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620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x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单项(25题,25分),判断(8题,16分)双项选择(10分)

名词(3题,9分)简答(5题,20分)论述(2题,20分)

一、名词解释

第一册

1、神话——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P5)

2、蜡辞——是远古歌谣,内容表现了人们的愿望:

土地不要流失,水不要泛滥,昆虫不要作恶,草木回到它该生长的地方。

(P12)

3、风雅颂——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土之音就是各地民歌。

朝廷之音就是在以朝廷为代表的各级官府场合演奏的官乐。

颂是在宗庙演唱的祭歌。

(P19)

4、重章叠句——与简答题相同答案。

5、诗学四家——与简答题相同答案。

6、微言大义(或叫春秋笔法)——《春秋》写得十分简约,像大事记一般。

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词来表示的。

后人称这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P55)

7、春秋三传——阐发《春秋》的主要有三部书: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世称“春秋三传”。

(P55)

8、诸子——就是各位先生的意思。

有理论、有主张的先生们的著作也称之为诸子。

(P63)

第二册

9、本纪——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是记载黄帝以来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以及各个帝王的事迹及社会的重大变化,共十二篇。

(P17)

10、世家——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记载王侯外戚以及个别有特殊贡献人物的事迹,共三十篇。

(P17)

11、列传——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共七十篇,是《史记》内容最丰富的部分,除了近十篇是一些综合性的记述外,其他都是人物传记。

(P17)

12、表——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就是大事年表,共十篇。

(P18)

13、书——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共有八篇,是各方面的专史专论。

(P18)

14、乐府——指乐府机关,指乐府机关所收集谱曲的民歌。

是文人模仿乐府民歌的作品。

(P42)

15、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实际只有二十四年,即汉武帝到魏明帝半个世纪就是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

代表作家曹丕、曹植、曹操。

(P261)

16、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风”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受及对读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与之相应的刚健文辞。

建安文学的风骨,具体地说,即真切的感受,炽热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寄予同情。

(P269)

17、正始文学——正始是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所称的正始文学,实际上包括曹魏后期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是嵇康、阮籍两人。

(P271)

18、左思风力——左思继承了建安风骨,笔力矫健,气势高昂,在当时独树一帜。

他的诗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且深刻恰当。

(P287)

19、游仙诗——是以神仙境界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借遨游虚无飘渺的仙境来抒发情怀的诗歌。

(P305)

20、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一个年号,是指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以“四声”声调的异同相对为节奏特点的五言诗。

(P326)

21、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以表现女性情态与女性有关的事物以及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的一个诗歌流派。

(P330)

22、骈体文——是一种以句式对偶为基本结构形式的文体。

(P361)

23、《诗品》——是南朝梁钟嵘所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全书以五言诗为评论对象,品评了自汉至齐梁五言诗作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诗话之祖。

(P401)

24、《文选》——是南朝梁萧统编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它理出一条各种文体发展的基本脉络,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理论价值。

(P408)

二、简答题。

第一册

1、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P9)

答:

我国远古神话与外国古代神话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

第二,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第三,我国的神话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第四,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

2、从《周易》中反映出《诗经》以前远古歌谣的哪些特点?

(P14)

答:

第一、基本上是叙事的,内容涉及婚姻、战争、行役、畜牧、囚犯,内容相当广泛。

第二,个别是属于抒情的。

第三,有些描写细腻,运用赋、比、兴、衬托等表情达意的手法。

3、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20)

答:

第一,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

有《生民》《公刘》。

第二,反映了战争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有《豳风》中的《东山》,《秦风》中的《无衣》。

第三,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

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

第四,反映了当时的婚姻恋爱。

有《静女》《将仲子》《氓》。

第五,农业诗。

第六,其他。

4、什么叫赋比兴?

(P27)(这题有两种答案)

答:

(第一种答案)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第二种答案)赋就是直接的铺叙陈述,如实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有暗喻。

兴,又叫起兴,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带有引起联想的意味。

5、什么叫重章叠句?

(P28)

答: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篇章结构特点,把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几句诗反复地咏唱。

重章叠句有些是直接重叠的,但更普遍的是间隔重叠。

有些甚至句与句之间,只改动一个字。

通过这些词语的变化实现情节的发展与感情的深化。

6、诗学四家?

(P32)

答:

指汉代人对诗经的四家解释。

在汉朝,流传的诗学有四家:

毛诗、鲁诗、齐诗、韩诗。

7、骚体有什么特点?

