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8556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docx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

(任意)性和(线)性。

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4、现代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方言区:

(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晋语)、(平话)方言区。

5、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语汇)、和(语法)。

6、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7、根据音色对音素作进一步分类,就可以得到(元音)和(辅音)两个音素类别。

8、《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之前,我国出现过许多记录语音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是(反切)和(注音字母)。

9、《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0、(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11、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

(精确)、(通用)、(实用)、(开放)性。

12、汉语传统音韵学按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

具体地说,"四呼"包括:

(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呼。

13、普通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4、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

(音素)、(音节)、(语素)文字。

15、汉字字体从(甲骨文)、(金文)经(篆书)、(隶书)到(楷书),经过了几次重大改革。

16、"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7、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上下)、(左右)、(包围)关系。

18、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素)。

19、从不同角度,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语素进行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音节数目的不同,将语素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按能否单独成词,将语素分为(成词)和(不成词)语素;按语素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将语素分为(定位)和(不定位)语素。

20、多音节语素主要有三种:

(联绵)、(音译)、(拟声)语素。

21、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语音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23、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大类。

24、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25、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可将复合词分为五种类型:

(并列)、(偏正)、(后补)、(支配)、(陈述)式。

26、按词缀位置的不同,可将派生词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前附式),二是(后附)式。

27、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全民常用)、(历史稳固)、(构词能产)性。

28、一般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词:

(新词)、(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专门性词语)。

29、古语词有两类:

(历史词)和(文言词)

30、文言词的使用可以依循两条原则:

(必要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

31、专门性词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

32、(单义)、(概括)、(客观)、(国际)性是专业术语的几个重要特点。

33、常用的固定词语主要包括(成)、(惯用)、(歇后)、(谚)、(缩略)语。

34、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结构定型)、(形式整齐)、(含义丰富)。

35、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

(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历史事件)、(诗文名句)、(民间俗语)、(外语文献)。

36、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或称缩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截取)、(抽取)、(数字)式。

37、对词义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词义具有(客观)、(概括)、(模糊)、(历史)性。

38、(理性)和(附加)义构成了一个实词的词义系统。

39、实词除了具有与概念相关的核心意义--理性意义之外,还有各种附加意义,如(评价)、(语体)、(理据)和(搭配)义等。

40、词义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

41、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音词)和(多义词),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义词)。

42、按照字形是否相同,可把同音词分为两类:

(同形同音)、(异形同音)词。

43、按照意义相同的程度,可把同义词分为两类:

(等义)、(近义)词。

44、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理性)、(附加)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

45、从反义词之间的关系来看,反义词可以分为两类:

(绝对)、(相对)反义词。

46、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词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47、现代汉语的体词主要包括三类(名)、(数)、(量)词。

48、数词主要有(系数词)和(位数词)两种。

49、现代汉语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

50、形容词可以分为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两类。

51、根据代词的替代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

(人称)、(指示)、(疑问)代词。

52、(连词)和(介词)都是用于表达结构关系义的,可以统称为(关系词)。

53、常见的实词和实词组合而成的短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同位)、(连动)、(兼语)、(量词)、(方位)短语。

54、按照补语所表示的意义的不同,可将补语分为以下几类:

(结果)、(趋向)、(程度)、(情态)、(数量)补语。

55、句子的特殊成分主要是指(提示)和(独立)成分。

56、句型的划分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的句型是(单句)和(复句)。

57、按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联合复句分为(并列)、(连贯)、(递进)、(选择)复句等四类。

58、按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偏正复句分为(因果)、(转折)、(条件)、(让步)复句等四类。

59、根据句子的语气类别对句子进行分类,分出的是(句类)。

60、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

61、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疑问句分为(是非)、(特指)、(选择)、(正反)句。

62、按句法结构类型,可将倒装分为以下几类(主谓)、(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

63、句式的选择主要是指以下几种句式的选择:

(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松句)和(紧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和(书面语)句式。

64、语体有两大类:

(口头)、(书面)语体。

65、书面语体包括:

(文艺)、(公文)、(科技)、(政论)语体。

66、常见的修辞有以下几类: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拈连)、(回环)、(顶针)、(仿词)、(反语)。

