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433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湛江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巩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

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

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传说巢父、许由是中国早期的两位大隐士。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使人们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一般指啸傲山林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B.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C.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

进士高第。

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

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

“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

”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庆历间,出知袁州。

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

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

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

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

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

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

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

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

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

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

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

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

安石犹为帝言:

“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

”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

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

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

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

(选自《宋史•祖无择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高第:

考中了进士而且名次名列前茅。

高第,是源于汉代的太学的考试制度,把考试最优者排成四等,由太学推荐给政府,然后授予官职。

B.出知袁州知: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权知开封府权知: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监督知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机构。

D.进学士学士:

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

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

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

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

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实据,却被贬为庶民。

D.祖无择年少时跟从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把他们的遗作汇编成书,使之在世上流传。

但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为他惋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

(5分)

(2)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②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①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②汤显祖(1550—1616),汉族,江西临川人。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8.请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的写景角度和意境特点?

(6分)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以秦的灭亡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通过小虫和米粒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去国》等问题小说的十九岁的冰心,在一本杂志上,很偶然地,看到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名字——泰戈尔,当她读着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而又十分清新美妙的词句的时候,这位十九岁姑娘那颗敏感、善良的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

而泰戈尔的思想,同样使她觉得与自己的思想十分合拍: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魂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她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冰心在协和女大理预科这所教会学校里,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

东方的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和西方教徒信奉的《圣经》,都对着她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类的爱、不朽的爱;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

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

年轻的女作家冰心,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于是,她在1920年的八、九月间,连续写了三篇思索性的散文: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线》和《画——诗》。

最使冰心费神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既然每一个人的生命,最终都要匆匆地归结为死亡,既然世上所有的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一遇见死亡,就立即倒下,化为尘土,那么,“这样的人生,有什么趣味?

纵然抱着极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处?

又有什么结果?

到头也不过是归于虚空,不但我是虚空,万物也是虚空。

”(《“无限之生”的界线》)

1921年年初,冰心在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之后不久,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

《超人》《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月光》等。

其中《超人》引起强烈的反响,小说男主人公何彬,是生活在似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一样的土地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阴郁症的一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像何彬这样的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

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想用童心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凌瑜这样的患有厌世症的青年人一样。

这是她的善良愿望,她希望像何彬这样的同时代人,能够从苦闷、悲哀、抑郁、幻灭的精神境界中摆脱出来,重新走上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道路。

冰心在为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

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

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维因,他觉得社会是充满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既乏味又无聊,他很想把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调和起来。

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使他想要选择一处极美的风景,在他的内心与大自然高度协调的时候,骤然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既然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那么,烦闷的情绪大概就是永远难以避免的了。

每当冰心这位年轻的女哲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她就用积极的态度来提醒着自己:

“我的心啊!

警醒着,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

”(《繁星·五三》)

有人在熟读了冰心的诗作之后,会说她是一位诗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优美的散文之后,又称她是一位散文家;而从冰心以“问题小说”步上文坛看,又称她是一位小说家。

无论是她的诗作、散文或小说,在思想风格与艺术风格两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了冰心“这一个”。

那就是:

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扰着大学时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颂快乐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失望。

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渐地形成了冰心许多断断续续的思想和观念,于是它们便像深深的流泉一样,从冰心那颗聪慧的头脑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笔端。

(节选自《冰心传》作者肖凤)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冰心是因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探索人生道路出发,以写作“问题小说”步入文坛的。

B.在接触泰戈尔的诗句和思想之前,冰心的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C.1920年八、九月间,冰心连续写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限》《画——诗》等三篇散文,表达她学习《圣经》和读泰戈尔的感受。

D.冰心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作家。

她的作品,不论是她的问题小说、哲理散文,还是清新的小诗,都体现着一种博大精深的爱。

E.当冰心发现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时,也曾被烦闷苦恼的情绪所困扰,但她始终不放弃希望。

(2)青年时期的冰心思想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她对人生社会有哪些思考?

(6分)

(3)在这篇传记里,作者对冰心的称呼在不断地变换,请举例说明为什么?

(6分)

(4)作者曾在写作本文前征求了传主的意见,冰心只是说:

“真希望写得能够像我。

”你觉得本文达到了冰心的要求吗?