(或屈原在诗体革新上的贡献?

)(P42)

答:

屈作在《诗经》之后,汉赋之前,创造了一代诗体,后人名之骚体。

特点是:

1)鸿篇巨制。

2)语体化。

3)广声貌,趋艳丽。

8、什么叫语体化?

(P44)

答:

所谓语体化,首先是词语的运用,多用口语,尤其多用方言。

其次是句式散文化,长短参差,比之四言体、特别是比之雅颂,灵活自然,具有错落美。

再其次是语气词“兮”字等的广泛运用,成了骚体句式的标志。

最后是复音词与三字节奏的采用。

9、楚辞的比喻象征与诗经的不同?

(P45)

答:

楚辞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而且运用于谋篇构思,象征的意义广泛而深远。

加以芳草象征高洁、比喻贤才,以男女爱情比喻君臣的遇合,来揭示现实中不便明说的一些人与人的关系,皆为后世诗人所仿效。

10、简述《左传》的价值?

(P57)

答:

第一,《左传》继承了《春秋》“尽而不污”、“惩恶劝善”的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特别是对昏君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第二,《春秋》严谨,而“左氏浮夸”。

第三,最善于叙写战争。

第四,《左传》的语言简明,精练,准确,含蓄,婉转,词汇丰富,堪称散文的典范,尤其是行人辞令,常常写得刚柔得体,不卑不亢,耐人寻味。

11、《论语》散文的特色是什么?

(P77)

答:

第一,表现为对孔子及其学生形象的生动刻画。

第二,生动精炼、富有哲理的语言。

12、从散文发展史看荀子散文有什么特点?

(P79)

答:

第一,先秦论说散文,到了荀子,已经基本定型。

与前辈比较,荀子散文在文体上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它打破了对话体的框架,体系统一,结构完整,论说严密,形成了专题的议论文。

第二,《荀子》的论说文篇幅宏大,立意鲜明。

能围绕中心来展开,显示出专题议论文的特点。

第三,文章很善于用比喻,所用的比喻不仅数量多,而且精彩贴切,在用比方面,堪称诸子之冠。

多用排偶句法。

13、《庄子》寓言与其他诸子寓言的不同?

(或庄子、孟子、韩非寓言的不同?

)(P82)

答:

《庄子》寓言与其他诸子的寓言有所不同。

《孟子》的寓言多数是采自民间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多数采自历史传说。

而《庄子》寓言多数是自己有意识虚构的。

第二册:

14、贾谊与晁错文风上有何异同?

各自代表作是什么?

(P8或辅导书34页,本题答案是辅导书的内容)

答:

相同点:

1)内外政策的立场观点一致。

2)文风相近皆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不同点:

贾谊富有文采,晁错行文朴实。

各自代表作:

贾谊有《治安疏》《过秦论》。

晁错有〈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

15、什么是“互见法”?

(P24)

答:

所谓“互见法”,就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是将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16、简述〈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P31)

答:

第一,《史记》的散文成为后代古文运动的旗帜,为唐宋元明清历代大散文家们所效法。

第二,《史记》是元明戏曲的一个重要题材来源。

第三,《史记》对小说也有很大影响。

17、简述赋的含义?

(P33)

答:

第一,赋,在《诗经》“六义”中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的。

第二,在《左传》中又常用作一种诵诗形式。

第三,它又作为文体的名称。

18、概述汉乐府诗的内容?

(P43)

答:

第一,反映当时的社会斗争。

如《妇病行》《孤儿行》《出东门》。

第二,诅咒战争、徭役之苦。

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第三,反映爱情、婚姻及妇女命运。

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第四,反映漂泊生活与离愁别绪的。

19、为什么说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或为什么说曹丕的时代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P261或辅导书43页)

答:

第一,文学摆脱了“经”的附庸地位而独立。

第二,出现了专门的文学论著,文学的价值得到认同。

第三,文学创作繁荣,出现了大批的作家和作品。

20、简述曹操诗歌主要内容?

(P262)

答:

第一,表达政治理想。

有《对酒》《度关山》。

第二,反映汉末社会的战乱,抒发了他对老百姓的同情。

如《薤露行》《苦寒行》。

第三,表现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如《短歌行》。

第四,描写自然景物。

如《观沧海》。

21、阮籍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P275)

答:

第一,他长于表现处于政治黑暗恐怖时期的复杂情感,情之所至,自然成诗。

第二,更多的是表达个人意志与自然和社会的冲突,诗人力图摆脱现实的重压而无法克服忧惧孤独。

言近旨远,凄美苦涩。

第三,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给读者以丰富悠远的联想和启示。

22、简述魏晋诗风的转变?