67、比喻有三种:

(明)、(暗)、(借)。

68、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词语叫(喻词)。

69、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70、夸张可以分为(扩大)、(缩小)、(超前)夸张。

71、双关可以分为(谐音)、(语义)双关两种。

72、按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将对偶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73、排比可分为(句子)、(句子成分)排比两种。

74、拈连可分为(全式)、(略式)拈连两种。

75、语言的规范化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规范不(明确)的问题,二是规范不(普及)的问题。

76、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

77、现代通用汉字的"四定"是指(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78、调查方言词汇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翻译)、(解释)、(提示)、(举例)法。

79、根据内容、体例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工具书分为以下几类:

(辞书)、(类书)和(政书)、(图录)、(百科全书)、(目录)、(索引)、(年鉴)、(手册)、(文摘)、(表谱)。

80、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具有检字作用的(史籀篇)。

81、东汉许慎所编《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在编排方式上,它采用了(部首)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82、(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

83、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以当时的通言解释方言词的方言词典。

84、刘向、刘歆父子首撰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解题目录--(别录)和(七略),班固在此基础上编撰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

85、我国第一部类书是魏刘勋、王象等人奉敕编写的(皇览)。

86、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是一部重要的韵书。

87、唐代和宋代,出现了许多专门性的工具书。

(文艺类聚)、(初学记)等是唐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等是宋代著名类书。

唐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政书,宋郑樵的(通志)是继此而作的又一部政书。

88、明代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89、梅膺祚的(字汇)大力精简部首,并按笔画进一步排列部首和单字,为后代字典创立了新体例。

90、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是辞书的集大成著作。

91、1915年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增加了很多近代方言用字和当时科学上的新用字。

9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种综合性、专科性和统计性年鉴大量出现,其中以上海申报馆的《申报年鉴》较为著名。

93、"字典"之名始于《康熙字典》,有"字书典范"之意。

94、《新华字典》是建国后编撰的一部质量较高的小型字典。

95、《汉语大词典》是当今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单字注音释义最为全面的一部巨型汉语语文工具书。

96、汉末刘熙所著《释名》,共收录先秦两汉词语1500多条。

97、《广雅》最著名的注本是清代王念孙的《广雅疏证》。

98、清朝阮元编著的《经籍诂》是一部大规模的汇集古书训诂资料的字书。

99、清朱起凤编撰的《辞通》,收双音词40000多条,专门解释古汉语中双音词的通假现象。

100、《辞源》是我国现代印行最早,规模最大的一部新的综合性词典。

101、《辞源》和《辞海》(旧版)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大型词典编撰的开始。

102、《中华大词典》是台湾省近年来编撰的最重要的一部大辞典。

103、一般的中文工具书,特别是字典和词典,最常用的排检方法有两种:

(音序)、(形序)法。

104、音序法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字母)音序法、(声部)编排法和(韵部)编排法四种;形序法包括(部首)、(四角号码)、(笔画)、(笔顺)法。

105、从汉字历史来看,形体不同的字主要有三大类:

(古今)、(异体)、(繁简)字。

106、古代诗歌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

107、古体诗又称古诗,主要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

108、近体诗从形式上主要分为(律诗)、(绝句),另有超过八句的排律或长律。

109、古人有很多行文习惯比较重要的几项是:

(委婉)和(用典);(变文避复)、(减字断取)、(避讳改字)。

二、单项选择

1.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2.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3.同印欧系语言相比,现代汉语音节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复辅音)

4.同印欧系语言相比,现代汉语音节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广泛采用合成法构词)

5.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是(音素)

6.决定汉语声调的声音要素是(音高)

7.一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有(四)

8.在下列汉字中,由四个因素组成的汉字是(壮)

9.在下列汉字中,不含复音因素的音节是(优)

10.《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制定的。

11发音条件为“舌尖中、送气、清、塞音”的声母为(.t)

12.发音条件为“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的声母为(j)

13.发音条件为“舌尖中、浊、鼻音”的声母为(n)

14.发音条件为“唇齿、清、擦音”的声母为(f)