为什么?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中医是医,西医也是医,只要能为百姓治好病的都是好医学。

如果把中西医治疗科学地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相反相成的效果。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据悉,“港城美食节”将于12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来湛江,意欲大快朵颐。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强台风“彩虹”袭击湛江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①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②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④人生才见灵动⑤历史才有风韵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⑤④③

15.在下面文字的每个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低层,①,然而有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

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②;有时它们甚至可以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

自然界有不少食肉植物,③,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

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将猎物捕获,再慢慢地消化。

16.“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

下图是一幅绿色食品标志,请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及创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5分)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写过一首诗: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在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不能忘怀的瞬间?

请以“我记得那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湛江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答案

一、

1.C【C.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不是由孔子的“道”发展来的。

2.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一般指啸傲山林和不问世事的人”说法错误。

3.A【有两处错误:

第一处,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依据原文,“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第二处,“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表述错误。

4、D【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5、C【宋初官员,以朝廷临时差派某地的名义治事,在官衔前常带“知”字。

“权”这暂时代理之意;“知”为主持之意。

权知:

暂时代理。

6、C【不是被贬为庶民,而是被贬为忠正军节度副】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参考答案:

(1)明州知州苗振因贪污出名,御史王子韶出使视察两淅,查访有关苗振的情况,牵连到祖无择。

【“闻”出名,“廉”查访,“连”牵连,各1分,句意明确2分。

(2)等到案件审查结完毕,无择没有贪污行为,只是查到他用官府的钱借贷、接待所辖地区的百姓(时所安排)的座位及乘船越过礼制而已。

【“贷”借贷,“狱”案件,“制”礼制,各1分,句意明确2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祖无择,字择之,是上蔡人。

考中了进士而且名次名列前茅。

历任南康军、海州主管,任淮南广东刑狱的官职和广南转运使,又在集贤院听差当值。

当时,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

祖无择奏曰:

“前代己封孔子为宗圣、奉圣、崇圣、褒圣,唐开元年间,又尊孔子为文宣王,今再把其祖宗的谥号加封其后代,不合礼制。

”于是朝廷让左右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京任袁州知府,自从仁宋庆历年间在朝廷诏令天下建立学校,但十年间空有条文,并没有落实办学之事。

于是到任之后,首先建立学府,广招学员,该郡读书学习的良好风气从此开始兴盛。

后又任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封龙图阁直学士,代理主持开封府的工作,晋升为学士,任郑、杭二州的知州。

宋神宗即位,祖无择任职通进司、银台司。

当初,文学侍从之臣写诰命,允许收润笔钱物作为报酬。

王安石和祖无择一同任知制诰,一次,王安石推辞一家所给润笔费没有成功,王安石不想要,又推辞不过,就放到办公室的梁上。

王安石因服丧而离职。

祖无择却收下该润笔费作为公费开支,王安石听说这事后厌恶他。

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安石当政,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查祖无择的罪。

恰此时,明州知州苗振因贪污出名,御史王子韶出使视察两淅,查访有关苗振的情况,牵连到祖无择。

王子韶是小人,他请求派内侍把祖无择从京师押解到偏远的秀州狱中。

苏颂进言说无择身居侍从官员之列,不应当与以前的属吏对质论是非。

御史张戬也营救无择,朝廷都不听。

等到案件审查结完毕,无择没有贪污行为,只是查到他用官府的钱借贷、接待所辖地区的百姓(时所安排)的座位及乘船越过礼制而已。

于是贬为忠正军节度副使。

王安石还对皇上说:

“陛下派遣一个御史出去,就查到无择的罪状,因此可以知道朝廷只是有事不去做,没有做了却没成效的。

”不久,祖无择又被恢复了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等职,主管西京御史台,又移改任信阳知军,在任上去世。

祖无择为人讲义气,对师友诚实。

年少时随孙明复学经术,又跟从穆修学写文章。

这两人死后,祖无择努力收集他们留下来的文章,汇编成册,使这些著作在世上流传。

祖无择因为凭借谈论政事才能成为当时著名的公卿,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谈论起来都为他感到惋惜。

8.首联以枫叶转秋、蝉声渐隐,从视听角度点明了节令时间,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颔联远眺树影、暮霭徐徐升起,近看江花带露,在夕阳中渐趋迷蒙。

从远近角度进一步渲染出暗淡苍凉的江南秋景。

(写景角度和意境特点各3分。

大意对即可。

9.①“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

(2分)②作者以“孤鹊”自喻。

(1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2分)。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0.错一字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

(6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