能用前面的方法推导出劳动力需求曲线。

由于资本可以变动,所以劳动和资本可以互相替代,生产同样的产量,我们可以使用较多的资本较少的劳动,我们也可以使用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

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各种资本与劳动的组合。

但是企业是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生产呢?

这和资本的价格和劳动的工资有关,假设企业生产同样产量,它肯定会选择成本最小的生产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等等成本线来分析。

等成本线表示在工资率和资本的价格一定时,一定的支出所能购买劳动力与资本的组合。

其斜率是工资率与资本价格的比率。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求出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两者的切点就是企业的最优劳动力需求量。

切点表示,当产量一定时,所需的成本最少,利润就达到最大;或者另外的表述是,当成本一定时,所能达到的产量最大,利润也最大。

均衡条件为

我们也可以用拉格朗日数学方法推导出:

那我们怎么样求出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呢?

我们假设工资变动,先假设工资下降,则等成本线发生变化,如上图,我们注意到,均衡点发生变化,自然劳动力需求量也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由两种效应产生的。

一种是替代效应,工资下降,劳动代替资本以节约成本;一种是规模效应,工资下降,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需求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当企业的工资率下降时,一方面表示劳动相对于资本更便宜,企业的理性调整是用劳动替代资本,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资率降低,产品的成本降低导致产品的价格也降低,增加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了,从而派生类劳动力的需求。

根据图形可以分离出两种效应。

从这两种效应可以看出,工资率下降一定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四、劳动需求弹性:

工资的变化造成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劳动力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我们关注的是,工资的变动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多大的变动,这我们可以用弹性来表示。

弹性就是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的商。

一般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我们就说劳动力需求富有弹性,反之则不富有弹性。

那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我们可以用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说明。

该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1)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越大,弹性也越大(替代效应);

(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弹性越大(规模效应);(3)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因为短期劳动力需求没有替代效应,因此其需求曲线的弹性要比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小。

五、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我们在政治经济学里知道,机器代替工人,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

果真如此吗?

从我们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的科学技术发生巨大的进步,但是劳动力的需求并未减少,反而增加了。

我们怎么去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现在加以分析。

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希克斯技术进步,即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了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型相反。

技术进步在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需求,一是技术进步在生产既定的产量通过节约劳动,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二是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三是技术进步带来收入的增加,增加了对产品的需求,也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

一、均衡的基本含义:

这是借用物理学的概念,指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而经济学里,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

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供求双方都不改变现状,这时处于均衡状态。

在这里,我们还要对均衡做一个分类。

按均衡市场的范围,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某种商品处于均衡状态,我们就说它是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供求关系。

一般均衡是考察所有市场和所有商品的供求。

按时间特性分,均衡分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

均衡分析方法在于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求解实现均衡的条件,并考察实现均衡的过程。

现在经济学也把失业均衡作为均衡,因为在这里,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在既定的工资下都不改变现状。

按照均衡的定义,劳动力市场存在三种类型,供大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平衡。

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与比较静态均衡: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求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决定了工资和劳动力就业数量。

用公式表示D(W)=S(W)。

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时,供给主体实现效用最大化,需求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如果某个工资不是均衡工资,那么就会引起市场的竞争,市场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劳动力供不应求,企业之间会展开竞争,其方式是提高工资;市场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者之间展开竞争,会纷纷压低工资以追求就业。

某些原因会引起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

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技术的进步、产品市场的变动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的变化、人们偏好的改变。

当由于某种原因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假如劳动力需求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移,均衡工资上升,就业量减少。

假如劳动力供给不变,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移,均衡工资下降,就业量减少。

三、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

我们在研究静态均衡时,把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看做瞬间完成的,其实这不符合现实,是理想化的假设。

其实劳动力供给的决策到执行存在时滞。

比如,假设现在高级技工短缺,工资很高,但是我们不能一下成为高级技工;再比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很大,通过几年的教育才满足了市场的需要。

我们会发现,现在某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会影响该行业下一个时期的劳动供给。

也就是说,下期劳动力供给是本期工资率的函数。

而本期工资率由本期的劳动需求决定。

W=F(D),S=F(W)。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收敛于均衡状态。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波动越来越大,最后呈发散状态。