15.“er”是(单韵母)

16.“一”不发生变调的词语是(第一)

17.从文字的体制也即文字同语言的关系来看,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18.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是(音节)

19.汉字先后传入越南、日本、朝鲜和韩国,分别产生(字喃、假名、谚文)

2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

21.(隶书)的出现被认为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转折点。

22.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23.全部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汉字是(鸟、雨、首、贝)

24.全部属于指示字的一组汉字是(本、刃、上、甘)

25.全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汉字是(取、看、伐、明)

26.全部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汉字是(惊、功、案、闷)

27.占现代汉字总数90%左右的是(形声字)

28.全部属于包围结构的一组汉字是(屏、遛、囹、画、司)

29.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

30.均为单纯词的一组词是(人、巴士、蝴蝶、家)

31均为合成词的一组词是(嗓了、人类、结实索引)

32“蚕食”、“狐疑”、“鼠窜”“鸟瞰”“蜂拥”的构造方式均为(.陈述式)

33“风行”“席卷”“云集”“尾随”“海涵”的构造方式均为(.偏正式)

34.“鞠躬”“洗澡”“睡觉”“呼吸”“记录”的构造方式均为(并列式)

35.“报幕”“出版”“保安”“考古”“厌食”的构造方式均为(支配式)

36全部属于派生词的一组词是(.包子孩子石头念头)

37.“上网”“手机”“下岗”属于(新造字)

38“沙龙”“马达”“英特网”属于(.外来词)

39.“拥”“蹩脚”“鳌头”属于(方言词)

40.“磨洋工”“吃小灶”“一问三不知”属于(惯用词)

41.“皮”原指“兽皮”,现在指“任何其它生物体的表皮”,这种词一的变化属于(词义的扩大)

42不能形成.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鲜花—美丽)

43.不能形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黑夜—白色)

44.不含歧义的一个词句是(不适当地灌溉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45“学校明天放假.”中的“明天”是(时间副词)

46“他不应当去”中的“应当”是(助动词)

47.全部属于副词的一组词是(大力、大肆、大举)

48.全部属于区别词的一组词是(高级、大型、国产)

49.“他要一本书”、“他一定要来”、“他马上要来了”中的“要”分别是(动词、助动词、副词)

50.“家里没有人”、“还没有来”、“没有人相信”中的“没有”分别是(动词、副词、动词)51.“孩子们在学校”、“孩子们在晚上学习”、“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副词)

52.全部属于主谓短语的一组短语时(祖国富强、经济发展、花开了)

53.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短语,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短语的一组短语是(烙饼、烤白薯、学习材料)

54必须带宾语的一组动词是(.姓、加以、成为、等于)

55.不能带宾语的一组动词是(休息、睡觉、游泳、开幕)

56全部属于同位结构的一组短语是(.我们自己、班主任李老师、我的导师徐先生)

57.全部属于述补结构的一组短语是(说得动听、写得清楚、走得匆忙)

58.全部属于连动结构的一组短语是(去上课、拿碗吃饭、到站下车)

59全部属于兼语结构的一组短语是.(派他去、叫他小诸葛、动员居民搬迁0

60.全部属于双宾语结构的一组短语是9送她一束花、告诉他一件事、叫她强人0

61“这本书的出版”是(.体词性短语)

62.“它需要一个小事”“它浪费了一个小事”和“他干了一个小事”中的“一个小事”分别是(宾语宾语补语)

63.“听说老张来,老王不来”、“老张来,老王不来”、“老张来,老王不来,是事先就该知道的”分别是(复句、复句、单句)

64.“她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她喜欢唱歌跳舞”、“她喜欢躺着看书”的宾语分别是(连动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

65“学校决定派他去进修”、“学校决定奖励他一套住房”、“学校决定外出旅游”的宾语分别是(.兼语短语、双宾短语、连动短语)

66.“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所用的修辞格是(排比)

67.“我是来工作的,不要在我和群众当中砌上一堵墙。

”所用修辞格是(借喻)