(P279或辅导书P44页第7题)

答:

随着时代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太康时期的文学具有自身的特征。

第一,太康诗人缺乏建安时代建功立业、慷慨悲凉的情怀,也没有正始诗人在黑暗政治现实中复杂无奈、痛苦愤懑的体验,在诗歌内容上贫乏无力。

第二,太康诗歌重视词藻华美和讲究对偶工整,使诗歌创作出现对形式美的追求,对后世影响很大。

23、谈谈山水诗在晋宋成熟的文化背景?

(P313)

答:

第一,江南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南朝发达的地主庄园经济,是山水诗派形成的客观条件。

第二,魏晋以来士大夫隐逸之风对山水诗的成熟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山水诗在晋宋之际成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玄言诗、游仙诗为山水诗的产生作了准备。

24、简述宫体诗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P333)

答:

宫体诗对诗歌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第一,宫体诗以女性人体美为诗歌的审美对象,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第二,宫体诗着力刻画了女性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思妇、宫怨等题材上取得了新的成果。

第三,宫体诗在诗歌声律方面,比永明体有了进一步发展,技巧运用更加娴熟,声韵更加谐和晓畅,基本上完成了从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

25、鲍照对七言诗的成熟有什么贡献?

(P341)

答:

第一,鲍照是南朝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文人,他的七言诗开始隔句用韵,一首之中换韵,从形式上更趋成熟。

第二,他的七言诗内容充实,富有文采,风格豪放,给后人很大的影响,成为唐代以及唐以后许多诗人学习的榜样,为唐代七言古诗的繁荣开拓了道路。

26、南北朝乐府情歌的特点?

(P359)

答;第一,北朝刚南朝柔。

第二,北朝质朴南朝艳丽。

第三,北朝直率干脆南朝婉转缠绵。

第四,北朝是恋爱婚姻不流泪,南朝是一首情歌一把泪。

27、骈体文的特点?

(P362)

答:

第一,语言对偶,句式整齐。

第二,铺陈夸饰,声韵协畅。

第三,巧用典故,含蓄典雅。

28、简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兴盛的原因?

(P387)

答:

第一,上古丰富的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给了志怪小说作者很大的启发,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二,中国传统的迷信思想是志怪小说产生的土壤。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知识分子谈玄说怪,成为许多士大夫生活的时髦内容。

第四,宗教的影响。

以下是辅导书的题目

29、文学史“风”与“骚”并称,试说说两者的不同。

(P28)

答;第一,“风”多为民歌,以反映现实为主,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离骚》以抒写作者主观感受为主。

第二,“风”诗笔调大体朴实,而《离骚》多运用幻想,取材神话,感情激越,浪漫色彩浓厚,被后人视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源头。

第三,“风”诗以四言为主,少有杂言,而《离骚》句式较长,六七言为主,参差不等,并多用语气词“兮”,与抒情要求相适应。

第四,“风”诗语言也具有地方的特色,但经周王朝乐师的整理,较为统一,而《离骚》多用楚语之词汇音韵,多写楚国风土名物,所言均为楚事,具有鲜明的楚国色彩。

30、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代文学创作有哪些主要的影响?

(P32)

答:

第一,直书不讳的现实主义精神,民本思想,一直为后代的进步作家所继承和发展,有力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第二,在叙事、写人、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三,历史散文中的人物事件,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生动丰富的题材。

31、先秦诸子在散文写作上有哪些贡献?

(P33)

答:

第一,推进了散文由简单的语录到专题论文的发展。

第二,在文体上多有首创之功。

第三,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历代作家与作品都明显地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

第四,以其各自独特的文风,影响了后代作者。

32、概述汉赋的演变。

(P38)

答:

汉赋发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六七十年间,主流是骚体赋,作品仿效屈原的《离骚》,情调哀怨,颇具批判精神。

代表作家是贾谊,写有《吊屈原赋》。

第二,从汉武帝至东汉中叶二百多年间,主流是散体大赋,内容多歌功颂德而少讽谏,形式上是长篇巨制,结构严谨,设主答问难对答,文词富丽,句多参差,散韵相杂,多用典故、难字,这是汉赋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家是枚乘、司马相如。

第三,东汉和帝之后,主流是抒情小赋,篇幅短小,咏物抒情,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

33、简述汉初骚体赋的艺术特色?