第四章工资决定与补偿性工资差别

一、工资与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

1、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2、影响工资确定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有,㈠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㈡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㈢技术和训练水平㈣工作的时间性㈤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㈥附加福利㈦风俗习惯㈧年龄和工龄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有,㈠生活费用或者说物价水平㈡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说企业的负担能力㈢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㈣劳动市场的供求㈤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㈥产品需求弹性

二、工资决定理论

1、生存工资理论:

包括马克思、李嘉图等的观点。

该理论认为,市场的工资有满足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费用决定,李嘉图进一步认为,市场工资会围绕这一水平波动。

2、工资基金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穆勒提出,他认为工资由社会分配给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比例决定,分配给生活资料的比例越大,在劳动力一定的情况下,工资也会越高。

3、边际生产率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克拉克,他认为工资主要取决于劳动力需求,企业雇佣劳动力会在工资等于其边际生产率。

这是一种短期劳动力需求的观点。

4、市场供求观点理论:

由马歇尔提出,他认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

三、补偿性工资差别

在真实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和雇主都要面临工资与风险的决策。

在工资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更愿意选择风险较少的工作,而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往往减少风险方面的投资,导致风险的扩大。

于是市场就会出现不同风险的工作,但是风险较大的工作为了吸引劳动者,必须增加工资以补偿。

工人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非收入最大化。

而工作本身存在差别。

一些人愿意从事“好的”工作而获得较低的工资,而另一些人愿意从事“差的”工作而获得较高的工资。

这样,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了。

这里所谓的“好的”工作和“差的”工作是就工作本身的特征(指非货币方面的)而言的。

这些特征包括:

①工伤风险。

②福利待遇。

③工作地位。

④工作的地点。

⑤工作安全和收入的稳定性。

⑥工资提升的前景。

⑦工作进度的可控程度。

享乐主义工资理论认为,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劳动者和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

不同的劳动者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如图:

企业也有不同的等利润曲线,当两者相切就形成了工资与风险的函数,表示风险需要工资补偿的程度。

第五章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与培训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

人力资本的概念起源于三个方面的研究:

里昂惕夫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理论没法解释的技术进步加入人力资本;舒尔茨对贫困的关注。

1.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2.人力资本具有五个特征:

⑴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与内容

1.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各级正规教育;⑵在职培训活动;⑶健康水平的提高;⑷对孩子的培养;⑸寻找工作的活动;⑹劳动力迁移。

三、人力资本投资:

基本模型

现值概念,投资决策:

投资成本与收益的现值比较,内涵报酬率与要求报酬率的比较。

㈠有两种方法可以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1.净现值法

①净现值是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的差额。

②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则应该是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

,或者

1.内部收益率法

①内部收益率是个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

②如果人力资本投资的内部收益率超过了其他投资的报酬率,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就是有利可图的。

首先,通过使收益的现值与成本的现值相等求出内部收益率r,然后再将这种内部收益率与其它投资报酬率s相比较。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

四、教育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运用

教育投资的成本分为三种:

实际的费用、机会成本、心理成本。

收益主要是

增加的收入、工作机会更多。

教育投资决策模型:

Ⅰ+Ⅱ:

大学期间的个人总成本或总投资;

Ⅲ:

净收入增量。

若:

S(Ⅰ+Ⅱ)>S(Ⅲ),则投资可行;NPV>0,则投资可行

对大学教育的应用:

对大学教育需求的结论,与看重当前者比,看重未来者对大学教育需求增加;大学教育大都是年轻人;大学教育成本上升导致大学教育需求减少;工资性报酬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大学教育的需求。

教育是一项有益的投资吗?