68.“这时天已大亮,家人和街坊都已起床了。

于是,她心情舒畅地刷牙漱口,她发出的声音非常之大,好像一列火车开进了她们的院子。

而她喜莲的声音又好像哪吒闹海。

”所用修辞格是(比喻、夸张)

69.“我娘家姓赵……出嫁了,把名字也嫁了,人家叫我阿洪家的。

”所用修辞格是(拈连)70.“刘局长放声大笑,那笑声震得桌子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书,都窸窸嗦嗦地发抖。

”所用修辞格是(夸张、比拟)

71.“韩老六的大老婆应声走出来,这是一个中间粗、两头尖枣核样的女人……“大枣核”存心把剩下的钱往少处说。

”所用修辞格是(借喻)

7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所用修辞格是(比拟、借喻)

73.“你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轮胎放炮——泄气了,那行吗?

”所用修辞格是(比喻)

74.“树上有只鸟,鸟嘴衔小草,小草落地上,地上长麦苗。

”所用修辞格是(顶针)

75.“一盏盏灯火扑来,像流萤飞去;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涌。

”所用修辞格是(对偶、比喻、比拟)

76在古代诗文中,有时“趣”用为“促”、“网”用在“枉”、“畔”用为“叛”,前者被称为.(通假字)

三、名词解释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高—指声音的高低。

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3.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又称音量。

它决定于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

4.音长—指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声音延续的时间。

5.音色—是声音的品质,色彩的意思,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它决定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音波的式样。

6.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能自然感觉到的一个发音片段。

7.元音—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受阻碍所发出的响亮的音。

8.辅音—是气流在口腔里要受到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而发出的音。

9.声调—是指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言现象。

10.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11.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

12.变调—是指连贯的语流中,音素、声调、音节之间会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或大或小的语音上的变化。

13.音素文字—是以字母为书写单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者音位的文字,其中字母按照一定的拼写规则拼合成词,本身不表示词的意义的文字。

14.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书写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符号代表的文字。

15.语素文字—是指书写符号所记录的不只是语言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构词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语素的文字。

16.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旱的成批的成体系的较为成熟的汉字,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17.金文—因为古人把青铜称作“金”,所以把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作金文。

18.篆书—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大篆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泰国的文字。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发展面来的,字形上比大篆简化的许多。

19.隶书—隶书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当时下级人员(徒隶)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是写得潦草一点的小篆。

汉隶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比秦隶更简单易写。

20.楷书—又称“真书”、“正书”。

就是端端正正可做楷模的字体。

它始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开始流行,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它使汉字完全变为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

21.行书—是大约在东汉末年以后出现的一种字体,它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22.六书—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分析的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它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只能看作汉字的使用方式,即用字法。

23.象形字—是用模拟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24.指事字—是用抽象的称号或者在象开字的基础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25.会意字—是用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构成一个字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26.形声字—是用一个表意成分跟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27.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在书写过程中,从起笔到落笔所构成的点或线就是一个笔画。

28.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29.部件—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就是汉字的构字部件。

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是由笔画组成的。

30.独体字—是指只有一个部件构成的字。

31.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

32.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3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才说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既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又有独立的语义内容,是语素所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

34.成词语素—是指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

35.不成词语素—是指不能单独成词因而更不能单用,只能作为构词材料,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

36.定位语素—是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37.不定位语素—是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38.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9.离合词—是指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们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40.单纯词—又称单语素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1.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42.词根—是指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43.词缀—是指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

44.复合词—是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其构造方式为组合式。

由于词根通常都是不定位语素,所以也可以说,复合词是由不定位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45、派生词—是由词根加词缀组成的复合词,其结构方式为附加式。

是由不定位语素加定位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46.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它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47.一般词—是与基本词相对而言的,是指一种语言中除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

48.新词—又称新造字,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来的词。

49.外来词—又称借词,是指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

50.方言词—是指从方言语汇中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

51.古语词—又称旧词,是指产生并通行于古代的词语。

52.专门性词语—是指在专业或行业领域内使用,具有固定的含义的词语。

53.成语—是一种形式稳定而整齐、意义完整而凝练的固定词语,是固定词语的最重要的成员,也是语汇中最有特点也最难把握的一个部分。

54.惯用语—是在口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