(P38)

答:

从内容上到形式上受《楚辞》影响都很深,真实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批判社会邪恶现象;篇幅比较短小,形式上句中句末多用“兮”字,多用比兴手法,用香花美草、善鸟等比喻好人,而用恶草、恶鸟比喻小人等等。

34、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

(P39)

答:

内容上对帝五歌功颂德,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摹写各种事物。

劝百讽一,形式上,一般是长篇巨制,结构严密,更接近散文,好用典故、难字。

35、简述东汉抒情小赋的特点?

(P39)

答:

第一,思想内容上,不再歌功颂德,抨击黑暗现实。

第二,体制上,篇幅短小。

第三,语言风格上,抛弃大赋大量铺陈、堆砌之习,文词清丽,抒发真情实感。

代表作家:

张衡、赵壹。

36、南朝与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

(P49)

答:

第一,产生的区域不同,南朝乐府民歌基本上来自长江中下游几个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北朝乐府民歌来自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第二,内容不同,南朝乐府民歌几乎清一色是情歌,而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反映战争、豪迈个性、自然风光,即使是同题材的作品。

第三,风格也不同,南柔北刚,南艳北质。

三、论述题。

1、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乃至整个文学的发展史的贡献?

(P87)

答:

第一,推进了散文由简单的语录到专题论文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交散文的形式主要是语录体。

战国中期已由简单的语录体发展成为对话体。

《荀子》《韩非子》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成就,标志了论说文的成熟。

第二,在文体上,多有首创之功。

专题论文直接影响了后代寓言文与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先秦诸子在中国文化思想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历代作家与作品都明显地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

第四,诸子以其各自独特的个性,影响了后代作者。

2、为什么说庄子的寓言是诸子寓言中文学价值最高?

(P82)

答:

第一,《庄子》最突出的特色是几乎全书都由寓言构成。

《庄子》的寓言数量较多,最精彩,其艺术成就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

第二,《庄子》寓言想象丰富,夸张非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三,其他子书中的寓言,都作为文章的插入部分,以资譬喻和论证,因此情节极其简单。

点到即止,而且主要是叙述性的。

而《庄子》文章,由寓言连缀而成的,故事情节丰富,结构完整。

其中也有不少描写性的文字,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些特点,都是其他诸子寓言很少见的,这是《庄子》寓言的文学性强于其他诸子寓言的重要原因。

3、分析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P44)

答:

第一,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

汉乐府“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就是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的深度与广度来说,乐府都超过了《诗经》。

第二,叙事诗的飞跃发展。

以叙事为主成了汉乐府的显著特点。

汉乐府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思想性强,艺术性也强。

第三,五言诗的成熟。

五言诗的成熟体现在汉乐府。

五言的叙事诗有《陌上桑》《孔雀乐南飞》。

4、分析建安文学的特色?

(P269)

答:

第一,建安文学以其风骨著称,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建安文学的风骨,具体地说,即真切的感受,炽热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的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寄予同情。

第二,抒情诗占主要地位。

从汉赋的颂扬劝诫到建安文学的抒情化是重大的变化,是文学家审美意识的提高,对文学特色的发现。

第三,文人诗歌民歌化。

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都自觉地向民歌学习,最突出的是三曹和王粲、陈琳。

第四,从民间歌谣发展而来的五言诗,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

这一时期的五言诗已完全成熟。

5、分析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或成就有哪些?

)(P323)

答:

第一,他继承、发展了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果。

谢眺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1)去掉了谢灵运诗常有的玄方的尾巴。

2)文辞更加清新自然,没有谢灵运刻意雕刻的痕迹。

3)他的诗歌许多对山水景物的描写,都渗透着自己的人生感受,不似谢灵运那样把笔力主要用在对山水自然景物作客观的摹绘上。

第二,他的诗歌讲究文辞对偶、整齐,平仄协调,自觉用新发现的“四声”来调和音韵,探索诗歌声律,为律诗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为什么说庾信是集南北朝的文学之大成的代表作家?