两种观点: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教育是一种信号。

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可能存在能力偏差和选择性偏差,因为能力强的往往接受更高的教育,能力会影响我们对教育心理成本和个人折现率的估计,形成选择性偏差,而这些影响因素在研究中是很难观察和衡量的。

教育对社会来说可以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成本承担,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与国家的创新密切相关。

教育的信号模型,劳动力市场是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对自己的生产率比较了解,企业只能根据观察了解与劳动生产率相关的一些指标,但并不了解劳动者的实际生产率,于是在筛选时必须依靠某种信号,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信号模型也可以解释学校的教育质量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PVE)报终

酬生

现工C(生产率较低工人的教育成本)

值资

B

PVE2工资

D

PVE1AC/2(生产率较高工人的教育成本)

F

O高中毕业之后的受教育年限

e*

获得教育信号的终生收益及其成本

例子:

教育信号的作用是分离高生产率工人与低生产率工人,假如我们分别给高生产率工人的收入是300000,给低生产率工人的收入是200000,高生产率工人的教育成本是20000,低生产率工人的教育成本是25000,那么低生产率工人的教育决策是

,高生产率工人的教育决策是

五、培训:

谁承担培训成本?

一般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1.雇员自己负担接受一般培训的成本并享受其收益。

但在形式上,雇员对成本的负担并不采取直接支付的方式,而是以在培训期间接受一种较低的工资率的方式,间接地支付培训成本。

2.在工人的工作年限内,只有当其接受培训的净现值大于零,他才会接受培训。

特殊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⒈特殊培训只能由雇主来负担成本,其形式是在培训期间,雇主向受训者支付一个高于其边际收益的工资率。

⒉培训期间,雇主向受训者支付的工资如果等于培训前工资,那么,一旦受训者培训后辞职,受训者没有任何损失,而雇主却要承担全部培训成本损失。

为了降低雇员辞职率,就是个人与企业分担特殊培训成本与收益,对雇员造成一种约束力和吸引力。

第六章劳动力流动

一、劳动力市场可以按职业分,按地域分,按层次分,劳动力市场均衡是通过劳动力流动来实现的,从而达到劳动力的有效配置。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有地域间的流动,岗位间的流动和国际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㈠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三)工资差别;(四)经济周期;(五)国际资本的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决策模型: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和充分的信息就可以自由从低工资工作流动到高工资工作,给本人带来收益;但是流动需要带来成本,如搜寻成本,等待成本,转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原有工作的晋升机会。

如果把劳动力流动看着是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就可以用净现值的方法来分析。

决定流动净收益(即流动收益减去流动成本)的现值的那些因素也就是对劳动者的流动决策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净收益现值=

式中,

为在t年时从新工作(j)中所获得的效用;

为在t年时从原来的工作(O)中所获得的效用;T为在工作j上的预期工作时间(用年限表示);r为贴现率;

为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用损失(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

为加总符号,在这里是指从第1年到第

年这一时期中每一年净收益贴现值的加总。

三、跨区域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工资报酬差距,迁移者的个体特征(年龄、教育),迁移距离的影响。

(一)年龄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解释迁移为什么主要是年轻人从事的活动。

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

其次,迁移成本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

(二)家庭

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三)教育

如果说年龄可能是预测谁将会从事迁移活动的最好标准,则教育就是预测在同一群体内部哪些人会进行迁移的最好指标。

(四)迁移的距离

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

其一,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有限。

其二,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和亲戚的交通问题有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显然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上升。

(五)工资报酬差距,差距越大越可能导致流动。

四、劳动力流动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模型和罗伊的国际迁移模型。

刘易斯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主要表现为两个部门,农村的传统部门和城市的现代部门。

刚开始时,农村的劳动力非常充裕,传统农业缺乏资本投资,土地相对于人口来说比较稀缺,导致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下,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而城市现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相对获得较高的报酬,因此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

只有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农村劳动力也变得稀缺时,农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与城市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劳动力的流动停止。

罗伊模型指出,劳动力的国际迁移,在收入分配比较均等的国家,由于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的收入相当,高技能者会向美国这样人力资本回报丰厚的国家流动;相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的发展中国家,其低技能者也会向美国流动。

工资技能线以及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五、农民工分析:

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会抢占城市居民的工作机会,给城市居民的工作带来威胁,事实是这样的吗?

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低级劳动力市场,他不会对城市居民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恰恰会带来收益,第一对消费者有利,由这些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会下降;第二对雇主收益,增加这些行业的利润;第三农民工带来消费需求,增加了其他行业的产品需求和劳动力需求。

员工流动分析:

工资的影响,低工资劳动者更可能流动;企业规模的影响,规模越大流动率下降,是因为晋升机会更多,工资更高;性别差异;企业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周期,制度成本。

 

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

一、歧视的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