(P380)

答:

第一,他的文学成就在诗文赋等各种文学体裁都有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创作,且艺术水平高,被称为是集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1)作品清新绮艳,立意新颖,时有发前人所末发之句。

2)作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开启唐代律诗的先声。

3)作品善于用典,用得巧妙灵活。

第二,将南方柔靡清丽的文学传统和北方雄浑豪迈的生活气质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既秀丽细赋又富有清刚之气的诗文艺术。

所以他不仅是集南昌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而且是集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7、以你学过的作品为例,概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辅导书P45)

答:

第一,平淡与醇美统一。

没有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然而在平淡中有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韵味隽永。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乡村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描写角度独特,内容丰富。

一部分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的恬静美好,表现自己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诗人归隐田园,重返大自然的喜悦有如鸟儿冲出牢笼罗网,全诗既流露出一种心灵解放的舒畅,又饱含摆脱官场、安然归家的欢欣。

于是,诗人不厌其烦地一一描写自己的田园,如田亩、草屋等都是那样亲切,足以安身立命。

第二.情、景、理统一,讲究技巧而不露痕迹。

诗人常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情、景、理融合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

8、以《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例,说明小谢对大谢的继承和发展。

(P辅导书47)

答:

第一,他继承、发展了谢灵运山水诗歌创作的成果。

如《登池不楼》,运用了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结构格式:

心中苦闷,欲登临以消愁——登临观赏,描绘出所见之美丽景色,这是全诗主要的写景部分——由眼前美景触发感伤,陷入更深的忧闷。

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在抒情和结构上更加自然贯通。

第二,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改变玄言诗在诗坛占统治地位的状况,然尚带玄方的“尾巴”,往往有句无篇,文辞亦较艰涩。

谢眺继承谢灵运山水诗创作成果,然去掉玄言尾巴,文辞更加清新自然,更加注重音韵的谐,讲究声律。

三、基础题。

(含选择、判断)

第一册

1、“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出自《淮南子。

览冥篇》(P6)

2、夷羿射日中羿是抗旱英雄,是一位百发百中的射手。

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先抗旱斗争的胜利。

(P8)

3、“歌”的第一首是《弹歌》,歌最早见于《吴越春秋》。

(P12)

4、刘勰说:

《弹歌》乃二言之始。

即《弹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言诗。

(P12)

5、远古歌谣比较多保留在《周易》之中。

《周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是占筮的参考书。

(P13)

6、“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出自《周易》的《明夷。

初九》(P13)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

全集三百零五篇(此外还有小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邱》《由仪》六篇有目无辞)。

(P16)

8、《诗经》的来历:

历代都有献诗、采诗。

(P16)

9、《诗经》全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共一百六十篇,雅一百零五篇,颂四十篇。

(P18)

10、宋人郑樵认为风雅颂三方面都是音,是从乐调上来区分的。

(P19)

11、《诗经》爱情的代表作有三篇:

1)《静女》。

2)《将仲子》。

3)《氓》,。

(P23)

12、风、雅、颂与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前三者是《诗经》的体式,后三者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是研究《诗经》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P27)

13、屈原曾任楚怀王的左徒,即左宰相。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P35)

14、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最古的注本。

(P35)

15、一般认为屈作有《离骚》《九章》《天问》《招魂》和《九歌》。

(P35)

16、《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等九篇抒情短诗。

(P36)

17、《天问》被称谓“呵壁之作”。

(P36)

18、《九歌》是经屈原加工的民间祭祀乐歌。

共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十一篇。

(P37)

19、现在的《楚辞》是刘向整理的。

(P50)

20、宋玉作品中比较可信的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P51)

21、古时帝五身边设有史官,分左右之史,左史负责把帝王的言论记下来,《尚书》就属于这一类。

右史负责把帝五的行动记下来,大事记在策里。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

(P53)

22、真正标志了散文形式的应该是《尚书》。

尚是“上”的意思,“尚书”意即上古的历史。

(P54)

23、今存的《尚书》有古文和今文两种。

尚书的名作有:

1)《盘庚》。

2)《无逸》。

3)《秦誓》。

这些都是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论说文。

最早而又比较完整的记叙文是以《顾命》为代表。

(P54、55)

24、《左传》继承了《春秋》编年体的形式。

“?

之战”出自《左传》。

(P56)

25、国别体形式的有《国语》《战国策》。

国语即各诸侯国贵族的重要言论。

(P59)

26、由于《国语》偏于记言,与偏于记事的《左传》正好相互参看,成为《左传》的补充,故有“内传”与“外传”之称,左传是春秋内传,国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